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1 / 1)

檀香环绕在两人周围,格外静谧。小福子怕打扰两人,放轻声道:皇上,首辅大人求见。林纪年捏着笔,头也没抬:让他进来。小福子:是。参见皇上。荀子良穿戴着官袍,行礼道。林纪年这才停笔:平身,爱卿何事?启禀皇上,荀子良眉心皱,关于衢州事,臣已完全查清楚了。裴怀瑾在兵书中抬起头来,看了他眼。林纪年搁笔,坐正了身子:讲。荀子良面色严肃,禀奏皇上,前几个月,衢州的事情,您还记得吧,事情的起因就在于此。嗯,林纪年皱眉,朕不是下令,从国库中拨下去赈灾粮了。荀子良:是,皇上亲自下的名令,国库也确实是分案下去了赈灾粮。他眉心紧皱,可坏就坏在,衢州根本就没有收到一颗赈灾粮。林纪年当即变了脸色,怎么会没有收到?裴怀瑾表情冰冷的看向这边。臣荀子良欲言林纪年:想说什么直接说。荀子良:衢州因为天气恶劣,粮食颗粒无收,地方官府却在这等情况下,公卖粮食,粮食价格提高了两倍不止。老百姓没有粮食可收,又买不起官府的粮食,导致饥荒十分严重,很多老人小孩没能熬过这个冬天林纪年压着怒气,字句的问道:地方官府哪来的粮?荀子良思索片刻,道:当初谢太傅全权负责此事,拘调查,谢太傅与衢州官员关联密切。恐怕是两方联手,公然倒卖了赈灾粮。林纪年终于明白黑衣人那句狗皇帝的含义。他手握成拳,锤在书桌上:真是好大的胆子!他看向未批改的奏折,咬着牙道:谢、汀、安。翌日早朝时,荀子良把这事讲给百官。还没等商量出解决的结果。便见人步履匆匆而来,在皇上面前耳语了几句。林纪年脸色大变。片刻,锦衣卫指挥使迈入大殿,单膝行礼:禀报皇上!衢州地界反了!满堂肃静,没人说话。半晌,群臣议论声起。这这可怎么办。怕什么,个小小的衢州而已。片刻,又有人上报:禀报皇上燕山监察使来信,二月前派往蒙丹结盟的使者被全部绞杀在燕山交界处,尸体挂在城门之上,看样子似乎要与中原宣战。林纪年薄唇紧绷,好看的眉颦起。他心中不好的预感越来越重。果然,还没完。那人又道:这几日,匈奴与蒙丹来往频繁,看样子,似要结盟一同攻打咱们中原第66章 殿前欢(十七)皇上, 这是从城门上揭下来的信件!呈上来。小福子微俯身子,把信展开,呈在皇上面前。那信是匈奴国特产的牛皮纸,用牛皮制成, 若是仔细看, 可以看清上面细小的肉皮纹路。林纪年垂眸看了过去。吾听闻裴将军腿受重疾, 不可直立, 遂来慰问。余尝雁门一战中大败, 我国将士不服,于此时下战书, 不知是否还能再见将军战场英姿, 静候佳音。他看完之后,对小福子一摆手, 小福子很有眼色的接过, 念给众大臣听。大臣闻之皆色变。这话虽然说的文绉绉的, 这意思大家都懂。你腿瘸了,还这么嚣张吗, 有本事再来打一架!这是在公然挑衅。只是裴将军腿受伤之事乃朝中秘闻, 匈奴怎么知道的。他们扭头看向坐在轮椅上的裴怀瑾,却见他淡定至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匈奴国以游牧为生, 天气若是恶劣, 尤其是严冬, 草木凋零, 他们生活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他们每年都会企图向南侵略,由此来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林纪年低垂眉眼, 把忧虑都藏进眸子里。只是淡声道: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大臣们面面相窥,他们一时没了主意。若是于匈奴国还能尚且一战,可以蒙丹态度不明,若是两国连手,输赢难定。更何况,如今衢州也成了变数。从先帝继位开始,大楚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内忧外患的状况。皇上,臣认为如今形式严峻,不如派使者去跟匈奴议和。臣觉得议和可行,况且匈奴国不过就是要割地,一块封地换取大楚的和平也值。臣认为不可,如今议和,只能助长他们的气焰,我堂堂大国,臣觉得尚可一战。丢命不可丢志气,臣也觉得尚可一战。大臣迅速划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方各自持理,吵的不可开交。林纪年沉默听着两方各自争论,半晌。倏然开口问道:爱卿觉得,若是议和,把地让给匈奴合适。主和派闻言向主战派露出得意之色,其中一个颠了颠袖子,道:腹地的云州和幽州靠雁门,此地划分给匈奴,既合了他们意,百姓又不用受战乱之苦,一举两得。林纪年黑眸漆黑的望向他,那大臣被目光瞧的差点立不住身子,额上冷汗直冒。既然如此,林纪年说,那朕就派你去吧。天空阴沉。下了朝,林纪年站在窗边,看着秃了的枝头,眉心紧皱。裴怀瑾无声息停在他的身边,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向了窗外。战乱欲起,林纪年道,这天恐怕要变了。裴怀瑾说:为何同意议和?他觉得以子渊的性格,不会轻易的对此妥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林纪年伸手,把枝头那片枯叶摘了一下,更重要的是,朝廷如今无人可派。武将要不太年轻,要不已垂暮,不堪重任。裴怀瑾目光注视着他的指尖,有些难过的道:对不起。林纪年倏然回首,心底酸涩,不是你的错。若不是我的腿裴怀瑾眼神低垂,看着衣袍下盖着的腿,若不是我的腿受伤,他们不敢如此嚣张。这话说的不错。可是,这一切都不是裴怀瑾的错。林纪年垂首环住裴怀瑾,把人抓在手里,抿着薄唇说:放心,放心都交给我,朕能处理。不要把担子都压在自己身上。裴怀瑾手指紧紧的握在一起。他痛恨这样的自己,他什么都不能为他做,他像一个废物一样残喘苟活。林纪年在他自责含恨的目光里,一根根把他的手指扒开:松开。*禀皇上,前去议和的大臣站在大殿上,欲言又止。林纪年看着他:说。大臣道:匈奴同意了议和,只是他不敢抬头看林纪年的神色,只低头看自己的脚尖道:不过他说,幽州和云州不够,他们要腹地十六州。狮子大开口!他们当自己是什么?如此大的口气,皇上还没开口,众大臣已是愤愤。腹地十六州,林纪年垂下眉眼说,半晌抬头,坚定道,绝无可能。腹地十六州若是让于匈奴,他们在雁门将再无屏障,可直接攻入皇都。衢州叛军步步紧逼,许多灾民流入皇都,引起地方骚乱,而越来越多的流匪加入了叛军,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被大楚拒绝的匈奴,转头就和蒙丹族结盟。他们流连于雁门附近,对中原虎视眈眈,像是伺机而动的猛兽,在盯着猎物。朝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紧绷。大臣上朝越来越胆战心惊,唯恐承受小皇帝的怒火。终于有一天,小皇帝怒火转向了那个大将军。林纪年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望着轮椅上的人,语气不含温度道:裴爱卿,如今你也算功成身退,也到了休息的时候了。朕给你批个令,特许你会故乡修养。大殿一瞬间安静,落针可闻。裴怀瑾眉心颦起,静默许久,小皇帝冷眼看着他,两人无声的对视。小福子轻咳了一声,提醒道:裴将军,还不领旨谢恩。大臣们侧首,无声的语言交流。两人怎么了?闹掰了?难道因为兵符。可能是迁怒吧,毕竟现在裴将军情况,也用不到他了。终于,在大臣以为裴怀瑾要抗旨的时候,他半垂下眼帘,淡声道:臣接旨。裴怀瑾走的那一天,皇城下了大雪,他披了件黑氅衣,手里捏着青竹伞。林纪年站在宫门口,隔着雪瞧他,只觉得那人像一颗雪中孤松。你要去雁门。裴怀瑾没有问他,而是在陈述。林纪年知道瞒不过他,朝中无人,只能我亲自去,才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如若不然,大楚这次没有一丝赢的可能。裴怀瑾半转着头,看向红墙角的白梅说:为什么非让我离开,我最起码可以替你守着皇城。林纪年把伞移开,发上沾了落雪,他眼中黯淡道:我不放心。他伸手捏了片雪,看着那雪在手中稍转即逝,凝神沉思了片刻:太后如今虽然被软禁在慈宁宫,但是我一离开,她恐怕再寻机会,死灰复燃。他一顿,看向裴怀瑾,你是我唯一的弱点,我不能冒这个险。裴怀瑾心中倏然酸涩,他嘴巴动了动,却依旧没说别的,只道:好。一辆马车停在不远处,管家见裴怀瑾迟迟不来,喊道:将军,时间不早了,雪大路滑,还是早走为妙。裴怀瑾眉眼悲怆,看了林纪年一眼,接着转身离去。林纪年看着他的背影说:若这一战能胜,待我胜利回朝,便来接你回家。等我。裴怀瑾身形一顿,声音冒着风雪,带了几分喑哑:嗯。大雪很快遮住了轮椅痕迹。青竹伞随意的放在地上,林纪年淋雪而立,发在风中飘荡。他从腰侧掏出一支白玉箫,吹了一首离别曲。马车再道上成了一点,最后消失不见。小福子拿了件白色氅衣,在身后小声提醒:皇上,人已经走了。林纪年看着路上的马车痕一点一点被大雪掩埋,睫毛轻颤,最后轻声道:回吧。作者有话要说:【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第67章 殿前欢(十八)前线战事已不可再拖, 大楚皇帝决定御驾亲征。大路上的雪化的差不多,只有背阳的地方能勉强看到雪痕。天气依旧高冷,小皇帝在路上染了风寒,耽误了行程, 商议之下大部队率先赶往前线, 留下了一批人保护皇上。他们一行人拖了整整十天才到。皇上。如今负责统军的齐程向前, 两边的战士跪了一地, 臣等恭迎圣上!平身吧。林纪年穿着白色狐裘, 他抬手握拳咳嗽了几声,如今情况如何?齐程起身, 半晌才道:不太乐观。战地搭起了简陋的住所, 多少能御些风寒。齐程撩起帘子,林纪年皱眉走了进去。两人站在一处桌子前, 齐程一把将桌子上的书推在地上, 在旁边的书架上拿出一卷简略的边防地图。皇上请看。他手在地图上山地, 也就是雁门周围转了一圈,蒙丹与匈奴如今都守在这一带, 咱们触的地势虽然易守难攻, 是天然防线。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三方势力蜗居于此,各自止步不前。林纪年眼睛盯着地图, 手指无节奏的敲击桌面。皇上再看, 齐程手指顺着山道走过去, 落在燕山边的运河上, 还有这一块,衢州叛军的驻扎地,一旦他们翻过这条河, 咱们就会形成两面夹击,背腹受敌的局面。林纪年听齐程说完,手中捏过一旁的笔,在雁门关画了一个叉。他面沉如水,十分严肃道:不能再拖了。若是等两方人马反应过来,他们处境会更加危险,不如出动出击。军帐中灯火发出昏黄的光亮,边防不比皇宫,生活环境简陋了些。林纪年负手而立,小福子躬身守在后面。他他抿嘴说,他怎么样了小福子道:回禀皇上,据暗卫们来的消息,裴将军他们已安全到达了,皇上不必担心。嗯。林纪年轻松了一口气,黑眸微转,那就好。小福子见皇上情绪不佳,愣了一会,门帘漏风,有寒风吹了进来,他倏然想起什么:皇上,刚才后厨来信,问您想吃什么?不用特意准备,和将士们一样即可。林纪年道,你先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小福子走后,林纪年挑帘出去,出了小营,穿过大营,看到了军营外绕着一层木栅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