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34(1 / 1)

d恐怕会被人鄙视的。汴梁城景明坊,京华报社里。“小官人,这是昨日家乐福超市的入账。”郑月娥把账本递给张正书,因为“家乐福”的账本每天都要给张正书过目,但毕竟今天的流水账太多了,这么多个“账房先生”都差点忙不过来,郑月娥都要帮一把手。自然,她的小心思众人皆知,就由着她把账本拿来给张正书看了。一日一结的会计制度,是张正书弄出来的。虽然在此前不算显眼,但在“家乐福”超市开业之后,这种会计制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最起码,张正书能一眼看明白财务状况如何。“流水一天有一万三千多贯这有没有搞错啊”张正书看了一眼,也是震惊莫名,要知道日入万贯,这和日进斗金都相差无几了。怎么判断一个宋人是不是富翁用腰缠万贯来形容就再贴切不过了。“家乐福”超市一天能产生一个富翁这别说是张正书了,就连皇帝看了都要眼红啊不过嘛,这不是净利润,只是流水而已,换句话说就是销售额罢了。为什么销售额会这么高张正书想了想,不外乎这几点原因。第一,自然就是宋朝钱荒太久了,百姓手中的钱已经少之又少,用这么少的钱想买多点东西不容易,“家乐福”超市的出现给了这些百姓一个惊喜;第二,就是“家乐福”的优惠力度前所未有,一下子让利两成,这是别个商贾做不到的,因为这样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了,但张正书不一样,他用的是代购,可进货又省了一道环节,还能保证一点点利润;第三嘛,就是京华报的功劳了,没有铺天盖地一样的宣传、打广告,怕是也不容易短时间内聚集这么多顾客的。“小官人,虽然售出了一万三千七十二贯一百六十七文,但抛去成本、工钱,也就收入了一千二十六贯钱,这也太惨了些罢”郑月娥还没说,这超市兴建的成本呢,即便是每天收入这么多钱,也要差不多十天半月才能收得回成本。但今日起就没有了打折,收入肯定不会这么高的郑月娥是知道的,京华报的纯利润可是在六成以上的,而且支出多是付工钱,还有买纸墨。可“家乐福”超市的纯利润连一成都没,这样能撑下去吗然而,张正书却不以为意:“虽然利润不高,但胜在细水长流,体量大啊”“今日没有了打折,还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么”郑月娥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的,她曾在社会底层生活了很长时间,自然知道普通百姓对价格的敏感,如果不能长时间维持这样的利润,怕是超市开一天就要亏一天“谁说没有打折的今天虽然没有了全部商品打折,但还是有部分商品打折的,比如蔬菜,今天是八五折;比如大米,是我们张家的大米,新米混着一点陈米,也是八五折;比如酱油、豆油、豆瓣酱、腐竹、腐乳、蜡烛、香皂、果酒这些我们自己的产品,不都是可以打八五折么就算今天不打,明天也一样可以打的。这些商品打个八五折,我们也还是有盈利的,虽然不能再暴利了,但让利于民也是做好事嘛”张正书自然知道,零售业要想做大,自然是要各种手段的。打折,不过其中一个手段而已,目的就是培养顾客。除了打折之外,还有会员制度,这也是张正书打算弄的。“你是东家,自是你说了算”郑月娥有点委屈,明明是她好心提醒张正书,却不受重视。张正书神经是有点大条了,没有察觉到郑月娥的失落,反而兴致勃勃地说道:“其实兴建超市,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赚大钱,而是给底层百姓一些工作机会,同时也拉高大宋的平均工钱。”“啊”郑月娥明显不太理解张正书的用意,听了他的话,立即将委屈变成了崇拜。女生对一个“成功”男人的崇拜,可谓是毫无道理的。要是这个男人帅一点,那这个女生立马就成脑残粉了。如果他们之间还有点故事,女生怕是已经沦陷出不来了。第五百一十七章:人才难得可惜张正书即便是穿越人士,也不能理解女生的心思,更察觉不到郑月娥的异样情绪。女人心,海底针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别小看这个超市,起码能带动上百人的直接就业。”张正书算了算这笔账,“再加上周边的小摊贩,也会嗅着商机而过来摆摊,更是能带动几百人就业。至于果酒就不说了,我专门收购秦凤路和永兴军路那边的果子来酿酒,期间种树的人,采果的人,运输的人,哪一个不需要大量人手而且,我这果酒不单单是在开封府销售而已,在整个大宋都会销售。这么算起来,起码能带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就业了。”郑月娥眼睛都亮了,经受过贫苦才知道贫苦的可怕。如果张正书真的帮助这么多贫苦百姓脱离贫困,能吃饱饭,那真的是无上的功德了“这么算起来,超市少赚一点钱,算不得什么。”张正书也是财大气粗,大手一挥,完全不拿钱当回事。实际上,他都能预料到是这种情况了。只不过嘛,超市稳定收入可能会少,这是一定的。仔细看上面的账目,就会发现真正赚钱的,还是香水、香皂等大额商品。至于其他的生活必用类,也就刚刚维持盈亏平衡而已。但这只是第一天的账目,本来就是特殊的。真正要看营收账目,起码得等十几天,等超市经营稳定下来之后才可以窥见端倪。“小官人果然是大善人”郑月娥崇拜地说道,“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得罪同行”张正书一愣,他当然知道郑月娥说的这件事,只能苦笑地说道:“得罪又能如何不能不做生意吧,当然,我们还要做得隐蔽一点,比如今天蔬菜打折了,明天就大米打折,后天是酱油打折反正一天天不重样的来,让百姓获得实惠的同时,也保护自身。”郑月娥点了点头,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一旦被其他商家集体抵制,那也是很困难的。起码,在超市渠道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同行还是少得罪一点比较好。“对了,明天的拍卖会筹备得怎么样了”张正书把账本交回给郑月娥,不经意地问道。“据说,四轮马车已经装配好,放置在家乐福超市的塌房了。”郑月娥化身秘书,一丝不苟地回答道。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姝儿已经去家乐福那边坐阵了,你准备好接手报社了吗”郑月娥脸一红,有点紧张地点了点头,蚊吶一般说道:“差不多了”“那就好”张正书叹了一声说道,“多亏你们为我分担,不然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的”这不是张正书的谦虚之言,是真的发自肺腑。现在摊子铺得太大了,张正书是真的忙不过来了,毕竟分身乏术啊。要是没有曾瑾菡分忧,张正书早就累瘫了。偏生张正书是一个懒散的性子,能做到这等程度,完全是被形势所迫。这不,一有空闲张正书就开始偷懒了。所以说,张正书是个一拍脑袋就一个想法的主,适合发号施令。至于管理的事,还是交给别人好了。正因为是这样,在李家村技校里,不仅培养着工人,也培养着掌柜。但掌柜哪里是这么好培养的,怕是一时半会都跟不上趟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超市,曾瑾菡自告奋勇去管理了,那她也不是铁打的,能兼顾把射雕英雄传写好都不错了,哪里还管得了京华报社那么压力传下来,张正书又想偷懒,自然只能找个人来管理了。很不幸,郑月娥闯入了张正书的视线。这个郑家小娘子,自小也是识字的,而且对于数学的领悟能力极强,借贷记账法都能举一反三,差点超过张正书这个老师了。要是放在后世,那肯定也是一个学霸级别的“风云人物”。曾瑾菡就不用说了,那是学神。张正书教授的借贷记账法,曾瑾菡一天就完全领悟还超过了张正书,这等学习能力,张正书只能默默眼红。要是系统不是附在他身上,而是附在曾瑾菡身上,那恐怕大宋历史早就改写了。郑月娥的学习能力强,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这年头人才难得,张正书手中也没有人才储备,只能一边培养一边让她上岗了。只要郑月娥认真学,上手也是极快的。除了文笔进步不会太明显之外,管理一下“京华报社”的日常事务,处理印刷、发行等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平日里再花些时间提高提高写作水平,主笔也只是时日问题了。张正书为自己的“天才”想法鼓掌,殊不知郑月娥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念头接手报社的。“小官人日理万机,自是要统筹全局的。”郑月娥很天真地对张正书说了这句话,却把张正书燥得够尴尬。别人不知道,郑月娥还不清楚吗,这小官人只要有空闲时间,除了锻炼就是躺在躺椅上做咸鱼。什么日理万机,什么统筹全局,是觉不好睡,还是勾栏瓦肆里的杂剧不好看如果不是北宋这艘船快要沉了,张正书才不会这么勤奋,弄什么工业计划拯救大宋。说实话,做一个纨绔子弟,每日出入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风花雪月,挥金如土那才是张正书理想的生活,可惜啊,只能想想罢了。“劳碌命啊”郑月娥偷偷笑道:“别个想要这般劳碌,都求不得哩”“那是,他们可没这个头脑。”张正书臭屁哄哄地说道,这也是实话,宋人又怎么会有张正书这个穿越人士的眼界呢眼界都不一样,那么赚钱的想法自然是差了天和地了。比如,大宋的商贾都只想着剥削雇员多一些,赚顾客的钱再多一些。但张正书站在历史的高度,宁愿薄利一点都好,也要让利于民,给多点工钱给员工。只有让百姓都富起来,那才能让整个国家富起来。不然,只懂一味索取,却不懂给予,钱荒那是难免的。当然,商人逐利,这是天性。或许只有银行成立之日,才能让商贾心甘情愿把钱窖里的钱起出来,彻底解决钱荒。第五百一十八章:西夏境况“小官人是最厉害的”听了郑月娥的吹捧,张正书也有点脸红了,说道:“没事你去忙吧,我要一个人静一静,想想明日的拍卖会”郑月娥乖巧地离开后,张正书才松了口气。这小妮子不得了,十足一个脑残粉模样,张正书虽然自恋,但也有点自知之明的,要是再让她夸下去,怕是张正书自己都犯尴尬症了。“唉,要是后世的女孩子都这么好糊弄就好了”感慨了一番的张正书,继续怀抱着熏香炉,美美地躺在躺椅上,闭目小憩。拍卖会是什么能吃吗把一切抛诸脑后的张正书,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此刻,西夏却陷入了惶恐之中。梁太后大败于平夏城,被几路齐出的宋军打得丢盔弃甲,再加上大雪封路,一路狼狈逃窜回兴庆府。四十多万大军,只逃回了几万人马。损失不可谓不大,特别是粮食,积聚一国之力筹备的军粮,也在逃命的途中丢弃了七七八八。如今兴庆府中,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宋军趁势拿下了天都山、横山,彻底封死了西夏东进的道路,差点连膏腴之地都占尽了。这等惨状,就连始作俑者李乾顺,也有点害怕了。没错,他非常痛恨自己的母亲,把持着大权,不肯轻易放手半分。外戚集团势大,西夏差点就不姓李而姓梁了。所以,李乾顺精心谋划了这一次战役,鼓动梁太后在冬日进攻平夏城。和预料中的一样,梁太后吃了败仗。但李乾顺没想到,宋军好像闻着血腥的狼一样,一路追着他们撵。要不是党项人熟悉道路,恐怕已经被宋军追截住了。差点落入宋军手中,李乾顺也是惊魂不定。“快,快派人去向辽国求援”回到兴庆府的第一件事,梁太后就派人去向辽国求援。这已经是梁太后第二次求援了,第一次求援,是在战败的第一天,仓皇撤退时派出的使臣。李乾顺看着发号施令的梁太后,虽然惊魂甫定,但他的眼中还是闪过一丝怨恨。“外戚势大,横征暴敛,贪欲无穷无尽,夏国已经民力凋敝,邦国将危。她还穷兵黩武,这简直是荒唐若朕能亲掌大权,必像宋朝皇帝一般,励精图治”想到恨处,李乾顺握紧了拳头,像年轻狮子看着狮王那样,眼中全然只有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了。梁太后再次派出使臣之后,才略微安心了些。突然想起如今战事,连忙问道:“如今宋军在何处”左右回答道:“宋军已然渗入剡子山,袭击了卓罗监军司,统军仁多保忠仅以身免。”听闻西夏大军损失这么大,梁太后也是紧咬牙关,恨恨地说道:“好狠的宋人”“太后,为今之计,还是速速请求辽国出兵,不然我夏国危矣宋人此刻已经占据了横山,天都山,进可攻,退可守。等到开春,冰雪融化,宋军运来充足粮草,兵强马壮之下,我夏国仅剩残兵败卒,如何能挡”夏国大臣嵬保没说道。结讹遇也说道:“太后,除却求援,我等也要强征民夫守城。虽然京都易守难攻,却也怕宋人强攻”他和嵬保没都是梁太后的心腹,随着去攻宋的。但见识了宋军的配重投石机,见识过了火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