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心道这些人若是识相,虞麟就不会为难他们,若他们不识相,虞麟便不会放过他们,他这个儿子可跟他不一样,虞麟杀戮果断,不用没用之人,但愿他们还有利用价值,否则金銮殿上早朝的地方上就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甚至可能会被抄家、砍头。虞麟登位后立刻下了几道圣旨,第一道,给太上皇的后宫妃嫔晋位,并允许太妃出宫住进其子府里。第二道,把三个已是郡王的皇兄晋封为亲王。第三道,封后,封后对象毫无疑问就是雨后。第四道,对一些压着的功臣论功行赏。逼宫事件中,有很多人因此获罪,也有人因此立下功劳,前者已处理,后者被虞昂熙压着,就是为了禅位给虞麟后让虞麟论功行赏,对这些人施恩,其中就包括虞麟的表哥吴高杰,逼宫事件后,定国公曾上折子请封吴高杰为定国公世子,这也被虞昂熙压着,此时虞麟一同行赏,把他的官位往上提了提,还封他为定国公世子,若无意外,定国公死后他就是新的定国公。封后仪式后,虞麟封吴高杰为东阳府知府,并解除海禁,让他去东阳府任知府处理海贸关税的事宜。东阳府是临海府城,相当于雨后前世的广东、福建。上一世,在打臝北宁后、去封地前,虞麟曾被派到东阳府任知府处理这些事宜,这一世因雨后的相助以及熙帝的坦诚,少了这部分的事,他直接被遣去封地建立私军以防万一以及收集镇西侯的罪证,从前世的事他知道东阳府有多混乱,也知道海贸、关税的利润有多大,这一世他已成了皇帝,当然不可能亲自去处理这些事情,只能交给可信任的表哥吴高杰去。和前世的他不同的是,前世他不确定熙帝是否会信任他和相助于他,做事未免束手束脚,这次,吴高杰有他给予的信任和相助,还有他前世得到的讯息和经验,自然事半功倍。为了保护吴高杰的安全,虞麟还安排不少自己的人明里暗里保护他、相助于他,力求在肃清混乱的东阳府官场的同时也能保证吴高杰的安全。封后仪式后,吴高杰走了没多久,百官就上奏请求新帝选秀广纳后宫好为皇室开枝散叶。作者闲话:180、政绩男人哪有不好色、不贪新厌旧的,百官以为这既能讨好了新帝,又能把自己的人塞进后宫,不管是讨好皇上吹耳边风还是生下龙子都有利于家族的发展。然殊不知自己撞上了虞麟的枪口。虞麟从中选了几个蹦跶得最厉害的,让人查出他们的罪证,撸掉他们的职位,严重者抄家砍头。他原私下建了势力,其中就有打探消息的“专员”,登位后,这部分势力没有解除,而是全部变成了情报中心,建立了更为广大的情报网,再加上那几个官员本就立身不正,罪证多多,没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他们的罪证。虞麟刚登记没多久就处置了几个官员,这几个官员党羽众多,正是因此才胆敢犯下多道罪名,一是知道自己的人会包庇他,若有人告他能瞒着不上告,二则是以为皇上不敢轻易动他,然虞麟拿出的罪证条条确凿,就算众多官员有心包庇也只能帮他们求情,因罪证众多且严重,难以保留官位和性命,甚至连家产也被充公,其他官员们的求情不过让他们的罪证不祸及家族众人的性命。其实这些官员干了什么坏事太上皇并非一无所知,只是朝廷的官员们多结成网、团成团,牵一发而动全身,太上皇在位时多有顾虑,没敢对他们动手,虞麟原本也没打算这么快对他们下手的,谁让他们蹦跶着要往他的后宫塞人,他可是发过誓此生此世只雨后皇后一人,若后宫纳了妃子或睡了他人,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这些官员要让他违背诺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那他又何必顾虑太多。官官相护又怎样,只要他拿出证据,这些人还不是得死,难不成其他官员们还能为了他们造反吗。新官上任还三把火,何况是新帝初登基。虞麟的行为成功震慑了朝臣,让朝臣在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里都缩进菊花不敢犯事,还约束家族的人,让他们循规蹈矩,以免撞上新帝正在烧的这把火里。他们不敢惹新帝生气怕成为新帝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但他们自以为让新帝广纳后宫会让新帝高兴,是以尽管众人有心缩起尾巴,却依然提议选秀之事,直到新帝一再回避这个话题,第二次处理蹦跶得比较厉害的朝臣的时候,众臣才意识到皇上为何拉出前两批朝臣以作警戒,原来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确犯了多道罪名,也是因为他们是提倡皇帝选秀闹得最欢腾的几个人。难道新帝不赞同选秀这怎么可能同样身为男人,能光明正大拥有更多、更美的人,哪个男人会不愿意,会拒绝然而,若说第一次可以说是巧合,第二次难道也是巧合吗是,说不过去,不是,也说不过去。众臣摸不准虞麟的意思,但起码心里有了顾忌,暂且不敢提选秀的事,随后发现他们没提选秀一事的时候新帝态度还是很“和蔼”的,难道新帝真的是柳工前朝坐怀不乱的真君子,同雨后前世的柳下惠有人并不以为然,认为新帝是故意为自己造势,故意忍着色心暂时不选秀,给自己博个贤名。有人则认为新帝和新后新婚燕尔,暂时容不下其他人。但这个说法很快被一些人驳回,理由是新帝和新后成亲已有多年,怎么也称不上是新婚燕尔。便有人觉得是新后善妒,不许新帝纳妃,因新后的郎家似乎在新帝登位过程中给予了不少的帮助,新帝暂且看在这份上同意新后的无理要求。此说法在某一程度上算是真相了,但事实是不仅是雨后不同意,虞麟也是自愿这样做的。两人皆不屑解释,以致这些误会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许多年后,虞麟一直没有纳妃,还禅位给了自己儿子当了太上皇,众人才隐隐能明白皇帝和帝后的真情。多年以后的事暂且不提,目前因虞麟杀鸡儆猴,朝臣隐约明白虞麟的意思,近期没敢再提选秀的事,虞麟终于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了。虞麟想做的事情很多,修路、开挖新运河、拓宽河道或挖河底淤泥防洪灾他想做的事情很多,然这些事情都需要人力物力,说到底就是缺钱,只要有钱,何愁没人干活。事实上朝阳国和很多朝代一样有徭役,是统治者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征徭役的每户都要派遣出一男丁无偿劳动。朝阳国还明文规定可以用银子抵徭役,相当于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征收上来的银两用以雇用百姓代替出钱的人去干活,徭役要做的事是很辛苦,甚至有些还有危险性可能会丧命,但出的工钱多,还是有不少贫苦百姓愿意去干的。过去,很多皇帝却是让百姓去修行宫或修城墙防敌,前者是贪图享乐,后者勉强算是政绩,也有皇帝真心为百姓着想,在爆发洪涝多的河道修建堤坝或开挖新河道引水,既可以分担水涨的压力,又可以造福新河道两边的良田,现有的一些运河就是因此而出现的,但河底淤泥若不清,连新河道也有爆发洪涝的危险,这不是造福百姓而是危害更多的百姓了。虞昂熙在位多年只清过一次河道的淤泥,还是在十年前,所以虞麟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想清理河道,然今年的徭役已经征了,若再征,难免会产生民怨。今年的徭役征去挖矿和修主要道路,因物力财力有限,修的道理并不是很平整,虞麟不是很满意,且他想修的也不仅仅是这几条主要干道,因为雨后以前曾对他说过要想富先修路的理论,他深以为然。虞麟从未想过要增加百姓的负担,他是想拿钱出来雇用百姓干活,既能修路方便商队来往各地,又能让百姓多一些收入,留有余钱,就算又遇上天灾也能多撑一段时间等待朝廷的救助,不至于一遇上旱灾、蝗灾等田里没了收成就要立刻卖儿卖女换钱卖粮才能活命。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朝廷没钱,所以增加一个动词,“赚”钱。虞麟私下有很多产业,每年都能赚不少钱,但这些钱投入整个朝阳国不过也只是听一声响,能做的事情不少,但也不多,得有所取舍,可偏偏他要干的事情都很重要。在虞麟苦恼的时候,雨后正想拿一些东西出来赚钱,他已经是皇后了,整个朝阳国最大的官皇帝是他的靠山,他不用再怕自己实力不够护不住这些东西了。一听到虞麟在苦恼钱的问题,雨后把他想要做的事告诉他,两人一合计,都城外的山庄多了个作坊,一是香皂作坊,二是玻璃作坊,三是水泥作坊。水泥作坊出产的水泥不但出售给普通百姓、商户和官家,前提当然是他们能消费得起,另外还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朝廷修路。这三个作坊挂在雨后这个皇后名下,每个作坊分虞麟四成利,镇北侯吴修远两成,武乡侯赵河说是给赵河其实是给赵三两成,雨后也只有两成,虞麟和雨后加起来有六成,三个作坊说到底还是他们有说话权。皇帝是一国最大的官,但皇帝也要考虑根深蒂固的世家、兵权等问题,虞麟却没有这个问题,掌握朝阳国二分之一兵权的是他的小舅舅吴修远和雨后的爷爷赵河,掌握了四分之一兵权的则是坚定忠君派的武安侯,剩下四分之一零散的兵权也有部分掌握在他手中,这三个作坊又涉及一帝一后两侯爷的利益,前二者是这个国权利顶峰的二人,后两者代表的则是整个朝阳国一半的兵权,谁敢为难他们给他们下绊子各种权益纠纷说到底只有一句话,谁实力大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说话权、决定权三个作坊的产品一出,立刻在朝阳国引起了轰动,储存一个月才开始销售的产品没几日就脱销了。既然不愁钱的问题,虞麟想的各事也可以进行了,虽然现有的钱还不够,但修道、挖淤泥、开挖新运河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这些事进行的时候,后来赚的钱再投进去就是了为此,虞麟把他的三个皇兄分别派去监督这些事的进行,还美如其名说只相信他们信不过其他人。明面上看来是信任他们,但这可是一份苦差,说是报复也不为而过。对贪官来说这或许是一份好差事,能昧下不少钱充盈自己的私库,但三个皇子都是聪明人,之前也一直在制造自己的贤名,怎么会为了钱毁了自己先前的努力,更不会落下话柄让新帝有借口除掉他们,而修道、挖淤泥、开新运河这些事都是要到外面看着监督着的,日晒雨淋的,能不是苦差吗。且这些事做好了百姓只记得出钱的新帝和朝廷,成了虞麟在位的政绩让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若有不慎,修的道路或运河出了问题,倒成了他们的问题,真真是吃力不讨好。虞麟可不管他的三个皇兄怎么想,他下了旨让他们去干,他们想不想干还是得干,不想干更好,让他们憋着一口气干活更能惩罚他们。他和三个皇兄是没有太大的疙瘩,但三个皇兄也曾踩过他,对他冷嘲热讽过,适时泄愤一下还是可以的。在众臣看来却是新帝心胸宽广,看,那三个皇子也曾为难过新帝,但新帝非但没有冷落他们,还信任他们,对他们委以重任,新帝真大度啊如此一来,虞麟既报复了几个皇兄,又落得了贤名,私底下和雨后偷笑了许多次。有一些人倒是看出了,但怕自己说出来被新帝记恨,日后找机会像报复三个皇子那样报复他们还让他们说不出口,皆不敢道出,是以仅限于少部分人知道虞麟的真面目。作者闲话:181、传奇完结在虞麟忙得和皇后卿卿我我的时间大大缩水的时候,太上皇悠哉悠哉地带着吴妙意出宫出游去了,离开都城前,他带着吴妙意去镇西侯府见了吴修远,吴修远才知道“妹妹”皇贵妃竟然没有死。吴修远有意多留吴妙意一段时间,但虞昂熙借口说目前还有很多人关注他这个刚禅位的太上皇,怕留在都城被人注意到吴妙意的存在,所以要赶着离开都城,都城外见过他的官员不多,见过吴妙意这个皇贵妃的人就更少了。吴修远只能依依不舍送走吴妙意,吴妙意也很舍不得,虞昂熙则庆幸自己在来之前已经找好了借口,否则想离开还真不容易。其实若不是吴妙意要求离开前要来见见吴修远,他压根就不想来,只打算在离开都城后派人来对吴修远说明一下情况,让他知道吴妙意还活着就行了。至于同样是吴妙意亲人的定国公,因他那些年做的事被虞昂熙告诉吴妙意后,吴妙意对他已是心寒,不想见到他,甚至同意虞昂熙的意思,连他还活着的消息也不让他知道。太上皇离都后,虞麟便可以放开手脚清洗官场了,首先处理了一批贪污受贿情况较严重的贪官污吏,身上有几道人命官司的官员也处理了一批,官场上因而空出许多位置,虞麟便把原先在暗地里帮助他的人送进官场,早在官场上的人的官位则都往上提了提。虞麟一下子这么大的动作,自然有人产生不满,尤其许成和一个举人竟一下子提为三品的大官,本朝的官职八、九品为不入流,七、六品为低品,四、五品是中品,三品以上方是高品,多少官员努力一辈子,只能在四品徘徊,一辈子跨不过这道坎,许成和竟是一飞冲天,更别说他只是个举人连进士也还没考上。而且三品京官大多允许一旦允许上朝也必须要上朝,这是权力也是义务上朝的机会,许成和目前的官职正是可以上朝面圣,尽管三品官在上朝时站在殿门外,但起码也是能上朝,能面圣,在早朝中上奏,可做的事多了去。面对众人的质疑,虞麟和许成和处之泰然,反正时间长了,众人见到许成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