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5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56(1 / 1)

d说实话,张正书其实挺同情这些武人的,完全一根筋,空有一身武力却活得很是憋屈。只是,来财却没看得那么通透,兀自后怕不已。回到了“京华报社”,张正书刚一进门,就迎面撞见了赵鼎。“赵鼎,新一期的报纸怎么样了”张正书念念不忘这报纸,肯定要趁势出击,再下一城的。“小官人,已经有点眉目了”赵鼎恭敬地施了一礼,弄得张正书也要还了一礼。“嗯,汴梁城的新闻,就写街市上的热闹,但最后要点出,城中哪些道路堵塞,是因为管理不当。”张正书想了想,然后又说道:“还要提个建议,在城中寻个地方,专供节气物事买卖。谨记,报纸就是针砭时事的,一定要紧扣时事,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赵鼎点了点头,表示受教了。张正书突然叹了一声,有些感慨地说道:“屁股决定脑袋,为什么有的官能流芳千古,有的官却只是昙花一现,在历史中掀不起一丁点浪花不外乎他是为自己想多一点,还是为百姓想多一点罢了。”赵鼎抬头看了看张正书,有点不解地问道:“小官人,这不对吧”“有何不对”张正书反问道,“孟子你应该读了,民贵君轻想必你也知道,但你可能不认同。但我认为,孟子在这一点说得没错。孔子也说了,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忠君报国,是没错。但我更认为,如果统治者与百姓离心离德,那你忠君还是忠于国家,忠于百姓这是个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了,没有永存的王朝。自秦汉起,对百姓残暴的,让百姓活不下去的,都会被推翻的”赵鼎听得差点惊跳起来,在他看来张正书这种言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小官人,你这话切莫对别个说”面对神经兮兮的赵鼎,张正书也压低了声音,说道:“你肯定以为我是一个反贼了吧但我爱的是这个国家,和朝廷无关,而是因为这里的百姓。”赵鼎不太明白:“忠君爱国,本就是一体的啊”“不一样”张正书突然感慨了一声,“君不见,秦汉晋唐,皇帝换了几多朝代更迭了多少然而,中国却还是中国,华夏还是华夏。皆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又云: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听了张正书这引经据典的话,赵鼎沉默了。要知道,这种思想,可是明末时期才兴起的,认为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等同国家,所以赵鼎也找不到什么可以攻讦的地方。不得不说,张正书这段话,对他的打击太大了,等同天崩地裂级别的。“小官人,那敢问为何还要做官”赵鼎先前认为,只要忠君爱国便是一个好官,但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就不那么确定了。张正书笑道:“为国为民,自然就是好官了。只要做官的时候,私心少一点,公心多一点,那绝对是好官。好官,不是皇帝认可的,而是天下人认可的。为国为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被小人所害。官场,是最黑暗的所在,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做贪官要奸,可是做清官要比贪官更奸,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贪官呢总之,就是一句话,保存自身,为百姓,为天下做事。”赵鼎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他很想反驳的,可是他又觉得张正书说得没错。当官若是只为升官发财,那根本就不是赵鼎的目的。这时候没做官的文人,大抵上都有一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朴素愿望,只是做了官之后,很多人就忘却了这个目标罢了。第一百二十一章:两手准备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张正书还有一句话没说皇帝也是人,他也会出错,所以做官的最大目的,就是纠正皇帝的错误,让一切都回到正轨。但是,张正书觉得这句话杀伤力太大,才忍住没有说出口。“这事呢,还太遥远。”张正书笑道,“你还年轻,做官没那么早。先去写稿子吧。对了,小报一事,怎么样了”赵鼎连忙说道:“按照小官人的意思,已经拟好了,在这里,请小官人过目。”说罢,赵鼎把一张宣纸递给了张正书。这小报是张正书的另一手准备,凡是京华报不敢写,不敢说的话,就全由小报来实现。反正汴梁城中小报这么多,谁又能抓得住张正书的把柄两手准备,总是好的。摊开小报一看,张正书觉得写得挺不错的。根据交趾的实况,给了朝廷很多建议。比如,从哪个方向攻打交趾胜算最大,在哪里能找到金矿,一年能挖出多少金子,一年能怎么耕种可以让水稻一年三熟。甚至,连怎么把交趾百姓迁徙到兰州都写到了。更别说细致到如何管理当地百姓,如何一手文化,一手刀剑教育交趾百姓,几乎是事无巨细,简直可以直接拿去施行了。“甚好”张正书大加赞赏道,他庆幸自己真的没看错赵鼎。“如此,我拿去刻印了”走了两步,张正书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是了,待得七夕过后,你与我一同到县学进学罢”这件事,张根富已经跟张正书透露过底细了,只要多纳些钱粮,入县学只是走个过场罢了。其实,在宋朝这时候,很多富绅子弟进入县学,无非就两个目的。其一,自然是为了做官了,三舍法的确立,使得县学、州学、辟雍,再从辟雍入太学,太学到了上舍后,便能进入殿试。殿试合格后,就能做官了。其实这条路,比科举更不易。三舍法就是不断在考试,几乎是每月一考,想要做官,就要努力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厉害。然而,元祐更化后,三舍法已经名存实亡了。所以,想通过这条路升官的学子,全都转到了科举的战场上。无他,就因为是县学、州学出身,几乎可以视作自己人了,殿试取得好名次的几率大大增加啊富绅子弟进入县学的第二个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免除身役的特权而已。很显然,张根富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凭着张正书的学识,几乎是没可能升到州学。既然没可能升学,也得不到推荐考科举,那么就只能花钱买进学名额,免除徭役了。那赵鼎进入县学,则完全是金钱起的作用了。张根富也希望有多个人陪张正书读书,说不定还真的有转机。毕竟张正书现在才刚刚束发,还有奋发而起的机会的。多少进士,不也是三十多岁才考中的所以,张根富很乐意掏钱,再加上赵鼎的文章确实很好,十三岁能写出这种文理皆有可观的文章来,县学教谕看了他的文章,自然是欢迎这种学生的。“谢过小官人”赵鼎也没想到,张正书会这么快弄好学籍的事,当即大喜过望,给张正书又施了一礼。张正书坦然受了,笑道:“莫要学仲永”虽然伤仲永是王安石写的文章,赵鼎不太待见这个介甫先生。可伤仲永他也是看过的,自然明白张正书的期待,认真地说道:“吾家贫,如何能不用功家母年迈,不忍卒看其辛劳,自是要发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欧阳文忠公欧阳修亦曾有云,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如此,如何敢不用功”张正书点了点头,抚掌说道:“善”让赵鼎去教导那些张家庄孩童认字之后,张正书便带着来财出门了。自然,张正书是去大相国寺东门大街旁的“勤卷堂”,打算雕版刻印这小报了。“张小官人,甚久不见,近来无恙否”“勤卷堂”的陈掌柜见到张正书来了,连忙出迎道。要知道,张正书可是他的最大、最稳定的主顾了,单单是刻印一期报纸,都足够让“勤卷堂”收入十余贯了。要知道,这是他卖出好百本书才能赚到的钱啊“无恙,无恙”张正书笑道,“陈掌柜,先前我跟你说的事,你可思虑清楚了”原来,张正书想要安排那些张家庄的孩童过来当学徒,工钱什么的都由张正书出,“勤卷堂”只需要教技术就行了。只是陈掌柜说是要考虑考虑,不知道现在他考虑成什么样了。但张正书知道,他是不想出售技术的。毕竟,如果张正书在“勤卷堂”刻印报纸的话,那么陈掌柜等于守着一个会下金蛋的鸡,几乎不愁吃喝当然,张正书也得在他这里印刻才行。要知道,在大相国寺东门大街这里,书铺可是有很多家的,“勤卷堂”并非是独家生意。要是陈掌柜不答应,那么张正书高薪挖一个雕刻匠过去,也是可以的。而且,这种事无法避免。这些工匠都是看薪酬的,除非他很重情义,不会跳槽。可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个工匠不跳槽,总有一个会跳槽的啊“小官人,你这是何苦来哉呢”陈掌柜还想说服张正书,“要不这样,小的再算便宜一些给你,这总该可以了吧”张正书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陈掌柜莫要觉得我是想省钱,并非如此。”陈掌柜一愣:“不是省钱,却是为何”“我是为了省时间”张正书叹了声,说道:“这报纸更新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需求啊所以,我想改良活字印刷术。你且放心,油墨纸张,我都会让你提供的,甚至日后忙不过来之时,还要分一部分给你这店里印刻。”陈掌柜虽然有点不满,但张正书话说到这份上,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那小官人今日来,可是要刻印报纸”陈掌柜怕张正书一怒之下找了别家,当然要好声好气伺候着。“报纸,估摸还得两日才行。今日,是要发一份小报。文章在这,你与我用小报的形式,先印刻五千张吧”张正书低声说道。第一百二十二章:风险“小报”陈掌柜的有点意外,张正书都办了报纸,为什么还要弄什么小报难道他想赚两份钱吗不过,陈掌柜转念一想,就觉得不可能了。张正书可是出身“大桶张家”的富家子弟,会缺这么点钱用说得不好听一些,他随身带着的钱,恐怕要比整个汴梁城里七成百姓的全部家当都多。“没错,小报”张正书把手上的宣纸递给了陈掌柜,低声说道:“陈掌柜,虽然眼下不怎么查小报,但这份小报非同小可,你切记一定要做到保密啊”陈掌柜的一听,差点没把手上的宣纸给吓得丢开了:“张小官人,你莫不是在说笑罢”“我可不是说笑的”张正书神秘兮兮地说道,“小报已经被朝廷明令禁止,怕是陈掌柜不是不知晓罢”自宋朝有小报诞生,朝廷就一直将其视为非法出版物。尽管朝廷三令五申,措施严厉,却始终未能将小报禁绝,反而越是禁止,小报就越是不断冒出来。现在的朝廷,都基本无视小报了,反正来一个不承认,不否认,任你猜测的态度,反倒一下子打击了小报的准确度。好在,宋朝的百姓极其渴望消息,小报也不愁销路。但很多时候,这小报就等于是散布谣言的,几乎没人当真。所以,朝廷也就不理不问了。只是这一次,张正书这新闻爆料,实在有些大。其实,张正书已经算好时间了。如果当今官家赵煦对交趾感兴趣的话,那么“安抚司”应该已经前往交趾去收集情报了。等这份小报在汴梁城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交趾的情报刚好传回来,那时候,朝廷上下就好看咯,肯定是鸡飞狗跳的。张正书呢,肯定没事人一样,翘着二郎腿在旁边看戏。打不打交趾,决定权不在张正书手中。但张正书把能做的都做了,若是宋朝统治者连这点魄力都没,那活该它灭国了。“这事汴梁城哪个不是早就知晓了”陈掌柜的松了口气,只要不是什么反动言论,估计都没事。只是他一摊开这小报看,差点没吓软了腿,颤声说道:“小官人,你这是你这是”“吓到了吧”张正书苦笑道,“不过我觉得,这事得做,而且一定要做。”陈掌柜的突然看着张正书,疑惑地说道:“小官人,小的不是太明白,为何你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呢”张正书突然笑道:“我说我是闲得没事做,吃饱了撑得慌,掌柜的你信么”陈掌柜的摇了摇头,说道:“不太相信”“我也不相信。”张正书突然口风一转,差点没把陈掌柜的噎得死死的。“咳咳咳”陈掌柜的突然一阵猛烈咳嗽起来,他被张正书这急转弯给呛到了。“说实在话吧,我是眼红交趾的黄金。”张正书表现得非常诚恳,实际上他也是这么考虑的,如果交趾真的打下来的话,有机会淘金他肯定会派人过去的。实在不行,都要尽力买下多的土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