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国去省城没两天, 孙大琴就从县城回来了。
孙大琴看着婆婆又给小敏添了身新衣服,心里满意得不得了。
“娘,小敏这衣服真好看。”
碎花裤子,上面配着白色细棉布做的衬衫,好看得不得了。
钱淑兰也很满意, 她勾了勾唇角, 有些得意,“这是我做的。”
孙大琴惊讶地张了张嘴,“娘, 你啥时候学会的呀?”
钱淑兰能说自己以前跟她奶奶学过吗?她朝旁边的李春花看了一眼, 随口解释,“以前看老三媳妇做的时候, 瞅了几眼。”
这么容易?孙大琴有些发虚,为啥她的脑子就不如婆婆厉害呢。
人跟人是不能比的, 孙大琴只能这么安慰自己,她转了话题,“娘, 小芳想在县城和村里各办一次。”
县城的房子已经盖好了, 因为砖不够, 盖得房子特别小。
未婚小夫妻的存款花得一干二净, 就这还问同事借了些才把屋子给盖好了。
“随便吧!”
孙大琴想了想,“娘, 这次真的不办宴席吗?”
钱淑兰抬了抬眼皮, “你们还有钱买粮食吗?”
听婆婆这么说就知道她不会帮衬了, 孙大琴干笑着,“没有,我就是随口问问。”
“现在各地都在闹饥荒,咱们能吃饱已经很不容易了,大琴,你要学会惜福!”
孙大琴重重应了一声。
“娘,孩子他爹正在练车,上面领导说了,只要他能拿到结业证,就安排他当正式司机。”
自从王守仁病好之后,就回去县城粮油局正式上班。不仅医药全部报销,司机的工作还给他留着。
王守仁跟着粮油局的老司机学。他开的车跟老三开的汽车有点不太一样,他这是大卡车,要求更高。
王守仁之前因为学过开拖拉机,学得很快。
钱淑兰自然希望王守仁能好好的,她挑眉朝孙大琴看了一眼,“你也好好学认字,争取年底的时候拿到结业证,说不定将来也能当个工人。”
孙大琴倒是对认字不像李春花那么抵触,听到婆婆说了,也就应了。
随后又说起结婚要添置的家具之类的。
李春花这次也从县城裁缝铺一起回来了,主要是为了帮小梅置办嫁妆。
同样是两百块钱的标准。小梅只需要拿出一百块钱来置办嫁妆,剩下一百作为压箱底的钱就行。
“三十六条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咱们还是只能用藤框替代。剩下的盆,暖瓶之类的东西,咱们都是两家分派的。”想到棉花,孙大琴苦着脸,“娘,这棉花可不好弄。小芳在黑市蹲了好多天,都弄不到。您能不能想想办法?”
李春花也同样一脸期待地看着婆婆。
钱淑兰想也不想就应了,不用出屋,就能把空间里的棉花换成钱,多好。
“行!你们要几斤?”
“两床四斤的棉被就行!”
李春花就要多一些了,“我再多加两床,八斤就行。”
孙大琴一脸羡慕地看着李春花,在农村乡下,儿子结婚是一大开支,不仅仅是彩礼,还有结婚要负责一些采买东西。
这也就是因为这年代,不需要吹吹打打才能省下些钱,要不然还真不好说。
三人商量一翻之后,就回去各自准备了。
十月底正康结婚,到了十一月十六号就是小梅结婚。
这两个结婚之后,老王家的房间空了不少。
正国和小毛驴因为要上班,时常不在家,他们的房间常常空着,所以就让柱子和正军搬了进去。
这两个都是男孩子,正军倒是比以前懂事了些,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欠揍,大约是过了叛逆阶段吧。
小荷现在和小莲往在一间屋子。
主要是她的年纪也大了,再挤在父母房间不太好。
小梅结完婚之后,李春花又重新回到县城学习做衣裳。
孙大琴就留在队里。
她白天接替李春花的工作去养鸡厂喂鸡。看到徐春丽带着小侄子在那边喂鸡。
她的眼神时不时地就会落到他们身上。
正国回到省城上班没多久之后,几乎每隔几天就会给徐丽珍写信。
徐丽珍通常也会请王守义帮着稍封信回去。
因为两人也没刻意瞒着,所以正国和徐丽珍处对象的事儿,生产队的人都知道了。
老王家其他人都没有意见,只是孙大琴有些不高兴。
主要是这姑娘长得太漂亮了,在村子里住的时候,许多小伙子都喜欢盯着她看。
太过招蜂引蝶,只是孙大琴见婆婆和儿子都乐意,她也就没有说什么。
只是她实在不放心,总想确定徐丽珍是不是真的水性杨花,背着她儿子跟别的男人勾三搭四。
这天晚上,孙大琴见徐丽珍还没走,就磨磨蹭蹭也放慢数鸡蛋的动作。
因为养鸡厂的鸡蛋卖得越来越好,钱淑兰准备明年继续扩建。这事已经得到村干部们的同意。
连新养鸡厂地点都选好了。
所以现在负责养鸡的人还要负责给新人传授经验。
喂鸡这个倒很容易教,主要是关于养蚯蚓的经验。每天要浇多少次水,各种动物粪便的比例为多少才能养出更多的蚯蚓都是有门道的。
因为村里人不断摸索,他们养鸡厂的母鸡普遍都能一两天下一只鸡蛋。一万一千多只鸡,每天都能产将近一万只鸡蛋。
附近几个城镇的供销社都会跑过来定货。
他们养鸡厂忙得不得了。
眼见着徐丽珍已经忙完了,孙大琴赶紧加快手上的动作,跟她前后脚出了养鸡厂。
这时的天已经黑透了。徐丽珍着急自家小侄子,担心他呆在邻居家会哭闹。
脚步加快不少。孙大琴担心被她发现,远远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