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33(1 / 1)

d西夏。因为西夏也经常派来使臣,西夏使臣和辽国使臣在都亭驿会面,这是正常不过的事。所以,也只有西夏人,辽国使臣才熟悉。也只有西夏人,才熟悉都亭驿的建筑,以及都亭驿的漏洞。“那证据呢”提点刑狱公事总算是想起了,还有证据这么一说。第两百九十一章:好人张正书也是无奈,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还下了好几场雨,这种情况下还想要证据“没有证据。”张正书的这句话,让提点刑狱公事顿时来劲了:“大胆刁民,没有证据的事,也敢糊弄本官,真当本官不会治你罪么”“信不信由你,我只是根据推断给你个猜测。对了,如果你能追击到西夏间谍,那么破案的机会就高达九成了。如果捉不到间谍,那这一桩就是悬案。”张正书无所谓地说道,“至于治我的罪,我就想问问,我给你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很大的推断,这也有罪”“你阻碍本官办案了”这个提点刑狱公事振振有词地说道,“不过,姑且念你年少,下不为例”张正书笑了笑,没反驳,而是镇定地说道:“那没事我走了”“等等”这个提点刑狱公事又打着官腔问道:“若是西夏间谍拒不认罪,那又如何”张正书觉得他这个官真的是当傻了,没来由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应该懂的”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因为跟一个草包提刑官说话,真的好累。要是懂行的,张正书只需要点一下,对方就能举一反三了。甚至根本不用张正书提出这个推断,他自己也有了推断,甚至还能追查到线索。这个提刑官张正书就送他“呵呵”两个字。不过想想也是,大宋的提点刑狱公事就干三年,甚至京畿路的提点刑狱公事几个月就换人了。说白了,这是一个镀金的“岗位”,只要在任上,你不干事都能高升。为何因为提点刑狱公事是来翻案的,破案还用不着他们。但只要翻了一个案子,高升是必然的了。就算你在任上啥事都不干,等三年考核也能高升。这样的提刑官,有什么真本事说真的,破案技巧还不如仵作等一干一线的小吏,也就是最后出来摘桃子的。好在,这个提点刑狱公事也没蠢到家,思考了一会总算明白了张正书的意思就算那间谍不是凶手,屈打成招不就行了吗反正这也是狱卒惯用的招数了,每年在狱中被屈打成招的还少吗屈打成招之后,这个提点刑狱公事就算“破案”了,对辽国也有了交待,甚至还能给西夏一个震慑你弄的这些小招数,宋朝都知道。虽然捉不到主谋,但也敲山震虎,让你别这么猖狂。别以为宋朝就没有酷吏了,甚至宋朝的酷吏比唐朝的更狠。外忍内残的属性,在宋朝体现得淋漓尽致。你试试让一个逼良为娼的去告官看看,能不能告得赢肯定告不赢的,因为汴梁城的青楼背后,都有大背景。你看似告了老鸨、告了人贩子,但其实是和背后的大背景在打官司。这样的官司你怎么打得赢没有背景的百姓,在汴梁城活得就是辛酸。张正书突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碰到了那船家,一家子人是不是逃出了魔爪。但很遗憾的是,只要在宋朝里,这种黑暗的事就还会发生,而是大概率发生。不然的话,哪里来那么多歌伎、娼妓很大一部分都是逼良为娼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正书突然喃喃地念叨了两句,看着这繁华的汴梁城,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行色匆匆的模样,张正书叹了口气。虽然他也知道,哪一朝哪一代都有很黑暗的事,宋朝还算好的,起码律法很严,能保证人身安全。但是,由于黑暗而引起的暴动,甚至起义,在宋朝来说绝对不少了。这都要怪宋朝的皇帝,对文人太过优渥。文人是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货色,你对他一松,他保管能让你的江山亡了。张正书一边思考,一边回到了“京华报社”。“小官人,你可算回转了”来财高兴地说道,“官人来了”“嗯”张正书有点意外,怎么张根富会突然到汴梁城来“吾儿,许久未见啊,好似长胖了些了”张根富的亲热劲,让张正书有点不适应,一边尴尬地看着他,一边思考着怎么回答。“额最近都是在吃自己做的菜”他说的是实话,自从定做了铁锅铁勺之后,张正书又自酿了酱油,做菜的劲头还是很高的。有了符合口味的饭菜,张正书吃得也多了。在长身体的这时候,胖个十斤左右也正常。就算是胖了十斤,张正书原本就是麻杆身材,也瞧不出有什么变化来。倒是张正书的肤色,因为这些天都顶着日头在跑步,晒得有点黑了。小白脸的肤色不见了,剩下健康的小麦色,虽然不深,但起码整个人看上去健康多了,不再是病怏怏的模样了。这让张根富很是欣慰,他虽然通过家仆知道张正书这段时间在汴梁城的所作所为,但是没想到张正书真的就差不多两月没回张家了。思念之下,今日就进了汴梁城。“吾儿怎生不回家瞧瞧”张根富关切你问道,“你娘都望眼欲穿了,今日都想随着来”“哦,想来就来吧,有地方睡。”张正书没心没肺地说道。“是不是最近很忙”张根富没话找话地问道,“听管家说,你最近用钱很多啊”“没事,都是该投资的。”张正书也不含糊,“到书房里说”他们父子俩走进书房后,穿着儒袍的曾瑾菡才从偏房里走出来。这时候,郑月娥拉着曾瑾菡的衣袖,轻声问道:“小娘子,这就是小官人的爹爹么”“嗯”曾瑾菡也是羞涩不已,张根富的突然到来,让她有种猝不及防的慌乱。这种慌乱,是见家长的慌乱,人之常情来的,也无法避免。“看模样,也是个好人”郑月娥这是爱屋及乌了,想着张正书是“好人”,那么相应是,张根富应当也是好人。不得不说,张根富像弥勒佛一样的身形面孔,确实很能迷惑人。但谁要是就此小看了张根富,那肯定会被他卖得连底裤都不剩的。在宋朝的商贾,特别是大商贾,资本的积累哪里可能没有血腥啊第两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曾瑾菡听了这句话,“扑哧”一声笑了,张根富是好人那世界上就真的没坏人了。如果郑月娥知道张根富的“主营业务”是放钱,张根富是汴梁城最大的钱民,手下一大帮“行钱”,也就是“打手”,不怕你不还钱。好在这几年来,张根富的作风收敛了不少,就算人家还不清钱银,他也不会太过追究,只不过把地收了了事。甚至收了地之后,你要想佃租,还立即给你佃租。甚至你连田都种不了,还能到张家做僮仆还债。张根富不是好人,这在汴梁城中谁人不知只是郑月娥是外乡人,没听过“大桶张家”的恶名罢了。“姊姊,你笑甚么”郑月娥有点不解地问道。曾瑾菡连忙掩饰道:“没甚么,没甚么”“哦,我明白了,姊姊你是说,他们父子不太像”郑月娥恍然大悟地说道,“确实不太像”其实,谁都知道她后面的话,一个胖得像猪,一个瘦得像麻杆,虽然身高差不多,但看起来老爹的身形有三个儿子的身形这么多。这一下,曾瑾菡实在是没忍住,捂着嘴,笑着跑开了。郑月娥呆在原地,愣愣地说道:“难道我说错了吗”要是张正书听了,肯定会跟她说:“你没说错,说不定是隔壁老王做的好事。别问谁是老王,我也不知道”这时候,书房里。“你是说,这段时间都不能出汴京城了”张根富手上一哆嗦,吓得茶杯都拿不稳,茶水都洒了出来。“没错,被皇城司盯上了,他们说的,这段时间别想出城。”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估摸是我那一份小报,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然后引起了连锁反应。辽国使臣被刺杀的事你知道吧就是和我写的那份小报有关系,所以现在被限制自由了”“唉哟,吾儿怎生如此孟浪,我等商贾岂能言国事啊,你可闯大祸了啊”张根富忧心忡忡地说道,“那伙强人若是知晓文章是你写的,那岂不是要来刺杀你了不成不成,这汴京城待不下去了,我们这就回家”“这个恐怕不行”张正书苦笑道,“是官家下旨,让皇城司盯住我的。说实话,在汴京城里才会安全,到了外面反而不安全了。”“不成,不成,为父要去寻来几个武人,护着你才行”张根富也是怕啊,这段时间张正书虽然不去打架了,可他惹的事比打架还厉害,都闹出人命了。虽然,宋朝的社会风气很排斥武人,武人也很落魄因为市面上混饭吃的武人,武艺都不咋的。武艺好的,都投身将门了。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武人的出路其实并没有太广。除了做护院,就是考武举,或者去当兵了。说到武举,其实算是王安石对宋朝最大的贡献。因为王安石的变法,真正成功的地方不在朝政,而是在军制上。在王安石变法时,正式在朝廷设置“武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录取名额以百人为限。各地最各级官员可保送一名免试入学,其余的都必须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分为骑、射、兵法和战策。按照考试成绩,优等的直接送枢密院试用为低级武官;其余的按成绩进入武学上舍、或外舍学习。武学讲授“诸家兵法”以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学制三年。毕业考试及格后,授予初级武官官职。虽然宋朝建立起了武举制度,但是在重文抑武的风气下,很多人只是为谋一当官出身而已,考取后不愿从军。武科举出身的别说名将了,武官都变成了文职。可想而知,宋朝的崇文抑武的风气到底有多重了。武人都只是把武艺当成做官的敲门砖,却并不想上战场。不过,武举也不好考啊,就好像后世高考的美术生、音乐生一样,虽然看起来文化课的分数是低了,但是对专业的要求很高。宋朝的武举,骑、射倒是寻常,糊弄一下就过了,比如步射一石弓,十发三中;马上能射七斗弓,并掌握五种马上格斗武艺;孙吴兵法十道题答出七道的,“时务边防策”五题“文理优长”,法律题十道答出七道,就可以出任低级武官了。从这个来看,宋朝的武举更注重选帅才,文科居然比武科更重。当然,这个要求确实挺高了。毕竟宋朝没多少人家是可以有马骑,可以练马术、马上格斗术的。弓箭上倒是好说,关键是兵法,又有几个人是真正理解了兵法的要不是将门出身,这个武举根本考不来。甚至很多三五大粗的,斗大的字不认一箩筐,别说当军官了,连个伍长都当不得。因为武举的骑、射就是糊弄的,所以很多有两膀子肌肉的秀才练了一年就去考武举,居然真的做官了。所以说,武举是文人做官的一条捷径。很多有本事的武人,因为被文人占去了名额,都不能入围。张正书是了解武举的,甚至他还想唆使赵煦去更改武举。但是,赵煦也有自己的考虑,武举一旦火起来了,岂不是对文人有威胁满朝文官,是绝对不会同意的。王安石改武举,也是因为文科比武科更重,所以才能成功,延续到现在,不然的话,那基本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这样也好,元符元年也举行了武举考试,很多落榜的武举生,都是被文人占去了名额的,在汴梁城中振臂一呼,估计有不少人来投。没办法,武人混饭吃比文人还难,有个护院做已经很了不得了。“武人是要招募的,而且不仅要招募,还要多招募,起码要百十个才行”张正书很笃定地说道。“吾儿,遮莫你想造反么”张根富被吓到了,“你招募这么多武人,这是取祸之道啊”确实,即便是将门,也不敢明目张胆纠集这么多武人啊更何况,张家只是一个商贾,若是给人冠上“谋反”的罪名,这是要全家抄斩的第两百九十三章:安保“啥招募一些保安一块不行,还有限制”张正书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样子。在他的理念里,招个保安负责安保工作算什么啊,这都能上“黑名单”张根富叹了口气说道:“若只是雇几个护院,没人会说甚么。但若是招募百十个武人,那就是造反了。就算你没有造反的心,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张家,早就被人盯上了”别看张根富平日里“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其实这是他装的,不装不行啊瞧瞧那白矾楼,背景也不小,朝中有人又如何陷入了政治斗争当中,最后还不是东家易主,更名樊楼更别说“大桶张家”并没有什么背景了,那就是一只大肥羊啊,就看谁上来褥羊毛了,甚至宰羊了。要知道,“大桶张家”被誉为汴梁城第一首富,不是没有原因的。张正书虽然知道张根富有很多钱,但他其实不知道,钱对于张根富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厉害的,还是“大桶张家”拥有汴梁城附近数十万顷的田地。数十万顷田地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张根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