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集了尚在港口的尚阳、郑全、方国民等人来到了港口,亲自迎接。按理说,李江此时已经是大统制了,不应该亲自出迎的,但李江觉得格纳斯与王海滨这次出海居功至伟,值得他这位大统制亲自出迎。所以他直接拒绝了尚阳提议,亲自带队前往。当庞大的船队靠岸时,码头上一片欢呼,虽然天已经彻底黑了,但是无数的篝火被点燃了,海滩上,被照的通红。至于东阳城内,少数居民也被惊动了,就连许多在东阳城住下的海上,也急忙派人打听欢呼声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有敌人攻打港口。东阳成商人居住坊內,靠偏僻的一间院落内。此刻住着十多个人,当大街上嘈杂声传来时,屋内主人也迅速派了人去打听情况,很快派去打听之人便返回了院落之中。“禀李参将属下刚去港口查看了一番,是汉华王国水师船队返回了港口黑压压的据说那位大统制亲自去迎接了”“哦竟然连那位都出动了想必这汉华王国水师是带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出海的这一次吾等奉宣慰使之命前来购买火铳火炮回去,大家有何想法”主位上,参将李海道。自上次汉华王国派出彭钟俊二人前来商议联盟一事之后,随后不久,两方就正式签订了协议,而李海这一次前来乃是联盟之后第一次合作,那便是用真金白银购买火炮。只是今日,他在见到那位大统制之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吾汉华王国不要金银,只要物资、或者人口也行”对于这样的答复,说实话,李海是极为气愤的,因为李江这样突然改变注意,协定之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可是毕竟人家是大统制,而且自己这方又是有求人家,所以答应这条件,也不是不可以,但李海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想他李海,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也是三代从军,而且每一代都做到了千户以上,而他李海更是做到了参将,虽然这参将仅仅只是旧港宣慰司自己封的,大明朝廷那并不认可,但好歹手下管着几千号人。而如今,却不得不接下这购买大炮的活,你说这不是文官或者后勤主将来办的事情吗,要知道他李海根本不会讨价还价,他只会打仗。“唉”深深叹了口气,他扫视了下方坐着的一众百户、千户,目光之中无不透漏着失望。这次前来,他也弄不明白那位宣慰使到底啥意思,按理说就算派他们前来购炮,好歹也给他们配一名幕僚或者心腹过来,现在倒好,让他们这些大老粗坐在这,大眼瞪小眼,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咳咳好吧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想法,那就散了吧,明日吾再去见一见那位大统制再商议一下,物资原则上同意交换,但人口是绝对不行的”李海说着,直接挥了挥手让在场众人先下去了。第二日,李江起的很晚,主要是昨日为王海滨与格纳斯接风洗尘,喝了一点酒,而他酒量根本不行,因而昨日睡得跟个死猪似的。这不,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了。叫来守卫士卒打来了一盆温水洗了个脸,用盐水漱口之后,而后又有人端来了早餐。李江的早餐是固定的,每天就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几个大饼,还有一碟咸菜。“报大统制旧港宣慰司那位李参将求见”说话之人叫张桐,仅二十岁,之前是个穷秀才,后来到了东阳港之后进入了东阳书院担任夫子,但他志不在书院,因而找了个机会向李江毛遂自荐,最后被李江亲自提拔担任了大统制侍从官。这所谓的大统制侍从官乃是李江临时加的,大致负责的是李江平时的一些文件起草等工作,其官品比一司主事官职要低许多,但张桐却是极为高兴,因为这大统制侍从官放在大明便是翰林院的官员,其官职虽低,但前途却是极为广阔的。“哦他又来了难道是同意换物资与人口呢”第两百一十四章试炮议事堂后厅之中。李江坐在主位上,下方右侧坐着李海,而左侧则坐着张桐。今日李江并未大张旗鼓进行商议,他觉得这次李海肯定会同意昨日商议的章程。果然,就当李江暗自沉思时,李海开口了:“大统制吾可代替宣慰司同意以炮换物资这一条,但交换人口,此事吾无法做主,所以很抱歉”“哦”听到李海这么一说,李江心中顿时有数了,他其实也早已预料到了这等情况。这李海一看就是粗人,根本不懂合作商议,他能够自作主张勉强同意交换物资已经十分不错了,但人口交换这种大事,他是做不了主的。“那行吧不过李参将,若是这样,那火炮就只能暂时卖你们十门了”李江道了一句,随即将目光投向了李海。李海此时生怕自己这样说会让李江产生不满,拒绝这次交易,到那时他就无脸回去了。可没想到李江居然同意了,这让他颇为意外“这”李海一时之间也愣住了。“怎么难道李参将不同意”“不不不大统制误会了吾就是想求大统制一件事这购炮前能不能让吾开开眼见,试一试这炮”李海这话一出,李江不禁笑了,这家伙是要先验货呀“好可以张桐此事由你去办带李参将前往工坊区找方主事对了你们先等会,吾去写封文书,盖上大印,否则方主事是不会见你们的”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李江起身回了屏风后,过了片刻,他将一张纸递给了张桐。纸乃是特制宣纸,只有a4纸大小,上面的格式乃是前世公文模式。最上面是汉华王国四个繁体华夏文字,底下一行则是各司名字,比如吏事司某某局,再下面便是正文了,正文依旧是传统书写格式,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最左面则是李江的签名以及汉华王国玉印。本来按照李江的穿越者脾气,这种书写风格是绝对要改的,但李江随后一想,此事若按照现代书写格式来,可以倒是可以,就是麻烦,目前汉华王国一切才起步,若是要改变众人书写格式,恐怕会出现混乱,因而李江决定还是将书写格式改制推迟,待到汉华王国正在起来再说。再说此时,张桐再拿了李江的“圣旨”之后,便带着李海等人出了东阳城,在一队士卒的护卫下来到了离东阳城不远处的一处堡垒。这座堡垒面积还在扩大,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小城了。可此地却并不是一座城,而是汉华王国最核心部位,工坊区。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工坊,都是由汉华王国绝对掌控的。拿着李江的“圣旨”与通关令牌,众人这才通过重重关卡来到了堡垒里面。这时的李海等人才意识到要想攻破这座小堡垒,几乎要几万人轮番攻击,而且还必须使用重炮,否则很难攻破。因为这小堡垒里面不仅有瓮城,而且有两个。也就是说,这堡垒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别有洞天,进入到其中,至少要经过三道大门,而且还需要经过随时随地看见的巡逻士卒盘查。好在这期间有着通关令牌,再加上张桐手中有着“圣旨”在,守卫的百将并未为难他们。待到他们真正进入到其中之后,此刻方国民也得到了士卒回禀。虽然与张桐认识,但他看到张桐之后,并未立即带着他们前往火器试验场,而是张桐交谈了几句之后,又仔细查看了一番李江书写的文书,最后确定无误之后才对着众人道:“既然大统制下大了命令,本主事自当遵从,众位随吾来”“麻烦方主事了”张桐见方国民同意了,立马回头对着李海等人点了点头,而后客气说了一声,便跟了上去。这时候,方国民早已派人让火炮坊拉来了一门陆战炮,这门炮是有轮子推着走的,是最初研发版本,也是外贸版本,不仅很笨重,而且并不是佛郎机炮型。而是前膛滑膛炮,比如今的大明重型大铳口径还要大,但就技术含量而言,完全比不了佛郎机炮。李江可不笨,他早就想好了,卖炮可以,但目前只能卖这种最初研发的火炮,而且还是外贸版本,火炮威力是很强大,射程也很远,但就一点,装填速度超慢,发炮过程也十分复杂,而且太过于笨重,就算是使用轮子推着走,也需要牲畜或者大量人力。最重要的是此炮重达三千斤,乃是青铜炮,而且若是遇到沼泽地或者山地,这东西完全是个累赘。试炮场,便是原来的火器试验场,靶子便是山崖石壁上被石灰画好的圆圈,一门黑黝黝的青铜炮早已被推到了预先定下的场地处。当方国民一行人到来时,李海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那一门有轮子的巨炮。“好大的炮不愧是火炮,吾等之前所拥有的那些大铳口径也就碗口大小,这门炮口至少有脸盆那般大,太大了而且光看这气势,这炮长,很显然就远远超过了吾等所”“咳咳”就当李海激动万分时,方国民忽然开口了。“这门名为大将军的炮重达三千斤,发射一颗重大二十斤的炮弹,通体是由青铜铸造,耗费至少在五百两银子以上,而且每一门炮配备五十发炮弹,所需火药以及其他发炮所需物件,大统制之前就已经交代了,若李参将买十门以上,便可包教包会,免费为李参将你们训练炮兵”“哦这个好这个好只是这五百两会不会太贵了”李海虽然恨不得立刻将炮拉过去,但是这五百两实在太贵了。“呵呵钱的事还需李参将与大统制商议,吾等还是看看这炮的射程与威力吧”方国民一听李海之言,却是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说了一句,而后对着一旁早已待命的炮兵点了点头。很快,这由八人组成的炮兵小队便开始了发炮的准备前期工作。第两百一十五章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火器试验场上。李海与张桐并排站着,而在他身后,则站着不少百户、千户。这些人都身着便服,可一个个都十分强壮勇武,一看便是军人,此时的他们正小声议论着眼前的这门巨炮,虽然他们不懂炮,但是他们看到过重型火铳发射时的场景,自然知晓这发炮很是复杂,一般人根本玩不了。这不,就在他们议论的同时,八人组成的炮兵小队开始了操炮前的准备。按照李江亲自编写的炮兵操练手册,他们一步步操纵着,大约五分之一刻钟后,总套程序便已完成了。随着炮兵小队旗手举起红旗,众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了那门炮的炮口位置。“预备放”“放”“轰”随着一声巨大的炸雷般声音想起,啥时间,整个试验场上地动山摇,耳旁久久响着那震耳欲聋的回音。但众人并未关注这些,他们都将目光投到了那对面的崖壁上。“这门炮最大射程大约有三里,有限杀伤射程则为二里,给这是千里镜,你们自己看看威力”这时候方国民开口了,他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了一跟管子,递给了身后的李海。“这是”李海还在为巨大的炮击声发愣,听到方国民的话时,他看了一眼方国民递过来之物,倒是有些不明所以。“这是什么”“你拿着这端放到眼前看看”方国民说着,指了指千里镜细的那一端。李海听到此话,一头雾水,他并未见过千里镜,更不知其功能与神奇之处。毕竟这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哦不应该称之为千里镜的东西要到明末时期才会出现,此时离郑和下西洋还没有多久,这东西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过,李江穿越之后,这东西就被研制了出来,虽然每一架千里镜的凹凸镜片都需要人工打磨,且废品率极高,但架不住李江砸钱,自然有不少。也许有人会说,这玻璃李江都已经量产了,为何这千里镜所需的凹凸镜片没有量产。其实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凹凸镜片比普通玻璃可要难的多,李江一时之间根本做不出来,他只能找天然水晶去打磨,尽管这样成品不是很多,但在李江刻意要求下,他麾下的各船船长都装备了。再说此时的李海,他疑惑了片刻,随之接过了方国民手中之物,仔细打量了一下之后,他试着将千里镜细的那一端放到了眼前。一瞧不禁吓了他一大跳“这这这怎么这么清晰,那是几里之外的景象嘛好神奇”李海惊讶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实在是这东西太过神奇了,这简直就是神器呀。“这是千里镜,能够将远处景象放大只是因为条件有限,仅仅只能看清五里范围内的景象,再远就看不清了”这时候张桐为之解释道。“千里镜嗯这名字倒是起的贴切”李海也不愧是在这西洋呆过许多年的,他可不像那些酸儒,只知道之乎者也,对于格物这一方面,他深有感触,因为在这西洋,随时都能接触到一些由天方乃至是西欧的一些小玩意,自然他也知道有一种东西,能够将远处物体放大,比如水晶镜片,能够放大那种。当然,此时这种东西颇为稀少,基本上很难看到,就算能够看到,也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