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最前面的一人摇了摇头,惨笑道:“那也比一家老小饿死要强”董家村村正晃晃悠悠的走上来,说道:“就算恩公不来,我们也要找他们拼上一拼的,拼过了才有可能活命,若是不拼,那就只有全村人一起去死了”青年略一思忖,也不拒绝,点头道:“那便一起去吧。”董家村的数十名青壮,从家里取出了锄头,铁锹,扛在肩上,跟着那青年走出了董家村,气势汹汹的向着某个方向而去。谁人不怕死,往日里他们根本生不起反抗那些贼寇的心思,但现在不一样了,若是他们不反抗,就只有饿死一条路。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路,只有两个选择,反抗,或者死。不想死,就只能反抗。好在他们还有帮手,这些恩公似乎也不是普通人,有十余人的样子,再加上他们,在人数上,并没有落下那独眼虎多少。董家村。为了全村的生路,村中的青壮已经尽数出动,和附近最厉害的悍匪决一死战,誓要抢回他们的粮食。老弱妇孺全都留在村中,站在村口,默不作声的望着某个方向。一名幼童缩在母亲的怀里,抬头问道:“娘,爹爹他们做什么去了”那妇人低下头,柔声说道:“爹爹他们给我们找粮食去了,找到了粮食,以后就不用饿肚子了”如意城。李易看了看下方,杨柳青,王老头,卫良陈青以及几位副将都在,就连柳二小姐都找了个位置坐在最后面。他点了点头,转身敲了敲黑板,说道:“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讲造反的时机。”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造反的时机很重要,你们想想,景国现在有人造反吗”“没有人敢在景国造反,为什么,因为景国国力强大,民生安稳,百姓安居乐业,吃饱了没事干,去造反”卫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李易指了指他,说道:“卫将军,你来回答一下,齐国为什么没有人造反”“齐国有人造反。”卫良想了想,说道:“数年之前,齐国大皇子被人蛊惑,欲要在齐国推行“议罪银”之法,国内动荡不安,数州官员造反,牵扯甚广,后来才被被强势镇压”“你坐下”李易瞪了他一眼,说道:“齐国造反失败的例子告诉我们,造反也要讲原则,在一个国家还很强盛的时候,盲目造反,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所谓造反的时机,也就是时势,必须满足几个前提条件,天下崩乱,民不聊生,朝廷失信,反贼并起,很显然,这就是如今武国的局势。”李易后来还是发现,单凭纸上的文字,想要让他们改造思想,似乎并不容易。王老头还好,到底是读书人中的精英,但像是卫良和陈青这种武将,理解起来就有些吃力了。偏偏这些东西,他们最应该了解。于是他只能重操旧业,开设景王小课堂,每天给他们讲解半个时辰,通过这几天的讲课效果来看,效果还不错。他看着下方露出恍然之色的众人,再次开口。“造反之前,需要了解一个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百姓与官府,百姓与乡绅,还是百姓和匪寇,弄清楚了主要矛盾,才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逐步壮大你们的队伍”沧州,董家村。一群老弱妇孺安静的守在村口,默不作声,直到太阳快要落山忽有一声音大声叫道:“回来了他们回来了”所有人精神一振,抬头望去的时候,发现一群人从远处走出来。她们看到自家的男人,儿子,兴高采烈的走进村子,脸上满是笑容,每个人的肩上,都扛着大大的布袋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天命之人董家村的村民走进村子,有秩序的将背着的粮食放在了村口。那名青年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这些粮食,是大家拼了命抢回来的,各家拿去分了吧。”站在他身后的数十名汉子闻言,脸上纷纷露出羞愧之色。这些粮食是从贼寇的手中抢回来的,却不是他们抢回来的,他们这些人,只是站在一旁看热闹,呐喊助威的咸鱼他们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准备,可去了之后才发现,独眼虎一群几十个人,都不够这些恩公打的,他们更是插不上手,最后只能帮着恩公他们把那些人捆起来,也不知道那些匪寇,最后被带去了哪里。名叫董大海的汉子扛了几袋子粮食放在一边,说道:“恩公,我们拿这些就够了,拿的再多,还是会被别人搜刮去,这剩下的粮食,你们带走吧”青年摆了摆手,说道:“这本来就是你们的粮食,我们不能要,你们带回去之后,可得藏好了,别让人再抢去”董家村众人闻言,低头无语。遭逢乱世,又逢天灾,粮食便是他们的命,官府要粮,主家要粮,山上的贼寇也要粮,这些人都是在要他们的命而今天遇到的这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他们治病,帮他们从贼寇手中抢粮,不求回报董大海第一个跪在地上,将头嗑的咚咚响。他身边的两名汉子看了看,也跪了下去。董家村的村民一个个跪下,无论男女老幼,就连不懂事的孩童,都被自己的母亲按下了头。那青年站在前方,说道:“你们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天后娘娘,以后记得好好生活,不可为恶,多做善事,娘娘自会保佑你们,若是有违,我等便会代娘娘收回赐给你们的一切”董大海恭声道:“恩公放心,我们一定不会折损娘娘的功德”董家村的村民也一同应声。直到那些人逐渐远去,一众村民还跪在地上。他们看着身旁堆积的粮食,有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董大海从怀里取出一幅画像,那是他刚才从那些恩公那里求来的,这上面画的就是天后娘娘。他们只是普通人,不能为天后娘娘做什么,只能将娘娘供起来,日夜参拜,以报答天后娘娘的恩情。今日以后,不仅是他,董家村所有人,都要为娘娘立起长生排位近些日子,沧州城外,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武国崩乱,民不聊生,百姓苦于战乱,流离失所,有天后娘娘怜悯世人,化身下凡,遣信众救济疾苦,扶危济困,帮助沧州的百姓免费医病,布施斋饭,救活了不少人有受过他们恩惠的百姓,自愿加入他们,扫荡流窜在沧州的山贼匪类,将夺来的粮食分给穷苦百姓,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拥戴。天后娘娘宅心仁厚,传扬世间大善,也引导沧州的百姓,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并且留下预言,不久之后,便会有天命之人出现,救沧州的百姓脱离苦海这几年里,百姓们听到有无数人都自称为是天命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被朝廷剿灭。这些人嘴里说着要救济百姓,却抢百姓的粮食,到处抓人很久以前,沧州百姓就对所谓的天命之人没有了任何期待。然而天后娘娘不一样,她从来没有图过百姓什么,她填饱了百姓了肚子,治好了他们的病痛,百姓们信服她,拥戴她,她说即将有天命之人解救他们脱离苦海,便有不少百姓,心心念念的盼着这个人的到来沧州州城,刺史府。“天命之人”沧州刺史拍了拍桌子,不满道:“查,给本官彻底的查清楚,这是一群什么人”沧州城外出现了这样一股势力,他这个做刺史的,自然不能放松警惕。沧州如今的局势已经够乱了,他名义上是刺史,但也只能在州城里面蹦跶,出了州城,做事处处都要受到那些巨擘的掣肘。朝廷好不容易才将沧州拿下,若是这里面再出什么变故,多生出个几路反贼,他这个没干多久的刺史,也差不多要做到头了。这个什么引人向善的圣教,必须掐死在萌芽中,做完了这件事情,还要继续想办法搜寻端蓉公主的踪迹。陛下那里一连发了几封密函,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找到端蓉公主,可惜混乱之地易进难出,不能派兵进去,他们上哪里去找人去除非那端蓉公主能从混乱之地自己走出来,走到他的面前,他不认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会发生他的身上。混乱之地,李易刚刚送走杨柳青一行人。纸上得来终觉浅,造反这种事情,不是光靠嘴皮子就可以的,该教的他都已经教了,该到了他们付诸实践的时候了。沧州距离混乱之地最近,是他们的必争之地,拿下了沧州,并且稳固下来,混乱之地就能成为他们稳定的后援,只要武国朝廷没有扫清国内所有的障碍,大军围城,她们就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他们今日才刚刚出发,但在沧州的布局,早在数月之前便已经开始了。圣教要在武国发展分舵,许正早就迫不及待的亲自带人过去,圣教的理念很久以前改成了扶危济困,他们吸纳了一部分人,将沧州作乱的小股匪盗扫荡了一遍,又将得来的粮食财物,全都分了出去。当然,做这些事情,不是舍己不利人,圣教的教众和普通百姓,在待遇上,还是有区别的,这使得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的队伍,就从一开始的不到百人,发展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而那些恶霸匪徒,也全都被带进了混乱之地,转换成了生产力。这两个月来,李易也深刻的明白,历史上那些数不尽的反贼,在造反之前,为何都要先自立教派一个造反的徒弟,一个护短的师父,一个只想着壮大圣教,传播教义的疯子,一群早已被调教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武林高手,将以沧州为起点,不知道最终能将武国搅动成什么样子李端从远处跑过来,跑到他的身边,问道:“爹爹爹爹,小姨和师姐走了吗”李易点了点头,说道:“走了。”李端送了一口气,喃喃道:“终于走了”李易摸了摸他的脑袋,问道:“小姨和师姐走了,你很高兴”“不好好练功,小姨会打端儿屁股”李端揉了揉屁股,兴奋的说道:“我去找妹妹和小姑姑玩了”李端对如意的畏惧是天生的,如意这次和他们一起离开,他就可以彻底的放飞自我了。李易望向山下,下山的道路,曲曲折折的消失在一片林荫之中。前方某处山间,一行近千人的队伍,正在缓缓而行。卫良握紧了手中的战刀,这把刀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是他生平仅见,他们一行五百将士,都配备了这种神兵利器。除此之外,他们还配有战场上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天罚,乃是攻城杀敌的无往利器。然而这些只是有备无患,景王殿下给他们的任务,是一个月内,兵不血刃的拿下沧州。他抬头看了看某个方向,拳头握紧。沧州,我们又回来了正文 第一千零九十章 你是猪吗“三天没吃东西了”“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可怜可怜我们吧”沧州城外,官道一侧的某处路边茶馆,十余位衣衫褴褛,满面灰尘的难民靠在低矮的土墙上,手中举着一个破碗,有气无力的重复着这几句话。沧州一直动乱,一些百姓失去了家园,生活举步维艰,只能四处逃难,沿着官道,诸如此类的难民屡见不鲜。茶馆的伙计被吵的烦了,大步走过来,踢了踢墙边的一人,怒道:“走走走,走远一些,别打搅我们做生意”这茶馆开在官道旁边,原先因为附近的几股流寇,有半年的时间没开张,前些日子,那些贼寇不知道被什么人给收拾了,他们观望了许久,才敢继续开门,可这些赶不走的难民,烂泥一样的瘫在这里,十分的影响生意。“都是可怜人,何苦为难他们。”茶馆之中,一名男子看不下去了,从随身携带的包袱里掏出几块干粮,分给了那些难民,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