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风谈起这些容易变得激动。他说出的话,在夜风里微微扬起突兀的声音,迫使他降低音调。师兄,很多话我不想跟你说,因为我知道你总会迁就我。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律风永远忘不掉殷以乔。这个男人,有时将他当做一个孩子,有时将他当做一个搭档。有时深爱得令他无法克制心中隐藏的热血,恨不得留在英国和殷以乔共度一生。真正爱着彼此的人,会在无形中互相影响。殷以乔影响了他单纯执着的狭隘。他影响了殷以乔对于建筑的包容广博。但是,他最爱的,仍是坚持自我,站在建筑殿堂之上被全世界瞩目的殷以乔。而不是愿意为他妥协的建筑师。师兄,我确实没有办法像朋友或者普通师兄弟一样坦然面对你。律风阐述爱意的声音,轻轻消失在夜色中,带着他曾经说分手时相同的冷漠。可我不愿意因为感情的事情,就让我们两个人同时失去了原则。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再见面了。观景台空旷静谧,律风匆匆离开,只留下殷以乔沉默的凝视他的背影。殷以乔终于知道了律风的真实心意。却又焦躁茫然地不知道怎么去理清思绪。因为,律风说的对。他愿意为律风改变自己冷漠严苛的脾气,也愿意为律风去改变一座建筑的设计。他们在一起之后,殷以乔认为自己的创作,比以前更加柔和温暖。那些锋利得刺眼的线条,总会在他想起律风的时候,渲染出柔美的光。殷以乔觉得,这就是他追求的一切。从认识建筑开始,他走歪了的道路,终于慢慢的回归正轨,开始思考建筑与人文的互相作用。可惜,给他带来一切感悟的人,并不这么认为。殷知礼清晨起床,就发现自己的孙子面带愁容。殷以乔向来冷静自持,殷知礼稍稍一想,大约明白了他又是为了谁。怎么了?以乔。殷知礼伸手,等殷以乔帮他拿外套。昨晚,小风跟我说,希望利斯图书馆能够建设在中国。哦。殷知礼点一点头,扣好外套的扣子。但是,他又说,利斯图书馆适合英国,不应该建设在中国。殷知礼整理着袖口,听着殷以乔车轱辘一般的转述,端详着他眉间若有若无的忧愁。这么迷茫的殷以乔,他只见过为数不多的一次。那时候,律风和他彻夜详谈,不到一周,便收拾好东西果断回国。当时的殷以乔,也是这样,神情凝重,难以理解为什么律风会走。殷知礼年纪大了,看小辈为难,便忍不住幸灾乐祸。他笑着说:你觉得小风的想法矛盾?不矛盾。殷以乔立刻回答道,他只是希望最好的建筑,能够存在于中国,又不希望利斯图书馆这样的英式建筑,去破坏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哈哈。殷知礼笑得开心,你果然跟小风说的一样。殷以乔:?殷知礼背着手,慢慢走出门去,早晨的古堡酒店已经繁忙的准备起待会的交流会行程。热闹喧嚣的气氛,衬托得他腔调都有些高兴。他说:小风当初决定回国的时候,叫我什么都不要跟你说。因为他知道,你能够给他任何不合理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他甚至害怕你跟着他一起回中国。为什么怕?殷以乔不能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环境,应该比其他国家更需要建筑师,我就算回了中国,事业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会。殷知礼时时刻刻关注中国,自然比埋头建筑的殷以乔,更了解自己的祖国。他苍老的声音,带着无法藏起的疲倦。你是我的亲人,所以你留在英国成为优秀建筑师、获得国际荣誉的机会,远比你回到中国更多。想在西方把持的建筑世界,单纯凭借你在中国做出的建筑,很难得到广泛认可。因为,连中国人自己都更喜欢西方的建筑风格。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美国人,都在中国大地上展现了自己优秀的建筑艺术,建造了全世界享受盛名的地标。可是中国本土的建筑师,需要经过比外国人更艰难的磨难,拥有更加灿烂的履历,才能展露头角,为人所知。殷知礼有些怅惘,中国在变得越来越好,并不能掩盖光辉之下的阴影。但是他又为国家拥有国院设计师们这样的优秀团队感到高兴。他说:小风回国之前,我有好好的帮他列出回国的缺点。没有英国发达社会规范的休假、薪资,甚至存在不规范的施工条件,和难以预料的人为贪腐、疏忽。中国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建筑行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殷知礼说:可小风告诉我,正因为他知道祖国不完美,所以才想回去建设它。单纯直白的念想,仅仅凭着一腔热情。也因此,殷知礼担忧的和莱恩特讨论中国桥梁技术,并且请这位老朋友能去看看律风,到底过得好不好。他不做建筑师确实遗憾,可现在我见到了他设计的乌雀山大桥,才觉得这孩子,把天赋用在了更需要他的地方。老人的眉目轻松,为自己见证了律风的改变和成长感到快乐。他说:如果你跟着他回了中国,会给他巨大的压力。他会愧疚,会难过,一旦你在中国的事业不顺当然,不顺肯定是因为你自己不行。殷知礼毫不留情的补充,但是小风这么善良的性格,必定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所以啊,他宁愿跟你断绝联系,也不想打扰你的事业。你也早点放手,当一个懂事的兄长,不要给他添麻烦。殷以乔保持沉默。他可能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因为百依百顺导致分手的可怜人。殷知礼误会了他的沉默。走,我想去看看,今天中国交流团会怎么面对那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因为克里姆发表的狂妄断言,第二天交流会前来的媒体,更像一群言论自由的记录者。他们游荡在古堡酒店的每一条走廊、会客厅。见到黑发黑眼的陌生人,就会大胆的走上前说您好,我是《伦敦通讯》的记者,请问您是中国交流团的人吗?您好,律风。关于克里姆先生的观点,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您好,我们《每日新闻》特别想知道,乌雀山大桥对于中国的意义,这么贫穷的国家真的需要一座荒无人烟的大桥吗?律风从早上出门,就不停的遇到记者的提问。交流会现场,崇尚采访自由和新闻自由。无数建筑师心情好,都会停下来跟记者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然而,律风几乎被记者团团围住,铭记吴院交代,保持沉默。他是一个成熟的代表,不能在吴院不知道的时候,对英国媒体发表惊人言论,被英媒抓住把柄。律风习惯了像克里姆一样的质疑。中国人在埋头默默发展,却总是被这样不了解实情的人挑刺。即使他非常想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要想富先修路,没有一条快捷便利的通路,怎么扶贫,怎么跨省交流,怎么发展经济?但是考虑到英国媒体经验丰富的歪曲能力,他还是算了算了。记者们格外执着,哪怕律风拒绝了数次,他们都还会前赴后继。律风能够服从命令,忍下一腔反驳欲望。吴赢启却忍不住了。既然是英国人先动手,我们也总不能忍气吞声。吴赢启说:我跟团长汇报了,如果不好好反驳一下克里姆的观点,英国媒体肯定认为他是对的。可克里姆不对。那些带有极端偏见的观点,并不是国际声音里的少数派。于是,吴赢启直接批准律风随便说,敞开说,不用局限于乌雀山大桥的数据,更不用给英国人面子!反正交流团的团长同意了。在吴院希冀的目光下,律风终于正面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他说:我尊重克里姆先生的意见,毕竟他没有到过中国,不清楚我们中国现有的工程能力。是的,我相信接下来中国交流团讲解的曲水湾大桥,会更直观的告诉各位,中国桥梁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克里姆先生的想象。虽然乌雀山冬季气温低于-4c,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低温、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桥梁的经验,乌雀山大桥的建设,也是经过了周密的测算,选出的最佳通路,所以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后,会成为中国繁忙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克里姆先生声称的废墟纯属无稽之谈。记者听到他的话,顿时兴趣盎然。那么,您所说的自古以来的经验是什么呢?律风记忆里无数建设奇迹浮现于脑海。面对一群不是建筑专业的记者,他拥有比数据更好的例子,更符合他们的报道喜好。他说:早在七百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比乌雀山大桥更惊险的桥梁,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也建成了比乌雀山大桥海拔更高的桥梁。时至今日,它们也在供无数中国人穿行,从没有人质疑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七百年?上世纪?记者的语气尽是惊讶。在大多数人心里,中国落后得不可能在这两个时间点有所建树。他们诧异问道:您说的到底是什么桥?律风挑眉,看向古堡酒店的服务生,能给我一块黑板吗?古堡酒店观景台,聚集了不少在交流会间隙休息的建筑师和记者。在服务生忙碌的搬出了一块白色小黑板之后,这里涌来了更多的人。律风拿着笔,在众目睽睽之下,画出了两座惊险的山峰。他的绘画功底十分扎实,寥寥几笔,就让在场的记者,感受到了山峰的陡峭。这是一座海拔两千米的高峰,而这里,是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峰。然后,律风在两座山峰旁边,画出了英国矮矮的最高峰。英国的最高峰上,是没有桥,也没有路的。它作为一个参照物,安安静静的蹲在白色黑板角落,在顶端拥有了一根对照虚线。律风抬手,在两千米的高峰上,画出了一条蜿蜒的曲线。他说:七百多年前,中国人为了能够通过这座山,修建了一条蜿蜒的盘山桥。它宽度大约三十厘米,一边悬空,一边靠山。想要通过这段盘山桥的人,必须抓住山岩的铁索,紧贴山壁,才能通行。正如他解说乌雀山大桥的开篇,记者们看他画出曲线的手,都透着诧异。海拔两千米,七百多年前?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他们仿佛在听一个神话故事,还没能从惊诧乌雀山大桥的情绪里脱离,立刻就被律风的举例,吸引了过去。但是,律风没有继续讲述那座三十厘米宽的盘山桥。他笔尖一划,在旁边五千米的高峰里,又画出另外一条曲线。然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为了进入这座大山,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大桥,桥梁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随后,律风画出解释线,写上了乌雀山最高海拔2700,认真地说道:它比乌雀山大桥还要高出2000米。两座中国的高山,都有了律风画上的曲线。律风晃着手上细长的笔,笑着反问记者:有这么两个伟大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存在,各位还会像克里姆先生一样,质疑乌雀山大桥吗?记者们坐在阳光灿烂的观景台,却感受到寒风扑面而来的萧瑟。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单纯的神秘封闭了,而是疯狂得令他们哑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举例的桥梁。有记者提出疑问,声音清晰地代表了在场所有不熟悉中国的记者心声。可律风笑道:没听说很正常,因为它们在国际建筑的视角,很少被当做具有学习意义的桥梁来看待。他抬手在两座山峰上落下文字,为在场困惑、讶异、惊恐的记者揭晓答案。这是海拔两千米的华山,这座盘山桥的名字,叫做华山长空栈道。它盘旋在悬崖绝壁,见证了中国人征服群山的魄力。而这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这座海拔最高桥梁,叫做沱沱河大桥。它坐落在万里长江的源头,象征着中国人横跨世界屋脊的勇气。律风快速的注释,带有骄傲的笔锋。刚刚还干干净净的空白黑板,在中国桥梁的魄力与勇气上,出现了华山长空栈道和沱沱河大桥的汉字。他当然可以为英国尊贵的记者们,写下全世界通用的称谓。然而,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划出漂亮的点横撇捺,在黑板上留下了清晰的。记者们不得不举起相机、手机赶紧拍照。他们利用翻译器,逐一去核对律风所说的山峰和大桥。只要将律风写下的词汇载入搜索引擎,他们就能亲眼见到两千米高空的华山长空栈道,以及悬挂于雪山峡谷之间的沱沱河大桥。曾经被乌雀山大桥概念图惊吓得认可克里姆的记者,此时已经陷入了深深的震撼。这两座桥梁,每一座都比乌雀山显得危险,但它们又真实的存在于中国大地上。律风说:我们有世上最优秀的建设者,也有世上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中国的先辈们能够在几百年前、几十年前创造出这两座桥梁奇迹,我们的乌雀山大桥当然会在它们的基础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记者问道:您的意思是,乌雀山大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