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数百万、数千万贯军饷了”第三百五十三章:管理张正书笑道:“不错,是这个理。”“如此一来,甚至可以把这行当都丢给将门”赵煦还没说完,张正书就开始反对了:“万万不可啊官家,此乃取祸之道”赵煦一愣,然后才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是我欠考虑了。”虽然赵煦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他已经做了十多年皇帝了,给一个甜枣打一棒子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一味恩宠,只能滋长将门的骄纵之气,而且也不利于他掌控武官。唯有恩威并施,才能正确御下。正所谓“斗米恩,担米仇”,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因为贪婪是本性。好在有张正书的提醒,赵煦才没有一个头脑发热。当然,如果张正书不是穿越者,他也会像宋人一样,瞧不起那黑乎乎的石炭。不就是石炭吗,能赚多少钱但穿越者就不同了,张正书是见识过后世煤老板的人,那富豪的程度,用暴发户都不足以来形容。煤炭能有多赚钱现在整个大宋,估计也就张正书认为煤炭能赚大钱了。蜂窝煤啥的,都是小打小闹。真正赚钱的,还是在蒸汽时代的来临。一旦把科技树攀爬完毕,进入了蒸汽时代,那么煤炭就是当仁不让的时代主角了。那时候,拥有煤炭就等于拥有金钱,张正书不想坑了大宋,所以他才极力规劝赵煦把煤炭收归国有。“官家把石炭全都收归国有之后,还要下一道旨意,之前从事石炭生意的,都可入职蜂窝煤作坊。”张正书知道,一旦形成了垄断,会让很多人都失业。为了杜绝这个后患,张正书也想到了对策。“最好是先把蜂窝煤做起来之后,再宣布石炭收归国有。”赵煦知道张正书所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当即应承了下来。“此事我会处理的了,你于国有功,想要甚么赏赐”赵煦开始头疼了,有功不赏这不是他的风格。额,虽然他的赏赐不多,但终归还是要赏的。不赏赐,叫外人怎么看他这个皇帝怎么服众赵煦头疼的是,他历来赏赐的金银财物很少,可官职赏赐得多。现在张正书摆明了是不想做官,赵煦就不知道赏赐什么给他了。“官家能赏赐什么给我”张正书倒是觉得好笑,他现在还真的是无欲无求了。赵煦也是头疼啊,不得不说,没有追求的人最难收买。但赵煦又不得不收买,张正书的本事越大,他就越难以放心。万一张正书对他不满,或者对大宋不满,一气之下另投敌国,用“高科技”对付大宋,那赵煦怎么办对于像张正书这样的“人才”,赵煦是下定决心的了,一定要看好他。一旦张正书生出异心,他是要除之而后快的。这不是开玩笑,赵煦就是这么打算的。不然皇城司跟在张正书后面是为什么,名为保护,实为监视啊而且,赵煦甚至不止一次怀疑张正书和张元的关系了。虽然根据皇城司的调查,张正书和张元,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赵家人对叛国举子张元,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瞧瞧,现在进入殿试的举子,再也没有黜落的,这就足以证明了张元给大宋带来的伤害。可以说,没有张元叛投西夏,西夏不会崛起得那么快。也不可能打得败宋朝和辽国的联手,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建起一个国家。赵煦能不提防吗万一张正书生出异心怎么办“要不朕给你赐婚我赵家之中,尚有几位没出嫁的公主”赵煦还没说完,张正书连忙摆手说道:“别别别,你这是在害我啊做驸马有什么好的,我不要”“那你想要甚么”赵煦也不敢坚持了,若是在穷苦人家出身的,做驸马当然是好事,毕竟算是一飞冲天了。但对于张正书来说,这不仅不是好事,反而还是坏事。驸马是啥其实就是赵家人的苦力,还是任由呼来喝去的那种。再厉害的驸马,也是前途黯淡无光的。在家没地位,出去也不能装逼,除了不明就里的人觉得高大上以外,真真是一点用都没。“这样吧,要是官家信得过我,我只要蜂窝煤作坊的百分之五股份,然后蜂窝煤作坊交由我打理。”张正书思虑了良久,才提出这个要求。赵煦一愣:“给你”“表面上,是给皇城司。”张正书认真地解释道,“我知道,朝中的相公们肯定不放心这么一个下金蛋的鸡放在外人手中。但是,你觉得给将门也好,给朝中诸公也好,他们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忍得住不贪渎吗”赵煦认真地看着张正书,说道:“不会,他们说不定还会把此事搞垮了。”“没错,交给我来管理,是最好的选择。”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当然,这是暗地里我来管理的,实际上则是交由皇城司。这样,就能堵住所有人的口了。至于股份的红利分成,红利也就是除去日常开支的钱银、退伍士卒的工钱和成本之外的利润,我要百分之五,皇城司留百分之五作经费,将门拿百分之三十,剩下的充入官家你的内帑。这样的分成,你觉得如何”赵煦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你还说你不会做官,能平衡各方利益,你比任何人都适合啊”“这只是揣摩人心罢了。”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当然,剩下的股份,要是官家可以的话,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红利来,充当地方的吏员俸禄吧。”赵煦一愣:“为何”“地方胥吏俸禄太过微薄,养家糊口不易。须知,真正做事的并非那些颐指气使的官老爷,而是这些胥吏。若是长期心存不满,则矛盾重重。久而久之,肯定会酿成大祸的。”难道张正书要告诉赵煦,未来京东东路的郓城小吏宋江要造反赵煦却不以为然,说道:“此事以后再议”张正书微叹,知道赵煦没听进去,也不会放在心上,不禁有点失望。是啊,哪朝哪代会真正正视过胥吏瞧瞧明朝,不就是灭亡在一个小吏手中吗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小吏造反,却能掀翻一个朝代的。第三百五十四章: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说实话,朕从未赏赐过这么多钱给一个平民。”赵煦颇为感慨地说道,“你所说的百分之五红利,起码在十几万贯。”张正书笑道:“若是官家觉得很多,我也不要这么多钱。”赵煦一愣:“甚么”这一下,赵煦是真的慌了。赵家人不是抠门,相反,赵家人对于真正的人才相当大方。从冠绝历朝历代的俸禄就看得出来了,升官发财在其他朝代可能是贬义词,但是在宋朝这时候,绝对是褒义词。可以说,赵家人对于人才,那是真的推心置腹,好得不行。看看赵煦的老爹宋神宗,对王安石好到什么程度要不是全天下有怨言,宋神宗真的能保王安石一辈子。赵煦也不遑多让,看看章惇就知道了。独相啊,北宋百余年来独一份,赵煦就是顶住了压力,启用章惇为独相,这是给了章惇多少信任就算是历史上的宋徽宗,也是对蔡京好得不行。善待文人,赵家人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所以,张正书说不要这么多钱,赵煦就慌了。“我也不会亲自去管理蜂窝煤作坊的,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分身乏术啊所以,我会培养一个徒弟去管理。当然,大方向我会亲自去抓。我只要一万贯钱,算是给我徒弟的工钱。”张正书笑道,“剩下的分红,官家你就充作地方胥吏的俸禄吧。虽然不多,但每个人百来文钱还是有的。”赵煦像看一个怪物一样看着他,半晌才说道:“你是认真的”赵煦绝对没想到,居然有人会为了别人的俸禄而舍弃到手的金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赵煦很想握着张正书的手,亲切地表达感谢:“其实你也是姓赵的,对吧”当然,赵煦更加惊疑不定的是:“他想做什么,难道他想做皇帝不成”赵煦没办法不这么想,因为没有人会对那些胥吏这么好,除了张正书。或者还有一个解释:“抑或是他真的傻了,有钱都不要,还白白便宜了其他人”看到赵煦难以置信的模样,张正书大概猜得到他在想些什么,他走到厨房里的案板前,轻飘飘的说道:“或许你以为我是傻了,怎么会对那些小吏这么好。确实,小吏也有贪渎的,那是因为他们俸禄微薄,而且还没有晋升的空间,换做是谁,都会想着捞一笔钱吧要是没有油水可捞,又受到欺压,你说这些个小吏会怎么样”“铤而走险”赵煦蓦然惊醒过来,“你是说他们会造反”“板上钉钉的事,你且仔细想想,这些年来各地的叛乱,是不是都有胥吏在里面。”张正书也不举例,他知道赵煦了解得更多。果不其然,赵煦沉默了。“这钱,朝廷该出。”这是赵煦的回答,可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该出,而是一定要出。胥吏熟知衙门各项事务,若是有野心之人,定然不服气。最后的结果,便是一场大乱。”这不是张正书在乱掰,想想十几年后的宋江起义就知道了,绝对给大宋的统治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动摇。“罢了,你那份还是自己收好吧。你献出的炼钢法、投石车我都没赏你。这钱我拿出来罢,不就是十几万贯么唉,只是被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好像一无是处一样。”赵煦叹了口气,深感无力。确实,谁做了皇帝都会有这么一个错觉。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帝不是权力最大的吗,怎么还会无力呢实际上,皇帝的掣肘太多太多了,旨意要经过重重把关才能颁布不说,想要改动一个国策,都要唇枪舌战,历经千辛万苦才行。结果各方互相扯后腿,新政受阻,最后又变了。百姓不堪其扰,最后动摇的只是大宋的统治根基。别说赵煦了,换个再厉害的皇帝来,也还是大同小异。这和后世的米国大同小异,总统上台后,发动战争远比改革内政来得轻松。无他,也是因为国内掣肘太多。做宋朝的皇帝有多憋屈臣子可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只要你骂得在理就行。皇帝还不能把这臣子怎么样,不然会被批到臭。文人的嘴皮子功夫,谁试谁知道啊张正书却认真地说道:“你比你爹强多了,因为你有一个好宰相。”赵煦原本听了前半句有点不爽,但听到了后半句,却非常认可:“不错,章卿乃是栋梁之才,眼光极为老辣。说实话,我原先也只是对你好奇罢了,可章卿却说你日后将会是一个善战之才,我才兴起了见你的心思。”张正书一愣:“嗯章相公见过我”“他曾经悄悄来过你这报社,却被你骂走了。”赵煦是知道此事的,想起来也是好笑。堂堂一个宰相,居然说不过无赖一样的商贾。张正书却没有这个印象,说实话,他不知道骂走了多少自持清高的文人了,完全想不起来章惇啥时候来过。没办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京华报社的评论,往往戳中读书人的死穴,骂战几乎就没有停过。当然了,这些读书读坏脑子的文人,是万万说不过张正书的。“对了,你说交趾还能打吗”赵煦突然问道,他也是想起当初为了见张正书,就是为了这件事。想到了章惇,赵煦又想起这件事来了。张正书一愣,然后说道:“当然能打啊,我大宋水师甲天下,稍加操练,肯定能将交趾打得屁滚尿流的。”这不是张正书在自吹自擂,虽然宋朝骑兵不行,但步兵却很犀利,水师称为天下第一也说得过去。但是,有个前提,这得是在江河湖泊内才是天下第一。要是跨海而击,海上攻击,那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海上和江河湖泊完全是两个概念,且不说波浪的晃荡,站都站不稳。光是航线问题,都足够让人抓狂了。要是没经验的,在海上绝对分不清个东南西北来。别说跨海而击了,连自个在哪都不知道啊“可是军饷粮草问题,唉”赵煦是一言难尽啊,想打仗却没钱,这是最悲催的。眼睁睁地看着有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却白白的溜走了,赵煦不甘心啊第三百五十五章:地少人多的中原“所以蜂窝煤计划必须要尽快实施了,拖不起啊”张正书知道时间的紧急,女真人崛起就在这二十几年间,西夏的李乾顺也眼看要夺得大权了。外面群狼环伺,大宋却还是保持呆萌属性,这不是摆明了自己是肥羊吗要是禁军再无起色,那大宋就真的是香饽饽,谁都能上来咬一口了。“哪有这般简单”赵煦皱起了眉头,“要想说服我那些臣子,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将门那边倒是好办,把分红奉上,一切自然迎刃而解。”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皇帝,做得真心憋屈。”没穿越之前,张正书看到的电视剧都是皇帝下个旨意,臣子不得不全然接受。不曾想,穿越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居然不存在皇帝的旨意要是没有臣子的点头,根本没人鸟你。这太颠覆张正书的认知了,这虽然说是政治上的进步,毕竟从一言堂到群策群力,减少了决策失误。但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在朝堂上扯皮一番,任谁都会觉得不耐烦。很多时候,大宋不是没有机会,但就是因为这种无休止的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