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知道彩袖也是为了自己好。只是曾瑾菡不知道,彩袖想到的更多是她自己。多谢影1的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只有富帅,没有高张正书从浴室里出来,感觉神清气爽的。夜跑之后再到浴桶里泡个澡,简直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可以彻底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张正书原本也以为,自己不会这么快适应北宋这个时代的。他原本以为,他不会这么轻易接受穿越这个事实的。原本以为,他会一直处在悲伤之中的然而,等他发现未来还有所期待的时候,似乎生活还没那么糟。甚至从地位上讲,他是从后世一个穷屌丝,突然间就变成了一个高富帅等等,只是富和帅,高度嘛,张正书也很郁闷,他估摸自己只有一米六七左右,比前一世足足矮了半个头。“没事,按照年龄来说,我现在才十五岁不到,完全还有机会再长高的”张正书只能这么安慰自己,因为他见过,在初中还被他嘲笑的矮个子,突然在高中的时候,蹿到比他还高了,足足有一米八几。可张正书也知道的,那个同学在小学、初中都基本没怎么发育,才能蹿到那么高的。张正书是已经发育过的了,所以估计他想长高的希望,也挺渺茫的。即便是他现在,天天都有喝牛奶说实话味道不好,有股很浓厚的奶膻味,毕竟没有经过后世那样的加工。即便是加了蜂蜜,加了蔗糖进去,张正书也是皱着眉喝的。宋人其实很喜欢吃奶酪,街上也有奶酪卖,甚至做得比辽国的奶酪还要好。毕竟,中国人在吃的方面,那钻研程度绝非是什么游牧民族能比的。甚至在皇宫里都设有牛羊司和乳酪院。牛羊司养着一批奶牛,奶牛产的奶专供乳酪院加工成奶酪,加工好的奶酪再送到御厨和光禄寺继续深加工,最后端到御宴上去给皇帝吃。当然,如果御厨是给王公大臣做宴席,他们就远没有给皇帝那么用功了。在御厨里,光厨师就有两百个,此外还有三十个择菜、配菜、挑水和打扫卫生的杂役,三十个往皇帝餐桌上端茶送饭的服务员,还有四个专门给皇帝搭配食谱的营养师,加起来总共是二百六十四位。这两百多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侍候好皇帝的饮食,连皇后都没有资格让他们侍候,除非奉有特旨。可就算皇帝特旨,御厨也是偷工减料的。当皇帝大宴群臣时,若是御厨做菜,那大臣就等着饿肚子吧。不是择菜择不净,就是每份菜肴的分量太少,本来按照采购的数量,与宴大臣吃几顿都吃不完,可是饭菜一上桌,几筷子就没了。这是因为御厨偷工减料啊,偏生皇帝的菜又多又好吃,大臣们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出了皇宫,自己去夜市买吃的,不然就饿着肚子吧。但是不得不说,御厨用心做出来的奶酪,连辽国大使都赞不绝口,甚至还派间谍过来偷学。因为对于半游牧半农耕的辽国来说,奶酪就等于是战斗力。可惜,宋朝君臣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也无法转化成有效的战斗力因为宋朝的牛羊马都太少了,想这么做也没办法做到啊好在宋朝的反间谍还是给力的,辽国一直没能偷学了去。现在的张正书,为了长高,变壮,还是花了心思的。不仅让系统制定了菜谱,给了厨娘严格执行,还每天坚持锻炼。别以为宋人孱弱,其实宋人的身高,和后世并不差什么,男人基本都在一米六以上。而辽国契丹人,女真人,甚至西夏人,吐番人,身高都要比宋人矮上那么半个头。特别是宋朝的将领,一个个都在一米七以上,甚至有一米八,一米九的大汉,在一旁对比,更是像成年人和小孩子一样。按道理讲,张正书在宋人里不算矮小的了,但他太瘦,看起来就像个竹竿一样。好在如今长肉了些,总算没那么“弱不禁风”了。可张正书习惯了后世的视野,如今长得这么矮,就连气势都输人一筹了。“小官人,你每日都在跑,在跳的,到底是为了甚么”来财有点疑惑地问张正书。“为了长高一些”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小官人已经很高了啊”来财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升高,甚至还不到张正书的肩膀,对他来说,张正书已经长得非常高了。“不够啊”张正书觉得很遗憾,这辈子都成了富帅了,怎么还缺个“高”字若是成了高富帅,那卖相绝对杠杠的。要是长高了,张正书绝对担得起李商隐那首诗“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或者是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然后出门,小娘子一看:“啊,翩翩佳公子”不知道要招来多少狂蜂浪蝶就这么想一想,张正书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动力。“小官人还想长得多高”来财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张根富也只是一米六左右而已虽然是人老了变矮了,可来财觉得已经很高了。“起码六尺高吧”张正书算了算,六尺大约是一米八这样,其实在宋人里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六尺”来财吓了一跳,这个高度他想都不敢想。“小官人,五尺六寸已经很高了,便是募兵,也只是五尺二寸”张正书笑了笑,没说话。五尺六寸就相当于后世的一米七三左右,跟前一世的升高差不多。按道理来说,张正书应当是满意的了。可他总是想,如果能长高一点,为什么拒绝呢而宋朝的募兵标准,也只是相当于后世的一米六二左右而已。“对了小官人,后日便是乞巧了,汴梁城中很是热闹,小官人不想去瞧瞧么”来财兴冲冲地问道。张正书一愣,好久才反应过来,这“乞巧节”不就是“七夕”吗,要不要把曾瑾菡约出来呢第一百一十七章:情书不过,张正书也知道,这时候的“乞巧节”和情人节,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干系。也就是后世的人牵强附会,以为有牛郎织女这个千古流传的爱情传说,就成中国情人节了。然鹅,这时候的“乞巧节”只不过是女子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而已。确切来说,和情人节真的没啥关系。宋朝的情人节,那是“元夕节”,又叫“上元节”、“元宵节”。最别致的风俗,自然就是“放灯”了,猜灯谜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各种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鞠、猴戏表演的节目,便是后世的春晚也比不上。这时候呢,单身的男女,就会趁着元夕佳日,寻找心中如意之人。元宵节期间,很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都会趁机出来游玩。借着赏花灯之便,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遇到合适之人,就自然私定终身了。当然,还有另一个情人节,就是“上巳节”了,也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在“上巳节”,未婚男女青年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观赏桃花、互赠香草反正是结伴而行,增进感情的日子。“既然七夕不是情人节,能不能因我而起呢”张正书这么一想,思念就止不住了。曾瑾菡那充满知性的眼神,时而又显得俏皮的表情,不知道何时深深印刻在了张正书的脑子里。甚至于,张正书已经淡忘了前一世的女友,只是隐隐记得她的轮廓而已。没办法,人总是不愿意去回忆痛苦的事,甚至会下意识淡忘它。先前的感情越深,那么就会越是下意识去想要遗忘。人的本能,就是想自己过得舒心一些。“难道我不是喜欢曾家小娘子,而是把她当做了一个替代品”张正书想了想,觉得并不是这样的。人不是替代品,更何况曾瑾菡要比他前一世的女友漂亮多了。“来财”突然的一声叫唤,让来财有点条件反射地应道:“小的在”“明日一早,我们就去汴梁城。”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啊”来财还没反应过来,张正书已经走远了。“小官人,去汴梁城看乞巧吗”来财好似很惊喜一样,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心中喜滋滋地想着:“说不定,小官人会买几个磨喝乐,便是水上浮、花瓜、谷板、种生、果食也好啊”来财到底还是个小屁孩,对这种小玩意极是喜爱。然而,张正书却在想,明日怎么去约曾小娘子出来呢要知道,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话网络的,约人还得懂路子,不然是约不到人的。哪怕是递书信,也得找着人才行。要知道,上次张正书写信给曾瑾菡,也是用鹅毛笔写的他的毛笔字实在拿不出手啊当夜,便挑灯夜战,张正书用后世的情话,写满了一大张宣纸,然后塞入信封中,郑重地写上了“曾小娘子亲启”,然后才心下安定,沉沉在床上睡去。翌日,张正书起了个大早。没办法,心中挂念着人,自然就睡不沉了。“小官人,怎生这般早,我都还没睁开眼哩”来财也是无语,刚刚鸡鸣,张正书就起身了,平日他不是要睡到辰时三刻的吗连带来财都习惯了迟些起身,此刻哈欠连连,睡眼朦胧,端着面汤和漱口水,差点没一个踉跄倒地。好在他稳住了身形,才总算没把水倾倒在地。饶是如此,也还是洒了一点水在地上。“等等,你去一趟曾家。”张正书一边洗漱,一边吩咐来财说道。“小官人,又是去送书信么”来财一时间也没了睡意,笑嘻嘻地对着张正书说道。“就你多事”张正书被揭穿了,也难免老脸一红。好在,他这种事也做得多了。自初中起,他就开始写情书了,深谙此道。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虽然此刻宋人还算风气开放,可女子的矜持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这么露骨的情书,想必也是宋朝第一遭。张正书不知道曾瑾菡会不会受得了,不过肯定能讨她的欢心。洗漱完了之后,张正书匆匆喝了一杯热牛奶,吃了两个鸡蛋,便出发前往汴梁城。用了三刻钟,总算来到了汴梁城郊外。不得不说,这汴梁城再看多几次,甚至几十次,张正书也觉得很是震撼。不同于后世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这完全是中世纪的城墙,历史的厚重感一下子扑面而来,时刻提醒着张正书,他已经穿越了,回不去后世了。“走吧”张正书摇了摇头,然后走进了汴梁城。此刻的汴梁城大街上,全都是卖“乞巧节”应节之物的,要是在后世,这就是“占道经营”了,会被城管驱逐、没收的。但是在北宋这时候,城市管理已经完全没落了。这也是因为税收压力,不得不放开了大街,让小摊小贩经营。“小官人,不买些物事么”来财眼珠子都挪不动了,放在那一个个制作精美的“磨喝乐”上面,眼神里全是渴望。只可惜,张正书对此并不是很上心。突然,他瞧见了一个玉器铺子,便抬脚进去了。“小官人,小店中全是上好玉饰,且慢慢瞧,慢慢挑”玉器店的掌柜,笑意盈盈地对张正书说道。不得不说,这些掌柜的眼睛太毒辣了。见到张正书穿着打扮,就知道他绝对是个富家子弟了。但凡是富家子弟进店,就很少有空手而归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些富家子弟,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对待父母,这掌柜的怎能不上心呢“有甚么好玉器,且拿来看看”张正书也知道,不用给他便宜老爹省钱,甚至他弄报纸赚的钱,也足够买一件玉佩了。“小官人,你且看这个,镂空雕花,最是精美不过”玉器店掌柜的,拿出一件玉器,笑吟吟地说道:“这可是上好的和田玉,世所罕见”张正书一看就喜欢上了,觉得这玉佩很配曾瑾菡的气质。“这个玉佩,多少钱”张正书点了点头,当即询问价格。多谢书友夜半月如勾的打赏和月票第一百一十八章:玉佩“小官人,某做生意,向来是童叟无欺的,价钱实打实,绝无所欺”张正书不知道是不是这时代的掌柜,遇见客人都是这么一句,反正他都听到腻了。不过也是,这时候做生意,哪里有后世那么多伎俩大抵上,见到豪客,这些商贾都是这么宰的吧不过,张正书觉得这玉佩确实很漂亮,上面的雕工十分精致,在白天柔和的光线下,这浅白色的玉佩折射出迷离梦幻般的夺目光彩,清澈通透地像一汪秋水,波光潋滟,空灵澄明。盈盈流动的光泽恰如伊人的翦水秋瞳,闪烁着明亮温和的点点星光。不得不说,宋朝的雕刻,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便是来自后世的张正书,都不得不赞叹,实在是巧夺天工。如此玉佩,就是给这掌柜的宰一刀,张正书也觉得值得了。“嗯嗯”张正书虽然心动,却没有直接表态,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这掌柜的也捉摸不定。“小官人,你看这个数如何”掌柜的伸出了一个手掌,张正书有点好笑,故意惊讶地说道:“五贯钱这也太贵了吧”这玉器店的掌柜差点没吐血,郁闷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