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港口,许多当地人都已经成为了兰芳社的外围探子,只要这些港口内有风吹草动,很快就会被汇整到历州港,交由蓝英。就比如苏门答腊岛,其实是由三个大一点的王国与众多小土邦或者小部落组成的,而这其中有八成人都信仰了天方教,而天方商人在此地位十分高,即使是国王,也对此敬仰有加。然而随着天方商人的日夜强大,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地位,如此海盗便产生了。实际上,据蓝英麾下的兰芳社探子查证,盘踞在那海峡附近的海盗数量虽然众多,但许多人不是几个小国当地人,就是有着天方商人或者天方教徒背景的海盗。他们基本上只劫除天方人或者天方教徒舰船以外的船,包括大明、汉华王国的,就连附近旧港宣慰司的商船,他们也敢劫杀。只是他们做的十分干净,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么,再加上海峡附近小国,尤其是满剌加国的掩护,这些海盗混的是风生水起。可这次他们却惹到了汉华王国头上来了,李江怎会因此放过他们。不过,李江并未下令让格纳斯率领舰队清剿,因为他很清楚这些海盗已经不是单纯的海盗了,他们与苏门答腊附近几个小国都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又与不少天方大商人互相勾结,以格纳斯的舰队,很难将他们彻底消灭。不是说格纳斯所统领的西洋军区水师舰队力量不行,而是舰队舰船数量太少,而这些海盗内外勾结,所拥有舰船众多,而且很会躲藏,如果不正面对战,是很难一次性将其彻底剿灭的。的确也是,这些海盗没有活干时就是当地普通渔民,有活干了就成为了海盗,你很难分清楚他们到底是渔民还是海盗。而且这其中涉及到了苏门答腊三个小国以及众多小土邦,必须得与旧港宣慰司配合,还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采取更适合的方式进行清剿。思来想去,冷静过后的李江即刻出了议事大会堂,来到了官署衙门参谋司。这里聚集了不少专门的参谋人才,副主事是一个名唤张群的人。此人虽是一读书人,但却从小酷爱兵事,看过不少兵法。当然这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此人在郑西河不在期间,能够很好的处理参谋司事宜,实属难得,因而当李江到达参谋司时,便立即叫来了他,而后又让他召集了几个参谋人员,将清剿海盗的具体情况告知了他,让他务必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广西廉州府永安所。这里乃是一个小港口。而就在最近的一个月内,陆陆续续有着将近十多万人被大军押送到了这里。这些人有苗僮瑶各番民,还有许多汉人这些人就是这一次广西反叛的普通百姓。但其实真正参加反叛的仅有七成而已,剩下的三成则是广西各地官吏想要移送出境的一些不安分百姓,当地官吏觉得他们是一个大麻烦,所以就将他们也说成了番民,直接混入了人群之中。如此一来,本来十三万七千多的反叛人员一下子多了近四万人,虽然在押送途中,死掉了不少,逃跑了不少,可到达廉州府永安所的也足有十五万人之多。这些人挤在这样一个小地方,虽然有着少许粮食,可是押送大军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先不说什么住处了,就算是简陋的窝棚都没有。并且,每天只提供一顿饭,而且还是稀粥,这样的待遇,自然让大部分人怨声载道。可是他们周围有着两万大军,而且因为没有足够食物,他们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尽可能的找阴凉之地躺着。这不,就当这时,其中的一颗大树底下,躺着一家人。这家人有着六口人,一家之主早就战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六个,其母虽然只有四十来岁,但看上去却足有六十岁,而长子与此子也是骨瘦如柴,十七八岁的年纪,个头却比不上十五六岁的孩子,而几个年龄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只能躺在母亲周围,捂着弟子,尽可能的喝水充饥。第两百六十八章熬稀粥赵东,今年十七,家中一共有九口人,不过那是以前,如今的他,父亲已被在叛军攻城之中被裹挟战死了。他们一家本来就是汉人,只不过生活区域靠近瑶族区域,因而习俗多少会受其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当许多瑶族寨老裹挟百姓叛乱时,他们一家正好被裹挟其中,成为了所谓的“叛民”。尽管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可他们这些所谓的罪民却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朝廷杀头处死。好在这些天,他们得到消息,他们将会被朝廷充军,不过充军的地点并不是琼州府或者云南边疆,而是海外,据说是一个名为汉华王国的地方。对于汉华王国具体在哪,赵东一点也不知晓,在他与大多数人看来,海外那就是蛮荒之地,去了那,基本上就没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不过,他也不期望自己能够回到大明来,他觉得只要自己一家子能够活下去就好了。然而,如今他们与十数万人被押送到这已经好几天了,可却迟迟没有人来运送他们前往海外,这眼看吃得所剩无几了,一家子连同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都快要饿死了,他愤怒之余,也只有满满的不甘与无奈。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饿的连一丝力气都没有了,再加上太阳毒辣,他只能躺在一颗大树下,有气无力的照看着自己的四个弟弟妹妹。而自己的母亲,更是将唯一的一点吃得送到了自己几个弟弟妹妹嘴里。虽然他很想吃,可他知道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更需要这些。“咕咕咕”忍着饥饿,他缓缓环顾了一下四周,他发现周围到处都是躺着的人,大部分人连饿的都走不动路了。“起来都起来赶紧都起来快一个个排好队船就要来了”这时候,一阵喧闹声响起,周围押送的几千士卒纷纷围了过来,不耐烦的他们不停的催促着,有些士卒甚至直接用脚踢着躺着的百姓。可是有许多人早已经动弹不得,已然在昏睡之中被饿死了。赵东也在自己母亲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而后他又扶起了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可他们实在太虚弱了,连战都站不稳,不过他还是将他们护在了自己身后。因为就在这时候,看守的几千士卒正在将在场的人分成好几块,口中更是大喊着什么。“活着的人都给老子站好了,接下来你们将在三日之内被运送上船,而运送期间,谁也不准乱跑乱动,你们将被分成五批,陆续被运送上船若是谁不听吾等号令,那就只有一个下场,那便是死快都给吾站好了”随着催促声不断响起,十数万百姓被分成了五堆,每一堆大概有三四万人左右。这些人除了身上那几件破衣裳,啥的没有,因为只要是值钱的东西,不是被看守的士卒们抢了,就是被兑换成了食物。也因此,各种肮脏龌龊之事时有发生,不管是看守士卒还是百姓之中的害群之马,比比皆是。好在,那些看守士卒基本上只是抢了银钱,并未有进一步行动,否则这些百姓之中的女眷就遭殃了。当然,看守士卒们很少并不代表百姓之中没有一些人浑水摸鱼,对于这些人,那些看守士卒一般是不管的。半个时辰过后,海面上,将近百艏大型商船停靠在了海岸边,因为此地并不是一处大港,因而大部分上船只能停在稍远的位置,因而这些将被运送上船的百姓只能乘坐小船前往大商船之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运出一批人的,现在足足用了三天时间。而此时,在外海之上,一支由二十艏战舰组成的舰队正抛锚停靠在海面上,旗舰上,格纳斯拿着千里镜正在观望着远处的近百艏大型商船。“这大明的朝廷怎么选择这样一个破地方输送移民这不是胡来吗太耽误时间了”格纳斯不禁骂了一句。一旁,木都督却是道:“哎格都督目前还有两批商船共两百艏正在赶来的路上,大约一日便可到达”“哦那正好,当第一批移民输送到历州港之后,让输送的商船再返回来输送下一批移民,而即将到来的这一批商船可“格纳斯嘀咕了一句,却是想到了什么,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对此,木都督却是明白格纳斯意思,他是担心时间耽误太久,历州港会安置不了这些移民,毕竟这里有着将近十五万移民,而原本的计划是利用陆陆续续到达的近三百艏租用来的商船运送,他们的舰队进行护送。为此,他们做了详细计划,准备用一个月时间,分三批来运送的,可现在因为大明朝廷提供的港口根本无法停靠大型商船,因而他们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来完成移民输送任务。这么长时间,历州港储备的粮食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移民食用,何况他们现在还需要供应这些移民船上的食物,如此一来,那之前计划储备的粮食就更不够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转移第一批移民的过程之中,负责转移的人多次向格纳斯与木都督禀报,言说这些移民身体很弱,咋加上许多患有疫病,如此仓促进行转移,恐怕在输送移民的路上,这些人就会死伤一大半。听了这些话之后,格纳斯与木都督也不禁点了点头,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将原有的计划进行更改。首先,他们准备直接与当地官员商议,让他们提供大量铁锅用来煮肉粥,先调理一下这些人的身体,而后再花钱请来大量医士为其诊病,若是患有疫病的,就即刻隔离,让这些人单独乘坐舰船,若是健康人,那就待身体稍微恢复之后,再行上船。这样一来,好处显而易见,可是麻烦也有不少。比如时间,原本计划一个月的移民时间,恐怕至少得需要两个月,或许时间更长。“格都督,要不咱们请示一下大统制”木都督提议道“这不好吧若是吾等派舰船返回,再到大统制回信,这时间又耽误了要不这样吧,咱们先与当地官员商议一番,而后再仔细调查一下情况看看有多少患病者,有多少身体瘦弱着”格纳斯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木都督听了这话,也觉得格纳斯说的有些道理,再加上格纳斯毕竟资历较老,因而同样身为都督的他也就没有再反对什么。很快,一名信使,拿着一份盖有汉华王国西洋战区水师都督与陆师都督印章的书信,来到了当地县衙,当面讲书信交予了当地知县。当地知县一听是汉华王国一位都督的送来的,也是一惊,毕竟此事他也知道,而且他更希望此事尽快结束以免节外生枝。可是待到他看完信之后,他却一脸愁容,立马找来了县丞与主簿商议了一下,最终决定即刻上奏廉州府衙,让知府大人处置。而这期间,海岸边,十数万百姓见海面上的商船依旧没有靠岸,不仅议论纷纷起来,有的乐意至极,也有的唉声叹气,不知道在叹气什么,更有不少人根本不在乎,他们再次躺在了阴凉处,希望能够保持点体力。至于周围的看守士卒,那更是一头雾水,其中领头的几个千户一合计,干脆让百姓们暂时坐下了,而他们则派了信使前往不远处驻扎的大营去打听情况。二十里外,有着一处大营,这里本来驻扎着不少兵丁,是之前防止蛮民叛乱的,后来因为镇压结束,大部分军队都各自回各自防区了,此地仅有一个千户所驻扎着,只不过这个千户所的兵丁都是精兵,领头的据说还是个营将,看守的几个千户想从他们嘴里问出点什么,毕竟这么一直看守着也不是一个事不是。然而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此事根本不归他们管,而是归押送这些所谓“叛民”的一名文官管辖。此人正是廉州府的知府。而当知县派出的信使来到知府衙门之后,已经是第二天了。廉州府的知府姓何,他是永乐十七年进士,因为有关系,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可是自从几年前仁宗皇帝去世,他就官运一直不佳,始终呆在这廉州府担任知府。这次,布政司衙门将移送十数万“叛民”的任务交到他手中,他很是苦恼,毕竟这是一个苦差事,稍有不慎,他就要丢官,要是再酿出民变或者叛乱啥的,他就要掉脑袋了。因而他比谁都希望尽快将这些“乱民”送走,送到海外去,至于他们的死活如何,他根本不想去管。然而,现在汉华王国派来接送这些人的都督,居然提出要在当地熬粥给这些乱民调理身体,他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拒绝,可是一想到对方乃是番属国的都督,此事他就觉得很棘手,如果直接拒绝,万一对方将此事告到布政司衙门,那他就真的不好交代了。可是若是答应,此事事关大明威严,他同样要被追责,毕竟大明可是天朝上国,你一个番属国不经朝廷同意,擅自派兵登陆大明领土,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何况,这事事关重大,他也做不了这么大的主。思来想去,这位何知府决定跟下面的知县一样,也将此事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