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赵煦冷冷地说道,那叫“彭元量”的人,不得不顺从地退出了这酒阁子。“你的胆子很大啊,知道我是谁之后,还敢这么说话,你就不怕人头落地吗”赵煦冷哼一声,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张正书这种滚刀肉。张正书却没事人一样,说道:“你要砍我,早就砍我了。还肯费口舌,证明你还没下定决心。再说了,满朝文武,能跟你讲实话的有几个也就是我,敢跟你说实话罢了。”“如果我不喜欢听呢”赵煦这句话里,隐隐有些杀气。确实,按照他以往的脾气,像张正书这样说话的人,他早就找个借口贬了,反正眼不见为净。但眼前这人,既不是官员,也不是他随意发配的宫人,赵煦反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如果不喜欢就视而不见,那做皇帝还真简单。可惜,天地间一切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哪怕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不正视问题,不把问题的主因弄清楚,不去忍痛割除毒瘤,那么接下来不过是不断重复这个问题,直到问题恶化,变得无可收拾。”张正书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也没看向赵煦。说实话,张正书是在赌,赌赵煦会听得进去。而实际上,张正书也紧张得心在猛跳,藏在桌子下的左手,已经攥紧了拳头。“我何尝不知道是这样”赵煦叹了一口气,说道:“但你不知道,如今文官有多么庞大若是他们执意要和我对抗,我我只能退让了”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张正书也知道。“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如果你触犯了文官们的利益,他们不联合起来对抗才怪。所以,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是斗争胜利的不二法门。叶祖洽的事情,你不就做得很好吗”赵煦听到这,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要谢谢你,要不是你弄的那个报纸,我都没办法收拾他。这个叶祖洽,实在太碍眼了,什么事我认同的,他就反对。不弄出点动静来,好似不能证明他有能耐一样。”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人我叫他杠精,什么都要抬一下杠。”“跟你对着干也就算了,更可恶的是,他也是刚愎自用,喜谀附之辈。别人说什么,他就是什么。我说什么,他却要反对。”赵煦说到这,还是有些怒不可遏。“这种人,就不应该让他做官。”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据我所知,他好似还贪污了不少钱财吧太祖太宗之时,尚敢杀贪官,怎么到你这里,就不敢了呢这种人做官,就是在挖你大宋江山的根基。大宋就算是浑身铁,又能打多少钉亡国的,从来都是贪官污吏多,又有几个是真正昏君亡国的”赵煦一愣,然后苦笑连连,说道:“你这是浑话,你是不知道,那些文官一旦联名反对某些事,我也拿不住他们。”“不过是一群纸老虎罢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首先,你得下得了狠心,在野的一派,不能阻碍执政的一派,不然陷入内耗,则国家永无宁日。团结你的执政派,打压在野派,你自然会获得优势。其次,你要掌控兵权。这个之前就说过了,要弄一个军校,保证军官以上都对你忠心耿耿。第三,就是最关键的了,你得要有钱”说到钱,赵煦就蛋疼了。打江山需要枪杆子,可治理江山就需要钱袋子了。没有钱,谁跟你混然而,看似风光无比的大宋,税收极高的大宋,却经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这都是因为“三冗”问题,但皇帝的钱袋子是不受限制的。这时候宋朝的财政,被御前、户部、朝廷三方分割,朝廷主管的钱袋子被称为元丰库,杂储诸司羡余钱。户部主管左藏库,皇帝掌管的钱袋子叫做内藏库。有时候,元丰库和左藏库钱不够用了,还要向内藏库借。要不是内藏库这么有钱,宋徽宗那个败家子哪里有那么多钱挥霍甚至左藏库每月还要给皇帝“好用”,也就是工资了,足足有一千二百贯钱之多。赵煦非常疑惑地望着张正书,问道:“你怎么懂得那么多”这时候,就是装、逼的时候了。只见张正书好似风轻云淡地说道:“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当然,这更多的是我自己悟出来的。”第一百八十三章:不拿白不拿赵煦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说是容易,做起来难啊”确实,大宋到了这个地步,说积重难返也不过分。赵煦就算再有魄力,也难以像他老爸宋神宗一样,不顾一切搞变法。可以说,现在大宋经不起折腾了,因为已经太过折腾了。新旧两党,你方唱罢我上台,把大宋弄得乌烟瘴气,要不然这两年也不会起义频繁。“有些事,明知道徒劳无功,你还是要做的。因为这江山不是臣子的江山,他们不会心疼;可这是你的江山,你赵家的江山,你不着紧,谁替你着紧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一步步来。像我说的,诱之以利,团结大多数,那你就有成功的可能。”张正书好像拿着棒棒糖的大叔,在蛊惑一个小女孩一样,“循循善诱”的样子,赵煦差点就当即答应了下来。“此事再议罢,今日来,主要是要多谢你的,你的京华报帮了我大忙。我欠你一个人情,有什么要求你提吧,能答应下来的,我尽量给你办到。”赵煦牛气哄哄地说道,但张正书知道,他有这个牛气的资本。“到底是皇帝啊,这底气就是不一样。”张正书先是给了他一顶高帽,然后就准备拿好处了。这种送上门的好事,不要那是傻蛋。别以为皇帝就是什么一诺千金,金口玉言的,言出成旨。皇帝拍拍屁股就不认账的事,多了去。所以,有事当面提,最好签字画押,那就不怕皇帝不认账了。所以,张正书接下来这句话,差点没把赵煦吓得跌坐在地上“我想要铸币权。”“你还真敢开口啊”赵煦苦笑连连,“这世上,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人”“诶,你千万别急着拒绝,这里面的好处,你可是有一份的。”张正书准备把后世的银行搬出来了,他要打造一个大宋的美联储。只不过,像美联储这样的怪物,必定是不会被大宋所接受的。怎么可能认可一个拥有铸币权,不受政府管辖的私有银行存在各级官员都会想方设法,上下其手想捞点好处的。为了杜绝这种状况,张正书打算拉赵家下水。确实,在整个大宋,就没有哪一个世家比得过赵家了。有皇家资本进入的银行,岂不是大宋版本的央行要是能垄断,那利润就更大了。张正书知道,什么私人放贷,根本比不过银行,也干不过银行因为,银行童叟无欺,只要有抵押就能贷款,而且贷款利率低是相对高利贷而言的。更何况,在银行里储蓄,还有利息拿。更重要的是,如果银行能开遍整个大宋,那么这个体量,嘿嘿,就算是任何暴力都无法推翻的了银行一倒,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要出乱子正因为是这样,张正书才盯上了银行,这可是暴利行业啊,你听说过任何行业亏钱的,但你听说过央行亏钱的吗没钱那就印啊当然,张正书不会那么没有节操,他准备利用系统,把后世的经济运行规律写下来,告诉大家货币超发和货币不足的危险。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赵家拉下水。“我也有一份”赵煦不明所以地问道。“我打算弄个银行,什么是银行呢简单来说,银行就是做钱的生意,既像我家那样放钱,也要吸收老百姓的储蓄。”张正书侃侃而谈道。“不明白”赵煦非常警惕地说道。“这么说吧,我这个银行,会以活期、定期两种年利率回馈给储户。如果一个百姓,他将一千钱放入银行,如果是活期,年利率是百分之零点五,一年过后,他能得到本金乘以利率乘以存期一年再乘以百分百,加上本金,就是一千零五钱。如果是定期,年利率是百分之四,那么他一年后能拿到一千零四十钱。诱之以利,让百姓都把钱放到银行里。这样一来,钱荒就解决了。”听了张正书这话,赵煦皱眉道:“都是亏钱的,如何赚钱”“赚钱,自然就是放贷了。放贷分为半年,一到三年,三到五年和五年以上几个分级,以半年为利,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五,借一千钱,半年后就要一千零二十五钱。若是五年以上的贷款,贷款利率是百分之六,那么利滚利,自然会多些,要还本金加利息一千一百八十钱。”张正书两眼放光地说道,“明码标价,起码比黑心的高利贷好得多,也比官贷要好,岂能不赚”赵煦也不傻,自然明白如果银行一出现,那么给私贷也好,官贷也好,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我如何能赚钱”赵煦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张正书笑道:“这个银行是股份制的,也就是算股的。你占股百分之四十九,只拿分红不管事;我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管理并对银行利润负责。赚到的钱,则按照五五分成当然是除去银行开支之后的纯利润。当然,你不用担心我胡来。我们签订契约,让银行的准备金率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不能全部拿去放贷。”赵煦沉思了起来,但还是有疑问:“既然如此,你为何要铸币权”“因为我打算用银行的信用,发行纸币。”张正书有这个打算很久了,“之所以大宋会钱荒,完全是商业行为导致的。由于铜料价格上涨,一枚铜钱的币值还不如铸造这枚铜钱的铜料的市场价格高,更不如用同样的铜料铸造的日用品比如铜壶、铜炉的价格高。脑子活络一些的人就开始在市场上收集铜钱,重新熔化后制造铜壶、铜炉出售,从中牟取差价利润。这里面的利润差,起码在五倍以上。官府出一批铜钱,民间就销毁一批铜钱,你哪里比得上民间的速度所以,钱荒自然就出现了。更重要的是,我家你也知道是大桶张家,但像我家一样,把钱堆放在钱窖里,任他生铜绿都不用的大有人在。有了银行,钱荒能解决一大半。如果我有铸币权,则市面上的铸钱,毫无重新熔铸的利润可言。”第一百八十四章:交换“既然我知道怎么运转了,直接让朝廷来负责不就行了”赵煦倒也不傻,相反他还很聪明。张正书却完全不虚,笑道:“你瞧瞧交子就知道了,被官府收回去之后,才多少年就信用破产了这纸币,讲究的是信用。你也知道那群官僚的尿性,放在他们手里,会把信用当回事肯定是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了,放在我手里就不一样了。起码这银行是我的,我会尽心尽力去维护信用体系的。至于铜钱的铸币,放在朝廷铸币也是亏钱,何不把铸币权下放到银行”赵煦思考了良久,觉得此事还是不敢轻易做主。张正书却不厌其烦,开始普及经济学原理了,什么“劣币驱逐良币”,什么“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赵煦差点被洗脑了。“你说得如此天花乱坠,我若是轻易答应你,总归觉得是上了你的当。”张正书有些无奈,原来他在赵煦的眼中,居然是这么个形象。“不是我信不过你,实在是商贾无信,我信不过。”赵煦的一席话,差点没让张正书噎个半死。“谁告诉你的”张正书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觉得这个皇帝实在是个傻白甜,什么都不会。想想也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赵煦,只要大臣不想让他知道的事,肯定会瞒得死死的。要不然,皇帝就不用设置特务机构了。但是,特务机构,也是报喜不报忧的东西。负责教导赵煦的那些儒者,会对商贾说什么好话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了。要不是大宋离不开商贾,这些儒者恐怕会更加过分。再加上朝中文官集团不停地渲染商贾的“背信弃义”,宣扬商贾的“见利忘义”,是“小人哉”,赵煦能对商贾有好印象才怪。“虽然商贾有奸商,但大多数商贾都是信守承诺的,不然他的信用破产了,就没人和他做生意了。若说到两面三刀,朝堂上下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两面三刀,说谎好像放屁一样的政客”张正书冷笑一声,“这种事,你比我更深有体会吧”赵煦一时间哑口无言,确实政客的嘴脸是他见过最无耻的嘴脸,表面道貌岸然,其实肚子里的坏水比谁都多。要不然,赵煦也不会觉得张正书这么顺眼了,起码张正书比那些政客坦诚多了。“如果你觉得商贾不可信,那么可以重塑秦汉时的平贾制。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塑,而是设立一个平贾之所,让商贾自发遵守议好的商品价格。如有人不遵守,那全体商贾一并抵制。”张正书的这个建议,让赵煦眼前一亮。“这似乎可行”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平贾只是顺带的,我和你做个交易吧。我用一件神器,来换取铸币权。”“神器”赵煦还以为张正书的手里有什么“和氏璧”之类的神器,没想到张正书说道:“能大幅提升大宋军队战斗力的神器。”“莫非是蚩尤遗宝”赵煦脑洞大开,连蚩尤都出来了。不过也是,能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除了兵主蚩尤,赵煦想不到谁了。张正书脸上露出奇怪的神情:“大哥,拜托你现实点,成熟点,那是传说,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