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也罢”赵煦也看开了,张正书能一只脚踏进官场,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了。而且赵煦也知道,一旦张正书做了这寄禄官,那接下来的事就由不得他了。这叫做“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以赵煦的本事,怎么都能把张正书按在一个官职上的。见赵煦松了口,张正书也松了口气,毫不掩饰地模样,让赵煦又气又乐:“朕就没见过你这般不求上进之人”“我志不在此啊”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话说,能辞官的吗”“不准”赵煦没好气地说道,这都还没正式任命了,这人倒想着辞官了,哪里有这么好的事“那我隔两年再问问”张正书嘿嘿地笑道,“官家今日叫我来,不会就为此事吧”“那倒不是。”赵煦叹了口气,看了看周围,认为屏退了左右,然后才轻声问道:“前些时日,翰林医官给朕把脉时说过,朕这身子要好生养着才行。你不是略通医术么,给朕瞧瞧看。”第八百三十八章:不知己也不知彼张正书有点讶然,这还真的是猜不到啊不过他也没上手把脉,而是调出了系统,仔仔细细地给赵煦看了一下,然后才说道:“我估摸着,要是官家你再禁欲一年半载,别那么操劳,按时吃饭作息,很快就能养好身子了。如果落下病根,怕是”赵煦听了这话,脸色有点不好看。“朝局如此,朕如何能不操劳”赵煦一阵心烦意乱,语气都刺耳了起来。“这简单啊”张正书随口说道:“朝中大臣不是能为你分忧吗反正无关要紧的事,就由他们去断决就行了。而你可以稳坐钓鱼台,大事自己拿主意就行了。”赵煦冷笑道:“朕一直都如此。”“那就再把尺度调整一下咯,这有多难”张正书口无遮拦地说道,“或者定个时辰批阅奏折,超过四个时辰,天大的事都不管了”赵煦就知道这小子满口胡言,没有多少建设性的。“罢了,你是不知朕的难处。”赵煦叹了口气,转移了话题:“那天险之城建得如何了”“真正建,放心吧,我办事什么时候撂挑子过”张正书没心没肺地说道,“只要没人干扰,按照我的进度,五年之内保管能建成。”“能建成就好”赵煦叹了口气:“西北战事不顺,朕怕契丹人会趁火打劫。”“放心吧,不可能的事”这话刚一说出口,张正书就后悔了,连忙开始圆道:“我是说,耶律洪基也麻烦多多,辽国境内也不安稳,他不可能出兵的。”气氛一时间很尴尬,良久赵煦才阴晴不定着脸色问道:“你怎么知道的”“额说实话不会被打吧”张正书小心翼翼地说道。“说”只说一个字的时候,赵煦身上的威迫力十足,但很可惜,张正书并不吃这一套。“我家有私榷商队,跟契丹人做买卖时无意间听说的。”张正书当即把“黑客”探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煦。确实,辽国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耶律洪基也无法主导整个辽国。这些赵煦都知道,但他没想到,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至此。比如耶律家和萧家的恩怨情仇,纠缠得这么深;比如辽国的贵族私兵,居然比皮室军还要厉害;比如辽国最能打的军队不是皮室军,而是御帐亲骑;比如辽国和女真、萌古等部族的关系正在恶化当中,契丹贵族是穷奢极欲和普通牧民的悲惨生活犹如听故事一样,赵煦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一次辽国。也不能怪赵煦,毕竟他是皇帝,很多消息他知道的时候,都被有意无意地加工了一次。也就是说,底下的人不想赵煦知道的事情,赵煦是铁定不会知道的。以赵煦的聪明,再结合这一年多以来他从报纸上知道的事情,也就全都明了了。原来,他一直被人说蒙蔽着。或者说,这是有人故意不想让他知道某些事情。当张正书的“故事”说完了之后,赵煦陷入了沉默之中。其实,张正书也早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所以他静静地等着赵煦的下文,一边还感慨着历史上南北两宋的命运如此雷同,怕灭亡的原因是一样的宋朝皇帝基本上都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显而易见,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逢战必败。宋朝重大的战略失误在于两个:一个是联金灭辽,一个是联蒙灭金。性质一模一样,下场也一模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宋朝不了解辽国,不了解女真,更不了解萌古。最可笑的是,宋朝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宋朝皇帝根本不了解他的国家,这听起来像一个笑话,但这就是事实。也是,如果一个皇帝连汴梁城都不成出过,连民间疾苦都不知道,只凭着奏折上的加工过的陈述,再加上手下大臣有意无意的隐瞒,这样的宋朝皇帝想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想要了解敌国怕是只能痴心妄想。这也是为什么文官们都惧怕报纸,费尽心思要打压报纸的原因了。有了报纸在,他们想要隐瞒的事情就隐瞒不住,那么他们还怎么欺上不瞒下这些事张正书之前也没想到,只是以为文官是借机发难罢了。不曾想,他们早就看报纸不爽了。从这些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张正书的政治智商确实不够用。没办法,他的潜在对手都是官场老油条,打不过也不丢人。现在的张正书,抱紧了赵煦的大腿,大概也不用忌惮谁了。良久,赵煦才开口说道:“辽国果然是如此境地”其实,这句话就等于赵煦承认了他不了解辽国。张正书却假装没听出来一样,笑着说道:“官家,这些都是我家私榷商队无意中听闻的,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倒是听说了夏国已经派了好几拨使者入辽,怕是夏国处境艰难,才会如此着急罢不过时日过去了这般久,也不见辽夏有何动静,估摸是条件还没谈妥”赵煦点了点头,这会赵煦已经心不在焉了,他心中满满都是愤怒自己被瞒了这么久幸好赵煦也知道,不能让张正书知道这种事,他才表现得很平常:“那依你看,怎么应付夏国此举”“额”张正书觉得自己好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好。“照实说,难道你也想瞒朕不成”赵煦的怒火泄出来一点点,也让张正书放下了担忧。“那就恕我直言了。”张正书说道:“有纸笔吗”赵煦示意彭元量去准备,很快就拿来了笔墨纸砚。张正书为了让赵煦看得清楚,特意在卧榻上的小几写画起来。卧榻比太师椅还低一些,赵煦坐起来就能清楚地看到张正书在写些什么。第八百三十九章:互相扯后腿“这是西北的地图,这里大概是兴庆府,这是我大宋西军的驻扎营地。可以看得清楚,兴庆府地形易守难攻,且有河套、西域输血,一时间难以攻下。我觉得大宋现在应该维持现状,消化已经占领的土地,继续笼络民心。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略地什么的,听起来很霸气,但其实是最低效率的。真正攻城,向来都是攻心,争取民心,才能攻略一国。攻城什么的,消耗大,收益小,还容易被当地百姓记恨,划不来。所以,我认为维持现状,与辽国虚以委蛇,再争取夏国民心,不管汉人还是党项人,亦或者是西羌人、吐番人都一视同仁,都给予最好的政策优待,诱使他们归顺宋朝。缺少了民众的支持,夏国还剩什么呢”赵煦对这种论调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因为不久前张正书就曾经在密信中这么建议过。“你还是那句话么,人口决定一切”张正书笑了笑,说道:“不错,夏国满打满算,连我大宋两府之地的人口都比不上,区区小国能抵抗我大宋兵威,不外乎夏国百姓团结一致。俗语有云,两人齐心,其利断金,更何况数百万人口团结起来要想攻略夏国,就要从制度优越性上碾压夏国,诱之以利,且落实到位,那夏国民心自然瓦解。不需五年,夏国自己就崩溃了。”“那你可知,大宋也快耗不下去了”赵煦沉默了一下,突然这么说道。“因为钱银还是粮草”张正书根本不觉得宋朝出了全力,要是宋朝每次都以全力出战,那么西夏早就被灭了。“非也,因为压力。”赵煦叹了口气说道,“来自朝堂的压力。”张正书明白了,为什么宋神宗时本来有机会灭掉西夏的,打到一半的时候却头脑发昏,最后输得一败涂地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文官在抢戏。没办法,如果任由武将这么占据戏份下去,文官还能不能克制住武将,那都是两说。张正书感觉到很悲哀,这就是真实的大宋,从来没有过什么文武合作,有的只是无尽的互相扯后腿。归根结底,罪魁祸首还是“崇文抑武”,不动摇宋朝这个基本国策,那宋朝就永远只是徒具雄心,最后惨遭吊打。“”气氛陷入了沉默之中,张正书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件事就是一个坑,一个大坑,稍有不慎就连自己都会掉进坑里。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这种神仙打架的事,就留它去吧,张正书还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朕知道”赵煦很快打破了沉默,“你小子是肚子里有点货的,但你这人太懒,而靠你一人,也无法扭转乾坤。朕现在就想知晓,为何我大宋养着这般多的兵卒,却连小小夏国都无法攻克”“额”张正书很想说是制度问题,但这话他之前就跟赵煦说过了,甚至还提议他弄一个军校。可惜的是,赵煦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布局,宋夏之战就爆发了。“你是不是想说,弄军校一事”果然,赵煦心中还记着此事。“嗯嗯”张正书连忙点了点头,这确实是解决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最优解。“那此事由你来办,如何”赵煦突然露出了一丝奸诈的笑容,以为得计。“如果官家不抱着成功的希望,我倒是可以牵这个头。”张正书心中咒骂了一万句不止,这不是坑爹吗他能有什么声望,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要知道,能做到将军的,那都是桀骜不驯的人物,除非你有过人的战绩,不然的话要他们服你想得美除了战绩,还需要有不俗的武力,不然的话,你都别想压得住场子。张正书去办这件事,不办砸了才怪他这个态度就是明摆着告诉赵煦,如果你想失败,就用我吧。赵煦故意咳嗽了两声,化解了尴尬。他当然也知道,张正书不可能镇得住场子的,刚刚那样说不过是想看一看张正书窘迫的样子。很可惜,张正书并没有上当。“你这人,果然无趣得紧。”赵煦叹了一声,示意彭元量扶他起来。“这军校一事,朕也觉得是时候了。今日叫你过来,是想听听你的看法,让谁替朕去管一管那帮武将”“这很简单啊,枢密院的相公们都行。”张正书笑着说道:“我不是说过了吗,军校里面传授知识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洗脑。所谓洗脑,就是在这些武将心中刻下忠君爱国的念头,这样从军校出来的武将,就是官家你的门生了。这里面的利益牵连,他们就不可能叛国了,官家亦无须担心他们会造反。想想看,所有武将都从军校出,洗脑过后的禁军也好,厢军也罢,都是天子门生。即便有一两个心怀不轨,能鼓动全军么”赵煦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听着连连点头。“更大的好处是,军校制度可以和武将官阶挂钩,每升一级,都要进军校学习一段时间。这么下来,就能潜移默化一个信息:进了军校就是晋升,你说武将会不会抵触甚至底层士卒,也能开启晋升通道,让这些士卒看到希望。希望这东西是很廉价的,有目标的军队,想想都可怕”也许是张正书的话太过煽动,赵煦现在都觉得雄心万丈了:“善如此,你回去拟个奏折,朕再适当添补,此事要宜早不宜迟”“官家不联合将门么”张正书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有将门的帮腔,怕是难以说服那些文官罢”“嗯,朕自有打算,你不用操心了。”赵煦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张正书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赵煦说了这么久的话,精神显得有些颓靡,趁此机会也赶了张正书出去,末了还说了一句,叫他准备好当官。当场就把张正书恶心到不行,偏生赵煦好像做了恶作剧一样,眼睛里都是隐藏不住的笑意。第八百四十章:莺莺燕燕“他肯定是故意的”张正书心中有点愤愤不平,伤心自己平静的生活就这么没了。更要命的是,赵煦的身体还不知道能撑多久。要是历史轨迹没有改变,未来还是赵佶做了皇帝,那做了官的张正书,岂不是等着被报复出了皇宫的张正书,郁闷不已,脑子里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