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白了,就算是儒家子弟,那些文臣也对火器极为热衷。而且,草原上的部落人口已经下降了九成,至少二十年内是无法恢复到原本五层的,因此大明周边至少能够安稳二十年。如此这般,就算朱祁镇重要宦官,也不会嚷大明有亡国之危。当然,如果朱祁镇自己作死,或许还是能够致使大明走下坡路的,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再说此刻,大明京师皇宫之中。随着庆典仪式正式开始,一番复杂的流程之后,各国使者与各势力代表皆都进入到奉天殿内,而后依次向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献上朝贡的贡品,而无疑汉华王国所献上的贡品是最耀眼的。因为汉华王国格纳斯并未带上各种金银珠宝,也未献上任何的奇珍异宝,甚连本土所产的特产都没有,而是献上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机械。没错这就是李江下令由格纳斯在这次庆典之上献上的一钟机械工具,这便是蒸汽机。蒸汽机在汉华王国已经出现许久了,而且各种型号也研发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华王国的蒸汽机已经研发出第三本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此次,由格纳斯所带来的这一款便是最初的版本,他体积非常大,在运下船之后,就被拆分利用马车这才运到了京师。于此同来的还有几名操纵安装蒸汽机的工匠。这些人可都是李江特批的,如果不是这次押送蒸汽机需要有专业人员,李江根本不会让这些宝贝工匠一起跟来。而这时候,对于格纳斯献上的这个奇怪装置,别说是一些有见识的人,即使是朱祁镇本分,也是大为震惊,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而后走到了大殿外,仔细观看着这个巨大的家伙,便对格纳斯道:“格纳斯都督不知此物为何物贵国大统制这是”“启禀大明陛下这是吾国大统制特意让本都督赠予大明,赠予陛下的一件利国神器,此物名为蒸汽机,只需要烧石炭加水便可利用另外一件机械装置,源源不断产生动力,在采矿、运输等方面有着巨大效力”“哦你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强大的水车”“不不不大明陛下,这跟水车其实是两码事,此物所能带动的力量很大,如果能够装上特定装置,还能拉人,拉物,如今吾国已经在考虑建设铁路了,此物便是其中火车的一部分。”“火车铁路”听到格纳斯之言,朱祁镇有些懵了,他完全听不懂格纳斯在说什么。不过他毕竟是皇帝,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装作懂了,而且他对于眼前这个装置大为好奇,即刻下旨将此物送到工部,过会他会去观看演示。而此后,有了汉华王国所带来的奇特蒸汽机,其他各国各势力献上的珍宝都显得黯淡无光了,而朱祁镇也对此没了什么兴趣。一个时辰之后,庆典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开始了,这一部分是祭祖,也是祭天,一众使者只能呆在天坛外面,而且被要求必须恭敬。此时朱祁镇一身冕服,带着一众朝臣开始了祭天祭祖。这个过程相当漫长,礼仪也十分繁琐,因此直到下午这个仪式才完结。而接下来便是大阅了第六百零五章大明大阅对于接下来的大阅,不管是格纳斯本人,还是其他各国使者,都是非常期待的,但唯独大明国内的一众朝臣却是一副苦瓜脸,似乎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切到来。而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力排众议,筹划这次大阅的大明皇帝朱祁镇。而作为总策划的英国公张辅虽然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可是从他消极应对这次大阅来看,显然他也是反对的。不过,在朱祁镇的强烈要求下,最终他还是按照朱祁镇的旨意筹划好了这次大阅。这次大明大阅,朱祁镇直接调集了近万人参加,这其中包括三千火铳手,三千骑军,三千步军,还有一千操纵各种火器的特殊士卒。这些人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不管是武器还是铠甲都是大明最为强大的,朱祁镇为此,不仅专门调拨了近百万两银子,还特意许了不少的官员。由此可见,朱祁镇对此次大阅的重视程度。相比大臣们的消极应对,士卒们可不管这些,而那些军将们更是十分的激动,因为这对于中下级军将而已,这是一次难得的露脸机会,何况作为军人,大阅这种事情,恐怕一生都难得一次遇见,这让他们心中非常的自豪。因此,对于之前的训练,尤为卖力,而从边疆调集的边军们也同样如此,他们见禁军士卒如此精锐,也不甘示弱,天天一大早就起床训练,到了晚上还会练上一阵。这日,随着数十声炮响,吉时到了,随着一众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入到城郊一处荒无人烟之地,大阅也即将开始。这里原本乃是一片开阔地带,但是此刻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帐篷给占领了。这里便是大阅所在的军营,而观礼台则在数日之前便已经建好了,就在军营的对面一座高台之上。那处高台是用人工垒砌起来的,高达十数丈,面积足以容得下四五百人。这么大的工程花费了近五万人一个月的不停的建造,花费了银子二十多万两,可见这个观礼台工程有多么浩大。而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在开阔地带一里开外有着许许多多大土包,那里画着许多白色的圆圈,这便是炮队将要射击的目标。而就当这时,随着大队人马到达军营之中,很快帐篷开始拆掉,空旷地带,不少士卒开始集结,而观礼台之下,一条宽阔的石梯延伸到了观礼台顶部。很快,朱祁镇便率领百官,各国使者以及一众大汉将军来到观礼台之上。这时候,天空万里无云,还有丝丝微风,大明旗帜迎风飘扬,而眼前的开阔地带则是策马崩塌,烟尘四起。“喝喝喝”士卒们一阵阵喊声开始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一刻钟之后,所有士卒都已经聚集到了开阔地带,而随着各带队军将开始下令,一众令旗手也不断打着各种旗号,不一会,骑着马匹来回奔跑的背插令旗士卒也开始不断跑向自己所属的目标。一时间,观礼台上,议论声一片,啧啧称赞的人更多唯独格纳斯看着眼前的军阵操练,却是皱起了眉头,他也是知兵之人,对于眼前的这一幕,他并不陌生,只是这一幕怎么看都像是汉华王国军队的翻版。不是说大明就没有军阵,事实上大明军阵极为繁复,花样繁多,可是眼前这一个以火器为主体而衍化出来的军阵却是那般的熟悉,让格纳斯都不禁以为眼前就是汉华王国的军队。当然,也不是一模一样,事实上,大明虽然“抄袭”了汉华王国的火器军阵,但却在此基础上改了不少,尤为显著的是,在核心精髓上,加了许多花里胡哨的玩样,看似增加了威力,但其实华而不实,根本没什么用。好在接下来的大阅流程,让格纳斯看到了一丝有用的东西,比如火炮操练,这其中有一个步骤让格纳斯都啧啧称奇,而接下来的骑军操练更是让格纳斯看花了眼,他发现这些大明士卒骑军操练的阵型既有草原特色,也有大明独特的骑军特色,除此之外,步兵操练也极为强悍,看得格纳斯都有些热血沸腾。至于其他各国的使者,也不例外,他们甚至比格纳斯更加的激动,因为他们看得出,这支大明军队虽然人数少只有万人,但是要真的打起仗来,恐怕四五倍人也不是其对手,尤其是火器操练,那场面,让人看了,忍不住胆寒。看到这一幕,坐在最中间龙椅上的朱祁镇当然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能够掌控着这样的军队,必定能够横扫各国,外国来朝,而他也能够凭借这样的威望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当然,对于这样的想法,百官们却是神色各异,不少勋贵与将领也都看得热血沸腾,而文官们却面露怪异之色,脸上显然露出一丝厌恶。不过,他们毕竟文官重臣,片刻间就恢复了正常。大明的这次大阅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朱祁镇的威望再次得到了飞速提升,民间已经把他当成了太祖在世,堪比太宗朱棣般存在。而相比之下,他的父皇,也就是上一任皇帝朱瞻基就显得逊色许多了。当然,这是民间的看法,但在文官们心目中,眼前的这个皇帝比起他的父亲来要逊色太多,一味的重武轻文,暴虐好战,这是亡国之兆呀可是,朱祁镇可不管这些,他越来越觉得这些百官们无用了,所以他准备大肆开考科举,选拔新的可用之人,为此,他甚至还准备将于谦招到京师来想要跟他商议科考之事,因为在他眼中,能够主持科考,又值得信任之人只有于谦这位封疆大吏了。不得不说,朱祁镇这个想法虽好,但是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之后,百官们纷纷站出来反对,在他们看来,于谦尽管威望很高,又是文官,但是就科举这等举国大事,怎能让地方官员来主持了,理应由礼部主持或者内阁主持不是第六百零六章好望角被发现了大明科考将会再次举行,而且是特意做了调整一事一经传开之后,天下文士瞬间就跟炸开了锅似的,热议了起来。这可是关系到他们前途命运的大事,作为儒家子弟,他们自然极为看重,待到圣旨下达到各府各州县之后,士子们更是神色各异,情绪激动了起来。有些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则是大声谩骂,也有人漠不关心,把自己关在家中,只顾着读书。不过,这其中拍手叫好的大部分都是两广或者南方开明的士子,他们对于于谦,是由衷的佩服,也觉得由于谦主持大明科考,是极为明智的选择,他们一百个支持,而反对之人,则几乎都是北方士子,而且士绅们居多,他们觉得于谦主持科考很不公平,所以极力反对,至于那些漠不关心的,则是一些将门世家的士子,他们觉得这并不重要,如果考不上就去军队,反正他们有退路。当然,对于这件事,李江的看法又不尽相同,他觉得这对于汉华王国是一个机会,一个国家,官员始终是国策的执行者,如果他们的思想是开明的,那么国策将会被彻底执行,而且也能够影响上层的思想,如果官员们一味的守旧,那对于这个国家而言将会是死气沉沉的,一直停滞不前。“就不知道于谦顶不顶得住了如果他被百官们扳倒了,朱祁镇退缩了,那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新政也将彻底失败”李江轻轻叹了口气,暗自道。“算了我还是顾好汉华王国的事情吧,此事静观其变”李江默默念了一句之后,即刻拿起了桌案上的一份文书。相比大明科考改革,显然这份文书上的事情更加吸引李江的目光。这是一份从好望角送达的文书,文书当中写了他们在港口的舰队发现,有一支舰队正在好望角西部大西洋非洲沿岸朝着好望角而来,离好望角只有五百多里了。虽然看似很远,但若是他们继续南下,或许还真能找到好望角所在。而且,通过一些南下部落的人的通报,他们发现这些舰队的人还会时不时的进入到沿岸进行补给,甚至还会抓捕一些当地人。“看来西欧人也开始不安分了必须的想个办法,暂时让他们退却想什么办法了”“或许可以引诱他们去探索南美洲”忽然间,李江脑海当中闪现出一个疯狂的念头。引诱他们前往南美洲,这想法看似荒唐,但是却不失一个好方法,一则从西欧前往南美洲,要航行数万里,横渡大西洋,这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恐怕船队还不到中间就会全军覆没,石沉大海。二来嘛,这些西欧不是想着要绕过好望角前往东方吗,那就按照原本时空那样,让他们去“祸害”南美洲的土著,反正那里汉华王国也无暇顾及,而且南美洲的土著相比北美洲,可要强大许多,让他们去对付当地土著,好过汉华王国去过多杀戮。当然,如果他们到达不了那片大陆,那就另当别论了,只要他们不继续向好望角前行就行了。想到这,李江随即叫来了一士卒,写了一份文书之后,交给了他,让他务必将其送到旧港腾格尔斯手中,让他想办法送到好望角。好望角那里驻守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要想实施这个计划的人也就更少了,不过汉华王国的人虽然不行,但是当地土著倒是可行,他们之中有一些人选择了归顺汉华王国,只需要有人向那支舰队“通风报信”,说是前往海洋的那一面便能到达东方。一个月之后,随着好望角得到李江命令,好望角的驻守总兵赵千莱即刻叫来了他麾下一名小吏,很快一个浑身黝黑的土著男子到达了他的官邸之中。赵千莱将计划跟小吏说了一遍之后,那小吏随即用当地土语跟那土著男子说了一遍。很快,那土著男子连连点头,显得非常激动,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而这时候,小吏即刻带着那土著男子走了出去,而就在赵千莱背后,一道声音淡淡说道:“大人您真的要靠这人去完成大统制交代的计划”“不然了难得出动港口内舰队将那支蛮夷人的舰队全部歼灭”“呃其实大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