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逍遥小书生> 分节阅读 57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77(1 / 1)

里,张县令额头冷汗直冒,颤声道:“你,你们,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老方搬来一张椅子,李易坐在县衙正堂门口,说道:“官匪勾结,陷害无辜,身为永县县令,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张县令色厉内荏:“你们这是忤逆朝廷,忤逆官府,我劝你们赶快束手就擒,否则定然死罪难逃”老方手上拿了一把刀,拍了拍他的脸,说道:“就你话多,知不知道,话越多,死得越快,信不信我先割了你的舌头”张县令下意识的往里缩了缩身子,随后又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动作有些失了身份,仰起脖子道:“本官乃是朝廷命官,是永县县令”老方看着他,怒道:“吵吵啥,吵吵啥,什么朝廷命官的,一会就不是了,你再多说一个字,信不信我真的先割了你的舌头”张县令果然不再说话了,面子和舌头相比,显然后者更加重要一些。经过了刚才一番打斗,王常额头上渗出细汗,但脸上的表情却颇为激动。他这一辈子,向来都是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逾越,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酣畅淋漓过。刺激过后,也很快的冷静下来。他看着李易,立刻说道:“李兄弟,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得马上离开,我们冲击官衙的事情想必已经传了出去,要是引来了守城军,我们就走不掉了”“王大哥不是说,景王殿下马上就要到这里了吗。”李易笑了笑,说道:“景王殿下英俊潇洒,武功盖世,是非分明”自己夸自己也太不要脸了,李易干咳了几声,说道:“总之你要相信,景王殿下一定能还我们公道的。”王常怔了怔,立刻说道:“可是,景王殿下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脚下的土地忽然震动起来。与此同时,县衙之外,百姓们看着数百身披甲衣的卫士将县衙团团围住,无不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当一队兵士迈着整齐的步子跑进县衙时,王常的脸色彻底的苍白下来。“长史大人,长史大人救命啊”见到来人,张县令就地一滚,竟是直接从堂上滚了下去,他跪倒在一名男子的身前,指着后方说道:“这群贼人无法无天,冲击官衙,意欲谋害朝廷命官,大人快让人将他们拿下”蜀州刺史虽然被朝廷调走了,但刺史府的佐官还在,这段日子,蜀州的大小事务,一直由这位长史负责,因此,当张县令看到长史大人和司马带着守城军走进来的时候,便像是看到了救星。事到如今,那些人冲击官衙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只有死路一条看着那些兵士听了永县县令的一番话,快步向这边走来,王常身体颤了颤,险些跌倒。这时,已有两人来到他们身前。左边的一名文士快速的整理了一下衣衫,躬身道:“蜀州长史,参见景王殿下”右边一名身披甲胄的男子干脆的单膝跪地,高声道:“蜀州司马,参见景王殿下”县衙之内,所有的军士皆放下武器,双膝跪地,齐声道:“参见景王殿下”王常怔了怔,回头向身后望了望,景王殿下,景王殿下在哪里他身后的县衙大堂中,空无一人。然后他缓缓的转过头,看着他刚刚认识两天,就经历了不少事情的那位李兄弟。噗通他终于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噗通又是一道沉重的响声。张县令本来已经站起了身子,转过身想要看长史和司马将那一众逆贼拿下,结果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长史鞠躬,司马下跪。景王殿下。他看着对面那位年轻人,只觉得头顶十分晴朗的天空,忽然间便阴沉了下来。有乌云卷积,有雷霆炸响。他再次跪了下来,耳边一阵嗡鸣,脑海空白一片。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章 真是山贼早有圣旨传到蜀州,蜀州将作为景王殿下的封地,日后蜀州之财政、军政,一切事务,都交由景王殿下决定,只需事后报备朝廷即可。原蜀州刺史被朝廷召回,其余佐官暂时留下,新的刺史,将由景王殿下亲自指定。这几乎是将整个蜀州都独立了出来,与朝廷的联系微乎其微,可谓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创举,当然,外臣封王,这也是景国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仅凭这两点,就能够看出陛下对于景王殿下的信任,蜀州换了新主人,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自然要加倍小心。毕竟,在这之前,有关景王殿下的种种传说,他们都已经深入的了解过了。前两日便有景王府的人到了蜀州,这两日,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待之中,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景王殿下,这个不开眼的永县县令,居然如此胆大妄为,蜀州长史与司马生撕了他的心都有了。眼下之人,可是当今陛下与辅政公主的挚友,位高权重的景王殿下,瞎了他的狗眼,竟然诬陷景王是山贼“把这罪臣给我拿下”蜀州长史回头说了一句,立刻便有兵士将瘫软在地的张县令拎起来。“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张县令被押着,想要跪下却做不到,只能用绝望的眼神看着他,大声道:“景王殿下饶命啊”一县县令,居然和山贼勾结,肆意诬陷好人,足以看出,蜀州的官员腐败猖狂到了何等程度。李易挥了挥手,说道:“脱掉他的官服,押到菜市口,饶不饶他,百姓说了算。”蜀州长史躬身道:“遵命”从今日起,景王殿下就是蜀州的新主人,在蜀州,他的话,等同圣旨。“景,景王殿下”王常脸色发白,走过来,声音有些发颤,说道:“不知殿下身份,这两天多有得罪,还,还望殿下恕罪”“不知者无罪”李易摇了摇头,说道:“还没感谢你们一路的照顾,有没有时间,我请你们喝酒”王常闻言,怔在原地,从刚才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办法将眼前的年轻人当做是那个可以和他喝茶聊天的李兄弟了,一个只不过是身份低微的镖师,另一个是当朝权势最盛的景王景王殿下,居然在邀请他喝酒老方走过来,揽着王常的脖子,说道:“婆婆妈妈的,跟个娘们儿一样,喝了这顿酒,以后就是真正的朋友了,以后在蜀州遇到什么困难,我罩着你”王常自是知道这是几辈子都求不来的福气,躬身道:“那就,那就多谢景王殿下了”张县令被拖下去了,蜀州司马走上前,指着院子里面的衙役,问道:“殿下,这些人,该怎么处置”衙门里面的主事之人乃是张县令,这些人也是听命行事,不可能和他一样重罚,李易想了想,说道:“每人杖十,以示惩戒,以后若是再为虎作伥,定不轻饶”“谢殿下,谢殿下”县衙的衙役立刻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即便是还要受到杖刑,却是一点儿都不敢怨恨景王殿下。其余之人,也有时间抬起头,悄悄的打量着景王殿下。这两年来,他们没少听过景王的事迹,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只觉得他虽是如此的年轻,但身上自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气度一个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走进县衙,看着李易,脆生生的说道:“哥哥,如仪姐姐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你的饭就被如意姐姐吃光了”说罢又蹦跳着跑了出去。李易面色一变,急忙追上去,急忙道:“让她给我留一点”众人看着那道身影瞬息间消失在门外,愣了愣之后,再一次觉得,景王殿下,的确有一种和常人不同的气度永县县城中的百姓,今日心中有点忐忑。守城的军士匆匆过来,围了县衙,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当时的形势看起来极其严峻,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事实证明,果然是有大事发生了。不然张县令那个狗官又怎么会人拖着跪在了菜市口,引得无数百姓围观。百姓们心情首先是忐忑和疑惑的,这狗官在永县当了多年的县丞,坏事做尽,升为县令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勾结山贼,到处搜刮民脂民膏,闹得永县人心惶惶,百姓恨他入骨可他是县令,无人敢惹,百姓们咬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不过这个狗官今日演的,又是哪一出很快,便有热心人士打听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蜀州传的沸沸扬扬的景王殿下,终于在今日,抵达了永县。殿下在进入永县之前,抓了一伙山贼,本欲交给官府,却没料到,那山贼林二疤子,正是永县县令的小舅子,往日他们官匪勾结,做了不少恶事,如今竟然反过来诬陷景王殿下是贼匪然后然后张县令就被扒了官服,摘了官帽,跪在这里了。“呸,狗官,你坏事做尽,就没有想到,你也会有今日”终于有人忍不住,对着他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百姓也终于沸腾起来。“狗官,吃了熊心豹子胆,连景王殿下都敢诬陷”人群中,有一人丢了一只臭鸡蛋。“你恶事做尽,能有今天,全都是咎由自取”人群中又丢出来一只石头。“妈的,谁用石头砸我”对面有一人捂着脑袋跳了出来。更多的石头和鸡蛋砸了过去。人群顿时乱作一团,分成明显的两帮,开始了石头和臭鸡蛋的乱战,最后演变成近身肉搏。“我看到了,刚才是你砸的我”有一人指着对面的男子,踹了张县令一脚。“我为什么砸你,你心里没数吗,刚才那个砸我头上的臭鸡蛋是谁扔的”那男子恼怒的指了指他,一拳打在张县令鼻子上。人群纷涌而来,很快将张县令淹没。旁边的兵士见势不妙,立刻上前阻拦张县令被拖出来的时候,已经头破血流,满脸浮肿,出气多进气少了身着铠甲的一人脸色一变,立刻道:“快去请大夫”曾经的蜀王府,现在的临时景王府。刚到蜀州,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李易吃完饭,并没有耽搁多长时间,接见了这两年留在蜀州的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王爷,我们周边能收服的山贼,都已经收服的差不多了,再往里面,还有两个难啃的骨头,担心损失太大,我就没敢轻举妄动”此时,李易面前,一个锃光发亮的光头正在有规律的颤动。李易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你们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很不错,后面的事情,从长计议。”那光头脸上露出兴奋之色,说道:“王爷,这次一定要把他们一锅给端了”王常怔怔的站在门口,只觉得里面的那个光头格外的熟悉。他很快就想起来,这种熟悉感来自哪里。他们某一次押镖,遇到大股山贼,整个镖队都差点覆灭的时候,就是这个光头救了他们。他们也是山贼,只不过是专抢山贼的山贼。这个光头出现在这里,看起来似乎是景王殿下的手下,所以原来景王殿下没有骗他。他忽然觉得脑子有些乱,需要好好捋一捋。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召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想要整合混乱之地的势力,也不是做不到,但是硬碰硬的话,弟兄们肯定要折损不少,不划算”名叫王威的光头挠了挠脑袋,有些苦恼的说道:“可是,如果再不往外扩张的话,修路搭桥盖房子的人就不够了”“这件事情先不急。”李易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攘外必先安内,路要一步一步走,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当前最重要的,便是结束蜀州的乱象,混乱之地的山贼并不是眼下的重点,流窜在蜀州的这些盗匪,才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因为从今天开始,这整个蜀州,就是他的地盘了。同行是仇人,一个山头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