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是一句话:把蔡京干掉,然后兴建城池蔡京久久看着这副图画,脑子里一片空白。绝杀,这就是绝杀,不管蔡京说什么都好,在这个杀伤力极大的图画面前,他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别说蔡京了,就算是全天下的贪官绑在一起,怕也撼动不了赵煦的决心了。蔡京有点颓然,他输了。因为轻视对手,蔡京吃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亏。但蔡京也知道,即便他再有计谋都好,也抵不过这一招,实在太狠了第七百七十三章:传阅这一招狠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理。要知道,皇帝最在乎什么或者说,像赵煦这类型的皇帝,他最在乎什么是他的江山是他要憋着一股劲证明自己可现在呢,被人活生生地把这个梦给戳破了,你说,赵煦能不火冒三丈吗更妙的是,蔡京也回过味来了。这一次他的对手,并非是官家,而是那个他看不起的商贾子一直以来,蔡京的对手都不是赵煦,赵煦本来就只是想让他屈服而已而那个商贾子,却是想让他身败名裂的错误的估计了对手,蔡京以为把报社封了,把报纸禁了,那个商贾子就没办法了。殊不知人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最险的办法,达到了目的。蔡京此刻,已经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了。他要是敢否认,赵煦现在能立马给他来一个赐死因为,画这幅画的人,并不在这里蔡京平时也会看京华报,哪里不知道这样的画风,其实就是京华报上的画风“失算了,好一个商贾子,好一个京华报”蔡京心中满满都是苦涩,其实他这一次也算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只是对手更加强悍,更加狠辣。蔡京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平日里,大宋的皇帝可能不会对那些贪官怎么样,因为在皇帝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从国库里,从商贾那里,从百姓那里搜刮点钱而已,感觉无伤大雅。但是,一旦有人做出了最坏的推测,甚至把这个推测具体化了,皇帝就醒悟过来了,知道不能再放纵下去了。其实,皇帝都不是傻子,所有皇帝在登基之前都要经过枯燥的经史学习。他们也不止一次见识过贪官、奸臣对社稷的危害,但总觉得离亡国灭朝太远,所以他们能避开这个问题就避开。再加上问题堆积太久,贪官太多,也不宜一次性来一个官场动荡。赵煦原先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能拖就拖,留给后人解决这种棘手问题就好了。但是被张正书戳破了这个潜规则之后,赵煦的脸就挂不住了。甚至,蔡京能察觉到,一股压迫得快要窒息的寒意袭来。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了赵煦那双带着无尽寒意的眼睛。“蔡卿看完了那好,传给诸卿看吧,朕倒想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借口”赵煦的话虽然轻飘飘的,但谁都知道,这个暴脾气急性子的官家,已经是怒到极点了。蔡京脸上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苍白的脸色,微微颤动的双手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在场的官员,不论文武都是人精,都明白这一次官家是要下狠手了。即便“法不责众”,但是蔡京首当其冲,绝对是要被狠狠惩戒一番的。可以说,在赵煦一朝里,蔡京已经没有了起复机会了。被皇帝所恶之人,绝对是要被贬官千里的,眼不见心不烦啊本来嘛,贬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宋朝不像唐朝那样,千里之外都是蛮荒之地,瘴疠丛生的。但是,对于一个志在登上相位、离成功之差一步的官员来说,这是对心气的极大打击这一幅千里饿殍图开始在官员手上传递,赵煦把百官的神态全都看进了眼中。一些问心无愧的官员脸上,露出了愤恨的神情,比如蔡卞,比如黄履等。而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员,有的脸上面无表情,有的脸上有点愧疚之色,有的是很惊慌官场百态,在这里都能看见了。赵煦心中也是震撼,暗暗心道:“这样做,能成吗”要知道,宋朝的官吏加起来,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诚然,这里面真正的官员可能就几万人,但是这几万人里,起码有一两万是有问题的。要是把这一两万全都揪出来,官场会是怎么样的地震没人敢想象。当千里饿殍图传到章惇手中的时候,章惇感慨良多。身为宰相,还经历过“熙宁变法”,现在也力主恢复“熙宁变法”的章惇,哪里不知道吏治崩坏是大宋的顽疾甚至没有人比章惇更清楚吏治崩坏的害处了,分明是与朝廷唱对台戏的那种。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比比皆是。就拿青苗法来说,本来是利国利民的良政,可到了地方上呢那些官吏愣是玩出了花样,良政也变成了扰民之政差役法、保马法、保甲法也是一样的,章惇吸取了教训,但因为百姓抵触很大,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大。再后来,章惇经过张正书的提醒,蓦然醒悟了还有试点这么一个办法。但是,此刻再试点也意义不大了,因为变法已经完全铺开了。但是,对于新的政策来说,试点还是很实用的。再说回贪官,章惇也有心去整饬一番。但是,章惇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他根本不敢动作。就算动作也好,他也会像蔡京一样在后面支持罢了,绝不会把自己放在台前的。那些贪官联合起来的能量,即便是章惇也吃不消的章惇比王安石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识时务,懂时势,会团结大多数。这也是为什么“熙宁变法”在元符年间得以收到成效的缘故,但也差强人意。“官家下定决心了吗”章惇心中没有什么兴奋感,反倒是很担忧。没有谁比章惇更清楚,一旦他这个宰相失去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他也要黯然下台的。这个道理,赵煦不可能不知道。说句实话,章惇其实更加担心自己失去相位。毕竟失去相位之后,章惇肯定会受到报复的。这也就罢了,要是章惇去位,那“熙宁变法”也会跟着再一次失败了。“熙宁变法”是章惇维系了一辈子的心血,章惇绝不会让它消亡的章惇抬起头来,看着脸色铁青的赵煦,突然发现了赵煦的眼中并没有多少担忧。“咦,这难道”章惇好像明白了什么,然后有点骇然:“那个商贾子,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第七百七十四章:一腔孤勇传阅状词和千里饿殍图的事到了这里,大庆殿大朝会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了。待得殿中百官都看过了千里饿殍图和状词,传递出了大庆殿外,赵煦才缓缓地说道:“诸卿意下如何”不出意料的,大庆殿中陷入了沉默,好像死寂沉沉一样,一丝声音都没有。“怎么了,诸卿就没有一点看法吗”赵煦不由得很是恼怒,直接点名了:“蔡御史,你适才不是说小报胡编乱造,扰乱视听吗如今证据确凿,你怎么说”蔡懋吓得趴倒在地,口中称罪:“陛下,臣臣也是风闻奏事”“好一个风闻奏事”赵煦也知道,这是传下来的规矩,台谏官风闻奏事不会受到惩罚,这也是台谏官被拿来当枪使的缘故了。即便是弹劾官员,也往往带着私心,带着党争的目的。赵煦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没有揭穿罢了。他也没有好的法子去扭转这个风气,幸好弹劾官员也是要有真凭实据,才能定罪的。在这个方面,宋朝做得还算不错。不然的话,早就冤情漫天飞了。即便如此,党争失败后被贬的无辜官员,也是一大串。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等人了。赵煦心中转了转这个念头,继续发问道:“蔡承旨蔡卿,你如何看”“老臣管教逆子无方,还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官,告老还乡”这就是蔡京的高明之处了,要是据理力争,这不是他做的,是家人做的,或许还能保得住官位,但说不得会被贬官千里。而自动辞官呢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最起码赵煦不敢让这么一个有才能的官员脱离朝廷的控制。毕竟已经出了一个张元,弄成了一个西夏,宋朝是不会再做傻事的。蔡京摸清楚了赵家皇帝的心思,自然也有最后的退路。“请辞”赵煦冷呵呵笑道,“哪有这般容易,不准既然你教子无方,那就不要做这个翰林学士承旨了,保留官阶,回家教导好你的儿子、家人罢对了,你拿了人家的田地,须退回给人家,同时还要补偿”这算是定性了,百官也松了口气,蔡京连贬官都没贬官,只是剥夺了实权而已,这倒是一个还算好的信号。“诸卿可有异议”赵煦冷冷地说道。百官都缄口不言,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一次赵煦是赢了。无他,就因为赵煦占着理。韩狗儿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知道,从赵煦的口中,他似乎得以沉冤昭雪了“小官人果然没有骗我”“韩小哥,朕这般处置,你可满意”赵煦为了维护他公平的一面,当面问了问韩狗儿。而韩狗儿这时候,一激动下就忘了张正书教的话了,言辞激动地说道:“官家,草民一家五口,因被蔡家迫害,丢失田地,以至于染病无法医治,仅剩下草民一人。官家仅仅是让蔡家赔偿,如何能够抵罪”其实,韩狗儿并不知道宋朝刑统上的律法,在韩狗儿的心中掩埋起来的仇恨,说白了就那一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很朴素的韩狗儿自然就觉得赵煦的处置不太妥当了。也对,一家五口死剩下一个,谁能放下这刻骨铭心的仇恨只是这句话说出来,蔡京的脸更加黑,如同锅底一般了。奇耻大辱,真的是奇耻大辱啊蔡京为官以来,一路都顺风顺水。哪怕当年离开汴梁城,也不过是因为资历尚浅,需要到地方去镀金罢了。可这几日直如走了霉运一样,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其实,蔡京并不算巨贪。历史上的蔡京或许是前后五千年都难得一见的贪官,但是这时候的蔡京,手段还是挺收敛的了。最起码的,他没有卖官鬻爵,没有借花石纲大捞钱财,没有推行方田法,没有对茶叶实行专卖,没有更改盐钞法实在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了,毕竟比起那些大捞特捞的贪官来说,蔡京只是借权势贪得一些田地兴建宅子,借助职位的便利伸手进国库揩揩油罢了,真正的罪恶,并谈不上。可坏就坏在张正书就瞅准了蔡京来撸,不把蔡京撸掉都不算事。于是,就有了京华报的含沙射影,就有了韩狗儿的大朝会敲登闻鼓。蔡京都懵了,他真的没做过什么真正天怒人怨的事啊,怎么就沦落到这般田地了呢他不服气啊,朝廷里比他会捞钱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就他一个受罪了别的不说,那个御使官蔡懋,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其实暗地里不知道收受了多少钱银。不然的话,他为什么攀咬其他文官那么起劲诸如种种贪官劣迹,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所以说,宋朝还能坚持到现在,可见章惇有多么不容易了。同僚都在扯后腿,赵煦也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主,甚至还没啥帮助蔡京心中不平衡了,虽然脸很黑,但他眯上了眼睛,看向了那些略微有幸灾乐祸的大贪官们,牙齿里恨得痒痒的。“若有机会,须叫尔等尝尝这滋味”朝中很多人都等着继续看好戏呢,毕竟韩狗儿不知道官场规矩,这文官嘛,岂能被砍头的最多也就是流放罢了。现在蔡京都没有流放,说明赵煦并不是很想处置蔡京。毕竟嘛,蔡京还是很听话的事实上,不管谁是皇帝,蔡京都很听话,甚至还极力会讨皇帝的欢心。再加上宋朝的“优良传统”,善待文官,赵煦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平头百姓,而把蔡京杀掉的。宋朝的律法看似公平,但其实特权阶级就是特权阶级,哪怕是家里人犯了错,用钱赎买也能脱罪。最多,不就是流放、充军罢了。流放充军途中,还能叫人顶替如此种种内幕,除了不明就里的百姓之外,文官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韩狗儿一腔孤勇,在他看来,自己就没打算活着离开皇宫了,才会说出这等话来。第七百七十五章:达到目的赵煦有点尴尬,韩狗儿这等于打他的脸了,摆明了是说他不公平。但赵煦又没办法明言,这是官场潜、规则,心中不由暗恨道:“姓张的,朕记住你了”想了想,赵煦才说道:“虽然事出有因,但尔家人染病,并非蔡家直接所害。从律法上讲,蔡家不是凶手,至多算是为首恶者。首恶者,罪不至死,具体审判,朕会交由大理寺处理。届时,会给你一个最公正的结果的。”韩狗儿还想说什么,却被身后的两人拉了拉衣裳,韩狗儿才蓦地想起张正书说的那句话来:“你记住了,千万不要一时间头脑发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要知道,你韩家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别以为自己贱命一条,拼得掉一个蔡家就赚到了。我跟你说,根本没可能即便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蔡京他贬官,蔡家推出一个替罪羊被流放充军而已。你要记住,想要报仇,十年不晚”身后那两个人,其实就是张正书派来盯着韩狗儿的,怕他一时间头脑发热。事实上,仇恨特别容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