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太过一字王就这么说封便封了,陛下已经直接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以后,整个京都,还有谁敢惹李家李家。家主被封王,这可是天大的殊荣,整个府上一片欢腾。李易才将忧心忡忡的老夫人送走,坐回院子里,揉了揉有些发涨的脑袋,公主殿下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叹了口气,说道:“说好了,让你拦着他呢”李明珠摇了摇头,说道:“你知道,他要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为什么要拦我”李轩从后方走出来,说道:“你为景国,为天下做了这么多,区区一个王爵,又算得了什么”“你就没有数一数,从景国开国以来,外臣封王的有几个”李易摇了摇头,说道:“你就不在乎朝臣会怎么想,百姓会怎么想”“我不在乎他们怎么想。”李轩看着他,认真的说道:“我只在乎你怎么想。”正文 第九百九十章 君臣僵持李易知道李轩是怎么想的,但不知道他居然会这么做。景王,一字王,这几乎已经是除了皇帝之外,景国地位最高的人了。这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没有劝李轩收回成命,因为比外臣封王影响更大的,是封了王之后又将圣旨撤回。常人尚且懂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作为皇帝,说出的话更是金口玉言,金科玉律。李轩对此毫不在意,说道:“你放心,百官若是反对,一切由我担着。”此刻说什么都晚了,李轩的性子他再也清楚不过,李易摇了摇头,说道:“不说这件事情了,喝酒”酒是小翠调的酒,小翠调的酒有两个特点,一是味道甘甜,二是容易上头。李轩猛灌了两杯,就有些晃晃悠悠了。“你说,做皇帝、做王爷有什么好,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李轩醉眼朦胧,喃喃道:“我还是觉得在庆安府的那段日子,最舒服,最自在”李易其实没有喝酒的兴致,今天的事情,李轩只是开了一个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我知道你不愿意做什么王爷,我就是要堵住他们的嘴。”李轩拍了拍桌子,忽然说道:“这个京都,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要不,我们跑吧,你不是说蜀州附近有个地方很好玩吗,谁也管不到,要不,我们去那里”李明珠看着身旁的两人,微微摇头。最不想做皇帝的人做了皇帝,最不想做王爷的人做了王爷,这世上的事情,有时候便是如此的讽刺。她站起身,在李轩的肩头轻轻一点,他便趴在桌上,昏睡过去。她坐回原位,看着李易问道:“现在该怎么办”自从李轩继位之后,李易便意识到了某些事情,只是没有预料到,李轩这忽然的举动,将某种矛盾推到了巅峰。“不知道。”他摇了摇头,看着她问道:“你饿不饿,我炒碗饭给你。”“不饿。”李明珠摇了摇头。“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两个。”投胎是个技术活,生在帝王将相家,大抵便一辈子吃喝不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在布衣寒门,天生便低人一等,需要比那些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挣得一个好前程,却也未必能追上那些人。这其中,最好的情形,便是投胎在帝王之家了。不需任何努力,天生便是王子王女,贫苦出身的子弟或许可以凭借后天的努力逆转命运,出将入相,但他们的出身就已经决定,他们这一辈子的成就,最高也不过是出将入相了。想要再往上一步,只能祈求下辈子可以投个好胎。但万事总有例外,昨日的李县侯,今日之景王,便开了景国立国以来未曾有过的先河。民间对此议论纷纷,除了表示惊诧之外,倒也没有别的什么。诏书之上,景王这些年来的功绩,一桩桩一件件写的十分清楚,这几年他们身边发生了许多好的改变,众人几乎能够在其中所有的事情上看到景王的影子。他被破例封王,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民间对此的反对之声并不多,朝堂和宗室,却因为这件事情,和当今天子闹得很僵。宗室自不必说,都出自李家王朝,又怎么可能轻易的允许一个外人横插一脚以留在京都的几位年迈李姓宗亲为首,对此向陛下提出抗议,在外的亲王还未得到消息,但想来也不会同意。朝堂之上,本就对陛下一意孤行要封李县侯为相颇有微词,现在倒好,陛下没有封他为相,直接封了一字王,此后宰相见到他,也要行礼跟了这样一位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陛下,实在是让人头疼。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亦或是皇族宗室,李易都没有关注。封王之后,他甚至没有没有邀请宾客庆祝,和以往并无任何区别。要是细说,区别还是有的。以前在家里清闲的紧,现在要同时看三个孩子,李端,永宁,寿宁,她们三个尚且应付不过来,不由的让他想象到了以后的生活,未免有些担忧。当然,寿宁已经不算是孩子了,很多时候还能帮自己看孩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老方有些纠结的站在他的身后,问道:“姑爷,咱家门上的牌匾,真的不用换”李易摆了摆手:“不用。”“这不换不行啊”老方摇了摇头,说道:“姑爷现在好歹是个王爷,门口也不能这么寒酸,得换两个大一点的石狮子,那牌匾也该换换了”“以后再说吧。”李易摇了摇头,说道:“这几天有没有什么大事”“大事”老方挠了挠脑袋,说道:“大事就是姑爷你被封为景王,其他的好像就没了,对了,昨天那光头倒是来了一封信,说是现在手下已经有了不少人,他们在山里面建了一座城,具体的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二小姐在管,姑爷要是想知道,我去二小姐那里拿资料过来。”老方起身离开,很快又走进来,说道:“姑爷,外面有一个老头找你。”来找他的这个老头,应该算是景国最厉害的几个老头之一了,李易站起身,走到前堂,对坐在厅内等候的老者拱了拱手,“不知沈相驾临,有失远迎”沈相站起身,躬身回礼,说道:“老夫可受不得景王行礼”李家和沈家也算是有几分交情,沈相在朝堂之上,也有数次站在他的背后,让人上了好茶,闲聊了几句,便开口问道:“如今朝堂只余沈相支撑,应是异常繁忙才对,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喝茶”沈相笑了笑,摇头道:“老夫来这里,可不是找景王喝茶的。”他放下茶杯,说道:“景王虽不在朝堂,但想来这几日朝中的情形,应该也知道吧”李易没有否认。沈相端起茶杯,笑道:“素素的事情,老夫还未谢过景王。”他说的是沈素女扮男装混入算学院一事。李易忽然意识到,沈相在朝堂上素来低调,和秦相截然相反,属于温和一派,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能混到这个位置的,有哪一个不是老狐狸沈素和李轩的事情,无论是无意也好,沈家有意推动也罢,最终得利的,都是沈家。这让他不禁再次对眼前的老者刮目相看。李易没有回应,沈相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看着他,缓缓说道:“陛下的性子,想来景王最清楚不过,陛下此次和朝臣宗亲闹翻,朝堂不稳,长此以往,损失甚大,能劝陛下的,也只有你了。”李易看着他,问道:“你要我怎么做”沈相摇了摇头,说道:“老夫不知道应当如何,但老夫知道,景王殿下一定知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知道”“景王亦非老夫,又怎知老夫不知道”再问下去未免有水字数的嫌疑,李易摇了摇头,不打算和眼前的老头子计较了。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话说到这里,就不能再说下去了。正文 第九百九十一章 这就巧了“老夫告辞。”“沈相慢走。”送走了沈相,李易走回院中坐下。沈相今日过来,不是为了和他探讨“子非鱼”的哲学问题。李轩一根筋,做事情仅凭一腔热情,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坚持。坚持到撞上南墙也不回头,撞倒南墙后继续大步向前走。先帝在位时,并不乾纲独断,大多数时刻,都会和朝臣商议,兼顾朝中重臣的意见;李轩平日里不太管政事,但他决定的事情,哪怕有再多的人反对,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以前他是世子,还有宁王,有先帝能够束缚住他,现在他是皇帝了,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便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了。宗室朝臣若是一直和他这样僵持下去,若无意外,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李轩。而李易自己,就被他这么推到了前面。但这不能怪他,他做事从来都不会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朝臣觉得他猜忌自己,他就封相,朝臣再继续猜疑,他便直接封王。这是他的态度,简单直白,略有粗暴。这是一个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又有些感动的做法,甚至有些孩子气,当然,这样的孩子气,出现在一国之君身上,并不是一件好事。院内,小珠和小环小翠在玩蹴鞠,李易对她招了招手,说道:“小珠,等一会帮我温一壶葡萄酿。”“好嘞,我马上就去”小珠将藤球传给小环,向厨房小跑而去,李易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次少掺点烈的”柳二小姐没有在家,没有人能陪他喝酒了,李易一个人自斟自饮,想着刚才那件事情,另一个方向,如仪收回视线,低声道:“即便是被封王,相公还是不开心”若卿面有忧色,说道:“他这次被封景王,看似是天大的恩典,但恩典太过,也未必是好事,陛下登基之后,李家已经让不少人忌惮,这一次,皇恩厚重,他们会忌惮更深,木秀于林,并非好事。”如仪面露思忖之色,望着那个方向许久,才道:“有件事情,我想和两位妹妹商量一下。”她小声的说了几句,醉墨脸上浮现出笑容,说道:“但凭姐姐做主。”若卿同样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听姐姐的。”李易一边喝着葡萄酿,一边想着事情。先帝临终之前,将明珠和李轩交给他,让他看着这个朝堂,看着这个天下,后来又让常德带话,让他照顾永宁,照顾寿宁自己又不是他家的保姆,他凭什么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答应了下来,照顾永宁,照顾寿宁,照顾明珠,这是应该的,照顾李轩,谁让他是唯一的好兄弟呢,他也认了,但整个朝堂,整个天下都让他照看着,这就有些过分了。起初想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照看着就照看着吧,可现在,他要让李轩坐稳这个位置,君臣和睦,朝堂安稳;还要留在京都,替他看着李家的天下,这两件事情有所冲突。直到现在,他也还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李易心中升起一丝不忿,老皇帝啊老皇帝,自己是骗了他女儿还是怎么了,临走之前还要坑他一把他皱起眉头,伸手去拿酒壶,却捉了个空。如仪拎起酒壶,将他的杯子倒满,又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看着他,微笑道:“妾身陪相公喝两杯。”如仪平日里不喝酒,连葡萄酿也不曾喝,除了某一次在房中被李易死缠烂打补上的那一杯交杯酒,就没有见她主动喝过了。李易诧异的和她碰了碰杯,她抿了一小口,才看着李易说道:“有件事情,妾身想和相公商量。”如仪不太用这种语气和表情和他说话,李易疑惑道:“什么事情”如仪看着他,说道:“妾身想出去走走。”李易闻言愣了愣,然后站起身,说道:“我陪娘子出去走走。”“妾身不是说家门外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