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55(1 / 1)

d句,走进了张根富的书房之中。“吾儿,听闻你那杂货铺要开张了”张根富前些日子也见识到了李家村用来筑墙的水泥,才发现他儿子鼓搞出来的东西没有一个简单的。更重要的是,超市的开张,和果酒是同一时间上市的。这段时间,果酒作坊不断收购果酒,不论种类统统都要。经过甘油的勾兑后,储备起来的果酒已经非常可观了。张根富之所以关注超市,完全是看重了果酒生意。“还早着哩”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喝了一口茶,刚刚为了应付张秦氏,他可是花费了不少口水。“钢筋混凝土建筑虽然建得快,但也比木房子盖得要慢得多,虽然提前打好了地基,但建起来起码要等到元日之前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张正书紧赶慢赶,想要早点开张好卖大棚蔬菜。但工期不是说赶就赶的,特别是照明系统不发达的宋朝,夜晚赶工也赶不了多少进度。最乐观的估计,是还有半个月才能盖好两层。同时,还得贴上瓷片、铺上地砖几日前,民营的钧窑总算是把瓷片烧出来了。满打满算,确实还是要一个月多月才能完工。然而,那时候已经接近春节了。能不能赶在春节前卖一趟年货,都还两说。要知道,曾家船队可是拉回了好几船南边的土特产,里面不乏南边过春节的应节之物。要是砸在手中,恐怕得卖到明年春节了。这确实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张正书也没料到这么多工匠,也无法在两月之内盖好一幢两层高的房子。“那果酒,有了酒名没”张根富的关注点果然很独到,居然在乎的是果酒的名字。不过还真的把张正书问倒了,张正书也没想起来要给果酒弄个酒名啥的。张正书不是不知道品牌的重要性,只是最近太忙忙着锻炼身体,忙着整cao人ian,居然把这个给忘了。“还没呢,你有什么好的名字吗”张正书的起名功底,大概是没救了。谁叫他“不学无术”,还喜欢做文抄公呢事实上,张正书也知道张根富的起名字功力不咋的,看他的品味就知道了,满书房的画,几乎全都是妖艳的繁花,张正书也是无语了。窥一斑而见全豹,张正书对张根富的品味根本不抱希望。第三百四十章:仙醁果酒“你觉得,叫仙醁如何”张根富提议道,或者说极为期盼,渴求的眼神看着张正书。张正书突然觉得有点不忍,虽然张根富是他的便宜老爹,但毕竟是他夺了人家儿子的躯壳,却好像没尽到做儿子的本分。这本来就不算得是什么要紧的事,张正书想也不想地说道:“仙露这个名字不错啊,这酒清澈得确实像仙露一样”“不是仙露,而是仙醁。”张根富两眼失去了焦距,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样。“所谓醁,亦即是美酒。仙醁,是个好名字”当然,不学无术的张正书听得一头雾水,“这特么是个什么字啊”没办法,常用字里根本没有这么一号字,就算到了后世,这个字也变化成了“渌”,也不是常见字。好在,张正书是有系统的人,系统无奈地把这个字弄得大大的,直接出现在张正书的脑子里。“嗯,仙醁这个名字不错”张正书这句恭维的话倒也不算违心,只是奇怪张根富为啥能想出一个这么有“内涵”的名字来。很快,张正书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张根富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开一间青楼,开一间正店,名字都想好了,叫做“大桶张宅园子正店”,不仅是一间青楼,还带着园林式的园子。酿的酒,名字就叫“仙醁”。当然,这个名字也不是张根富能想出来的,而是用钱请一个秀才想出的名字。以张根富的水平,估计把广韵宋朝的官方字典翻烂了,张根富都未必能找得到一个拿得出手的名字来。然而,事与愿违,张根富虽然有心经营一间酒楼,那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喝酒、狎妓不花钱了。但万事俱备之后,原先那正店东家却说不卖酒楼了。不卖酒楼,就算张根富把酒楼建起来都没用,因为拿不到酿酒权啊而原因,居然是那正店东家说这是他祖上产业,不能在他手上变成青楼,成了大宋的“红灯区”。末了,那正店最后还是转手了,结果后来的买家比张根富少出了千贯钱,张根富实在想不通,居然还有人嫌钱多的。后来,也不是没有机会。先前白矾楼的东家,因为涉及到朝政问题,又经营出错,不得不贱卖了白矾楼。张根富也参与过问价,但很快就出局了。白矾楼作为皇家酒楼,是不可能让一个没有朝中靠山的商贾拿下来的。正因为是这样,范大郎才能拿下白矾楼,并且改名为“樊楼”。于是,张根富开春楼这个梦想开始一直搁浅,一直遗憾到了现在。听完便宜老爹的追溯往事,张正书是被雷得不轻。没想到他这个便宜老爹,心中居然有这么骚包的梦想,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啊不过,张正书也知道,想要开正店啥的,基本不用想了。因为酿酒权这东西,基本不会交由到没有背景的商贾手中。这是因为宋朝统治者们害怕,商贾为了利益,不断地消耗粮食酿酒。因为宋朝的漕运实在太多弊病,而汴梁城又是倚靠漕粮才能维持运转的,所以高层不敢赌。毕竟有背景的商贾基本是听话的,灾年荒年之时让他们减少酿酒量,没有谁敢不听。不听的后果,太严重了。酿酒少一点,最多就是少卖一点酒,可酒价会涨上去,对于利润也没啥影响。但是,不听话的后果,很可能就要被抛弃了。张正书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也叹了口气,心道:“没办法,谁叫现在的酿酒产业就是国企垄断行业呢,私人无法经营也是对的”“不曾想,临到老了,我居然还能酿酒”张根富也是感慨,“谁能想得到,果酒也能如此清冽甘甜”这句话里,也包含了辛酸。谁都知道果酒不在榷酒的范围内,可谁都对酿造果酒没兴趣,因为果酒太酸太涩了。口感不好的酒,在宋朝是卖不出销量的。哪怕张正书把后世的高度酒搬到宋朝来,估计也是销量惨淡,除了某些民风彪悍的地区喜欢烈酒之外,大部分宋人喜欢的还是低度酒,因为口感好。倒是西夏、辽国等苦寒之地,会喜欢高度烈酒。可以西夏和辽国的经济状况,他们的民众又有多少钱来买酒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大宋,这是所有人的认识。哪怕辽国自诩为正统中国,但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世界的中心,此刻还是在大宋,在汴梁城中。“果酒储备已经差不多了,超市一旦开战,就摆上货架”张正书非常有信心,这果酒必定是会大卖的,而且利润恐怕要比香水都恐怖得多。香水的成本,其实不低的。哪怕一小瓶卖出二十贯钱来,成本也在几贯钱。毕竟蒸馏高度酒,这是一个耗费极大的工程。再加上工匠的工钱,哪怕是用了流水线和标准化生产,成本也是居高不下。但是,果酒的成本才多少一大坛果酒,才二十文钱。但是酒坛子,已经值个八、十文钱了。用猪油提取的甘油,耗费也不过一贯钱,却能得到一大坛了。勾兑一点点,就能让果酒发生质的变化。这样低廉的成本,就是优势。这果酒别说卖到一百文钱一坛了,就算便宜一半,利润率也超过百分之七十张正书甚至还预料到了,一旦他的果酒进入市场,肯定会掀起一阵血雨腥风。本来汴梁城的酒市场已经很饱和了,突然又杀出一匹黑马,还带走了不少的销量,恐怕会把酒价拉低不少。只是谁要和张正书打价格战,那他们恐怕就打错算盘了。论价格战,张正书还真的不怕谁,哪怕是汴梁城所有正店联手,恐怕都不是张正书的对手。没办法,张正书的成本太低太低了。而且用猪油弄出来的东西,不单止是甘油,还有肥皂、香皂,甚至还有蜡烛。把附加产品算上的话,就算果酒不赚钱,这些附加产品一样能赚钱的。这才是张正书的底气,也是张正书的底牌。再加上超市的客流量,张正书早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好”张根富不明白果酒作坊的运转,但他明白,这“仙醁”果酒是搅乱酒类市场的利器。就拿他的口味来说,他宁愿喝这“仙醁”果酒,实在没得选才会选择黄酒,最后才是高度数的蒸馏酒,也就是“大酒”。兴奋过后的张根富,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又说道:“吾儿也不用太过操劳了,此事交由管家去办就是了,这些天你就好生歇着罢”张正书嘴上答应着,但其实根本不当一回事。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过宝贵了,没有浪费的余地第三百四十一章:下猛料在张家庄只呆了一天的张正书,又回到了汴梁城。阔别了一个多月的汴梁城,除了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之外,好像一切都与往常一样。但不知道为何,张正书总是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再仔细瞧瞧,好像破天荒的,城墙上终于有禁军在巡逻了,而且入城的搜查也变得严厉了很多。这个状态,就好像换了一个风格一样。“看着模样,莫非是又要打仗了”这时候,一个汴梁城的百姓看着城门口“守卫森严”,实则只是装装样子的禁军,禁不住摇着头说道。张正书被这百姓一提醒,才惊觉冬日就要来临,看看着天气,好像阴沉沉的,要开始下雪的样子。“冬天冬天”张正书心中猛然一颤,是了,他在李家村待得太久,都差点忘了西夏人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夺回平夏城了。这时候,张正书把身后的皇城司亲事官拉到一旁没人的地方,低声问道:“西夏的暗探捉拿住了没”“小官人,你又不是不知晓,我等才回到这汴京城,哪里能得知这等事”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也是无奈。张正书点了点头,也不为难他们了。根据张正书的判断,既然辽国不再遣使过来,也没有递来国书,那说明此事应该是不了了之的。毕竟辽国这时候也不算好过,因为辽国的军队也出现了朽化现象,渐渐压制不在各个部族了。如今,白山黑水一带女真人正跳得欢,辽国也不敢轻易挑起宋辽战争,这是两败俱伤的做法。用色厉内荏来形容辽国,再合适不过了。要是大宋能有魄力的话,现在攻打幽云十六州,说不定能一战而下。只可惜,大宋的军队更加不堪,别说攻城了,能守得住自己的地盘都不错了。摇了摇头,叹了一声的张正书,不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这些头疼的事就让那些朝中诸公去扯皮吧,他还是好好做自己的商贾,继续“发明”东西,建立工厂,用实际行动给大宋冗兵难题。如果赵煦眼光足够的话,他现在应来找自己了。现在还没有消息,估计是赵煦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话。这不,好久之前张正书就想见见赵煦了,可惜赵煦一直没出宫。“没辙了,需要来点猛料。”张正书继续低声说道:“你们回去,把李家村的事情,半点不漏地告诉王公事,让他再禀告给官家。”“啊”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有点意外,本来他们就打算这么做的,只不过不想让张正书知道罢了。没想到,张正书居然自己亲自提出了这个要求。这是故意说反话吗没必要啊,就算张正书知道他们的意图,作为皇城司的亲事官,他们还是要把情报给报上去的。“啊什么,难道我做出了成绩,还不准向官家炫耀一番”张正书表面上非常自恋地说道,但实际上他却知道,能不能解决冗兵问题,就看这一次了。“”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一阵无语,这是在邀功吗这个张小官人的脸皮怎么这么厚啊官家日理万机,哪里有兴趣去管一个商贾的事这张小官人的自我感觉也太良好了吧,就好像整个大宋围绕着他在转一样什么毛病啊这是装作不认识张小官人,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默默地落后着张正书几步远。来财在一旁看了,觉得奇怪:“小官人,他们这是怎么了”“没什么,避嫌呢”张正书心知肚明,有时候就得玩一玩花样才行,不然他的消息根本传不到赵煦的耳朵里。皇城司里山头不少,王庆只是其中之一。要是有人故意打压,张正书不论做什么,都传不到赵煦耳朵里的。赵煦以为自己掌控了皇城司,汴梁城中大小事无所不知。殊不知,人家是想让他知道罢了。当然了,现在情况好多了。因为这官家时不时会看京华报,而京华报上的新闻又太及时。如果皇城司比京华报还慢,赵煦会怎么想甚至,赵煦只能通过京华报知道汴梁城中发生的事,赵煦会怎么看皇城司不过,张正书知道京华报上的消息,赵煦可能不太相信,毕竟不是自己报上来的。可若是皇城司写了报告上去,那就不一样了,自己人的消息,赵煦肯定会重视起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跟来财说了他也理解不了。“小官人,我们现在是回报社么”来财有点迫不及待地问道,他一个月没回繁华的汴梁城,已经很是想念了。农家子出身的他,对繁华的城市有着痴迷一样的向往。“先去兰蔻香水行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