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7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76(1 / 1)

d闻言,已经转身的彭元量差点没摔倒,这都什么浑话啊张正书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福宁殿,总算是来到后、宫了,这可是张正书第一次见到皇宫里的后、宫啊瞧那几个在殿外服侍的宫女,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张正书也不怯场,一样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她们。说实话,这些宫女的姿色都是中上之选,甚至还有不少容貌清秀的。“妹的,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这享受”张正书在心中酸溜溜的想着,但他又绝对不会自讨苦吃。他早就听说了,在垂拱殿上有堆积如山的奏折,赵煦每天的工作就是看那堆奏折,然后写上批示。虽然大多是一个“可”、“善”,或者直接留中,甚少有否决的时候。最多心血来潮了,给个长长的批示。别看这么工作量不大,好像拿着报纸看新闻一样。但想到这政策施行下去,就关乎千万百姓的,你就只能提起精神来应付了。好在这堆奏折,已经有重臣提前筛选过了,重点的奏折都会放在前面。不重要的,他们自己做主批示了。不然的话,累死赵煦都看不完这些奏折。饶是如此,工作量也大大超出了后世的八小时工作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明君都不长寿的缘故了,太过劳心劳力。如果叫张正书俯首埋案在这样的奏折堆里,他宁可做一个昏君。不过,这也是文官底气的来源你瞧,皇帝都离不开我们,一旦我们罢朝,皇帝岂能不就范所以,宋朝的文官之所以敢指着皇帝鼻子骂,不是没有原因的。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彭元量回来了,阴鹫着脸说道:“官家宣你觐见诶,你等会听好了,你守些规矩,若是坏了小命,莫道咱家没提醒你”张正书大咧咧地说道:“放心吧”说罢,张正书跟着彭元量抬脚进了福宁殿。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还算好闻的香味。这香,自然是焚香了。从古代到后世,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的雅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这种“香”不是后世常见的竹签香,而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原料有蜜、枣膏、白芨水、蜡等等。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并非直接燃烧。焚香时须不断往香炉内添加各种配料,以保证香气的质量。香炉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势低微,久久不灭。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还真舍得用料啊”张正书忍不住吐槽道,做皇帝的享受真的不一般。转过屏风,张正书才看到彭元量站在一张床榻前,赵煦正穿着内衣,坐起来看着他。不得不说,赵煦的脸色有点白得吓人。张正书知道,这是伤了元气的表现。幸好他这段时间忍得住,不然的话,他早就病情恶化了。“参见陛下”张正书也不算小白了,知道见了宋朝皇帝可以不下跪的,也就还算恭敬地拱了拱手。赵煦却笑了:“你这家伙,还不情愿了你可知道,多少人想见朕一面吗”“确实不怎么情愿,我很早就想进皇宫看一看了,毕竟好奇心大嘛。但是,可不想被人一路扯着过来的,我肩膀还疼着哩”张正书毫不客气地就告状了。赵煦一愣,扭头看着彭元量眉头在挑动着,也知道了是怎么回事:“那你肯定是得罪了他。”赵煦果然是“英明神武”,一下就猜中了事情的真相。听了赵煦的话,彭元量松了口气,到底赵煦还是知道他的。第八百三十四章:动心思了“哼,算了,他是你的人,你肯定是护着他的。我不管啊,反正跌打酒什么的,你得给我一瓶回去搓一搓,怕是都淤青了。”张正书瞪了彭元量一眼,就欺负他现在不能开口反驳。果不其然,彭元量又被气得眉头直挑。“甚么是跌打酒”赵煦倒是奇怪,他还真的没听过这种东西。其实在汉朝,治疗跌打损伤已经很有经验了。甚至还知道用酒来处理伤口,虽然流传不广,但却一直有流传的。至于为什么流传不广,大抵上和酒精度数不够有关,在张正书鼓搞出高度数的蒸馏酒之后,这个法子才被广泛地接受。比如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张仲景等,都有涉猎治疗骨伤、逐淤的药方。而自汉朝到宋朝,治疗跌打损伤的法子不外乎热敷、针灸、蜡疗、夹板固定、内服药剂壮筋骨等等,至于外用的跌打酒,还真的没有。“跌打酒就是用活血化瘀的药材浸泡而成的酒,外敷用的好吧,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了,没有这回事。”张正书失望了,虽然宋朝的医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地,但后世一些常备药却还是没有雏形的。因为宋朝这时候坚信病症不同,病人情况不同,能当面看的就当面看。走街贩药的郎中,则会卖些中成药。比如什么肠胃药啊、醒酒丸之类的。而在城西的赵太丞家医铺,因为是退下来的翰林医官,所以医铺门前很多人慕名前来看病。这里是很多郎中的“进货”地点,有“太医出丸医肠胃药”、“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说白了就是类似藿香正气丸和醒酒丸的中成药。至于为啥会有醒酒丸,大抵上是因为开封经济发达,百姓多喜欢喝酒,酒鬼也多的缘故吧。但很可惜,并没有专门针对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哪怕是跌打酒也还没出现。“待会让翰林医官给你看看。”赵煦淡淡地说道,“还有什么要求,你一并提出来罢”听着赵煦这话,张正书一下子就警觉了起来:“官家,你要是不舒服,可以躺下说的。”见张正书眼睛盯着福宁殿中的那张太师椅,赵煦也笑了:“好,我躺下。彭元量,扶我到太师椅上,我躺着和他说”张正书的脸有点垮了,这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赵煦也是知道张正书的懒散性子,能坐绝不站,能躺绝不坐,松松垮垮的,倒像个没骨头似的。原先,赵煦接受的宫廷教育告诉他,作为皇帝一定要守礼。所谓的“守礼”,就包括了仪态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张正书面前,赵煦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再说了,他现在还是一个病号“你现在还有什么要求”赵煦戏虐地看着张正书,似乎想看看他能站到什么时候。没有罚过站的人不清楚,站着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久了,脚一样会疼,腰会酸。赵煦是知道这事的,毕竟他召见群臣的时候,很多臣子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大臣已经“练了”很久了,据赵煦所知,张正书是没站过这么久,所以他很想看一出好戏。好吧,预料到赵煦会报复的张正书也没怨言了。“要求先放一放,我现在想知道,天险之城那边,真的不会有人掣肘我吧”张正书最关心的是这个,他现在可算是把宝押了一半在那“天险之城”上面了,容不得有半点意外。“说实话,我并不能担保。”赵煦叹了口气,“朝局之事,波谲云诡,非你能想象得到的。”这句话是实话,所以张正书也没有反驳,只是嘟哝了一句:“我就知道”“不过,也不是没有法子的。”赵煦正色道,“就是不知你愿不愿意”张正书直觉,这里面有一个大坑等着他跳。“不愿意。”张正书很无赖地说道,“反正得利最大的是你,你自己看着办吧”赵煦躺在太师椅上,差点都没被气得跳了起来:“你这小子,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怕你把我卖了,我还要说谢官家赏赐。”张正书撇了撇嘴,赵家人还真的能做出这种事来。能做皇帝的,都是心黑手辣的主,现在张正书还有用,赵煦自然是护着点;要是哪一天张正书没多少用了,就该卸磨杀驴了。最不济,也要把他踢开,自己来玩。毕竟合伙赚的钱,哪里够吃独食来得多“你就不先听听是甚么”赵煦有点郁闷了,这家伙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啊。“我猜猜看,难道你想给我一官半职我谢谢您咧,您还是别害我了,你就算给我做宰相,我也是不会到任的”赵煦看张正书如此自大的模样,倒是气乐了:“你倒是想,这宰相是个人都能做的”张正书却接着说道:“你也知道啊,那也该知道,有些人就不适合做官。比如我,你叫我做官,那绝对是把我推入火坑里。我倒霉倒是没关系,但是你瞧瞧我那些产业,银行不说了,还没开始冲击钱荒呢;还有那天险之城,没有我的调度统筹,你认为能在五年内建好这座城池”“呵,这世上就没有不能替代的人。”赵煦自信地说道。张正书也不说话了,一副你爱咋咋地的模样。赵煦顿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你可知,你的两季稻已经成了”“我知道啊,必然的事。”张正书早就得到消息了,虽然两季稻的产量差强人意,也还是一亩地三石粮。但是,两季稻比一季稻就是翻了一倍这什么概念就等于用原来一样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最关键的是,宋朝的粮食危机得到解决。没错,宋朝也是有粮食危机的,而且很大。想想也是,这会宋朝的人口已经在一亿左右了,要不是精耕细作,要不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宋朝早就饿殍满地,起义遍地了。即便如此,宋朝各地还是烽火不断,平均半年就要来这么一次,弄得赵煦不胜其烦。但现在,最大的危机被张正书解决了,赵煦怎能不动动心思“朝廷必须要推广两季稻。”赵煦用毋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朕打算赐你一官半职,是寄禄官,不用点卯就职赴任的。”第八百三十五章:权衡即便张正书有心理准备,还是有点傻眼了:“为啥是我朝中那么多大臣,你随便找个大臣顶替我不就行了吗”赵煦笑了一声,说道:“你认为那些百姓会相信这个”“”张正书大概也明白了赵煦的顾虑,不错,宋朝的文人以习文为荣,但好逸恶劳,别说种地了,就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这样的“秀才”们,能发现得了两季稻的秘密要说是一个小吏发现的,或许说服力都比文官发现来得让人信服一些。这也是宋朝百姓的智慧了,虽然他们很崇拜读书人,但百姓们似乎也自动划分了阶层文人就是提笔吃饭的,和泥腿子扯不上半文钱关系。就算有人跟他们说起这个,他们也是不相信的:“朝中的相公,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怎么可能种地哩定是你错了”这叫什么这叫刻板偏见,百姓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看法了,认为文人都是要“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就好像百姓幻想皇帝的生活一样,一定是富足而美好的,如果给他们知道皇帝比大多数百姓都要辛苦的时候,他们铁定不会相信。一样的道理,如果赵煦找人来顶替这个功劳,也不能找一个文官,没人相信呐张正书立马提了个建议:“那我提供一个顶替的人选给官家”“不准。”赵煦带着威严淡淡地说道,“你可知道,这两季稻关乎大宋江山传承贸贸然找个人来,朕就给他封官,万一他德不配位,如何处之”张正书立马说道:“我也德不配位啊”“你不一样。”赵煦露出了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你是有大本事的,汴京之中谁人不知若是你进献两季稻,朕相信很多人都会相信的。而且朕和你也熟,接下来的事,需要你配合一二。”“”张正书还在做无用的挣扎:“官家,我安排的人也很乐意跟你配合的”“朕找的是你”赵煦不耐烦了,虽然带着病,但这一声低吼出来,却把张正书给震慑住了。而后,赵煦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彭元量连忙过去,给赵煦抚拍后背。好不容易,赵煦才止住了咳嗽。“能知道要怎么配合吗”人就是这么奇怪,在事情来临之前拼命抵抗,抵抗不了的时候,却也只能默默接受了。张正书其实是觉得不忍心,赵煦这个身子骨了,还算计着这些,累不累啊这不,心一软就算是默认了。“你有了官身之后,朝中的大臣也不好对你下手了。最起码,朕会把银行、天险之城都算作赏赐给你。”赵煦脸色有点潮红,张正书却知道这绝对是不正常的。“你不知晓,因为天险之城,朕给你挡住了多少想伸进去的手”张正书确实不知道,但他能猜得到。别的不说,单单是那五百万贯钱的建设费用,就是一块大肥肉,是个皇亲国戚、文官缙绅都想揩一下油。但张正书就想不明白了:“官家,你觉得随便找个借口把这两项巨利赏赐给我,他们就消停了”“这叫占据大义名分,你懂甚么”赵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有这么一个政治头脑跟不上的猪队友也是很心累的。“占据了大义名分,就是名正言顺。若是有人再敢伸手,你就有反击的借口了。别的不说,到时候皇城司给你撑腰,看看还有谁敢伸手的”张正书明白了,只能开始衡量利弊起来。这就是成年人的悲哀,遇到事情不管对错,只衡量利弊。只有小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