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宋好官人>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28(1 / 1)

d”张正书一愣,然后说道:“愿闻其详”“钱赚来固然是要用的,但怎生用,也是有学问的。”这个“曾小官人”侃侃而谈道,“像贫苦之家,赚了钱要攒着,小心花使,因其赚钱不多,要防着日后有个急事,可以用济一二。普通之家,便可花销大些。富贾官绅之家,自是花钱不愁了。钱若不花,就如同一潭死水,不会流转。唯有花出去的钱,才能使得物事交换,各取所需。”张正书有点发愣,这个观点,已经很接近后世对于货币的理解了。“难道她也是个穿越者”张正书有点后怕了,他可不认为这世间的穿越者就他一个。既然他能来,别人也能来啊“能不能看看她的属性”张正书在脑海里,对系统说道。“对不起,你的最高属性比她的最高属性要低,洞察技能无法使用。”系统合成的声音传了过来,让张正书都大为吃惊。“能知道是哪一项属性吗”张正书其实已经知道了,肯定是精神属性。系统曾经说过,但凡是天资聪颖之辈,精神属性值都是超高的。如果这个“曾小官人”不是穿越者的话,那她应该就是属于后者。然而,张正书怎么都想到,洞察技能无法探测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个女子。“对不起,因为无法探测,所以我也不知道。”系统的声音再次传来,毫无感情地拒绝了张正书的要求。张正书明白了,这个“曾小官人”确实是天生的高智商者,不然她怎么会领悟到这个道理“怎么,我说得不对么”这个“曾小官人”皱着眉说道。张正书苦笑一声,说得:“金钱本身是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当张正书把后世对于货币的理解搬出来后,这个“曾小官人”呆住了,这是她还没想到的领域,但仔细听听,似乎正是这个道理。良久,这个“曾小官人”才说道:“兄台大才,吾不及也”第五十九章:酒阁子然而,来财和“曾小官人”的跟班在一旁听了,满头雾水的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确实,一般人怎么能理解得了这个要知道,虽然北宋的经济很繁荣,但对于经济的研究,其实还是停留在原地的,甚至还比不上一千多年前的管仲。“兄台,此地人多耳杂,不如寻个幽静所在,我等畅谈一番”张正书来了兴致,决定和这个曾家小娘子聊一聊,看看她的天赋到底有多高。这个“曾小官人”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于是,几人再挤过人群,寻到了一间正店。正巧不巧,这间正店,就是汴梁城七十二正店里最富盛名的一间樊楼。樊楼在汴梁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因为老板姓范,所以这樊楼名字的由来,大概也是出于“范”和“樊”同音的考虑。这樊楼非常气派,三层楼高,一连五座楼错落排开。这酒楼,都能比得上后世的六星级酒店了。更巧妙的是,这五座楼还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连成了一体。这种设计,和后世的某些大厦是一模一样的。张正书在记忆中,也不是第一次到这樊楼来了。平时,和汴梁城的其它大酒楼一样,樊楼在门口牌门处张灯结彩。进了大门,顺着走廊往前走,就能看到南、北两边的天井小院中,两廊旁边都是一些酒阁子,到了晚上这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更妙的是,这樊楼还是“红灯区”一员,和“和乐楼”是一模一样的,都养着美妓。所以,这酒阁子就是给美妓和客人幽会的所在。但现在,张正书和曾小娘子进入了樊楼,自然不是为了狎妓的,而是为了找个谈话所在。找了一间酒阁子坐下后,唤来了一些酒食,谢绝了酒保招呼美妓过来相陪的暗示,几人就在这酒阁子坐下。好在,这酒保也见多识广,虽然不认为他们是什么达官贵人,需要找个清净所在谈事,但也只是疑惑而已,走了出来。“难不成是富家子,要弄些什么勾当”酒保嘀咕着走了出来,但他的端菜的菜托上,已经多了十几文钱,这是张正书打赏的小费了,酒保喜逐颜开地离去了。要知道,打赏十几文钱的客人不多,就算是有也是富豪巨绅之类的。被一个小官人打赏了这么多,酒保喜出望外。这可相当于他一天的工钱了。“兄台,我敬你一杯茶”张正书知道对方是妹子,自然不好劝她喝酒了,只是用还算熟练的手法,冲了一壶茶,斟了两杯,递给了她。然而,这曾家小娘子却不领情,说道:“遮莫兄台不能饮酒乎”“好个要强的小娘子”张正书也来了好胜欲,这男人,如何能说不行而且刚刚的酒保,也端上了一壶酒。这一壶酒,不是白酒,而是黄酒。这时候的白酒还没见影子呢,黄酒还是早稻新熟才酿的,也还算可口。烫酒是个技术活,如果不是张正书不想让别个听到,一定会叫个“焌糟嫂嫂”进来帮忙烫酒的。这“焌糟嫂嫂”可是专门为客人温酒的,也是一门职业,在三百六十行之中。没办法,现在没有这“焌糟嫂嫂”,只能亲自动手了。好在张正书的动手本事也不算差,不就是模仿嘛,能有多难一边温着酒,张正书一边说道:“聊了这般久,也不知道兄台高姓大名我姓张,拙名正书,家住汴梁城外八里张家庄内。”好了,终于到自我介绍了。张正书这一招倒也用得不错,只是他觉得,这曾家小娘子既然是女扮男装出来的,就不会透露真姓名了。“不敢当,不敢当,我姓曾,拙名锦函,家住汴梁城广福坊”曾家小娘子豪爽地答道,如果张正书不曾知道她的本来面目,还真的以为她是一个豪爽的佳公子呢。不过,就算这个曾家小娘子自报姓名,张正书也是不太相信的,因为这很大可能就是她杜撰的而已。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原来是曾兄当面,我且敬曾兄一杯”说罢,张正书斟了酒,递给了这曾家小娘子。这新酿的黄酒,其实度数不算高,最多也就十几度而已,甚至可能只是几度。这样的酒,并不容易醉人的。怪不得唐代诗仙李白号称“千杯不醉”,能“斗酒诗百篇”。看着宋朝的杯子,张正书都能自豪地吹嘘,自己的酒量了得了太小了,比后世一般的酒杯相比,还要小上一圈。再加上低度数的黄酒,张正书还真的就能喝上几百杯,上千杯也不是问题。曾家小娘子略微一犹豫,还是一饮而尽了:“张兄,请”张正书笑了笑,也举杯痛饮后,品咂了一番,觉得这温过的黄酒,确实有点滋味。甜甜的,倒是跟后世的饮料差不多。当然,再低度数的酒也是酒,喝多了也是能醉人的。张正书估摸,这酒大概在十度左右,不会再高了。有了这个底,张正书便是喝完这一壶酒,都没问题的。“张兄,敢问,你为何对这钱财一道,颇为精通”曾家小娘子有点好奇地问道,一双美眸,紧紧地盯着张正书。张正书瞧着她的眼睛,发现她的眼睛真的很漂亮,好像会说话一样,弯弯睫毛往上翘着,再加上如同黑曜石般的眼珠子,很是吸引人。张正书暗道:“若是换成女装,便是那李行首,也不过如此罢”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张正书就笑道:“无他,因家父经商,自幼耳濡目染,便也思虑出了自己的见解。班门弄斧之处,还请曾兄多多海涵”“哪里哪里,想不到张兄也是商贾出身”曾家小娘子好像遇着了知音一样,“我看张兄也是秀才,莫不打算考取功名,来日好跨马游街,一举天下知么”张正书苦笑道:“我家虽有良田万顷,也经商做生意,但这读书嘛,绝非我强项。人贵有自知之明,虽当今官家求贤若渴,只可惜啊,我并非贤人。能办一报纸,抒我胸臆,展我才学,已然万幸了。”第六十章:邀请“何谓报纸”曾家小娘子好像也很有兴趣的样子,甚至连张正书再次斟酒给她,也没有阻拦。张正书又是一杯酒下肚,然后才说道:“这报纸嘛,与那小报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我这报纸,不涉政事,不评边事,只论市井,只讲天下奇闻。此报纸不同小报,有名号,定期发行。且报纸为一张大纸,分为四面四版。头版,我称之为头条新闻。这里会插画一副,说明新闻。头版头条,针砭时事,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二版,讲市井趣事。第三版,名家点评诗词歌赋;还对君子雅事进行探讨。第四版,讲小说评话,也配有插图。”便是寥寥几句话,让同样出身商贾之家的曾家小娘子眼睛都瞪大了。她不是不知道,这汴梁城中,对于天下消息,是多么的渴求。要不然,这小报也不会屡禁不止了。出于直觉,这个曾家小娘子就知道,这个“报纸”肯定会立时风靡汴梁城的。更别说,爱看志怪书籍的她,对这“报纸”也是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这报纸,便是张兄你想出来的”曾家小娘子惊异地说道,一双好看的眼眸,滴溜溜地打量着张正书。她也疑惑,怎么张正书年纪轻轻,就有这个主意。且不说能不能办成,但这绝对是个创举。“不敢当不敢当,只是胡乱弄罢了。”张正书难得“谦虚”地说道。曾家小娘子也奇怪,问道:“张兄为何突然要办这么一个报纸”“曾兄可是想听实话”张正书也不怕实话实说的,因为此间无人。“愿洗耳恭听。”曾家小娘子连忙说道。“其一,这是个人兴趣爱好。”张正书笑道,“这报纸绝对是能赚钱的,想必曾兄也知道。”见曾家小娘子点了点秀项,张正书好像得了鼓励似的,继续说道:“其二,便是我的责任了。”“责任此话怎讲”曾家小娘子有点奇怪地问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正书也不做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说道,“今我大宋,是外有群狼环伺,内有病入肌理。熙宁变法,可谓能强国富民,奈何临川公操之过急,想当然尔,自是失败。当今官家,虽有心思励精图治,但奈何总是找不准方向。我虽布衣,但天下兴亡,亦关乎吾身。创办报纸,不过是为了上达天听罢了。就拿边境走私一事来说,内里是隐患重重”说实话,张正书也纳闷,以北宋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碾压四方的,却始终不使用经济这张王牌,也不知道是北宋不会用,还是不屑于用。张正书觉得应该是第一个可能,北宋根本就不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要知道,中国自古就开始玩经济战了。春秋时,齐国通过管仲的经济战,先是抬高鲁国内的“鲁缟”的价格,禁止齐人织缟。结果,鲁缟的价格节节攀升,让鲁国上下都放弃了种植粮食,加入到织缟之中来。结果,等鲁国陷入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时候,管仲突然就停止进口鲁缟。这立马导致了鲁国上下的鲁缟堆积如山,而鲁国的粮食价格飞涨,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后,鲁国不得不屈服在了齐国的霸权之下。管仲对付楚国,也是差不多一样的手段,只不过从“鲁缟”换成了养鹿。同样的结果,楚国也只能屈服在了齐国的霸权之中。可以说,通过这种剪羊毛的办法,齐国确立了霸主的地位。这跟后世米国对付东瀛的办法差不多,只是容易被看出来罢了。然而,米国可以这么玩,齐国也可以这么玩,是因为他们都有强大的武力。而宋朝,自保都差点成问题了,这武力过于孱弱,不提也罢。想玩经济战,还是得建立在武力不错的情况下的。不然,等对方掀桌子不玩了的时候,那就玩完了。事实上,北宋一直在跟辽国、西夏玩经济战。这个时候的经济战,只是为了争夺重要物资,秉着我多你少的原则,从而破坏别国经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辽国、西夏缺茶,北宋缺马,再加上三国互相敌视,都严防重要战略物资的外泄,所以这经济战拉锯了一百多年,也没见有什么结果。据张正书所知,辽国、西夏主要禁止马匹、粮食等输出,而宋朝则严禁硫磺、焰硝、卢甘石、竹牛角、箭杆、水银、丹漆一大批可用于制造军器的物资出口,书籍也只能出口四书五经,其他书籍也是不准出境的。看似北宋占尽了上风,其实不然。永远不要低估商人追逐利益的胆量,哪怕是严禁出口的战略物资,偷偷走私的也大有人在。要不然,北宋那么多战马哪里来的自己培养的想都别想了,以北宋吝啬的性子,养马那是不可能的事。而辽国为什么获得那么多技术还不是被商人走私过去的甚至最夸张的是,辽国上下都喜欢苏轼的文章诗词,苏轼写了新的诗词歌赋,那绝对不超过两个月,就会出现在辽国上层贵族的桌面上。可见,这禁令也不过是禁止百姓交易而已,真正该被禁止的商人,却还是通过走私赚得盆满钵满,不管是辽国的商人,还是宋朝的商人,抑或者是西夏的商人。听完张正书的一席话,让曾家小娘子眼睛都瞪大了:“张兄好志向堪称大宋好儿郎”张正书苦笑道:“谬赞,谬赞。只是主编一人,我尚未寻到是了,曾兄才高八斗,能否执笔出任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