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9(1 / 1)

d淡的语气,真的很惹人抓狂。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那你说个屁啊都差着十万八千里”确实,以现在的升级速度,张正书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把经验攒够。太早说出来,也确实没用。第一百零五章:实力派“吾儿瘦了”张秦氏不知道是眼瞎还是心理作用,明明张正书已经胖了不少这都要归功于他每天锻炼。确实,诚然和系统说的,虽然锻炼见效慢,但还是有效果的。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张正书在这个长身体的年纪,总算是长出了一点点腱子肉。可不管怎么吃,在做娘亲的眼里,都还是瘦的。可张正书去汴梁城,不过几日而已啊“嗯”含糊其辞的张正书,被张秦氏直接选择性的忽略了。“听闻吾儿相中了曾家小娘子”果然不出张正书所料,这做娘亲的,总是最关心儿子的终身大事。不过,被张秦氏这么一说,张正书的脑海里立马浮现了曾瑾菡那充满胶原蛋白的秀丽脸蛋,还有那冰雪聪明的劲头,都让张正书从心底里发出一阵笑意。“嗯”“与娘亲说说看,那小娘子长得怎么样”张秦氏果然和后世的老妈子一个样,总是对这些东西非常上心。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嘛张正书想了想,说道:“我挺中意。”“中意就好”张秦氏还以为张正书是在害羞,殊不知张正书是词穷了,不知道怎么形容。若是说漂亮,那曾瑾菡确实不够李师师惊艳,毕竟是千年名妓,非同一般。在张正书看来,李师师可惜生错了时代,如果是在后世,仅仅凭她的美貌,都可以稳坐女明星的头号交椅了,更别说李师师的歌喉琴技了,简直就是实力派加美貌于一身啊至于曾瑾菡,她的容貌只能算清秀。怎么说呢,就跟张正书在中学暗恋的女同学一样,邻家妹妹的模样。而且眼中透露出来的灵气,最是吸引人。那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眸,第一眼的时候,就能深深吸引人了。特别是在谈话的时候,她的美目流盼,好似能瞧见世间最纯净的黑宝石一样。这样好似一泓清水的眼睛,张正书禁不住升起了一阵保护欲。更别说,曾瑾菡在举手投足间,眉宇顾盼之际,有一股特别的清贵淡雅的气质,这是别人学都学不来的。也许只有读书多的女子,才会有这种气质。更别说曾瑾菡还精通琴棋书画,诗词茶香,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不能培养出一个大家闺秀,那才是奇了怪了。然而,曾瑾菡也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千金。相反,她对外面的世界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不然也不会每次出去都必定着儒袍,扮成秀才模样了。可以说,张正书觉得能遇见这样的女子,是他的幸运。因为张正书知道,可能在这个年代,能理解他想法的,估计就只有曾瑾菡了。絮絮叨叨的,张秦氏又讲了好多,几乎是帮着张正书回忆了一遍那倒霉蛋从小到大的事情。当然,在做娘亲的记忆里,记着的全都是张正书做的好事,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失忆吧然而,张正书却听得不耐烦了,因为这不是他的童年记忆,是那倒霉蛋的。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已经日过晌午。“小官人,你可算出来了”来财连忙说道:“那些木匠一个劲的问,到底该在何处将水车装起来”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你且去寻些绿豆,掺杂些薏仁,煮些汤羹来村头。”这么毒辣的太阳,张正书还真的怕那些木匠中暑了。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最是适合不过。要知道,这绿豆是北宋初年才传入中原的,因为能发绿豆芽,所以立即风靡起来。很多百姓家中,冬日的蔬菜都是各种豆芽,也包括了绿豆芽。只不过,因为时日尚短,宋人还不知道绿豆的功效。“是,小官人”来财离去后,张正书才一个人慢悠悠地来到了张家庄的村头。张家庄,其实离着汴河有些远。但不碍事,有一条溪流自村里流过,汇入汴河之中。这条溪流,因为水土流失不算严重,保有的水量还是很大的。这时候,张正书就要利用反向思维了,从溪流这里提水到官府修筑的灌渠,然后形成一个自动的灌溉系统。“小官人,你可算来了”那老木匠已经等得心焦了,不过他也知道,张正书是被张秦氏叫去了,一时半会脱不得身。张正书其实一路走来的时候,已经用系统在脑海中来个了“全景预演”了,自然是胸有成竹。来到了溪边,张正书说道:“这水车,就放到这里吧。自溪里提水,也足够灌溉了。至于翻车,则放置在这”张正书指导着十几个木匠劳作,便是他拿着折扇挡着太阳,也有些吃不消了。好在,这时候来财和几个家仆抬着一瓦锅绿豆汤过来,张正书让他们放置在树荫下晾凉,然后招呼这些木匠依序过来吃。这种体恤工匠的举动,自然是被这些木匠交口称赞的,纷纷都说张正书是“大善人”。有了激励士气的绿豆汤,这水车很快就竖起来了。庞大的水车,让来财仰着脖子看,都觉得一阵酸疼。“小官人,这水车也太大了吧”来财喃喃地说道,有点觉得自己渺小的感觉。张正书却不以为意,说道:“不大,我还嫌小了。”水车越大,提起的水量才会越多;提起的水量越多,灌溉的农田才会越多。张家庄的田地,几乎有一半是张家的,这种事对于张家来说是好事,起码会节省很多人力去灌溉了。张正书可是打算雇佣工人开展纺织工业的,人口全被限制在了耕田上,哪里来人做工“小官人,吃绿豆汤”这时候,一个家仆献殷勤地把一碗绿豆汤递给了张正书。张正书点了点头,接了过来,然后加了一勺饧糖。饧糖就是宋朝的麦芽糖,也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普通人家,想要吃甜的,也只能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百十文钱来,才能买到一斤饧糖。若是把麦芽糖做成“花饧”,也就是花式糖果,那就更贵了。像张正书这样,直接在绿豆汤里加了一勺麦芽糖,绝对是奢侈的行为。因为这一勺麦芽糖,已经值个几十文钱了。来财看得口干舌燥,他也想尝尝这麦芽糖的味道记忆中,他能吃到的甜,都是张正书赏给他的蜜饯,至于饧糖,花饧什么的,他都是没有这个口福的。第一百零六章:不速之客“你想吃”张正书自然是注意到了来财吞口水的表情,有点好笑。这就跟后世的小孩,对着可口可乐、雪碧一类的饮料一样,父母都不肯给他喝的。然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那些小朋友看向可口可乐的眼神,和来财看向那麦芽糖的眼神,是一模一样的。“不不不,小官人”来财连忙摇头,但他的眼珠子,就没有离开过装着麦芽糖的陶罐。张正书突然来了恶搞的兴致:“你是不是想要啊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你想要,我怎么知道你是想要了虽然你很有诚意的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不可能你说你想要,我不给你的,对吧当然了,也不可能你说你不想要,我却偏要给你的,是吧大家讲道理嘛你真的想要吗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来财被他这么一说,顿时糊涂了,只能支支吾吾地说道:“小官人,我你我”“看来你还是想要的”张正书叹了口气,从陶罐里舀了一小木勺的麦芽糖,放到了来财的碗中,这直让来财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嗯嗯”看着来财吃得香甜,张正书突然想到,似乎这时候还没有蔗糖不对,张正书想了想,好像是有蔗糖的,只不过颜色不敢恭维,甚至比后世的黑糖都要黑。当然也有上好的蔗糖,称之为糖霜,也叫糖冰,但由于产量有限,糖霜的普及程度不能与油盐酱醋相提并论。“小官人,我见庙会那里,有卖韵果的,还有卖麻糖、锤子糖、鼓儿饧的,怎个你不喜欢吃”来财有点傻乎乎的问道。所谓的“韵果”,其实就相当于吹糖人或者画糖人,也就是用麦芽糖做成戏剧里的人物造型,技艺也算一流了。至于“麻糖、锤子糖、鼓儿饧”,都是甜类的小吃,最是受小孩子欢迎。可惜也很贵,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以后再说吧”张正书嘴上敷衍了一句,其实心中已经在盘算,是不是要开启甘蔗种植业了。要知道,这白糖的利润,在这个时代可是很暴利的。怎么个暴利法呢一斤好像雪一样的白糖,张正书估计能卖出一贯钱,甚至十贯钱的天价来。要知道,现在大宋南边的土地很是便宜,买下来种甘蔗是再好不过的了。张正书也是庆幸,在这时候宋人还不会制作白砂糖。因为制作白砂糖的技艺,还没从阿拉伯地区传入。可张正书不一样啊,系统可是把天工开物这本神书也灌入了他的脑子里,要知道天工开物可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好像农业、手工业、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等生产技术,都有记载。至于制糖,也有详细介绍。比如牛拉石辘多次压榨甘蔗取汁法,已经和后世制糖业采用的原理是一样的了。在甘蔗汁澄清方面,利用石灰石法,即便是后世也还在采用。再加上活性炭,必定能得到洁如雪的白砂糖。更何况,张正书还学过活性炭的制作办法,把木炭高温干馏,祛除残留的油脂和水分以及其它挥发性成分,就是活性炭了。不过,这个工艺需要配合制瓷的高温窑才能实现,还是比较麻烦的。一时间想了太多的张正书,连带绿豆汤都忘记喝了。“小官人,小官人”张正书回过神来,发现那老木匠在他面前,好似挺心急的。“小官人,这水车装好了,可放这里能行吗”老木匠虽然不懂什么“科学”,但他也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明显这溪流是流入汴河的,这明显是不对啊张正书笑道:“不干事,你们且做着,肯定能成的。”“这唉,小官人,莫要意气用事啊”这老木匠又劝了劝,张正书却只管笑,没有接话。其实,张正书早有方案。不就是水流的方向逆转了而已嘛,多大点事。在系统的全景预演中,早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胸有成竹的张正书,在放置水车的时候,突然阻止了他们。“且慢,这方向倒转一下。”张正书让这些木匠,把水车横着放在溪边。这些木匠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张正书却再把早就准备好的木渠,搭放在水车的出水处。然后,再让那些佃户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这有何用”这些木匠、佃户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而,张正书却再把翻车用上,让众人大为惊奇的是,这翻车居然是用来提水的。等把拦水的隔板打开后,溪水冲上水车,再来到木头做成的渠道,流入深坑。翻车就成了桥梁,利用地势问题,水从深坑溢出,通过翻车再流入官府修的渠道里。“啊,这”这些木匠都目瞪口呆,居然这样都行“不仅如此,只要踩动翻车,还能加大水流。”张正书笑道,这个方案是系统给出的最佳方案。当然,还有第二个方案,不过就要用到筒车了。“大开眼界啊,大开眼界”张正书一愣,这声音居然是从人群外传来的。他抬头一看,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中年官员,捋着长须,笑着走了过来。张正书也不傻,这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紫色官袍,再加上会来视察民情的,唯有开封府府尹了。“原来是吕相公驾临,小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张正书连忙施礼问好道。来人正是开封府府尹吕嘉问,张正书称他是相公一点都没错。后世很多关于宋朝的电视剧,妻子叫丈夫是“相公”,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宋朝,“相公”一词,除了称呼宰相以外,还是对高官的尊称。开封府府尹是二品官,自然是高官了,张正书称之为“相公”自然也是不会错了。如果是一般官员,称他的姓加上官职,那就不会错了。“哦,你认得我”吕嘉问有点惊奇,他却想不起来张正书是谁了。这时候,张正书身旁的人,都对着吕嘉问施了一礼,吕嘉问也回了一礼后,疑惑地看着张正书。第一百零七章:为政绩张正书也是一阵无语,但还是耐心地说道:“吕相公,你穿着官袍的”吕嘉问低头一看,哟,还真的是他这个动作,旁边的带刀随从都笑了。唯独张正书和一群木匠、佃户不敢笑。“咳咳,那个也不能证明老夫便是开封府府尹啊”张正书觉得好笑,这官僚其实都一样的,既想做戏,但演技又不咋滴。要是他能做得自然一些,说不定张正书还真的被骗过去了。好在,这时候的宋人也好骗,看那些诚惶诚恐的木匠、佃户就知道了,这民和官隔着的鸿沟,实在太大。然而,张正书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就是个开封府府尹嘛,相当于后世的首都市长。权力确实挺大的,然而张正书一没犯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