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寿摇头道:我家大豆暂时够用,不收豆子,你要是想要大豆油得用铜钱买,两文钱一大碗。后面排队等着换豆油的男人道:陈四,你最近靠着熊家可赚了不少钱,人熊夫郎早早就放话出来,大豆油得用钱买,你还扛来豆子换,你也太扣了吧!陈四也不恼,有熊壮山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守着他也不敢歪缠,就掏出两文钱和一个大碗递给唐寿。本来他也没打算真能换来,就是想试试,毕竟家里豆子有的是,这东西又不能顿顿吃,吃多了涨肚。一般村人来,带的都是大碗,但不管他们带多大的碗,唐寿都只会按照自己碗大小给他们打油。陈四接过碗看了看,没满,差一个手指粗的碗沿,没说旁的,扛着袋子走了。这大豆熊家不要,他可以拿到罗家,罗家做豆腐需要很多大豆。熊夫郎,给我来两碗,四文钱的。好的。这时候过来的一般都是换大豆油的,进糕点的很早就来了,他们还要赶到镇上卖。送走了这两人,家里就清净了,唐寿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看熊壮山做东西。熊壮山瞅着挺糙的一个汉子,但做起木头活倒灵巧。唐寿说家里蒸笼不够了,他就给做了不少,蒸笼把手怕烫到他,做的宽敞打磨的也细,没有一点倒刺。唐寿要饭铲,就给他打了三四个,其他的不用唐寿吩咐,自己就制作了一些筷子和木勺子,做的非常精致,还刻上一些花纹,虽然那些花纹没有那么专业,但看着也好看。我还想要一个柜台。熊壮山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问道:什么样的?唐寿比划着自己胸口,大约这么高,三步宽,这么高一个板子,做四层,这样咱家东西就可以摆在上面,客人想要什么一指就好。现在天冷,就这样,等天暖和了,在扩一间堂屋在厨房外面,和咱们自家住用的隔开,来人只在外屋厅堂里买货,就方便了,省着随意进咱们屋子,啥都看去了,没有隐私。熊壮山听不懂隐私是什么意思,但大致也能猜到,他最喜欢的是唐寿说话的语气,说是来年,听着却似为更长远的将来。他心里热乎乎的,充满了干劲,好,等来年春天化了冻我就弄。到时候还要火墙和地热。火墙和地热?你要是知道怎么弄你就告诉我,我来弄,你要是也不会只听过我就再打听打听,只是从前从未听说这两样,只闻过地龙,那东西许多士家大族都有。具体我倒是不会,不过我看到报道,不,看过图纸,大概知道。那就行,你说出大概我就能造出来。两人正说着话,熊母一家忙完赶过来,虽然不知道唐寿找他们来到底有何事,但熊母一家还是很重视唐寿的,毕竟他家现在的手艺全依仗唐寿。连带着熊母对唐寿说话也变得客气了三分,小寿,你叫我们来是有什么事吗?小小受?他被压了,就要光明正大管他叫小受吗?不许这么叫我!太侮辱人了,他是直男,直男!唐寿大吼一声,众人面面相觑,特别是熊母被吼得面红耳赤,她只是想讨好二儿子的夫郎,情不自禁想要叫得亲切些,二儿子夫郎就这么吼她,熊母只觉得委屈。唐寿吼完也意识到不对,忙摆手,不是,对不起,不是那个意思。是这样,在我故乡,小受两个人字是对男性极其极其不尊重的称呼,就类似于,类似于把男子当做女子的那种感觉。我一时激动了,不是有意的。唐寿对同性恋非常敏感,因为他的名字,许多同学开玩笑叫他小受,他异常讨厌并排斥这个称呼。多次解释过了,他名字里的寿,其实是肥瘦的瘦。他父母很胖,三百来斤,是那种无论怎么减肥,就算只喝水也胖的体质。后来生了他哥,一出生就是个大胖子,从来不知道瘦滋味,挨了不少嘲笑。唐寿是唐母一次意外怀孕,发现的时候已经不能做了,便只能生下来。但母亲二人很担心肚子里的老二会遗传他们胖的体质,就烧香拜佛的祈祷。起名字的时候更是为了图吉利,直接给儿子起名叫瘦,希求能人如其名。后来夫妻二人觉得直接叫瘦有点太没文化,不如改成寿,同音不同字,还能取长寿之意,就成了唐寿。唐寿也不负众望,从一出生就是个瘦削修长的身材,就不知道胖是何种体验。气得他哥,就差点没把名字中也加个瘦字。哦,没没事。熊母虽心有别扭,也看出唐寿真心不是故意的。阿娘,对不起,我夫郎不是有心的,请你不要放在心上,以后还是叫他二郎夫郎吧,小受既然是骂人的话就别在说了。我知道了。熊母闷闷道。任谁从上了初中就被小受小受的恶意调笑,心里都多少会有阴影,不过他确实过激了。道歉已经道过了,唐寿一时想不起别的补救措施,就道:阿娘阿父,我这次叫你们过来,是想和你们谈谈核桃酥的手艺,我打算把这项手艺教给你们。熊家四人全部震惊在当下,也顾不得别扭,连连摇头。那四样糕点手艺已经让熊家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就差当做传家的手艺一代代传下去,捂得严严实实的,不叫外人窥得一分半点,唐寿怎么又要把核桃酥的手艺教给他们。核桃酥镇上可都没人会呢。熊母想到什么,心念微动。二郎夫郎,不用的,阿娘知道你不是有心的,原谅你了,这手艺就不用了。想必这些都应该是你家传的,一般而言这种家传手艺都是传男不传女,你家里爱护你,想要你成亲后日子过得阔绰些才传给你,你就要好好珍惜,传给你和二郎的后代,都教给我们,叫你家里知道恐怕要生气。唐寿知道熊母误会了,不是的阿娘,不是为了道歉才教给你们核桃酥手艺的,这个是我和熊和二郎早就商量好的。想到熊母之前对他连名带姓称呼熊壮山有很大意见,就改了口。熊壮山接到唐寿递过来的目光,道:这个确实夫郎早就和我说过了。他的意思是把核桃酥的手艺教给你们,你们把之前那四样手艺教给四妹一家。不行!那可不行!这祖传的手艺怎么能教给一个外姓人!熊母立刻大叫起来,绝对不能教给四娘子,就听我的,你手艺你们就自己捂得严严的,谁也不给!熊母这么说并不是不疼女儿,古往今来,女子地位历来尴尬,在娘家是外人,出嫁了在婆娘仍是外人。阿娘,四娘子家里过得并不好,他总归是二郎妹妹,这手艺就当是哥哥送给妹妹的嫁妆。一直没出声的熊父这时也不赞同道:不行,这事没得商量,这手艺给了四娘就是给了他们赵家,以后就成了孙家的东西,和我熊家没半分关系了。唐寿虽不赞同重男轻女的思想,但能理解他们的某些想法。阿娘阿父,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你们先听我说,要是我说完,你们还觉得不认同,这事就作罢!熊母熊母那个表情已经表现出来就是唐寿说出个花他们也不会同意,敷衍道:你说吧!我知道阿娘阿父防备的不是四娘子,而是孙家。我的想法是这项手艺我虽然教给四娘子,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赵家不得学,这项手艺是熊家给四娘子的嫁妆,是四娘子的东西。以后她可以传给自己的亲生孩子,男孩也好女孩也罢,却不能传给孙家的其他任何人,包括她的相公孙二郎。熊母道:我不同意,四娘的孩子不就是孙家人,这东西最后还是落到孙家手里。唐寿不知道怎么改变熊母这种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只能试着解释道:阿娘,四娘子的孩子是孙家人可也是咱们熊家的后代,他身上流的血同样有咱们熊家的,并不比孙家少。那怎么能一样,孩子姓孙可不姓熊。熊父也帮腔道。一个姓氏终究太过重要,出嫁的女儿甚至要从族谱上划出去,从这方面显然不能说服熊家老两口,便只能打感情牌。可四妹却始终是阿娘阿父的四娘子,她在夫家过得不好,您二老心里肯定也难受。咱们能帮扶,一日可以二日也可以,但终究不能天长地久。我不会帮孙家,我只想帮四娘子,四娘子的孩子是阿娘阿父的外孙,是我和二郎的外甥,生活的不好,我们心里也难受。我做舅么不帮助孙家,帮助自己的外甥无可厚非。熊母还是摇头,熊父也不同意。最后还是熊壮山道:这事我已经做了决定,就听我夫郎的,手艺是他的,不是咱们熊家的,他愿意给谁,熊家无权干涉。熊父熊母这下说不出来话了,手艺是唐寿的,唐寿并没有藏私带到了他们熊家,想当初唐家一定十分疼爱这个双儿,否则不会把家里祖传的手艺教给他,让他带到婆家。唐家这一举措,无非就是为了日后唐寿到婆娘,看着有手艺傍身的份上,不被婆家欺负。如此一对比,就显得自己对外嫁的四娘子太过苛刻了。熊父熊母虽然心底还是不赞同,却也没立场阻止。你们手里那几个方子本来就外泄了,给了四娘子也不可惜,这个核桃酥的方子别人没有,正好熊家留着。熊父沉吟道:二郎夫郎,你把方子给了四娘,怎么确保孙家就不会硬从四娘子手里要方子。这方子当然不能悄没声息就给了,不仅不能悄没声息,反而要大张旗鼓,惊动越多的人越好。把孙家所有人都叫来,和他们说明白,这手艺是给四娘子的嫁妆,四娘子的私有物品,日后只能传给四娘子的亲生孩子。孙家要是其他人偷学或者哄骗了四娘子的手艺去,咱们熊家是要追责的,必要的时候也许会把四娘子领回娘家。领回娘家,那不就是等于被休!熊母捂住嘴巴,惊诧不已。被休是一件很作践脸面的事。唐寿却郑重其事道:阿娘,你说错了,不是被休,而是休夫。是咱家四娘子休夫!休夫!熊母嘴里喃喃自语,从没想过女子还可以休夫,这太荒诞了。对,就是休夫。这件事上咱们不会让步,态度必须强硬,让孙家明白咱们熊家的娘子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也让四娘子知道娘家永远是她的家,她并不是出嫁了,就没家了。绝对不是在婆娘是外人,在娘家还是外人。四娘子在娘家永远不是外人,熊家永远是她的家,不会因为出嫁有任何改变,熊家永远给她撑腰!在娘家永远不是外人!熊母喃喃这句话,眼睛通红。她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也是被婆婆蹉跎了几十年,才终于熬出头。当初受的苦,受的委屈,夜里只能偷偷蒙着被子哭,何曾有人和她说过这句话,如果说了,她在婆娘的日子会不会就是另一番光景。熊母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看向唐寿的目光都不同了,她委屈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临到老,因为二郎夫郎才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所求的不过就是这么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都有个家可回。二郎夫郎,阿娘赞同你把手艺教给四娘子,咱们只要防着孙家就行,他们要是得了咱们家这么大便宜,还敢为难四娘子,那咱们四娘子就做天下第一休夫人!唐寿没想到那些多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好用,只这一句话就让熊母改变了主意。熊父看着熊母似乎隐隐明白了什么,熊三郎同样若有所思,熊大郎突自出神。咱们也要和孙家说下,不是手艺教给四娘子,就是让四娘子受苦受累给他们孙家当牛做马的。四娘子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可没有养兄弟的义务。四娘子赚来的钱,每月一半给孙家二老养老,孙家二老怎么用,四妹不管,熊家也不管,但剩下一半是他们自己的私房,任何人动不得,这是熊家给四妹的嫁妆。待日后分家了,更不得分四妹手中的这笔银子,也不得以这笔银子为借口少分给四妹一文。否则,熊家有权追回之前所有银钱,并要求孙家赔偿。这,这孙家能同意吗?熊母问。熊三郎看得最明白,阿娘,只要孙家不是个傻子,就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这可是白白给他家送钱啊!这昱朝谁家会把祖传的手艺给家里小娘子带到夫家的,这事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会笑咱们家傻。熊母恍然大悟道:可不是,我竟然想左了,那就这么办,还要请见证人,最好是熊家村和赵家村的里正做见证人,到时候孙家敢耍无赖,咱们熊家就给他好看。作者有话要说:感谢茶荼茗蔎扔了一颗地雷晋江催更协会会长扔了一颗地雷第十五章 刷牙子、牙香听到熊家叫他家能做主的人都过去时,孙家就明白了,只不过没想到熊家竟然会把制作糕点的手艺直接教给四娘子,还以为最多不过是请他们帮着小忙。熊家要求这手艺孙家人不得偷学,不得逼迫熊四娘教出时,并不觉得过分,要是她家,干脆就不会将这种赚钱的手艺给外嫁的娘子。请了杏花村和孙家村里正过来,当面立了字据,双方签字画押。熊母道:丑话说到前头,你也别觉得我说话难听,等到日后,你们两个不在了,我家四娘子的手艺可和你家那几个郎君娘子的没有任何关系,也别想再分我家四娘子一文钱,否则别说我熊家拿着这张纸将你们孙家告上衙门。熊母说的毫不客气,气势尤甚,可孙家屁不敢放一个,这可是熊家脑袋傻了把这门糕点手艺教给四娘子,使他孙家坐家里收钱,自然不可能把这等好事再推出去。说来也不知道家里那路祖宗显灵了。孙父孙母再三保证,孙大郎孙三郎以及下面两个小的心里都有些想法,熊家这东西多赚钱他们知道。之前跟着孙二郎在熊家进过糕点,他们转手到镇上轻轻松松就能赚个几十文,可想,熊家这做的赚得岂不是更得多。这个时候孙家几个郎君纵然有些小心思,也不敢表现出来,有心以后徐徐图之,不能惹怒了熊家,不然一文钱没有,说不得还不会允许他家再进货到镇上卖。孙家人都走了,包括孙二郎,独留下熊四娘在熊家学习制作糕点的手艺。不过学了几日熊四娘就知道家里进项多到她不敢想象,她真不敢想熊母竟会同意把手艺传给她,能让孙二郎去进货她就十分满足了。四娘子,这手艺你哥夫给了你,你要知道感恩,别做那忘恩负义之人。你二哥哥夫心疼你,想要改善你过得苦日子,可不是让你拿娘家的东西去贴补婆娘。这话熊母不知道敲打了四娘子多少回,回回四娘子都恭敬的答是,这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