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1 / 1)

加西亚和道路院的代表,正在私下讨论智能化疏堵工程的性能。翻译员则是承担了导游的职责,给来到英国的中国人们,讲述这座世界级城市的伟大。也许是太久没有回来,律风端详着这些本该熟悉无比的英伦建筑,竟然感受到了普通游客的快乐。他们驶过伦敦桥,路过大本钟,这辆巴士似乎为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够参观伦敦知名建筑,还特地绕了远路。车辆驶出繁华拥堵的市区,开向翠绿茂密的矮山。律风忽然远远见到了熟悉的屋檐,在树林荫蔽的遮挡中,显露出温柔的曲线。他视线立刻被它深深吸引,在一个转弯之后,终于见到了它的全貌。那是他设计的图书馆,坐落在自然清幽的道路旁,随着他们巴士车的行驶,全方位地展现出它庞大的躯体。前往古堡酒店的沿途,都能远远见到这座图书馆的身影。律风知道,殷以乔一定会带他去看利斯图书馆。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会在前往酒店的路上,完整的端详这座属于他的设计。这次交流会选在了半山上的古堡酒店。那里有一个临峰修建的观景台,也是欣赏利斯图书馆最佳的地点。殷以乔的声音,随着利斯图书馆映入律风眼帘时响起。律风专注凝视着远处的建筑,问道:这就是你给我的惊喜?殷以乔笑道:这确实是我给你的惊喜,但是你能获得的惊喜还没有结束。律风以为,没有结束的惊喜就是他们沿途观览利斯图书馆的每一个角度。前往古堡酒店的蜿蜒公路,环绕着这座位于湖谷的图书馆,无论车子如何行驶,律风都能从窗边见到这片温柔的树叶。它完美地呈现了律风的构想。一座坐落在山水之间,曲线柔美的建筑,融入这片自然天地,成为自然之中新的风景。车辆盘山行驶,连疲惫的国院代表们,都发现了这座安静的造物。他们视线诧异的凝视它,总觉得它与众不同的琉璃瓦,晕染出了不属于英国建筑古朴庄严的气息,反而呈现出了别样的缱绻温柔。忽然,有人问道:那是什么楼?众人的疑惑,被同行者说出口,他们便止不住话头。不知道,但是我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我也觉得见过,主要是它侧面落地窗的造型,令我印象太深刻了!原本安静的室内,响起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到伦敦,却对这座图书馆拥有相同的记忆。吴赢启皱着眉仔细端详它,很快想了起来。律风!他坐在巴士后面,喊出声,这是不是你的设计?吴院的话,立刻点醒了在座的所有人。他们热衷传看律风的桥梁建模和设计,当然都见过他在英国做出的图书馆设计图。可他们没想到,这座图书馆竟然真的建成了!而它的设计者,竟然岿然不动,一点消息都没有透出来,让他们感到震惊诧异。然而,震惊虽迟但到。刚刚昏昏欲睡的巴士,掀起了新的讨论热情。无数双眼睛盯着律风,等他说出自己的感慨。律风对设计图书馆的过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唯独记忆清晰的,只有它的设计初衷。律风说:这确实我做的设计,但是我没能亲自参与到它的建设里。所以,它仍是c.e建筑事务所的作品。这话在国院的人听起来,像是设计师的谦虚。大约就和我只是画图纸的,c.e才是伟大的建造者似的,充满了对这间世界顶尖建筑事务所的赞美。可在殷以乔听起来,变成了刺耳的划清界限。周围的人新奇的拍照,可律风只是静静的看着它,神情暗藏着殷以乔并不能领会的怅惘。殷以乔低声问道:你不高兴?是它修建得不符合你的理念吗?不,师兄。律风认真的回答道,它比我的设计更加美丽,也更符合这片湖泊峰谷。但是,它是属于英国的建筑,坐落在英国的柔软腹地。律风转头眺望它温馨落地窗若隐若现的书架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人影。他说:所以它属于c.e,并不属于我。殷以乔闻言,蹙起俊朗的眉峰。他以为回到英国的律风,会和他想象中一样开心。快乐的欣赏这座由自己设计的图书馆,并且和他一起回忆英国六年的求学生涯。可是,律风见到了这座图书馆,神情惊讶片刻,便回归了一贯的平静。好像这座亲手绘出黑白线条的漂亮建筑,无论得到了多少人的赞美,都与他无关。巴士车缓缓驶入古堡酒店。车上的气氛都因为利斯图书馆变得热烈,殷以乔却陷入了沉默。律风当然能够感受到师兄的情绪。他记得师兄为利斯图书馆高兴得酒醉的模样,一对比,他的平静回答,变得有些狼心狗肺。律风愧疚地看向殷以乔,正想解释几句。忽然,他从打开的巴士大门,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位穿着郑重三件套西装的老人。他背着手站在那里,即使面容苍老,也掩盖不住他浑身的慈祥柔光。瞬间,律风顾不上师兄会不会生气,一腔情绪被这位等候许久的老人,炸得如翻腾的沸水,耳边都升起了激动的轰鸣。他跟着下车的队伍,视线凝视着老人的身影。当律风走出巴士,忍不住快步走了过去,又在殷知礼灿烂笑意里,踌躇不前。律风有太多的话想说。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场。殷知礼仿佛清楚他的犹豫,便哈哈笑道:小风,我的祖国好吗?久违的相见,因为殷知礼从未变过的温柔态度,立刻跨过了时间带来的生疏。律风慢慢走到他面前,轻声回答道:老师,我们的祖国很好。他的话语甚至在殷知礼欣慰笑意里,无法克制地哽咽。他说:她还会越来越好。作者有话要说:说明一下,我特别怕读者会存在华人华侨不回国就是不爱国的观点。因为国家不是独立的个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像殷知礼这样成绩卓越的人,留在英国,起到的作用比他回国更大。在这篇文里,他能够以中国人的骄傲,打入西方世界,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成就,为更多优秀的学生创造前往建筑最高殿堂的机会,然后培养出像律风一样的人,回国奉献。中国在世界上的风评,大家经过这两年应该都很清楚。没有人替我们说话,我们就更需要自己人发出声音。强大不是为了固步自封,而是为了万国来朝,为我所用。第20章殷知礼亲自在酒店迎接, 整个中国交流团轻松的气氛,瞬间变得严肃正经起来。毕竟是国际建筑大师,他们这些人还在嘤嘤学语的时候, 殷知礼就已经开始设计建筑了。在他面前,年近五十的老同志, 都变成了年轻人似的, 不敢在前辈面前失礼。他们以为,这位老先生是为了看看律风, 并不在意他们这些陪衬。没想到,殷知礼和律风短暂打过招呼,便笑着说:大家一路上辛苦了,这几天就由我这个老家伙,陪大家说说话,聊聊中国和英国的建筑。等到明天, 参与这次专题交流会的建筑师们就会陆陆续续赶来,如果他们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他的话夹着大家熟悉的口音。那一腔介于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 亲切地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交流团的人,进房间放下行李, 稍作休息。殷知礼老先生,便陪伴着他们,一起用餐, 饭后闲谈。律风始终站在他身边,没有把自己当成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是和从前一样,与殷以乔左右配合,照顾好他的老师。比起道路和桥梁分院,建筑分院见到殷知礼更为激动。他们的人几乎占据了聊天的主场, 能从殷知礼设计的中国建筑,聊到刚刚获奖联邦大厦。殷知礼总能笑着说:可我更喜欢北京天府中心的设计,还有你们入围了国际建筑奖的鸿鹄机场。他能细细数出国院建筑分院的作品,逐一点出它们的优势。这位远在英国的老人,了解中国每一次变化,清楚国家兴建每一个地标建筑。甚至在建筑分院代表,提出困惑和疑虑的时候,他也能笑着说出问题的关键。律风坐在他身边,帮他泡好碧螺春。来到英国,律风除了带上了乌雀山大桥的设计,就只为老师带了几种家乡的新茶了。临近十点,他们的畅聊终于走到尾声。殷以乔安顿好疲惫的爷爷,才慢慢送律风回房。爷爷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回来看他了。当然,也有交流团的功劳,毕竟,他是这么热衷于讨论中国的建筑。可能明天早上,他就会兴高采烈的坐在交流会现场,亲自听你们讲述中国不可思议的建筑工程。他们一路闲聊,就像回到了过去。律风没有离开英国,他们还在热恋之中。一如往常,殷以乔就这么送律风回家,然后两个人懒懒的等到第二天,才会并肩出现在c.e建筑事务所的门前。而今天,令人怀念的气氛,总是短暂无比。殷以乔在律风房门外止步,说道:交流会的行程是十二天,但是后面几天时间,都是我们协会安排各位代表在英国境内的参观游览。你想不想和我单独去旅游?他的问话,充满了试探。律风在黄昏灯光下听得心绪一颤,然后果断拒绝,不想。好吧。殷以乔毫不意外的勾起笑意,那我陪你一起去旅游。直到房门关上,律风都在回想殷以乔了然的神情。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他的拒绝,甚至为拒绝铺好了后路。师兄都不生气的吗?律风洗澡睡觉,闭上眼都是殷以乔温柔纵容的神色。他以为,今天的殷以乔一定会很失望。毕竟,他亲眼见到了利斯图书馆,却没有如师兄期望的那样情绪激动。律风不过是回国两年半,思绪已经完全的仓鼠化。好的东西,都希望自家拥有。他恨不得把最好的设计和最好的想法,囤起来上交国家。哪怕建筑物无论坐落在哪里,都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他仍旧会忍不住去想这样的图书馆,修建在中国该有多好。交流会密集的行程,没能让律风拥有什么多愁善感的时间。昨晚还显得僻静、悠闲的古堡酒店,一早就拥有了鼎沸人声、闪烁灯光。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签名板,大大方方立在酒店入口,等待着各位建筑师的亲笔签名。国家设计院的代表们,一边走流程,一边核对待会需要的资料。律风跟着经验丰富的领导们,认真听从他们的要求和叮嘱。他们来交流,代表的是中国形象。吴赢启难得拉着律风说:无论建筑师提出什么刁钻的问题,你一定要用数据说话,不用担心乌雀山大桥的数据泄露,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能建出这座大桥。也只有他们有建成这座大桥的需要。律风乖巧点头,神情困惑说道:吴院,其实交流理念而已,每一座桥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建筑师们也不是很关心数据的问题谁知道,吴院竟然十分坚持,不!一定要用数据。以前我听说你把斯蒂芬.莱恩特教育得哑口无言,刚才我看到他了,所以,你一定要用数据!律风忽然领会了吴赢启的担忧。吴院,你是不是怕我说错话,新闻报道出去,说我们咄咄逼人?吴赢启一愣,叹息一声,不是怕你说错话,是怕你说的话不符合记者的心意。这次交流会全程都有媒体在。国外的媒体,什么都敢报道。不受控制的新闻自由,吴赢启只能控制自家发言人,保持客观理智。如果律风拿数据,那么媒体人的观感再怎么变形变样,总有符合事实的报道,用数据驳斥一切虚假编造。可律风不拿数据,像对待莱恩特似的,讲述中国的伟大和不凡,他们听了确实感动。但是对在场的外国媒体来说,他们不了解中国,甚至不了解桥梁的建设,恐怕没有莱恩特那么善解人意。最好是扔出数据,用事实说话。于是,万众期待的交流会,一开场就变得格外刺激。中国交流团第一个派出的代表,律风,点开解说ppt,就列出了乌雀山的三组数据。海拔的高度。桥梁的长度。深山的温度。建筑师们还没做好准备,就感受到了乌雀山凌冽寒风,缺氧的海拔,与匪夷所思的乌雀山大桥。原来媒体的报道真的没有夸大其词。中国人竟然确实是要在超乎想象的海报高度、纵横三千米距离,建成世界第一高桥!台下本该熟悉律风的建筑师们,顿时觉得这位冷静阐述数据的年轻人陌生。然而,他讲述的那些天方夜谭般的数据,简直跟他变为桥梁工程师一般不可思议。建筑师们以为中国人会感性的说:我们非常不容易,多么辛苦,多么天才,想出了这个方案。事实上却被一堆数据砸晕了头脑,感觉律风每一句话都在说:这座山看到了吧,中国工程就是这么挑战极限,只有我们干得出来。律风的讲述过程中,始终有激烈的闪光灯。建筑师们专心致志,认真分析着建成乌雀山大桥的可能性,而媒体人则是惊恐诧异,只顾着把数据拍下来,发送到社交媒体上。等到乌雀山大桥的概念结束,建筑师们立刻抓住了提问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