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复礼离开后,箫争像抱着宝贝一样抱着他的这些纸,然后走到一个拐角的地方,贼头贼脑的四周看了看,然后喊道,喂,今天的课上完了。然后将手上的纸递给了拐角处等待的人。而接过这些纸张的豁然是司马煜。箫争翘着小嘴,你答应过我,会让小圣人收我当学生的,你不能耍无赖。司马煜笑眯眯的,放心,周复礼什么都听我的,等我将这些抄一份就还给你。我们有不懂的还可以私下交流交流。我可是周复礼正式的学生,你一个大齐的皇帝想要成为周复礼的学生,没有我从中间周旋,根本不可能。来叫一声师哥来听听。箫争小脸都红了,小手手一个劲的搓,然后咧开一口白牙,师师哥。妈呀,小圣人都还没有认他,他觉得这样有些害羞。两个人偷偷地进行着谁也不知道的交易。两个人偷偷地交流着如何实施均地制。估计谁也想不到,大齐和大晋的两位皇帝,正在准备掀起如何滔天的巨浪。周复礼教的时候还真没有故意使坏,都是十分认真毫不藏私的在教,因为他知道,即便如此,这个时代也容不下这种制度的。周复礼有些奇怪,司马煜这二狗子,以前时不时就往他身边凑,但自从来到大齐皇宫后,天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弄得神神秘秘的。或许这样也好,司马煜这么低调也是难得了,这样反而能避免暴露他的身份。周复礼本来还在担心,以司马煜的性子要想隐藏身份还真不容易,没想到根本不用他操心。或许懂事了吧?周复礼这么想着。但有一次,周复礼碰巧看见箫争居然偷偷进了司马煜的屋子,真的,就跟作贼一样,怎么看怎么见不得人的样子。周复礼都以往自己看错了。实在有些想不通,司马煜和箫争怎么会混到一块去了?不过,周复礼等了一会儿,也没瞧出个什么动静,也只能将疑惑放在心中了,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私人空间和生活,他也没有理由干涉。只要司马煜不惹事情,不破坏他们的计划,就睁一眼闭一只眼当没看到。只是后来,事情就越来越奇怪了。周复礼好几次看到司马煜和箫争勾肩搭背的走一块,一副哥两好的样子。被发现了,立马分开,怎么看怎么做贼心虚。周复礼: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但就一个二狗子,一个屁点大的孩子,周复礼心道,应该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这估计是周复礼错得最离谱的一次,他看到的是两个人的性格和年龄,而忽略了他们的身份。周复礼走后,两个人又偷偷摸摸了起来,我们可是师兄弟,我们可是一伙的,来来来,我们把国书签了,玉玺我都拿来了。我们现在就结盟,以后要是谁被欺负了,直接出兵救援。拉勾勾。箫争鼻孔朝天。结果被司马煜一下打在了脑门上,小孩子么?拉什么勾勾,快在国书上盖章。谁也不知道,如同儿戏一样的一份国书,却成了箫争和司马煜在乱世中互相的羁绊互相的依靠。哪怕是任何的历史学者也无法推断出,这份如同圣约一样的国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这份协议让两个人,在彼此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方。箫争每天跟着周复礼学习,他记录下来的笔记也多得必须用一个木箱子才能装得下了。一是周复礼讲得的确不少,二是古时候的毛笔写字,一张纸也写不了多少字。箫争每天就背着一个小木箱,屁颠屁颠地跟在周复礼身后,他的那个木箱谁都不许碰,大齐的人也十分好奇,小皇帝到底记录了些什么,宝贝成这样。但原本在他们心中怯弱的小皇帝,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特别的固执己见,无论他们怎么诱导,愣是理都不理他们,有时候还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们,不知道为何,让人心底有些发寒。箫争心道,太后说得真对,他是大齐的皇帝,只要他坚持的事情,别人就休想强迫他,那些还在争来争去的大臣真是搞笑,这大齐是他箫争的,这些人怎么争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不得不说,除了周复礼,赵玄樱的教育也十分的有效果,如果是原来的箫争,可无法实行他们的计划。箫争在改变,变得更像一个真正的皇帝,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暂时谁也说不清。政令的实施需要政令通达。周复礼正在讲课,看了一眼箫争,此时的箫争要想达到政令通达还是有些困难的。箫争看向周复礼,可是有些人一点都不听我的话。周复礼一笑,不需要所有人都听话,你只需要让其中一部分坚定不移的支持你的政令就行,对支持你的人,你只需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获得好处便是,无论是升官赐爵还是财富赐予,记住这种事情一定要做得众目睽睽,让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朝堂之上又何尝不是。箫争只要做得足够明显,相信大齐的官员中总会有一群人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自带吸引光环。周复礼继续道,均地制最能拉拢出生寒门的官员,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背景,但将他们聚集在身边,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况且,寒门官员想要出人头地可不容易,箫争现在就将这个机会递到他们面前,相信只要不是傻子,都会紧紧的抓住,打死不松手,可以说,这是他们封侯拜相唯一的机会。箫争是懂非懂的点点头,下去后他开始实验了。首先就从照顾他的那些小太监和小宫娥开始。平时用心照顾他的,他开始打赏一些小玩意。几次之后,效果就变得十分的明显,这些用心照顾他的人激动得感激流涕,原本只是用心照顾,现在就变成了特别用心。更明显的是,以前只是例行公事一样的小公公和小宫娥也变得特别勤快了,时不时都在嘘寒问暖。箫争都愣了一下,小圣人讲的道理挺复杂啊,没想到实施起来好像也不怎么难。然后箫争就往大齐的金殿上跑了。当日的金殿上,时不时都是箫争的声音,这谁谁谁,有功劳,当赏。反正他就开口了,能不能实施下去他不管,小圣人说了,只需要将他的态度表达出来就行。至于那些反对的,觉得不应该赏赐的,就去问问那些被赏赐的人同不同意吧,他不管,他只负责表态。金殿上特别的诡异,因为箫争赏赐得并不公平,那些对大齐有大功劳的也没见一丁点赏赐啊,反倒是有几人,微不足道的小功劳都被箫争提了好几次。那几人脸都有些红,好像他们做那点小事有多了不起一样,但脸红归脸红,内心特么的怎么就这么激动,啧啧,你们再牛掰,陛下也没将你们放在眼里,到是他们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被陛下看在了眼里。箫争心道,不对他好的人,他赏个锤子。大齐的官员也不是傻子,很快就发现了箫争赏赐的规律,你就算为大齐鞠躬尽瘁他也是不会赏赐的,他只赏赐对他好的。有些人不屑一顾,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喜欢谁就赏赐谁。但也就是他们的不屑一顾,注定将不少人直接推向了箫争,特别是那些寒门官员,好不容易得了点赏赐,结果就有人出来反对,谁谁功劳更大,别人都没有邀功,你这丁点小事也配?箫争哦了一声,不赏就不赏呗,反正是别人不愿意,是别人反对的。就这样,箫争半真半假的每天都跑去朝堂来这么一回,反正他是皇帝,也没人能阻止得了他上朝。他也不理政事,他就去看有人立功了没有,对他好的他就赏,对他不好的,他就当看都没看到。赏赐下不下得去让他们自己去争,他只管吼这一嗓子,让别人知道,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没有理由。效果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终归大齐的朝堂上有了一些变化。周复礼给箫争上课的时候,就看到多了不少官员跟在箫争身后,送他过来。赵玄樱也看到了,脸上有些惊讶,她原本也面临这样的难题,那就是箫争如何将政令通达整个大齐。均地制如果不能传达到大齐各地,就无法真正地掀起波澜。她本来还在发愁,没想到接下来的时间,箫争除了学习以后,就是和那些官员打得火热。在这些日益增加的官员中,又筛选了一番,主要以寒门官员为主,然后箫争和这些官员变得更加的亲切了一些。亲切到了何种程度?箫争能一天邀请这些官员去他的宫殿好几次,每次这些官员从箫争宫殿出来,脸上都带着激动到无法形容的表情,那是对大齐未来充满了憧憬的激动,那是对他们封侯拜相的期待。其实周复礼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想什么。只要将均地制实施下去,他们就将名留青史,千古一人,那种光宗耀祖,那种对名利的渴望,绝对是这些前途艰辛的寒门官员无法抵抗的。就像是一个乞丐,手中突然抓住了一个成为绝世富豪的机会,哪怕知道其中的风险,但又有谁能够放弃?就算失败,他们最多也还是原来的乞丐而已,但要是成功这个赌博值得。周复礼看在眼里,心中一叹,生在局中,再聪明的人也有被名利蒙蔽双眼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许这也是聪明人的缺点吧,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在聪明人眼中,他们就未必不能。而这世上,蠢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会承认自己蠢。但让周复礼有些懵逼的是,司马煜居然和箫争还有大齐那些寒门官员走在一起。打得火热的样子。什么情况?不知道的人估计还以为司马煜是大齐的官员。怎么感觉司马煜比他们还混得好。他,司马鹿鸣,还有赵玄樱,想要到处走动,呵,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看看司马煜,大摇大摆的走出去,居然都没有人拦。周复礼:这二狗子,不是天天躲在屋子里面神神秘秘的吗?他什么时候打通关系的?赵玄樱也看到了,要不是司马煜是大晋的皇帝,她都以为司马煜叛国了。看看,和大齐的人勾肩搭背的,脸上还笑得特别的真诚。懵。不过,现在也不是关心司马煜怎么和大齐人打得火热的时候,因为箫争的均地制开始推行了。暴风骤雨的前奏被打破,然后是惊涛拍浪。这一天,周复礼,司马鹿鸣,还有赵玄樱出奇的聚在了一起。三个人品着茶,坐看风云。赵玄樱看向司马鹿鸣,派人去打探消息了吗?结果如何我们终归要听一听才放心。司马鹿鸣一笑,不用派人去打听,自然有人会将结果第一时间告知我们。赵玄樱一愣,左右看了看,果然没有看到司马煜的存在。要派人去打探大齐金殿的消息也不容易,现在倒不用操这份心了。今天箫争为了万无一失,在龙椅旁边立了帷帐,将他的师哥安排在身边,随时给他出谋划策。二帝斗群臣,一出好戏在即。哪怕是周复礼或者赵玄樱恐怕也很难想到,司马煜现在都混到大齐的金殿上去了,就坐在大齐皇帝的龙椅旁边。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7-01 23:51:21~2020-07-02 16:39: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太苦 3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44章 箫怼怼上线今日的大齐朝廷有些奇怪。每个人都不由得向上面的帷帐看上一眼, 这是在干什么?不过箫争以前的毫无存在感让他们立马又无视了, 一个小皇帝能干出什么?哪怕加上他原来的那些支持者, 以及最近和小皇帝走得特别近的寒门官员, 对他们来说也完全无足轻重。倒是堂上的个别寒门官员,官虽然不大, 但手不由自主的激动得有些颤抖。青史留名, 光宗耀祖,封侯拜相,今天就将是他们的起点。不过他们再激动, 平时那些功勋贵族也不会多看他们一眼, 他们看上去已经是大齐的官了,但又有谁知道, 在这些功勋贵族眼中,他们卑微得如同尘埃, 平日里他们哪一个不是召之则来, 挥之则去, 对功勋贵族而言,他们的存在无足轻重。这也是周复礼笃定这些寒门官员最好拉拢,最可能帮助小皇帝实施均地制的原因。一是他们本是来自寒门,最能理解百姓的幸苦, 无论丰收还是灾难,百姓都过着最辛苦的日子,因为所有农田庄稼都是贵族的,百姓种地种得再好, 生活也没有任何改变。二就是,均地制的实施是一个翻天覆地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摆脱他们如今卑微得甚至不被这些功勋看上一眼的处境。虽然还没有达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程度,但对寒门官员来说,内心激动得如同翻江倒海肯定是有的。朝廷上,一如既往的进行着今日的朝政,无外乎就是各派系互相打压,争权夺利,越演越烈。箫争也不管这些人,偷偷给司马煜使眼色,师哥师哥,你怎么脸色都没有变一下,也太淡定了,你看我的手心,冷汗都冒出来了。司马煜眼睛一斜,能不淡定吗?这种冷板凳他坐了好几年,他都习以为常了,而且他们大晋的那些老官儿,酸起人来可比大齐的人有深度多了,能将人酸得面红耳赤还找不到理反驳,现在的情况在他看来,小菜一碟。箫争心道,他有些相信司马煜是大晋的皇帝了,要是普通人站在这龙椅旁,估计早激动得满地打滚了。也只有经常处于这个位置的人才会如此淡定。不过太后不是说他们大晋的小皇帝笨得跟啥似的,小圣人教啥啥不会,但他看司马煜顶聪明的啊。有些摸不着头脑。现场有些古怪,下面的大臣争他们的,箫争和司马煜聊他们自己的,好像就是各不相干的两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