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个蒸汽炉子的事。关键是难以一下子拿出成熟的蒸汽炉子罢了,没有成熟的蒸汽炉子,全铁的蒸汽船甚至比风帆船只还慢。要知道,比如飞剪船的航速,顺风时甚至能达到二十一节二十一节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的航速,快愈奔马哪怕是平均速度,也能达到十七节,也就是每小时三十公里左右。而一开始的蒸汽船,速度也就是十节左右,比风帆船只都有所不如。而且很尴尬的是,一旦煤炭用完了,那船只就一点动力都没了。最关键的是,在煤炭没普及的中世纪,根本别想找到一个煤炭补给点。所以,张正书一开始就想着是在风帆战舰上装蒸汽机,这样在逆风的时候,也能利用蒸汽机加速了。不过张正书也知道,改良船只不能一拍脑袋就弄的,一旦重心不稳,可能转向都会翻船设计一艘船只,那可是关系到一船人生死的事,张正书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张正书意属的机帆两用船,当属十九世纪中期米国用的机帆两用船,只需要将蒸汽动力系统改成螺旋桨,就能使用了。至于明轮船,因为动力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张正书是直接弃用的。不过,张正书也知道工业的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是有设计图了,实验也通过了,但制造出来,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海水腐蚀钢铁的问题。说白了,还是涉及到材料问题,不然通过锌板来保护船体,成本实在太高太高了。不过,若是能开发出富锌油漆,还是能保护船只的。一年涂一次油漆,不管是木船和铁船都是一样的处理,保养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真正的根源,还在于开发耐腐蚀钢,只不过以大宋的科研实力嘛估计几十年后张正书能看得到希望都算不错了。而且,要铸造铁船,并非那么简单的。再小的钢铁船只,也不可能一整件铸造出来,这就要求必须进行焊接了。不使用焊接技术,根本无法打造成一艘整体的钢铁船只,甚至还会漏水。焊接技术,可以说是钢铁船只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了。第五百五十七章:超级吸金兽焊接的话,宋朝铁匠唯一会的技术就是锻焊了,也就是让钢铁加温到一定程度后用锤子击打,使它们熔合,焊接成一块。这种技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不说,焊接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所以,在大宋要弄一艘钢铁船,非得有丰厚身家不可。当然,现在又了杜仲胶,张正书可以尝试一下弄一个沼气池,利用沼气来助力焊接,提高焊接效率。这是再高效率,也还是锻焊,唯有弄出电之后,能人工发电,才能发展电阻焊,让焊接上升一个台阶。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想要弄一个钢铁船,除了让工匠埋首苦干十几年,别无他法。张正书自然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所以他决定先改造一下沼气池再说。其实,沼气池对于一般的农户没啥意义,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原料。试想一下,就算是李家村,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闲钱养家禽家畜的,没有家禽家畜,单单靠人的粪便,一家五口都提供不了足够的沼气,那这个沼气池是没有意义的。但地主家可以试一下,毕竟地主家怎么也会有二十余口人,还有数量不菲的鸡鸭。“这段时间,你可以试着鼓搞一个沼气池”张正书把沼气的概念一说,对于变废为宝极为上心的苏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沼气能点火”苏熙有点惊奇,虽然他适应了张正书不时提出的新鲜概念,可听到这些话,还是忍不住有点疑问。“沤肥能产生甲烷,甲烷是可以燃烧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张正书笑着说道,“反正水泥有了,管子你让冶炼作坊打造一番,或者直接用杜仲胶做一条管子,密封就好了,连到炉灶上,你就发现真的能点火燃烧的。记得,点火那头记得用铁管”张正书想着,反正宋朝的沼气池只有一个用途做饭,至于发电什么的,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苏熙兴冲冲地说道:“我这就去弄”“不急不急,我先去看看,你这轮胎打气口怎么弄的,沼气池的设计图我一会画给你”张正书关心四轮马车的事情自然是要比沼气池更多的,沼气池其实没多少市场,而且技术含量也不高,只要有密封材料,就足以弄出来了。现在四轮马车可以升级换代轮胎,又是一个质的飞跃。要知道,现在四轮马车的销售额,已经去到差不多五十万贯,得到的铜钱,早就堆满了张家的钱窖,甚至还要扩建。孰重孰轻,张正书自然会拎得清。等宣布售出的四轮马车免费更换打气轮胎、车轮,又是一个极好的广告,到时候销售又会多很多的。瞧瞧后世的汽车企业,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的存在现在的四轮马车,张正书就是按照后世汽车企业的模板打造的,自然也会成为一个超级吸金兽不过嘛,这轮胎的改造还是挺难的,打气口的问题还只是设计图上的样式,真的想打出来,还是需要一番功夫来研究的。除了打气口之外,重新研究一条杜仲胶的轮胎,包括外胎、内胎和胎垫,都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一步到位发明真空轮胎是最好的。但以宋朝的技术条件,内胎的打气口都搞不掂,真空轮胎的打气口的要求就更高了。张正书在李家村待了半天,解决了图纸上打气口的一点问题,但还不足以让打气口制造出来。张正书估摸着,没个一年半载,这技艺恐怕都突破不了。别小看一个打气口了,也就是俗称的气嘴,制造工艺几乎能与工业能力划上等号的。别的不说,拿后世最低级的英式气嘴来说,防尘帽、气压盖、气门芯、气门螺帽是组成构件。但每一个,都不是那么好做出来的加工的工艺太精细了,大宋现在的金属冶炼行业,还真的就没制造过这么精细的小物件当然,不是说制造不出来,用人工打磨的方式,还是能制造出来的。但是,精度呢怎么保障张正书一向认为,不能批量流水线生产的东西,就算制造出来了,也还是没啥用处。就好像后世,在某些工业领域里为了哄骗领导,赚取科研经费,会声称哪几个大厂共同开发了某件大型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填补国内空白。这种说辞糊弄行外人,糊弄领导还行,可行内人一看,就嗤之以鼻了。因为是人工打磨的,耗时费力不说,还没有什么生产价值因为材料不过关,耗费比别人多一半的钱打磨出来的设备,寿命连别人的一半都不到可即便是这样,也止不住国内的领导喜欢填补空白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张正书不做这等傻事,就拿螺嘴来说,人工打磨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精度问题,因为零件的替换问题,要是开了这个口子,日后想换车胎的话,岂不是要找半天零件或者直接弃用原先好的零件,换上一整个所以,必须要用车床之后,才能加工这么精细的物件。最好弄一个专门生产螺丝的机器,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冶铁作坊的运转。开足马力的冶铁作坊,还是满足不了市场对四轮马车的需求。张正书想着,是不是要扩大产能了。但现在开封府的土地那么紧张,想要找到良田以外的土地来建一个大作坊,还是挺困难的。唯有的可能,就是去周围的县城郊外找找看,比如祥符、中牟等等的临近县城,最好是还能河运的。中牟县是最好的,但估计现在蜂窝煤作坊在那里,原先的土地主人也醒悟过来土地卖得便宜了,坐地起价也说不定。“唉,想做实业还是难啊”张正书也是郁闷,幸好他有穿越者的金手指,知道什么赚钱才能把产业扩得这么大。要是旁人做实业,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第五百五十八章:待遇不一样回到张家庄的张正书,感受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待遇。家里的僮仆就不用说了,一向对这个小官人是敬而远之的,现在又多了一丝敬佩。这种敬佩,是张根富羡慕不来的。虽然张家对佃户也很好,对僮仆也不错,算得上一个好地主了。可张家做着钱民放高利贷,这事永远都是被人戳脊梁骨的。高利贷有多狠,不必多说都知道,逼得农户妻离子散,散尽家财,这绝对是作孽的事,想不被戳脊梁骨都难但这张小官人不一样啊,他从来没有向放贷业务伸过手,相反还招募了不少闲散的农民做工。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好谁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特别是张家庄的人,对张正书的感观更是不一样。要知道以前这个张小官人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坏事做尽不说,为人还特别嚣张。张家庄的农户,大多佃着张家的田地,对此是敢怒不敢言。但半年之前,张小官人得了那场大病之后,好似换了性子一样,变得和善起来了。就拿今年来说,佃户虽然交的租没有减少,可张家逢年过节给的福利可多了不少。比如,前些时日的元正日,张家的佃户都得到了一个大红包,里面有着一贯钱。还有腊肉、年货、布匹等等东西赠送,佃户都是感恩戴德的。以往,张根富虽然不曾怠慢了佃户,但最多就是一斤腊肉罢了,其余的别说年货、布匹,就连饴糖都没有一点但今年,听说是张小官人的主意,哪怕是邻村的,隔着好几十里远的佃户,都能上门来领过年大红包,佃户们一个个喜得见牙不见眼。其实,宋人不习惯被施舍,甚至有骨气的宋人,没到山穷水尽是不会接受别人恩德的。因为宋人信奉的是“一饭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佃户和地主的关系不一样,过年回馈些年货给佃户,笼络住佃户的心,来年用心耕耘是大宋的好传统了。只是张家一向不算大方,今年却大方得过分,这些张家的佃户也能扬眉吐气一番了。这不,张正书一回家,就被佃户围住了。“小官人,你可算回家了”“俺早就说过了,小官人是做大事的,你瞧瞧,在汴京城里就赚大钱了罢”“小官人,你还记得么,你小时候还在俺门前撒过尿哩”得,乡亲们实在太热情了,张正书差点没哭出声来。这才是乡亲啊,把他穿开裆裤时候的糗事都说出来了,张正书还不能还口。他说不是自己干的,是那个倒霉蛋干的,谁信只能默默背起黑锅,还得笑脸相迎。大过年的,还是乡里乡亲,哪能苦瓜着脸啊张正书心里苦啊,好不容易回到张家,进了大院,竟有种重获新生的错觉。“小官人”家里的僮仆,对张正书也很感激,因为整个张家,也只有小官人拿他们当人看,给他们最基本的尊重。不管张正书走到哪,都会得到几声尊敬的称呼,张正书连走路都飘了,如坠云里一般。“哟,是轩奴回来了啊”张正书抬头一看,站在台阶上的是张根富的续弦妻子张陈氏,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张正书。张正书也知道,因为自己实在太“出色”,导致张陈氏脸上无光,估摸她心里早就恨死张正书了,如今这副作态,怕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不过,张正书也不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显得很搞笑。“大娘,新年好啊。”张正书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两人做过一场戏后,张正书径直走入了前堂,并没有去理会这个张陈氏。“哈哈哈,吾儿回来了”张根富抖着一身肥肉在笑,张正书都能感受到他的开心。“嗯,回来了。”张正书也是有点感慨,虽然他没有多少感觉,但来自血脉的纽系是少不了的。只可惜,张正书的灵魂不是原装货,实在无法装出很感动的样子。不过,张根富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以往张正书也是这个模样,对父母都是不冷不热的。即便如此,张根富还是以张正书为荣,毕竟可不是哪个十五岁的束发少年能赚到几十万贯的“吾儿好像清减了些啊”张根富心疼地说道,但张正书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相比起张根富,张正书确实“清减”了,确实胖得不太明显。不过嘛,天下的父母都是这么说的,只要两天不见儿女,都会说:“儿砸闺女,你咋又瘦了”然后就会煮一大桌子菜,看逼着着儿女吃到实在吃不下了,他们才安心。“嗯嗯”张正书敷衍着,然后突然说道:“银行一事,要提上议程了。”这些天以来,赚了几十万贯钱的张正书,已经在重新熔铸铜钱了。可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张根富一愣,有点尴尬地说道:“吾儿说得是”“你还在放钱”张正书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有点无语地看着张根富。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张根富不放钱,不做钱民,他还能做什么可张正书很早就提醒过张根富了,他要兴建银行了,放高利贷的很快就生存不下去,让张根富及早收手。就算放钱出去,日后还钱的时候,还是要归入银行的账目的。也就是说,张根富现在做的功夫,不仅赚不到什么钱,还平白损失了名声。更要命的是,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