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淇抬头看着清平司那块褪色的牌匾,这里还比较偏,离还在烧的地方比较远,于是那些劈里啪啦的火声,人群行走,奔跑,尖叫的声音似乎都像是隔了一层,张梓淇正好又是半个聋子,听着非常不清晰。他用力听了听,顺便将目光从牌匾上收回,推门而入。由于有人打扫,所以这里除了荒凉了一点,并没有张梓淇想象中的破败。他之前来过这里一回,如今是第二次来。方诚曾和他说过这里藏着个什么东西,因为他老人家卖了关子,张梓淇本身又是那种凉薄的人,好奇心非常有限地将他说过的那样东西给忘了。张梓淇本想的是,管它是啥呢,反正放在皇城里,肯定靠谱。哪知放哪都是这么的不靠谱,于是还得他自己亲自上把那个倒霉玩意儿找回来。张梓淇觉得自己大概和他这个师叔是八字不合。他让小道士一个人先走,然后自己一个人打算来这里翻翻旧账正好,不远处还火光滔天着呢,有些人妄图一把火将所有的一切通通毁尸灭迹,但只要是做过的事情,你还能指望它不留下任何的痕迹吗?至少命运在看着呢。张梓淇作为一个神棍,抱着对于命运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的谜之自信,虽然命运似乎从来都没待见过他。但还好他卜算学得不错因为方诚给他留下的,就是一道卜算题。张梓淇是最近翻方诚留下的遗书发现的,这人,心中不知有多少弯弯绕绕,是属于那种不卖关子会不舒服的类型,就连这点最后的遗物藏在哪,还得让人费尽心思给算出来,着实不是什么善良的货色。张梓淇按着这间清平司里的具体方位跟着方诚写的式子边走边算,算到最后,张梓淇站在破败的大厅里,用脚很有技术地踩了踩脚下的砖头,是空心的。张梓淇大喜过望,四下望了望,见门后放着的扫把还算顺眼,于是拿过它,蹲下身,很有技术地将这块砖头给扒拉出来了。砖头是用青石铺的,张梓淇不是武力人员,颇有些费力地将这一整块青石搬起来,下面埋藏着的黑色的□□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还带着浓浓的硝石的味道。张梓淇这下可算知道为什么皇宫里的火势为何这么迅猛了。不过为什么没有炸?还有哪里也埋着□□?照这样看来火是皇帝放的,他也是真疯了,埋这么多□□在自己家,不怕哪天在睡梦中自己就把自己给炸死了吗?张梓淇内心的吐槽多的要放不下,他一边头皮发麻地往外跑,一边盘算着到底该怎么引个傻大个过来让他们发现这个□□库。另一边的宋禹等人,被皇帝这种死法噎了一下,颇感觉自己有些说不出话来。不过他们都自认自己是干大事的人,所以只是被冲击了一下,然后丞相王友便颇有大将之风地发了话,将受伤的人拉下去救治,然后把这满地的血洗一洗,将这傻子的尸体拖下去扔了,谁让他没福气呢,陛下么,先把尸体弄干净来,我想想要怎么办。手下的人为他马首是瞻,如今听了这话,便如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有条不紊地继续做事去了,仿佛那在地上还温热的尸体不是他们的皇帝,而只是一团普通的烂肉。王友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一切都尽在掌握的模样,实际上不过是勉强维持住这张老狐狸的皮罢了。他自知自己一开始准备的那套说辞本就站不稳脚跟,最好的办法是让皇帝承认,然后禅让,这样才好压住其他人的嘴哪知皇帝这么刚烈,不合作就算了,还将这个冒牌的真实身份给捅出来了。现在看着这些人都跟在自己的后面,但王友知道他们必定有人人心浮动了。毕竟都是念着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读书人,不肯放下那点酸腐的身价。哪怕要做坏事,也非得帮自己扯块遮羞布以自欺欺人不可。这下遮羞布没了,这伙人便感觉自己好似裸/奔,以至两股战战,甚至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翻脸不认人将自己给撇干净来。王友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清楚这伙人到底是群什么样的货色了。于是他必须得强硬起来,以强权压倒他们那颗故作清高还看不清形势的心。宋慈和王友作为领头羊,现在毕竟已经走到了这么覆水难收的一步,只好捏着鼻子打算一口气淌过这条浑浊不堪,充斥着贪欲和血腥的长河。可惜啊,一个猛子扎急了,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谁都没有注意到,有一个戴帽子的小太监,不知什么时候溜进了皇帝的寝宫,然后打开了寝宫里的密道,用一根小小的火烛,将这个黑夜都点亮了那汹涌的火舌瞬间将他吞灭。皇帝的寝宫离大殿不远,毕竟皇帝只要不发脾气的时候,还勉强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的。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他最想毁了的地方,除了他自己的寝宫外,就是那个偶尔接见朝臣的大殿了。这些个阴谋家们,连声音还没来得及发出,满肚子的阴谋诡计还来不及写成遗言,便被威力十足的□□炸得,荡然无存。他们是肮脏的阴谋家,也是支持这个国家运转下去的掌舵人们。没了这把黑色大伞保护着的国家,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民们,面对虎视眈眈的强敌铁真,该如何生存下去?宋景没去参加逼宫,也没资格去,只好心神不宁地和自己的老师一块守在户部等消息。然后等来了这场大爆炸以及大火灾。今晚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是身居要职的大臣,还是平平无奇的百姓,抑或是走街串巷的江湖艺人,都是一个不眠之夜。谁也不知道,今夜过后的明日会是怎样的,明日再过后呢?到底还会有多少个明日呢?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苟延残喘换来的和平,就这么被一伙心怀不轨的家伙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给毁了,简直像是老天给所有大洛人民开的一个充满恶意的玩笑。作者有话要说:(;???Д??`)啊,莫得评论。第68章 第六十八章南洛十九年,这一整个年份因为三月份皇城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爆炸,而变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三月份皇宫爆炸,将这个国家那些个长袖善舞的代表们炸了个稀巴烂,一时群龙无首。铁真瞧准了这个机会,即刻撕毁条约,带领大兵一路南下,长驱直入。各个地方的太守们因为长年使用的转运使制度,又穷又怕事,压根当不了主,一时之间兵败如山倒,中原腹地在仓促间丢了大半。幸而宋慈将大军集中在了汴京城的周围,虽说他的本意是逼宫,但此时却成为了汴京城的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宋慈带来的军队是林老将军的旧部,宋景拉着林然出面,于是这个虽然家学渊博但从未实战过的娇贵小公子就这么仓促间上了战场。林然小公子,不,新上任的将军,操练着不怎么熟悉的兵,带领着六神无主的人民,在铁真猛虎一般的进攻下,林然做了一个难得的决议他力排众议,带着部队死守在汴京城门前,为所有流亡的群众争取时间。这不是一件容易事,虽说汴京的草台班子被一把火给烧没了,但汴京毕竟是皇城,一块牌匾砸下来就能砸中官员的地方,剩下的人们把班底凑了凑,又弄出了一个新的小政府,分出了新的三六九等。本来在这种特殊时期,谁手里握住了兵权,谁的拳头才比较硬。但林然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是他的兵权,是那些个将领们,由于或多或少都受过了老将军的恩惠,所以主动来找他希望他能来做个吉祥物,打着老将军的名号凝聚士气用的。但偏偏林老将军脑袋上曾经被皇帝联合着众人扣上的那个巨大的叛国的屎盆子还没能摘下来。朝中的那些个或是没胆或是没资格的幸存者们此时就拿这事出来跳脚了。于是林然的处境就十分尴尬了。还好宋景反应迅速,拿出了他曾经在姑苏当说书先生时的功底,将林老将军的事情编成了故事,在汴京坊间广为传播,再联合朝廷,算是官方帮老将军平了反。但就算是这样,林然在军中的地位依旧是很尴尬的。军里的那些个军人将他当儿子宠,但同时,也不怎么会听他的话。毕竟林然小公子是个被宠大的纨绔这个印象着实是过于深刻。而当林然提出他要带一半的兵力死守汴京城而不跟着那些权贵一块撤退的时候。酒囊饭袋们忍不住尖叫了起来流民的命不过是草芥,和他们这样的重臣权贵的命能一样吗?但最后,大概是由于时代变了,那一把火毕竟烧掉了他们大半的根基,宋景和徐图之在草台班子里艰难斡旋,总算是为林然争取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三月底,宋景同草台班子一起南下,为大洛留下最后的那一线生机。而林然则带领着五万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士兵们,打算死守汴京,努力将人口转移到大洛最后的,最繁华绮丽的城市,金陵。那天天气很是不错,一大伙人浩浩荡荡地从汴京南下,林然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大马,亲自为他们送行。宋景也得跟着去金陵,草台班子就这么点家底,他是算账的,必须要他随从守好家底。宋景也骑着匹马,走在队伍最后面,和林然并排行。春光融融,风打在脸上很是舒服,空气里飘着如蜜糖一半香甜的味道。但宋景弓着腰,垂头丧气地拉着缰绳,低着头。他不知道要和林然说些什么,又不想错过这难得的相处时间,只能在心里偷偷希翼,这路一直都走不完,他就可以和林然永远这样肩并肩走下去。宋景觉得自己的心中是万般不愿与林然分开,他甚至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偷偷想,万一林然不是林将军的儿子,或者说,自己要不要想个办法将林然就这样绑在自己身边,这样他就不会置身险境,也不会离自己那么远。宋景在心里悄悄叹了口气自己怎么能这么自私自利呢?林然一路都在用眼神偷偷瞄宋景的表情,可惜一路都没瞧上,因为宋景基本没怎么抬起过头,看得林然眉头直皱,十分想把宋景强行拖上自己这匹马上来,哪里有人骑马还不抬头看路的啊!?林然一边看着气,但心里也是疼得厉害,自从和宋景认识之后,宋景去哪他都跟着,他从来都没和他分离过这么久,而且自己还一不小心就会和他生离死别。林然不想把事情往那么糟糕的方向想,可如今的形势也压根不允许自己乐观。那也不叫乐观,叫失心疯。林然陪着宋景沉默了一路,马上就到了汴京城外十里处了,这是他们约定分别的地点。林然想了想,还是低声开口道,宋书呆啊,你们先去金陵,给我两个月,两个月后我来金陵找你如何?宋景身体一僵,缓缓抬起了头看着林然。太阳有点大,晃得他眼花,以至于有点看不清就在对面的林然的脸。宋景试着发了一声,说得缓慢但坚定,两个月后,我在金陵等着你。宋景将后半句没说出口的话咽回了肚子里,咽的他有点难受。要是你没有来的话,我就原路返回,将你走过的土地一寸寸走过,掘地三尺,哪怕上穷碧落下黄泉,都要将你找到,宋景这样在自己的心里悄悄将这个誓言默念了一遍,然后同林然挥手作别。林然本能一般就想扬起马鞭追上宋景的背影,他驾着马向前走了两步,又想到了什么,拉住了马。他低下头,觉得今天的太阳实在是太晃眼了一点,温度可能也太高了点,就连脚下的影子都蒸腾起了虚浮的热气,那热气一直冲到了他的眼角。作者有话要说:白色情人节快乐w不要问我为何这么短<(__)>下章的情节打算仔细打磨一下然后肥一点一块发,因此这章的内容就emmm( ̄▽ ̄)”话说枝枝说不定能日到完结,想想就有点想给自己鼓个掌呢o(* ̄▽ ̄*)o第69章 第六十九章林然回到汴京城,城内物资还算丰富,主要是宋景感情牌打得好,汴京百姓感于林氏将军一家的付出,居然自发从家里拿出了粮食,衣物等东西,一股脑塞给了这群留下来用生命守护自己的士兵们。林然知道,只要他们一直缩在汴京城内不出来,铁真千里迢迢,消耗不过占着城的他们。但汴京已经是黄河以南,这块地方是肥沃的平原,最是易攻难守,而铁真的军队,几乎可以称作是战无不胜。这样一来林然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他得用尽一切办法来守住这座空城,假如城墙倒了,他们用尸体也要筑起一座新的城墙,在后方的人民们没有撤离之前,他们绝对不能倒下。林然与宋景的规划是这样子的,因为兵力不多,战斗力也没有铁真高,所以逼不得已肯定需要放弃很多领土。唯一值得庆幸的只有一点,因为现在正好是这个刚刚播下种子,早稻才刚发出苗的时节。在大洛的南端,尤其以金陵,杭州,姑苏几座城池为代表,是大洛重要的粮食产区,流民就算流落到了这样地方,至少是不会饿死了,有了人民,才会有国家的未来,这是宋景的理论,也是他和林然不管不顾都要将人民保护好的原因。再者说,这样的地方也比较适合修生养息,正好帮这个王朝续上最后一口命。不管能不能续上这口气,只有人民是最无辜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惨烈战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