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钱淑兰一边哼着歌一边给小宝宝缝衣服。小宝宝坐在婴儿车里, 在她的歌声中打着拍子。虽然打得七零八落,可并不妨碍小家伙表达她的兴奋劲儿。
因为小宝宝现在正长牙, 时不时会流口水。钱淑兰便拿起挂在小宝宝下面的围嘴给她擦嘴。
被关爱的小家伙便咧嘴朝她笑, 然后就会露出那才冒尖的两颗小牙。钱淑兰点点她的小鼻子, 老脸又重新笑起来。
她手上这布是正康从镇上供销社给她买的。粉色小碎花布, 小孩子穿着正合适。
虽然李春花会做衣服,可钱淑兰还是想要自己亲力亲为。
以前都是她奶奶为她做衣服的,她也想为她奶奶做。
只是她的手艺就不如她奶精致了, 不仅不会刺绣那种高难度东西,甚至连线这么简单也缝得很差劲儿。好在, 她只要做慢一点, 还是做得像模像样的。之前帮她做的一身衣服差不多就用了她一个月的时间。
“奶, 我回来了!”一声响亮的男声传来。
钱淑兰抬眼去看, 穿着一身蓝色衣服的正国从门外大步走进来。
他正满脸带笑,手里还拎着一袋东西。
钱淑兰赶紧招呼他, “赶紧坐下歇歇吧!这次休息放几天呀?”
正国摸了摸脑袋, 理了理身上的衣服, 有些臭美地显摆, “奶,你看我身上的衣服好不好看?”
钱淑兰很认真地打量,虽然这衣服土得要死, 可帅小伙穿什么都好看, 愣是把这身蓝穿出名牌的感觉。
而且他脸上的笑容绝对是真诚的, 钱淑兰点头称赞, “好看!”
正国嘿嘿笑,弯腰把自己带来的袋子往地上一倒,亮出一堆亮黄的东西!“奶,这是我们厂里发的福利,我特地带回来给您尝尝的。您肯定没吃过,这个叫柚子!”
别说自从来到这里,钱淑兰还真没吃过这玩意!
她把膝盖上的针线笸箩放到桌子上,随手拿起一个,放在膝盖上捏,嗯,这柚子皮还是挺薄的。
“怎么这么多?”她朝地上扫了一眼,大概有六七个。
“我这不是先拿来给您挑,然后再拿回家。”
钱淑兰还挺满意,这小子这么孝顺不枉费她这么疼他。她从地上捡了两个,“你把剩下的装起来吧!”
正国哎了一声!
钱淑兰看着他又长壮实了些,心里满意得不行,突然想到,“你刚回来吃饭了吗?”
“我刚到县城就吃过了!我哪会饿着自己!”
钱淑兰拿了切菜刀切了一个柚子,然后开始扒皮。
“味道还不错!”这柚子味道真是不错,甜滋滋的。
钱淑兰掰了一点给小家伙吃。
小宝宝现在看什么都馋,她的嗓子眼也粗,连煎饼这样的东西也能吃,还有各种水果都是她的最爱。
钱淑兰都是从153号那边买来的水果。她的金币用不完,现在也没了饥荒,她也没必要换成粮食去冒险。
所以她就买各种好吃的,好好犒劳自己以及小宝宝。
当然她也会分给其他人一些不太显眼的水果,比如说他们这边才会产的葡萄,柿子,苹果,樱桃之类的。
热带的水果,她几乎从来不会分给他们。
正国到井边洗完手,跑过来朝钱淑兰道,“奶,我来喂吧!”
钱淑兰点了下头,把手里的柚子递给他。
小家伙一点也不认生,哪怕已经好几个月没见正国了,也不见她哭闹。
钱淑兰回自己屋里,拿出几个石榴和一袋子枣子。
“这袋水果,你拿回家吃吧,就别带工厂招人眼了。”
正国接过来,往袋子里瞅了一眼,眼睛亮得惊人,“奶,你太厉害了。哪来的枣子呀?”
钱淑兰笑笑,“还不是跟你舅老爷一起去割猪草的时候,跟人家换来的。一棵树结了老多了。”说话的时候,她指了指屋后,“我朝他们家买了一棵树,等明年咱们就能自己打了。”
她总得让自己拿出来的东西合理化,所以她在屋后栽了一棵枣子树。不敢种太多,要不然将来也会“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由砍掉!
她还特地在老院那边种了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柿子树。
正国跑到水缸边舀了一瓢水,洗了半葫芦瓢的枣子,他尝了一颗,眼睛瞪得老大,“奶,这枣子也太好吃了吧!”
钱淑兰笑笑,“等你走了,奶再给你拿!这枣子能放好几天!”
正国忙推辞,“不用不用!您自己吃吧!”跟奶奶抢嘴头食,已经十六岁的小伙子已经不好意思了。
“没事,奶这里还多着呢,这些就是特地留给你吃的。”
正国心里甜滋滋的。
见正国边吃枣子边喂小宝宝柚子。
钱淑兰便开始继续做衣服。
瞅见她奶吃力的动作,正国咽着枣子,“奶,你要是不会做,让三婶子做得了,何苦难为自己!”
钱淑兰笑道,“那怎么行!每次都让别人做,自己长手干嘛的。”
正国一想也是。
两人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院子里又走进两个人,是曹母和曹父!
钱淑兰赶紧站起来,把针线针脑全放回笸箩,招呼她进来,“曹老师,快进来坐下吧。”
曹母提着一袋东西,摆到桌子上。
这是提亲四礼!香烟,酒,奶糖和一盒饼干。
两人坐下后,曹父像个锯嘴葫芦,曹母开口了,“亲家婶子,我是代我儿子跟您孙女小梅提亲的。亲家都在县城上班不在家,我就想先跟你商量,您看行不?”
钱淑兰点了点头,小梅今年已经十八了,这年纪是能结婚了。
她想到曹传正还在农科院呢,便问道,“小正那孩子呢?啥时候来家呀?”
提到儿子,曹母脸上带了笑容,“我是昨儿接到他的信,说是再过一个月就能回家了,想趁着这次回来把婚结了,这事也是跟小梅商量过的。这不我一大早就去供销社买东西了。亲家婶子,您看这?”
钱淑兰摆摆手,“只要两个孩子自己商量好就成!”
她从墙上把那本日历拿下来,往后翻,这年代的日历本上是有测吉凶的。
她翻了翻,“那就十一月十六号,这日子吉利!适合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