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86(1 / 1)

d自己的跳脱,连忙躲进张正书的背后,差点没敢抬起头来了。要知道这可不是汴梁城,杭州城里的小娘子也没有北地那般“惊世骇俗”,人家还是很矜持的。张正书也跟着偷笑,不过他是满心欢喜的偷笑。要知道,曾瑾菡刚刚的动作,那可是后世小女生才有的,张正书恍惚间都以为是回到了后世,在西湖边上举办的汉服活动呢。“没事没事,不就是被人看见了嘛,你我夫妻,秀恩爱又怕什么被人看见”“都是你,还说”曾瑾菡故意装出凶巴巴的样子,然而却没吓到张正书。在一阵善意的笑声中,曾瑾菡狠狠地掐了一把张正书,张正书则夸张地叫了起来,更是让曾瑾菡羞煞了脸。不知不觉间,小夫妻俩打打闹闹的,很快就到了西湖不远处的一处静谧的宅院前,这里也写着“曾家”二字。想来,这就是曾家祖宅了。张正书也是感慨,这江南水乡旁,一处园林式的别墅,啧啧啧,妥妥的是大富豪,大地主啊这样的园林式别墅,在后世没有上亿快钱都拿不下来。要是赶上房地产上涨的时候,说不定都要几个亿。“太奢侈了太堕落了”张正书感慨了一句,“不过我喜欢”第六百三十三章:造海船要说园林,当然还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假山奇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树繁荫,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样的园林式住宅,以淡雅相尚,蕴含诗情画意,还没进门,张正书都觉得这个园林太堕落了。怪不得正史上南宋不肯北伐,相对于寒冷的北方来说,江南不仅温度适宜,还有这样的园林住宅,不输汴梁城的繁华,根本乐不思蜀好吗进入了曾家祖宅,张正书发现已经是修葺一新的了。果然和猜想的一样,果然十分奢华。“腐朽的地主生活向我招手了”张正书也很想腐朽一辈子,可惜他做不到。别的不说,单单是女真人在不断崛起,就足够让他警惕了。没人比张正书更清楚,一旦金兵南下,将会是怎么一个社会末日。靖康耻之后,北方的经济好像一下子倒退了一百年,直到明朝的时候才稍稍恢复了一点点元气。可想而知,金兵对文明的摧毁了,简直是灾难性的。如芒在背的张正书,哪里敢这么腐朽一辈子啊,偶尔偷偷懒还是因为底下的人已经上了正轨,可以自己做事了。不然的话,还不是他亲力亲为别的不说,首先这海船一事,就要尽快提上议程。造船,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起码要半年之久。半年之后,又是冬季了,还能趁着季风南下,越过马六甲海峡去和大食人、欧罗巴人交易。当然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一般来说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要知道在宋朝的海域上,可不仅仅是有商船,还有不少海盗的。张正书本以为,中国古代的海盗,就属倭寇和郑芝龙等明朝海盗了,实则从唐朝中后期海上贸易开始勃兴,到了宋朝而达到高峰,在求生逐利这一人性的驱动下,大量的沿海人民投入到海上贸易的队伍之中,而朝廷对这一新的贸易形势的控制则在不断地加强设立了市舶司,规定了税额。因为海贸有巨利,不仅很多人都下海了,还有人起了歪心思。于是,平时为商,偶尔为海盗的模式就非常流行了。仗着人多势众,刀枪箭利,船大船快打劫的事,在宋朝的海域上不断发生。这些海盗,固然是有“占婆国”的海盗,也有华人的海盗。占婆国,被宋朝称为占城、林邑,地理位置相当于后世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占城稻的出产地方。占婆国的地理特征非常类似于宋朝东南沿海,短促流急的高山河流从海岸山脉俯冲而下,独流入海,形成面积狭小的沿海冲积平原,而各条独流入海的短促河流又被横向伸入海洋的山脉所阻隔,于是各个狭小的沿海冲积平原形成了相对独立且封闭的地理单元。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导致了占婆的政治形态为松散的政治联盟,每一个沿海小平原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再加上东南亚海域,岛屿、峡湾众多,又扼守着东西方贸易的狭窄通道。于是,海盗就应运而生了。而占婆国的人口构成相当复杂,还有不少华人在上面的繁衍生息。于是,华人也顺带做了海盗。不仅仅是占婆国,宋朝在琼州、岭南沿海、福建沿海一带的疍家人,也衍生出不少海盗。造海船,不是张正书的目的。张正书的目的,是肃清航道。所以,张正书造海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海外找一个落脚点,首先自己成为“海盗”再说。然后,利用这落脚点打造火炮,武装成当世第一海船,肃清宋朝海域,让航道畅通无阻,那样才能赚大钱。同时,造就了火炮之后,张正书才算是有那么一点点安全感。即便是金兵南下,他也有反制的杀手锏了。而且,张正书并不打算把火炮技术给宋朝。以宋朝的尿性,肯定是不会重视的。就好像神臂弩一样,当初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换句话说,宋朝的文官认为够用就行了,还需要什么升级换代啊浪费钱。殊不知,技术这东西,你不进步,人家就进步。火炮技术在张正书看来根本不算什么高科技,通晓了原理,那造出来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最多,就是威力大小的差别而已。要是没有形成代差,张正书是绝对不会把火炮技术传出去的。这还只是一个方面,造了海船,拥有了自己的秘密基地之后,张正书才能放开手脚去攀爬科技树。甚至,张正书还能开启大航海时代,把东南亚都给占了。到时候,等金兵南下,张正书说不定还能拉起一支大军将金兵打退。这一切,都是取决于海船。没有海船,这些个设想就是空中楼阁,根本不现实。别的不说,张正书敢在大宋境内造火炮吗要知道,在大宋这个人口密度里,哪里不是人居住的地方且不说人多耳杂,会不会泄密,就单单是试炮这一项,都足够让大宋朝廷引起重视了。更何况,造炮需要工匠,可工匠也需要生活啊,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谁给你造炮所以,这就两难了,又不能远离尘世,又怕火炮泄密,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海外造炮。张正书已经把目光盯向了流求,也就是后世的宝岛。只有这么大的岛屿,还没有落入宋朝的版图范围,正是张正书最合适的去向。把宝岛当成秘密基地来打造,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不仅仅是宝岛,还有后世的香港、澳门这些岛屿,都是可以控制下来的。要是争取一下,琼州也能掌控。这些岛屿,都是极好的补给点。用后世的体系打造这几个岛屿,说不定还能比江南更加富裕而且,这几个岛屿,除了澳门土地太小以外,都是有田地可以耕种的。当然了,还有舟山群岛、万山群岛、澎湖列岛、庙岛群岛等等,都是可以控制下来的。有了这些岛屿在手,张正书想不做岛主都不行了。当然,这个只能是想想就好,还是做个宝岛岛主好了,最起码还没纳入宋朝版图。其他的岛屿,选择一两个介入,成为当地第一势力还是可行的。第六百三十四章:造船作坊于是,张正书还没过上两天的“腐朽封建地主阶级”的生活,就苦哈哈地开始了他的任务。幸好有曾瑾菡陪着,不然张正书都觉得自己成了后世的打工仔,拼命工作只为三餐。第一站,自然是考察曾五叔曾懋是怎么收购丝绸的了。在江南,曾家丝绸大名鼎鼎,特别是在丝绸兴盛的杭州,那更是响当当的牌子货。要知道,杭州街巷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在织丝。在宋朝,早就出现了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纺织生产的家庭作坊机户。机户不同于富户豪门经营的作坊,仅依赖家庭成员不雇佣或很少雇佣劳动力。其经营方式是官府提供原料,机户织造的产品则由官府统一收购。曾家,就是这些机户的收购商,一次性收购丝绸不计其数。还有曾家自营的丝绸作坊,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朝廷设置的绫锦院、内染院、文绣院、锦院、绫院、织罗局、绫绮场等等,可见大宋的丝绸生产是多么惊人了。生产多了,丝织物就便宜了,所以大食人也好,欧罗巴人也罢,看到宋朝百姓个个穿着绫罗绸缎,哪里能不惊掉下巴要知道,丝绸在他们国家,可是等同黄金的价格但是对于大宋百姓来说,丝绸什么的,实在算不得什么奢侈品。寻常人家,也穿得起。而且大宋的丝绸种类也很多,绫、罗、缎、织锦、纱、绢、缂丝要是再细分,可能上百种都可以分得出来。丝绸的价格有高有低,高者如绫,是规定为官服所用,还被经常用来装潢书画。低者纱绢,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能买得起。所以,曾家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利用江南丝绸的低价来冲击市场。毕竟曾家有渠道优势,所以曾家能把丝绸的价格压得很低。从宋朝起,北方的丝绸产量就不及南方了,所以南方的丝绸价格要比北方低,量也大。越是往南靠,丝绸的价格就越低。所以,曾懋不仅仅会在杭州收购丝绸,也会前往明州、温州等地去收购,像嘉兴、无锡、苏州等地,也是产丝绸的地方。对于价格的敏感,使得曾懋的行踪并不确定。当天听闻某地的丝绸便宜,曾懋就立马赶过去收购了。曾家做生意的手段很高超,曾懋只收质量好的丝绸,当然价钱也会给高一点。机户也好,作坊也罢,乐得把上好的丝绸卖给曾懋。曾懋收了丝绸之后,按照分类,把最上等的丝绸销往汴梁城等中原大城市,然后次一等的,就经过海船,经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卖到高丽、东瀛、琉球等地。至于东南亚地区,曾家是不会去的。无他,就是因为海盗猖獗。虽然这些海盗盗亦有道,只求财不杀人,但是曾家来回一趟耗费巨大,却钱没赚到,反而亏了,这就划不来了。所以,曾家能不去南边航线贩丝就不去,就算是去,曾家也会转包给大食人。没错,就是转包。听到这个做法,张正书都吓了一跳,宋人居然这么聪明,懂得转嫁风险了不过嘛,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说富贵险中求,但像曾家这样有着稳定销量的丝绸大商家来说,风险是极度厌恶的。即便海盗向来不杀人,可万一船员反抗,海盗杀红眼了呢这不是人财两失吗,曾文俨不会做亏本生意。再者,大食人原本是印度洋的霸主,现在霸主地位被宋人抢了过去,但是大食人还是坚持往来宋朝与欧罗巴之间的。曾文俨看中了大食人寻求财富的心情,所以把风险转包给大食人,倒是个明智的选择。张正书恍然大悟,怪不得曾文俨能把丝绸生意做得那么大了。别说汴梁城的丝绸销量,就算是东瀛、高丽和琉球的丝绸销量,也不少了。再加上卖给大食人的丝绸,曾家丝绸的出货量,大概都能占到整个宋朝的几十分之一之多。别小看了这个几十分之一,要知道宋朝此时全国丝绸生产量,起码在八百万匹之多。几十分之一,曾家能占到几十万匹,已经是巨无霸了。这一日,曾懋在杭州的收购已经接近尾声。趁着这个机会,张正书带着曾瑾菡来到了杭州的造船作坊。宋朝海贸、河运发达,所以造船也多,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作坊,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作坊。官营作坊打造战船、漕船、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客船、马船等,民营作坊打造商船、游船。到了元符二年这时候,两浙的明州、温州、台州、婺州等地,江西的虔州、吉州,荆湖的潭州、鼎州等地,陕西的凤翔府斜谷,福建沿海四个州军,都已成为造船业的中心。要说到海船的建造,还是属福建路的造船作坊厉害。不过,张正书手里握着更先进的造船技术,海船质量当然会更好,所以也没必要再到福建沿海去。要是可能的话,张正书还是想在杭州这里造船。首先,汴梁城到杭州,要说顺风顺水,不到一月就能到了,有地利在。其次,是杭州的人多,工匠水平也还不错,这是人和。最后,则是张正书的私心了。他知道历史进程,要是真的历史无法扭转,北宋还是亡了,那么赵构逃到杭州,杭州就是南宋都城了。到了杭州变成临安的时候,南宋不得不重视水师发展,毕竟凭江而守,没有水师就等于空门大开啊张正书要是提前布局造船作坊的话,还能刺激刺激赵构兴起雄心壮志,发展水师,助岳飞收复河山当然,这是后手。更重要的是,杭州这个出海口十分不错,再往东去,就是舟山群岛。万一真的要跑路的时候,从杭州出逃自然要比在其他地方,比如明州啊、泉州啊、温州要快吧当然了,张正书可不打算只建立一个造船作坊而已,他是打算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建立造船作坊的。这造船作坊,可以说是大宋暂时第二大手工业,仅次于纺织的手工行业。不仅造一艘船有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大宋的工业技术发展,算得上是顶好的行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