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或者说谈判有没有结果,这些还未可知,因此李江觉得还是未雨绸缪为好,他觉得即使有变化,也是好的变化。数日之后,随着朝廷派下来的传达圣旨的官员到达临高,于谦正是卸任了南洋大臣一职,而后转调到了两广承宣布政使司担任布政使。由于一切都比较仓促,再加上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比广西承宣布政使司要发达,因而最终布政使司衙门还是沿用了广东的。如此一来,于谦在卸任南洋大臣一职后,随即在护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至于南洋大臣一职,却是没了下文也不知道是不是朱祁镇故意忽略,还是有意拖延,暂且让于谦监管着南洋的一切事务。而王骥这位钦差大臣更是因为没有旨意下达,不得不暂且留在了南洋大臣府,似乎朱祁镇有意让他比接管这一切事宜。对此,王骥本人也是一头雾水,他只得暂且留在府上,一边多接触当地商人,一边等待着朱祁镇的旨意。第五百八十二章朝鲜出事了大明的这个大动作很快就引起了周边各国的关注,尤其是位于东洋、与南洋的一些势力与小国,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机遇,一个让他们迅速发展的机遇,因为这样,大明或许会更加的开放,从而带动周边的发展。事实上,这种变化随着于谦到任已经悄然展开了,因为随着于谦到任之后,他立即整顿了布政使司衙门当中的各种蛀虫,而后又调动了驻军,清剿了一批当地的盗匪地痞,可以说动用了雷霆手段,将一切牛鬼蛇神都统统扫入了垃圾堆。在一番清扫之后,于谦再次出招了,他直接召集了原本的布政使等数位高官,开了一个秘密的会议,哦不准确的说是,协商。虽然这些官员因为朱祁镇的一道圣旨,自动降了半级,但他们其实并未有怨言,因为这些二品大员对于谦已经心悦诚服了。可别不信此事的确是真的这些二品大员都是大明的高官,对于朝堂之中的局势自然一清二楚,如今于谦圣眷在手,谁也无法阻挡于谦接下来的行动,除了陛下本人,因此他们就算心中有所不满,也不敢有任何举动,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样做反倒会给于谦把柄,到那时他们就算是想要全身而退也来了。相反,若是他们无条件配合,或许还能通过于谦获得圣上的看重,到那时进入朝堂重臣行列就指日可待了。当然,对于他们心中的想法,于谦也心知肚明,可是他却并未点破,因为他深知如今初来咋到,需要的是官场稳定,并且对外敲山震虎,以内外结合,彻底根除两广地区的各种毒瘤。这般一来,扫清了各种障碍之后,才能继续改革,才能继续开放,将两广打造成新的临高。对于于谦的各种大招,朝堂之上反而如往常一般,大部分朝臣依旧在上书,但对于于谦本人,却是只字不提,尤其是他在两广到任之后的一系列大动作,都是视而不见,似乎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似的。但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嘛当然不他们之所以不提,是因为他们深知如今于谦圣眷在心,就算上书,也只会挨骂,反倒是他们继续上书,却能够刷存在感,而且也不会惹得朱祁镇大声呵斥,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单纯想要通过上书来改变朱祁镇的想法了。他们真正想要改变的还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如今皇权因为朱祁镇威望逐步增高,大大提升了,相反,文臣之中的权利大大降低了,不少决定都是朱祁镇一人说了算,根本不需要通过内阁,这让他们心中很慌乱,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比抵触朱祁镇的一言堂,最终获得更多的权利,而不是只单纯针对这一件事。当然,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却还是发生了变化,因为朱祁镇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即刻下旨,出动锦衣卫,找了几个借口,抓了好几个督察院的御史,直接下了大牢,而后又没有经过详细审讯以及正规的流程,直接就将其贬到了两广,成为了于谦的下属。朱祁镇的这番操作,让朝臣们瞬间一愣,最终沉默了下来。“好这朱祁镇不愧是皇帝虽然年纪很小,但政治已经相当熟练了这么快就打到了这般文官们的七寸之上”大统制府内,李江看着从京师送来的文书,连连叫好。也是,这一招的确让朝臣们有些措手不及,不亚于杀鸡儆猴当然,这种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朱祁镇虽然震慑住了这帮朝臣,但还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此,李江也只能爱莫能助了,其实他也烦这帮文官,毕竟站在汉华王国的角度上来看,这帮文官对于汉华王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或许只有极为开明的大臣,如于谦等人,才能真正帮助汉华王国,哦不应该是帮助大明与汉华王国互惠互利,携手共同向前发展。只是可惜的是,这种理想的设想也只能是李江的设想,因为不管是大明,还是汉华王国都不会遵循这种设想发展下去的。而且未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就算李明做了应对,将来也会发生不可知的变化,到那时,无论是什么应对都没用。不过,这种可能性虽有,但机率并不大,只要能够随机应变,便可让双方的关系按照一定路线发展下去。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大明按照朱祁镇的设想发展时,此时的东亚也就是朝鲜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此时的世宗大王被其儿子给差点流放了。换而言之,朝鲜王国发生了内乱,儿子造父亲的反。自古以来,皇权的争夺一直是热门,而且不管是华夏,还是周围番属国,皆都是如此,毕竟那是权利最巅峰的位置,谁不喜欢,而且朝鲜王国自李成桂开国之后,李氏朝鲜就一直陷入这种子造父亲反的怪圈当中。就连李成桂本人其,而后的朝鲜太宗也是如此,都是被自己的子嗣夺取了王位。而如今换到这位世宗了,不得不说,历史总有其相似性。只是这次,造反并未完全成功,世宗被赶下台流放之后,很快就召集了一部分精锐朝鲜士卒,宣布自己的儿子为叛逆,一边下令勤王,一边向大明求援。毕竟大明乃是朝鲜的宗主国,作为宗主国,必须要管番属国这等叛逆之事。当然,如果木已成舟,大明其实也不会管,毕竟之前朝鲜王国已经有几次先例了,大明犯不着劳心劳力去干涉朝鲜的内部更替,只要朝鲜效忠大明就行了。这种番属制度是历代华夏王朝所坚持的。不能说这种制度不好,只是说它有着其局限性,这与汉华王国的对外政策是相差很远的。如果换作是李江,他直接就会下令出兵干涉,而且还会扶持对汉华王国有利的一方,至于是否为叛逆,李江根本不在乎。第五百八十三章横渡太平洋上朝鲜王国出现叛逆一事,很快就被大明朝廷知晓了,对此,作为皇帝的朱祁镇直接批阅了一个字“拖”。没错朱祁镇就是这么任性,他觉得朝鲜王国虽然乃是大明的番属国,可是内部之事,大明是不会去管的,除非此事跟大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如上次建州女真逃到了朝鲜王国境内,随时都有可能借助朝鲜的地盘再次威胁大明,因此大明才会不得不出兵朝鲜王国,为的就是彻底消除建州女真对大明的威胁。但对于此事,朱祁镇根本不在乎,毕竟他的曾祖爷爷就是通过靖难获得的皇位,谁也无法说他这个皇位来的不正,这不是打他自己的脸吗,所以只要朝鲜王国有王存在,能够对大明一如既往的忠诚恭顺,那其他的,朱祁镇根本不在乎。何况,大明如今关注的重点在于南方,尤其是两广,朱祁镇也没有心思去管那些,而是派了一名朝廷官员作为大明的使者前往朝鲜王国进行调停,至于调停结果如何,谁会在乎了,这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对于朱祁镇的这个决定,朝廷上下其实也是意见不一的,文臣认为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叛逆,这是造反,是应该被大明斥责的。而与之相反,一些开明的大臣与武勋却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其他,如果这件事对大明没什么影响,那还不如放任不管。如此一来,朝廷两派也是争论不休,不过不管他们怎么争论,朱祁镇始终没有改变主意,甚至倾听他们意见的机会都不给他们,不管是谁的奏折,都是留中不发。这样一来,大明朝廷派出的使者很快就坐船从山东日照境内来到了朝鲜王国的都城汉阳。此时驱逐了自己父亲的李揉,也就是后世的朝鲜世祖占据了汉阳,自称朝鲜国王,而朝鲜王李祹则被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也是嫡子李珦护送到了另外的地方,驳斥自己的儿子李揉篡位。而且,李祹发布号令,征集了朝鲜王国了所有军队一起对付自己的儿子李揉,只是他的这份号令只有少数人响应,能文能武,且极为年轻气盛的李揉根本不把自己父亲放在眼里,作为一个将来能够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得皇位的王子,李揉与明太宗朱棣一样,对那个位置极为热衷。而在李氏朝鲜历史上,尤其是开国之初的几位皇帝,几乎都是通过政变来夺得皇位的,这就让榜样的力量空前的壮大,也让李揉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只是,当大明使者到来之时,他却有些慌了,毕竟大明是朝鲜王国的宗主国,如果大明不承认他这个位置,那他坐稳这个位置肯定十分艰难,所以他一边命令衷心拥护他的朝鲜军队不断向李祹所在的区域开进,一边派心腹去试探甚至是贿赂大明使臣。朝鲜一事,李江也在关注着,只不过他并未随时放在心上,朝鲜未来会如何发展,他不在乎,他关心的是那位后世的世祖上台之后,会不会对济州岛产生想法,毕竟此时占据济州岛的是汉华王国的人,而且助手在那里的士卒并不是很多,再加上那里离朝鲜王国很近,如果那位后世的朝鲜世祖李揉登基为朝鲜王之后,对济州岛垂涎三尺,那李江就只能对其开战了。三日之后,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李江准备前往金山港的日子。没错过了这么多年,李江从夏威夷群岛来到这里,便再也没有返回过。虽然这其中有着种种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李江对那里的事情一点也不了解,倒是对于金山港,他一直有些不放心。作为美洲最早的一个定居点,那里承载着汉华王国在美洲开发的希望,而菲利普常年坐镇在那里,虽然李江对他本人很放心,但是难保他麾下之人有想法,所以李江最终还是决定率领一支庞大舰队,横渡太平洋到达金山港,亲自去看看。为此,以尚阳徐海东为首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让李江三思,在他们看来,横渡太平洋太过危险了,万一出现什么意外,那汉华王国将会分崩离析,毕竟汉华王国是李江一手建立起来的,如果他这个掌舵人出现了什么意外,那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着非常有道理的,先不说横渡太平洋的时间很长,就是这中间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的台风便是最大的威胁。除此之外,中间还有可能会出现触礁等各种风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尽管徐海东等人极力反对,可最终李江还是一意孤行,决定亲自前往。只是为了以防意外,李江不仅让多次前往过金山港的人制定了详细的线路,而且还调集了各个水师码头之中的航海战舰,一共二十艏作为护送舰队,甚至其旗舰是一艏仿制的郑和宝船。除了这些准备,李江还在船上装载了热气球,小型飞艇,足够的淡水,等等。搞定了这些之后,李江还不放心,他又让人先期出发,率领一支小型舰队进行开路,为后面的舰队探路。如此之后,李江这才登上了仿制的郑和宝船,率领着这支庞大水师舰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东阳港。至于国内一切事宜,政务上他交给了徐海东与尚阳二人,由他们二人在,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蓝英掌控着兰芳社,至于复兴社,则分别掌控在李江几个心腹手中,而真正管事的则是张娟,至于军队方面,腾格尔斯与格纳斯以及其他都督都是李江信赖之人,倒是无需过分担心,再说国内制衡这些都督的也不是没有,最主要的便是他们底下的各个总兵,参将几乎都是军事学院毕业的,都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就是有个别人有异心也无需担心。第五百八十四章横渡太平洋下前往金山港,李江一直是有这个打算的,而且前几次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如今国内没什么大事,而国外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因此李江最终还是决定横渡太平洋,先返回夏威夷群岛,也就是现在的祁阳府看一看,而后再以祁阳府为中转站到达金山港。此时的美洲,依旧是以金山港为中心的金山府作为基地,而后向北向南进一步开发,但这些年因为人口的限制,一直都是发展缓慢,为此,菲利普已经不知多少次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