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1 / 1)

“邈哥说的太对了,我这就回去筹备报纸!嗯,就叫《造化论》好了。只论造化,不论其他!”他这是正儿八经的造化派刊物,才不登格物派的东西呢!见他又高兴起来,韩邈不由笑道:“若是有什么需要,只管跟为夫说就好。”“先找两个教书先生,给清风、明月他们补补课吧。”甄琼二话不说,把自己徒弟先扯下水了,“这《造化论》,他们肯定也是要发文的,写的太差可不成!”当然,他也能偷摸跟着学学,以免写稿时露怯。不过想在他的小报上发文,可不能用那些神神叨叨的金丹术语。最好跟沈兄那般平铺直叙,再加上些数据和笔记佐证,让人瞧不出破绽才行!作者有话要说:甄道长:徒儿,你们已经是成熟的科研狗了,得学着自己写论文了第159章“宝应观居然也要办报?”听到这话, 赤燎子简直一阵茫然, 他们可是学道的, 修得还是金丹术,办什么报啊?有这时间多开几炉不好吗?“认真说来,倒也不算是报纸。就是定期发刊, 登些文章罢了。如今大气压力之学都能著书,咱们的造化大道岂能自甘落寞?且不说那‘置换需聚元’的道理,师兄手上就没有能传遍天下的心得发现吗?”甄琼可是对这报刊上了心, 一力劝说自家这位便宜师兄。赤燎子怎么说也当过大道观的炼师, 一听这话,顿时反应了过来:“观主可是想在金丹一派中立威?”他可比旁人知道的更清楚, 一旦甄琼所知所学的那些被其他金丹门派得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凭阴阳五行, 丹经药性所得的东西,是万万也比不过玻璃皿和显微镜所得的。只是他也没料到, 甄琼会这么早就开始布局。“怎么会是立威呢?这明明是互通有无嘛。若是咱们都开诚布公了,其他人又岂会敝帚自珍。如此一来,丹道一门必然日有进益, 对于咱们造化派也是有好处的。”在邈哥跟前说啥都行, 但是在赤燎子面前,甄琼还是要保持“有道高人”的风度,半点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险恶用心。赤燎子闻言不由一哂:“观主所言甚是。只是如此一来,咱们出的报刊也得注意分寸,需的让朝廷审过才行。”宝应观可不同于其他道观, 守卫之森严,跟皇宫大内也没啥区别了,涉及的秘辛更是数不胜数。万一要是走漏了消息,谁也担待不起。甄琼立刻点头:“这个无妨,我自会安排。只是这报刊,也不能只我一个人来撑,师兄少不得也要写上两篇。格式之类的,咱们可以慢慢商量,但是大意得先占住了。将来要是有其他道观的人投稿,也得由咱们审了,决定能不能刊登。”甄琼把自己的设想一股脑说了出来,听得赤燎子目瞪口呆。他可没想到这报刊居然也有他的份,然而仔细想想,却又觉得有些激动。如今他的丹术可是跟金丹术截然不同了,这是自造化派而来的术法,还有显微镜相助。只说原理,不涉及细节的东西,他也能写出一大堆文章呢!想到此处,赤燎子正色道:“师弟有心了,等我回头思虑一二。有了想法,一定来跟你请教。”见赤燎子这么配合,甄琼也放下了心。毕竟一份报刊呢,就算再怎么薄,也得有个七八篇文,数十页吧?不过这还不算完,他又道:“我已经给清风明月他们找补课的先生了,也会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在报上发文。段师侄是师兄高足,不妨也让他写些东西出来。”赤燎子哪想到这个,不由瞪圆了双眼:“玄霜也要在报上刊文?他才多大年纪,怕是不妥吧?”“年纪又算什么?段师侄比我还大些呢。咱们宝应观也不讲究这个,学以致用才是关键。肚里没东西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的。说不定咱们将来还能把这作为标准,若是自己没有想法,写不出合格的文,就不让他出师。咱们造化一派,可不要那些吃白饭的废物!”甄琼说的可笃定了,反正他是观主,这大宋也只有他一个造化派的传人,还不是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吗?赤燎子一阵讶然,过了半晌,才低声道:“师弟的心胸,老道自愧不如啊。若真能给弟子们一条出头之路,肯定也能让其奋进。这造化一脉若是传播开去,咱们宝应观的弟子,肯定能不落于人后。”只要他们所知的那些东西刊在报上,肯定会有人学来。世间天赋高绝者数不胜数,谁能保证他们就一定能守住这份基业呢?然而把弟子们也拉进这个体系,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他们的要求够严格,这些徒弟总能比旁人更早的触碰到大道。他也是教过徒的,就算是亲传弟子,又有几个会一开始就把本门秘要教给弟子呢?起码也要在身边鞍前马后的服侍几年,再看心性能力,教上一些皮毛。只是如此一来,传承下去的总是越来越少。好一些的,祖师传授都能学到,宗门秘法也未丢失,还能人才辈出,有朝廷庇佑,这才能有千年的传承。那些运道差的,别说先辈留下的东西了,过个百来年宗门断绝的都不在少数。他如今也算是造化派的人了,兼之琢磨出了那么多新鲜东西,他也不愿这些在他身后烟消云散啊!“正是这道理!”甄琼嘿嘿一笑,“咱们可是朝廷大观,自然要有规矩才行。段师侄文章写得如何?若是不成,跟我那几个徒弟一起补课好了。”“还是师弟想的周道。”老道哪有不肯的,欣然替爱徒应了下来。※不是,怎么好端端的不炼丹,要开始写文章了?段玄霜得知这消息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自幼长在道观,不但丹术得了恩师亲传,道经也学的不差。但是写诗作赋,那是从来没学过的啊!他们又不是内丹派的,只要炼好丹不就行了,写什么文章啊?再说了,他这么个小道,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吗?然而恩师的吩咐,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段玄霜也不敢反抗。只能苦哈哈找到了师弟们,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清风啊,师叔是个什么打算。怎么突然要办报,还让咱们写文了?”一大早,段玄霜就把两位师弟堵了个正着。清风微微一笑:“这也是为了发扬光大造化一派嘛。若是办报刊,咱们也能留名,岂不是件好事?”虽说他没想到师爹竟然出了个这样的主意,更没想到自己师兄弟仍旧没逃过魔爪。然而事已至此,想点好的,总还能过去不是?段玄霜简直张口结舌:“清风你就这么想得开,难不成你还善作文?”清风的笑容微微一僵:“恩师不是说了,要给咱们请先生嘛。先跟着慢慢学吧,终归有益处的……”“有什么益处啊?!”段玄霜都快抓狂了,炼丹还不够,还要解释自己研究丹道的心得,要找出其中根本,这简直强人所难了。要是他能写,不早就出师了!“平日炼丹,不也要整理笔记吗?听恩师的说法,还是重在自己的研究和掌握。”清风倒是看开了,劝道,“如今都要办报了,将来模仿咱们造化派的还不知多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恩师也是一番好意。”这话倒是把段玄霜劝住了。是啊,若是旁人都开始学造化一脉,他们这些亲传弟子能有的优势不就少了?说不定师父也是怕他们惫懒,才想出的这主意。呆了半晌,段玄霜总算稳住了心神,缓缓点头:“师弟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是写写文,只要肯下功夫,总该有进益的……”自我安慰了半晌,他才看向一旁两眼发直,神情有些不太对的小道童,小心问道:“明月这是怎么了?”“没事儿,这好消息太过惊人,他还没缓过来。”清风咳了一声,干巴巴答道。谁料话才落地,就听身边人哽咽一声:“我错了!我再也不给韩二郎加习题了……”被人压着写课业,当真是太痛苦了。他还以为韩遐那副样子都是装的,哪想到身临其境,才知道其中艰难。清风:“……”段玄霜:“???”※宝应观的小报,正在悄无声息的筹办。士林也因为“引力”之说,纷扰不断。然而这些东西,小民们才不在乎呢。那一年期的国债总算到了兑换的时间,他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引到了此事上。一时间,《京报》、《日新报》都有刊文,提醒百姓尽快兑换一年期的国库券。这可是关乎不少人的积蓄,哪能不慎重?还有人拿着债券提心吊胆,生怕这一张纸唤不回金灿灿的铜钱。谁料预想到的麻烦并未出现。只要拿着债券去衙门兑付的,都领到了本息。沉甸甸的钱串子拎在手中,还有白得来的息钱,有人欣喜,却也有人捶胸顿足,愧恨不已。这不,有质田的国库券又涨价了,当初自己怎么那么傻,不买二年期的国库券,非要一年期的呢?这可是官家赏的好处,他们竟然也没能抓住!不过好在,贪心不足的人总是少数,也没人敢在衙门口闹事。等到为其一月的兑换时间结束后,王安石把结果上呈了天子。“这兑付数额,怎地不满五万贯?”看着奏报,赵顼不由奇道。“有些人遗失了债券,还有些想要收藏,缺一些并不奇怪。这次国债发行,算是功成一半了。”王安石解释道。听到这话,赵顼才松了口气,点了点头:“剩下就要等明年了,估计会有不少人要地不要钱吧?到时候也要好好计算,莫让朝廷吃了亏。”其实现在就已经有些吃亏了,债券怎么还能涨呢?一想中间的差价都落在别人手里,就让赵顼十分心痛。知道天子的毛病,王安石咳了一声:“能够安稳兑付,也是百姓对朝廷信赖有加。如此多的良善百姓,也当为其解些重负。”一听这话,赵顼顿时精神了:“不错,之前的几样新法都是为了朝廷,如今也该解民间积弊了。三司条例司商议的募役法,朕瞧着是时候推行了!”第160章赵顼这话不假。自王安石上台, 设立三司条例司后, 朝廷一共推行了三样新法, 分别是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和将兵法。其中农田水利法是为富国,为了开辟荒地,兴修水利, 使得天下田亩增产。而保甲法和将兵法则是为了强兵,为了以百姓护乡里。只是仅仅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只要国朝一日不除积弊, 就没有中兴的可能。而这“募役法”, 正是他和王安石两人商定,最能革除积弊, 去民疾苦的新法。所谓“募役”,正如其名, 是要以钱粮雇佣役力,替代以往的“差役法”。自古以来, 役出于民。有宋一朝,除了要缴纳赋税以外,百姓还要按照户等高低, 轮流为朝廷服差役。其中州、县役主要有衙前、押司、录事等。乡役则有里正、户长、眷长、弓手、壮丁等。都是为朝廷办事, 需要承担一定职责的任务。而这些差役中,不乏肥缺,都被上户占了个干净。那些苦差,则往往分给了中下户,闹得民不聊生。譬如“衙前”一样, 就是替官府押运贡物前往东京。不论远近,食宿都要自理,而且绝不能出半分差池。若有损毁,当役者还要照价赔偿。有些地方距离京城太远,动辄辗转数千里,只为押运一些根本不值钱的东西,闹的人家破也是有的。这积弊,也有不少大臣提出,欧阳修和司马光都有奏本,阐述差役频频,扰得民间不得安生。轻者投献田产,寄身于豪富之家,冒称佃客;重者连家中田亩都不顾了,远避他乡,流亡隐匿。如此一来,还有谁肯安心种地,朝廷赋税又要如何收取?故而在解决了“富国强兵”的大政后,赵顼最先想到的就是此法了。那些见朝廷缺钱,就肯慷慨解囊的百姓,不正要好生呵护吗?听到这话,王安石松了口气,拱手道:“官家既能下定决心,臣自义不容辞。”他别旁人更怕天子退缩。毕竟现在朝廷有钱了,矿山、盐田、商税三样,加起来都要超过田赋所得了。而这些,还都能牢牢掌控在天子手中。若是天子因此心神安逸,不愿再冒险革新,他在三司条例司中的谋划岂不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如今有了国债兑付的激励,能让天子下定决心自然是最好。然而心中激荡,王安石还是不免道:“只是这募役法如今唯有总则,议定还要些时候。豪富之家难免生出怨言。若是众议汹汹,还请官家以民为重,不为小人所动。”这次的募役法跟之前的确不同,是需要下放到各州县,让官吏们“论定”需要募役的金额的。如此一来,耗时更长不说,难免还会让那些豪富之家有了准备,群起攻之。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更需要天子的决心了。若是天子犹疑不定,怕是这法令连东京城都没法出。此事赵顼心中哪会不知?然而又看了看手中的国债兑付记录,他恨恨咬了咬牙:“这些人哄抬国库券时,可没有半分犹豫。朕自不能让他们占尽便宜!”在本朝,官户虽说还要交田赋,但确实是免役的,因而“差役法”对其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但是改成了“募役法”,官户也必须付“助役钱”才行。如此一来,数不清的达官士族恐怕都要反对此法,届时闹出的动静,可就不是区区的“保甲法”、“贡举法”能比的了。如今赵顼的确是不缺钱了,但是眼看着这些人侵占朝廷所得,还要害民,他如何能忍?而这点国债的获利都不放过,何况平日在乡里所为。他又岂能看这些人盘剥良善?有了天子如此果决的答案,王安石心头大定。眼见年关将至,也该把这募役法公之于众了。※虽说这段时间,士林因“引力”一说纷争不断,但是老成持重的臣子,对此却不怎么关心。他们又不是靠经学吃饭的,对于这古怪的新学说更是不感兴趣。与之相比,天子和王安石的动静才更重要些。之前王安石提到的“贡举法”未曾正式颁布,但是太学改制已成事实,估计考过明岁春闱,就要落实了。连关乎仕途的抡才大典都能动,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动的?因而在“募役法”正式出台时,在众人哗然之时,不少人也开始奋笔疾书,上谏直陈了。免除衙前重役,可是连司马光和欧阳修都提过的。但是免役归免役,让官户、豪右、僧道这些原本免役之人掏钱助役,可就是他们万万不愿看到的了。若是士人跟乡民一样,都要掏钱才能免役,朝廷的体面又在何处?莫说是这些朝廷忠臣,就连三司条例司里任职的苏辙都忍不住上本反驳,王安石可不愿看到自家阵脚大乱,立刻安排其出京巡视各地水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