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47(1 / 1)

d了情报,那就等于捅娄子了。谁能解释,这情报是哪里来的王庆也是苦啊,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小官人,事关咱家身家性命,你还是说实话罢,算咱家求你了”王庆带着哭腔哀求道,他也觉得自己想差了。一开始,他确实想把这功劳给皇城司揽下来的。这皇城司可是天子亲军,而安抚司呢只不过是地方情报组织罢了,还是个兼职,管的事情挺多的。一旦这功劳被安抚司得到了,那皇城司岂不是显得很没用王庆头脑一热,就想出了这个计谋。他原本以为,皇城司的秘密据点里被人传来情报,这怎么都追查不到他头上来。再者,皇城司最先得到的情报,这份功劳还不是皇城司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大宋皇帝赵煦的态度模棱两可,彭元量则显得“铁面无私”,一出好事,登时变成了坏事。最要命的是,彭元量指定王庆来做这事,吓得王庆小心肝怦怦乱跳的,差点没当场自首了。“哪有这般严重,放心,你一口咬定不知道,谁能奈你何更何况,这是好事,那彭元量有本事拿这样的事情来大肆打压异己吗他敢这么干,赵官家第一个不会放过他的。放心好了,没听说过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么”张正书还是不为所动,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赵煦现在不知道乐呵成什么样子了,还有心情追究这个责任怕是彭元量以为皇城司出了内鬼,才这么吩咐王庆的,无非是想诈一诈他,看王庆会不会不打自招。但是嘛,做得了勾当皇城司公事的,就算是好人也被染黑了,王庆哪里是简单之人“但愿如此罢”王庆有点意兴阑珊,他对皇城司也是兴致缺缺了。若非之前得罪的人太多,王庆早就想洗手不干了。不过即便王庆想金盆洗手,现在也不可能了。他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知道多少皇城司的秘密啊,要是他脱离了皇城司,再起歹心的话,皇城司岂不是要全军覆没所以,王庆要脱离皇城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路是一死百了,朝廷甚至还会追封;第二条路,自然是王庆高升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高升是不用想了,没被贬官都算好了。“放心,彭元量不会动你的。至于官家嘛,一时半会也不会顾得上你。等大捷的消息再传来,那么官家就更记不起有此事了。在这期间,你就镇定些,别自己露出马脚了。反正你也问心无愧,你确实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他是不怕的,怎么查都查不到他身上来。周铭早就把线索给清理干净了,做得像个老手一样。用他的话说,在走私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马匪。马匪养着狗,鼻子很灵的,一旦被狗缠上了,那说不得都要大出血。周铭就向一个老走私学了一招,怎么快速清理掉自身的痕迹。如今举一反三用在收拾手尾上,倒也非常合适。再一次,张正书感慨周铭天生就是做情报头子的料。有些人就是这样,一开始根本没接触过这东西,可一上手之后,比谁都做得好。周铭就是属于这种人,让张正书也觉得很庆幸。有这么一个情报头子在,信息获取上面应该不会很吃亏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孤家寡人打发走王庆之后,张正书继续躺在躺椅上,抱着个小熏炉,美滋滋地喝着茶水,然后闭目养神。没错,张正书心情这么好,完全是因为他已经改变了历史走向。据系统说,虽然不确定历史上是哪个契丹大官出使西夏,甚至把梁太后都毒死了,扶持了李乾顺上位。但根据时间节点,耶律洪基也不会派出第二个使臣调停宋夏战争的。所以很确定,那个被曹锟拿了官印的辽国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就是辽国的使臣,先是派往了西夏,再折返回大宋。一来一回说花费的时间,刚刚好是两个多月。算着时间可以知道,这个萧德崇先去了西夏,毒死了梁太后,扶持李乾顺上位后再来大宋谈判,这计谋是天衣无缝啊这样的话,辽国不仅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西夏也因为宋朝退还的土地,而得以休养生息,最后来个大反扑。现在梁太后死不了,最头疼的肯定是李乾顺。李乾顺再妖孽,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心思再重,也无法在短期内夺权的。如果没有辽国介入,李乾顺还能不能亲政都是个问题。差点忘了,赵煦也是蔫坏蔫坏的,居然没有散布此事,而是把耶律洪基的亲笔信通过皇城司,交到了渗透进西夏的暗子手里。这个暗子也是厉害,居然搭上了梁太后这条线,最后顺利地把耶律洪基的亲笔信摆在梁太后面前。这事很隐蔽,但却被“黑客”的暗子知道了。张正书也是感慨啊,人是会变的,赵煦本来就极其聪明,做了这么久皇帝之后,就更不可能像那些儒家老学究一样,死死揪住道义、仁礼、君子不放了。在国家利益面前谈君子,实在是可笑至极。现在赵煦这一手非常漂亮,在西夏内忧外困的时候,要是再闹一场内讧,不管结果如何,西夏肯定是要元气大伤的。到时候,占便宜的还有谁肯定是大宋啊离间计而已,能有多高明,早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都会用了。西夏现在是怎么样的情况,用脚指头都知道。要不是大雪封山,军队无法前进,说不定兴庆府已经被攻打下来了。不过嘛,如今的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饥寒交迫之外,兴庆府内的局势,猛然间就紧张起来了。“嘭”一个来自大宋的瓷器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分裂成无数块碎瓷片。“说,这事到底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李乾顺红着眼,样子好像一头发怒的野狼,呲牙咧嘴的,十分可怕。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乾顺是一个很克制的人,轻易不会动怒的。再仔细瞧李乾顺的眼睛,虽然怒火中烧,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还有一丝惧怕。在西夏,梁氏的势力就是一手遮天,皇室的影响力已经不知道弱到什么境地了。就在刚才,梁太后突然撤掉了他安插在军中的好几个心腹,还有几个收买过来的将领。原本已经暗中掌握了四成军队实力的李乾顺,现在突然间就成了孤家寡人。被精准打击的李乾顺,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似乎他有把柄被他亲生母亲梁太后抓住了。不过,李乾顺也是有恃无恐的。因为梁太后始终只有他一个儿子,梁太后需要利用他的名义,才能统领西夏。至于他的哥哥晋王李察哥,并非梁太后所出,而且只是有勇无谋之人,根本构不成对李乾顺的威胁。再加上李察哥现在早就没有了兵权,只能终日饮酒消愁。即便成为傀儡皇帝都好,梁太后也不会杀了李乾顺。这一点,也是李乾顺的底气。原本,李乾顺和耶律洪基商议好,让辽使见机行事,故意触怒梁太后,然后鸠杀梁太后,帮助李乾顺亲政。但现在不知道为何,计划赶不上变化,辽使还没到,李乾顺的心腹已经被撤下来了,甚至还有些以通宋的罪名,投入了大狱之中。被投入大狱的臣子,这些年来就没有一个走得出来的。李乾顺的不安,就是源自这里。他不知道为什么梁太后会对他暗中收买的人知道得那么清楚,精准打击之下,李乾顺顿时成了孤家寡人。“陛下息怒”说话之人,乃是李乾顺的心腹,叫做李良辅。李良辅是党项人,胸中有韬略,是个上过战阵的将才。只不过,他进入了李乾顺眼界之后,李乾顺一心拉拢他,所以让他暂且远离军队,在他身旁做起了一个武技教头。说是武技教头,其实就是心腹,李乾顺暗中收买大将的事,就是李良辅出面做的。本来,李良辅的行事已经天衣无缝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李乾顺的暗中势力全军覆没。“你叫朕如何息怒那恶毒妇人欲杀我大将,难道朕要引颈就戮辽使呢,怎么还没到你不是暗中派人去联络了吗”李乾顺恶狠狠地盯着李良辅,差点丧失了理智。李良辅叹了一声,心道天家果没亲情可言,嘴上却说道:“陛下,臣已然遣人过去联络辽使。但辽使此次来访,乃是调停战争,若是过早接触,怕是会被人诟病。陛下本就势弱,若再失去人心,江山危矣是以臣让人守在国中境内,一旦辽使前来,自当将密信交至辽使手中”李乾顺发了一通脾气之后,也渐渐寻回了理智。发怒无济于事,现在最关键的事,是要弄清楚梁太后到底怎么知道李乾顺的秘密势力的,她又掌握了多少李乾顺的秘密。要知道,李乾顺的秘密,那些暗中收买的大将虽然不清楚多少,但怎么也是知道一点的。“李良辅,你立马派人去打探,太后为何突然出手”李乾顺阴沉着脸说道,他怕就算是现在,也来不及了。没办法,在西夏外戚的势力太大了。人都是墙头草的,见到哪一边势大,就会倒向哪一边。哪怕是保皇族之中,只要梁氏没有篡权夺位的想法,他们也不会明确表态站在哪一边。虽然西夏是党项人的国家,但受到汉文化影响太大了。汉人君君臣臣那一套,已经成了某些野心家脖子上无形的枷锁。第五百四十七章:饮鸩止渴西夏京都兴庆府,皇宫内。“那逆子的暗中势力,全都拔掉没”梁太后如出一辙的阴沉着脸,这一点他们母子倒是一个饼印出来的。她的心腹嵬保没立马出来说道:“太后,陛下暗中收买的将领、大臣,全都抓起来了,怎么处置,还请太后下旨”作为梁太后的心腹,嵬保没是最为梁氏担心的。现在,梁氏看似风光,其实已经走到尽头了。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梁氏是汉人大族,并非党项人。汉人窃取政权,这在西夏是大忌来的。因为西夏虽然是党项人做皇帝,可汉人的比例高达七成一旦梁氏夺权,西夏到底算是党项人的国家,还是汉人的国家突然,西夏并入大宋,那党项人怎么办很早之前,李氏皇族就在民间散布这么一个说法,梁氏的声望跌到极点。梁氏为了证明自身清白,不断地和宋朝开战。宋朝的元丰八年开始,到现在元符二年为止,梁氏发起对大宋的大小战事多达五十余次。有的一年内达六七次以上,战争频繁,西夏境内的青壮损失惨重,田地没人打理,牛羊没人蓄养,穷兵黩武的西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最让人费解的是,西夏一边频繁进攻宋朝,一边还同宋朝贡使交聘,往来不绝。据说,梁氏之所以每年都要打一下大宋,不过是想让大宋怕了西夏,然后两国罢兵言和。这种非官方的说辞,基本没有人信。坊间都说,这是梁氏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的就是稳住国内的民心。不得不说,这虽然是在饮鸩止渴,可梁氏就是在穷兵黩武之中,渐渐得到了党项人的认可。因为和宋朝结怨太大了,大到都无法调和的境地。要说梁氏会卖了西夏投入大宋,这个说辞已经没有市场了。其实,党项人只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和汉人结怨那么多,汉人肯定是想灭了党项人而后快的。殊不知,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真正屠一族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再怨恨一个部族,汉人也只会杀掉他们之中的反抗者,然后同化他们。几代过后,他们就记不得自己是党项人,还是汉人了。再加上,此时西夏国内党项人和汉人通婚的情况,早就不是新鲜事。接受这样的百姓,再同化他们,又有什么心理障碍呢唯独就是宋朝朝堂里那些儒生,对华夷之辩甚于礼教之防,根本不会妥协。这就等于丢掉了汉文化的最大威力,好在也有一些宋朝大臣是不拘小节的。只要你有本事,大宋就欢迎你。这些年来,归化的党项人并不在少数,而且还为大宋立下了大功。眼瞅着西夏这条船要翻了,想改换门庭的西夏大臣、将领并不在少数。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投降,是因为宋人还没强到那种地步,西夏的将领、大臣也舍不得手上的权力。别看如今的嵬保没、结讹遇对梁太后忠心耿耿的,说不定早就准备派人去和大宋联络了。按照嵬保没的说法,梁氏一族如果不谋朝篡位的话,那等李氏皇族再次复兴,那就是梁氏覆灭之时了。争权夺利的后果,就是必有一伤。梁太后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她之所以不敢,除了因为自身是个女人之外,更多的顾虑,是她下不去手。和心黑的李乾顺不一样,梁太后始终是个女人。李乾顺再不孝都好,再想夺权都好,都是她的儿子,亲生儿子。女人嘛,天生就心软。像武则天那样杀儿子的,还是太少了。而且武则天的儿子不少,最后也还是留了两个,算是对李家没赶尽杀绝。问题是,梁太后就一个儿子啊思前虑后,梁太后终于还是狠下了心:“秘密处死”结讹遇也冷笑了两声,拍马屁说道:“太后英明”“同时,困陛下于西宫之中,不准接见任何大臣、来使陛下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都换一遍”梁太后也是怕了,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儿子心狠手辣,居然两自己亲生母亲都想毒杀。虽然他们母子之间没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