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320(1 / 1)

d该见。”张正书说道,“都把人家小娘子办了,还不见人家爹爹,说不过去啊”“可这人不对啊”周铭苦笑道,“我差点没摔一跟头。”“怎么了”张正书也纳闷了,“这老丈人难道你还认识”“真认识,还挺熟。”周铭苦笑道。“哟嚯,那敢情好啊,总算有个交待了。”张正书说道,“熟人好说话啊,挨打的时候也轻些”“轻什么轻啊,要打我也是打老丈人那孙子太可气了啊,简直挖一坑叫我跳”周铭跺脚道。张正书愣了:“你还敢打老丈人这事天打雷劈啊”“天打雷劈是那贼厮鸟啊,这是在坑我啊,一石二鸟啊”周铭要哭了,“他欠下了你们张家一大笔钱,结果买卖没了,也没钱赔,只好叫闺女引诱我了。那闺女也是惨,前些年定了亲,却不知怎么地,人家就退了亲。后来好不容易要嫁了,还没过门呢,刚刚下了聘礼,那家男人就死了。这不,一直是个心头刺,全叫我撞上了”“哈哈哈哈”张正书笑跌了,这周铭是终日打雁,终于被雁啄瞎了眼啊叫他好色,现在中计了吧“这不,那贼厮鸟说了,贤婿啊,如今你我是亲家了,这钱的事就免了啊我也不叫你给聘礼啥的,这事就算抹平了我当场就来气了,这事能抹平吗末了我给了他一铜板,聘礼就算这个了。可我一想起那近万贯的货款,我就泪流满面啊”周铭叹了口气说道,“这下半辈子,也还是要给小官人你打工了”“诶不对啊,你拍卖赚来的佣金呢”张正书觉得不对劲,周铭不至于这个钱都缺啊,张家可没亏待过他的“甭提了,都叫那几个败家娘们花光了。”周铭叹息着说道,“我算是明白了,这有多风流就有多折堕。以后再敢纳妾,我就我就”张正书接着说道:“你就再发过一个誓”“对不对,这美色害人不浅啊”周铭苦笑着,“好在总算有子翤了,等我那发妻生了,我就收心了”“瞧瞧,这句话就信不过了。这猫儿还有不偷腥的”张正书轻笑地说了一句,“得了,你也别再给我表忠心了,我知道你的性子。说吧,这急忙找我来,是有啥事”周铭也收起了嬉皮笑脸,故意演戏那一套,降低了声音说道:“曹锟已经探明了去流求的路线,原来已经有人到过流求了。只是上面土著颇多,还很不讲道理,这就有些难办。要想拿下流求,起码得上千个武人过去”“这事你甭操心,我有计划了。”张正书笑着说道,“有人给我当开路先锋呢。”“得,我白忙活了。”周铭再低声说道,“夏国那边也来消息了。”“什么消息”张正书这就精神了,这可是关乎大宋生死的啊周铭低声说道:“夏国打算向大宋投降。”“投降”张正书这可真没料到,“不可能啊,就算夏国损失了几十万青壮,他们还是能拉起一支不低于二十万人马的军队来的”“所以,我怀疑这是诈降计。”周铭低声说道,“据线报,夏国在平夏城一战,虽然四十余万人马只逃回了两万人,但其实还有十数万散布在群山之间,以响马为聚,化整为零,袭扰宋军。”“嘿,夏国还在垂死挣扎啊行啊,现在就拼国力了。不过这事得让赵煦那小子知道。”张正书对赵煦这个皇帝还真没多少尊敬的。“已经透露给安抚司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传到官家耳朵里。”周铭低声说道。第七百零九章:准会来的“这事我看悬。”张正书也压低了声音,要不是四周都静谧,还真个听不见。“咱大宋的那些官又不是不知道,除了好脸面之外,还报喜不报忧。这事,得尽快透露给皇城司。王庆那阴小子,还算有口齿。”“得咧,回头就安排。”周铭说道。“辽国那边呢,什么个情况”张正书又问道。“耶律洪基生了一场大病,但朝中都没几个人知道。”周铭低声说道,“这病到现在,都没算好利索。不过啊,耶律洪基倒是能骑马了,狩猎的时候,也能开弓”张正书听着不大对劲:“你又是咋知道的呢”“我们买通了辽国皇宫里的宦官啊”周铭说道,“通过蛛丝马迹得出来的,这事也要捅给皇城司么”“消息确凿吗”张正书再问了一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耶律洪基没病,这就玩大发了。”周铭低声说道:“十有九八是病了,你刚刚到杭州那几天,耶律洪基突然不理朝政了,连带臣子都能见着他。而传出来的消息,只是耶律洪基感染了风寒,叫了医官进去开了几剂药。可我们买通的那个宦官说了,耶律洪基的情况很糟糕。曾经一度昏迷不醒,甚至差点就去了”“差点就是没有了。”张正书也很清楚,耶律洪基才不会这么轻易就挂了,最多是埋下祸患罢了。要知道,耶律洪基算是辽国高寿的皇帝了,起码在正史上,他熬死了四个宋朝皇帝: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还有赵煦,也就是未来的宋哲宗。可见,宋朝的皇帝身子骨都不咋地,反倒是耶律洪基够长寿。今年也才是元符二年,也就是公元1099年,距离正史上耶律洪基驾崩,还有那么个两年时间呢。所以,张正书不担心耶律洪基会随时挂掉,他更担心赵煦会随时挂掉。“这事要不要捅给皇城司”周铭再次问道。“捅吧,也该是让满朝诸公安心一些了,辽国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中看不中用。叫他们打,他们都不敢打的。耶律洪基一旦敢用兵,国内必定会出矛盾。他的身子骨又不行了,国内闹矛盾了,他拿什么兵力去镇压怎么扶持皇太孙耶律延禧继位别看辽国是狄夷,其实他们的政治跟我们汉人相差无几了。想要安稳继位,这得手握重兵”“小官人说得有道理,所以耶律洪基不敢轻易动兵”面对周铭的问话,张正书笑了:“你见雁门关外那些辽国骑兵,动弹过吗不就是虚张声势的这是在给宋朝压力呢。”“怪不得没真动刀枪”周铭笑道。“西军打得怎么样了”张正书随口问道,“是不是先赢后败”“小官人果然料事如神啊”周铭叹道,“要是小官人去打这一仗,说不定就能赢了。”“我可不想死在那地方。”张正书冷笑道:“那些蠢人都不懂变通,活该打败仗。当然了,朝廷没有相应的政策,那也是个极大的因素。要是大宋说一句,投降不但免死,还保住富贵,你看还有多少人有抵抗的心思夏国不好打啊,他们万众一心的,只能从内部瓦解才行。要是大宋能用金钱攻势,那就更好了。”“金钱攻势”周铭有点不明白,“金钱也能灭一国”“呵呵,金钱灭国的典故多了。知道管仲吧他春秋时的齐国宰相,就曾经用经济战拖垮了楚国,灭掉了衡山国。金钱战用得好了,可抵十万兵马。”张正书笑道,“夏国现在最缺的是什么粮食啊最多的是什么青盐啊要是大宋答应用青盐换粮食,夏国会怎么样”“不再抵抗了”周铭皱了皱眉,才说道:“这不可能罢”“当然不可能,夏国人又不是傻子。但是,我们就有可利用的东西了。”张正书笑道,“你想啊,青盐掌握在谁手里肯定不会是穷苦百姓。那能换粮食的,只能是达官贵人,能吃饱饭的,也只有达官贵人,贫苦百姓怎么办呢这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了粮食,夏国反倒会内讧了。当然了,这内讧不会这么快起来的,需要有人煽动”“小官人,你的意思是”周铭吃了一惊,“想走私粮食”“当然了,而且还是大量走私。不过,这粮食得等到六月底才行,不然这计策用不了。”张正书估摸着,第一季水稻快成熟了,正好施计。只要偷梁换柱,把水稻运到汴梁城来,那走私就方便了。“然后呢”周铭也兴奋起来了,他最喜欢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了。换句话说,就是缺了老德张正书嘿嘿笑道:“然后,就卖给夏国高官啊,然后故意给夏国人看见,然后你再买通一些夏国人,让他们散布谣言。这三人成虎,我们虽然搭上了一点粮食,但是能叫夏国内乱,那就值得了。你说了,到那时候,夏国能不开仓放粮吗一放粮,你不懂派人去煽动百姓吗等内讧成了,只要西军不太蠢,一举攻城,想必就很快拿下兴庆府了。当然了,还要配合一个口号,投降了有粮有田免死保富贵”“”周铭目瞪口呆:“这都行”“咋不行了即便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也能离间人心。这人啊,最是经不起考验的。”张正书洞悉了人心说道,“我只不过把夏国的致命缺陷,再放大了那么点罢了。”“可万一没啥用呢”周铭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就暴露咱们黑客了啊”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这事还得跟赵煦商量一下。说不定,他自个都想做这笔买卖了,也不用咱们出手。”“那小官人怎么能见着官家呢”周铭也是知道的,赵煦会见过张正书。“这都六月了,你瞧这天,都快漏了不是”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黄河那水,一天涨得比一天高,决口啊,就在这十几天内了。要是我没猜错,赵煦那小子,该急了。他一急啊,准来找我。我大张旗鼓的回到京华报社,他没理由不知道。放心吧,他准会来找我的。”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周铭有点不相信,这官家是日理万机的人,怎么可能会抽时间专门来看张正书呢可这张小官人说得信誓旦旦的样子,周铭也就将信将疑了。“小官人,官家真会过来”周铭不自觉地问多了一句。张正书却不以为意:“放心吧,就在这十天之内,只要皇城司把水情报上去,他准急其实不用皇城司禀报,就算是地方官员,为了撇清自己,也是会上报的。”虽然张正书没有做过官,但这种事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了。当官的,有哪个是肯背黑锅的要是有突发情况,无非是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尽力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沾因果,成功脱身;二呢,则是一开始就极力撇清,然后临到头了就装出一副自己已经尽力了,但事情到这里已经无济于事,他也是没办法的,早就上报朝廷了,是朝廷不重视,不关我事啊后果呢严重一点点,但也能脱身。最惨的就是想掩盖但已经来不及,没法掩盖的那种官。要是还被人戳穿了,那就更惨了。这会想上报,可朝廷都知道了,你这时候上奏折有屁用啊这种连局面都挽救不回的官,最后只能是被贬谪流放了。所以懂行的官,都会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事情不算严重的,那就掩盖下来。要是盖不住了,有苗头了才上报。事情严重的,那就一刻都耽误不得,立马上报,撇清自己。不会这一招的官员,都像大浪淘沙一样,被筛选下去了。剩下在朝中的,都是一些滑不留手的老油条要不怎么说,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呢再红的心,到了官场里面,不用三个月就黑了。这也是为何一个朝代到了末期,莫名其妙的就那么多贪官污吏,那么多尸位素餐的官员了。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啊想想看,一旦朝中开始有这些老油条出现,那是不是说明好官已经被贪官、庸官给驱逐了呢十有九八是这样的,因为这才符合朝代更迭的规律。为何还不是因为一个朝代初初定下的规矩,后世不能推翻吗“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漏洞的越来越多,堵漏洞的又堵不了,那自然就玩完了。归根结底,用老马的话来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你不与时俱进,自然就被淘汰了。而用已经被淘汰的法律,想要治理一个脱缰的国家,那是痴心妄想。换句话说,就是法律漏洞太多,国家被钻了太多空子,所以一个朝代就灭亡了。想要朝代不灭亡,那就只能天天堵漏咯,那有什么好说的世界上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中国人就老想着一劳永逸,比如秦始皇,想秦朝世世代代传下去,结果二世而亡;朱元璋,想明朝按照他的模式运转下去,结果后来自相矛盾,财政枯竭把自个玩死了;清朝见识到了火器厉害,害怕汉人掌握了武器之后对付满人,所以宣扬“骑射得天下”,结果被西方世界用火炮、枪弹焦作人说白了,都是一些痴心妄想的人,企图阻拦世界的发展。殊不知,堵不如疏,你越是想要堵住,那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那自身就越容易崩溃。反正呐,世界上的道理都被老马说完了,只要细细思索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弊端。比如这个撇清责任,就是所谓的“政治智慧”了,宋朝叫做“为官之道”,明哲保身。但是呢,最后害了谁还不是那些穷苦的百姓只是张正书明知道如此,也很不屑这样的“为官之道”,可事物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想要改变,而已非一朝一夕之功,张正书也只能反着来利用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