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逍遥小书生> 分节阅读 36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67(1 / 1)

,脸上自然而然的露出嘲讽之色。“我说过,不要和姓李的走的太近。”中年道姑皱眉看着他,说道:“你莫非忘记了,方家是如何只剩下你我二人的”“我方家和景国皇室不共戴天,此仇自然不敢忘,有生之年,定要让李氏眼睁睁的看着景国覆灭”年轻男子咬牙说了一句,随后便正色说道:“只不过,在这之前,为了大事,也要有必要的隐忍”s:公众号发了读者手绘的小环照片,晚上教师节要去老师家里,第二更应该会很晚。正文 第六百六十章 看起来很面熟还真是造化弄人,李易记得自己第一次和蜀王扯上关系,似乎也是在蜀王府中。同样的邀宴,同样的蜀王府,只不过第一次是在京都,这一次是在蜀州。兜兜转转,一切似乎回到了远点,实际上路线早就跑偏了。至少蜀王是跑偏了,身份尊贵,背景通天,不好好在京都做皇子,等着继承皇位,非要跑到这么一个偏僻荒远的地方,何必又何苦李易随那道姑一起走下楼,从一处房间里面走出了一位中年男子,看到他,怔了怔之后,问道:“姑姑,这位是”“一位重要的客人。”道姑似乎不愿意过多解释,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那年轻男子狐疑的看了李易一眼,却也没有多说,走在了道姑身边的另一侧。李易摸了摸脸颊,这东西贴的还挺紧,应该不会突然掉出来。否则,他还真不确定,若是在蜀王的面前“现出原形”,他会不会被吓得突发心肌梗塞之类的。就算不会,也要注意一点。被这道姑带去齐国,和在蜀王的地盘上现形,李易在心中斟酌了一下,觉得前者的危险系数会小一些。幸好蜀王不知道他之所以会被驱逐到蜀州,都是自己在背后不遗余力的免费帮他,否则纵使这道姑是宗师高手,可能也拦不住他。永县不大,蜀王府便坐落于县城内最繁华的地方,还没有走进府里,给李易的第一感受就是寒酸。太寒酸了。王府他去过两个,庆安府的宁王府和京都的蜀王府,皇宫的宫殿更是去过无数,永县的蜀王府,的确是他见过的最寒酸的一个。据此便能推测,蜀王在这里的日子应该过得不怎么滋润。李易猜的没错,蜀王的日子过的的确不太滋润,任谁从权力中心的京都被发配似的驱逐到这个地方,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不仅偏远,而且穷困,虽然他的称号是“蜀王”,但从他小时候起,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真的来到这个地方。“磨磨蹭蹭的,没有吃饭啊”蜀王从一处宽敞的房间内走出来,指着场中匆匆忙忙的丫鬟下人,皱眉道:“本王的宴席马上就要开始了,耽搁了时间,小心你们的脑袋”蜀地什么都不好,地方不好,人不好,就连府上的丫鬟下人使唤起来都没有在京都的那么得心应手。蜀王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痛恨这个“蜀”字。一道身影从远处走来,满面笑容,先是对蜀王拱手施了一礼,随后才说道:“殿下,京都那边传来的好消息”蜀王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立刻问道:“什么消息,是不是父王召我回京了”那人脸上露出尴尬之色,说道:“不是的,殿下。”蜀王脸上的表情变的有些难看,问道:“那是什么好消息”那人讪讪的说道:“殿下,长安县伯李易失踪了,已经失踪了近一个月,恐怕是凶多吉少。”听到了某个名字,蜀王的精神一振,问道:“你说谁”那人立刻说道:“李易,长安县伯李易。”“李易失踪了”蜀王一脸惊喜的问道。“是的,这是朝廷刚刚传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那人是蜀王府的长史,此刻刚刚接到朝廷的信笺,便立刻过来禀报。“死了吗”蜀王一脸期待的问道。“”那人怔了怔,说道:“还没有具体的消息,朝廷说李县伯被贼人挟持,一路西去,可能会路经蜀州,让地方官员重视此事,若是发现了李县伯的踪迹,要想办法营救。”“营救,李县伯是我景国的栋梁,是要想办法营救”蜀王冷笑了两声,说道:“派人去刺史府,再去各县衙门通知下去,一有李易的消息,立刻向本王禀报”“是”男子躬身说了一句,很快就退下去。“李易”蜀王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说道:“你最好祈求老天保佑,这一次不要落在我的手里”天色渐晚,逐渐的有宾客开始登门。蜀州虽然是蜀王的封地,但真正牢牢把控蜀州的,还是本地的乡绅士族,纵使崔家很早就在这里经营,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顺,蜀王到蜀州之后,便频繁的举行此类宴会,邀请的大多是蜀州的本地士族,若是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他便能牢牢的把控蜀州,此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见过殿下”“参见蜀王殿下”今夜来的人有当地的官员,更多的是在蜀州小有名气的年轻俊杰,代表他们背后的各方势力,蜀王扫视了一眼,估算了一下人数,心中大抵满意。“方某见过蜀王殿下。”一道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蜀王转过头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走过去,说道:“怎么才来,本王可是等你多时了。”对于这位方姓男子,蜀王心中是非常感激的。他某一次出行,碰巧在城中遇到了一群悍匪,若不是眼前的青年出手相救,怕是早就凶多吉少。当然,之所以对他如此的客气,是因为除了救命之恩以外,对方的手中还握着一股神秘力量,虽然还没有窥得全貌,但那只露出的冰山一角,也让他十分忌惮。不过,若是这股力量,能成为他日后的助力,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蜀王看着那方姓男子身边的道姑,诧异了一刻,立刻问道:“这位道长,莫非就是你经常提起的”“正是。”方姓男子微笑说道。蜀王表情一正,拱手道:“见过道长。”“殿下不必客气。”那道姑也微微点头。“几位请上座。”蜀王笑了笑,伸手指了指某个十分靠近前方的席位。“我们过去吧。”方姓青年带着李易和那道姑过去。“等一下。”李易转身,刚走了两步,身后忽然传来了蜀王的声音。“殿下还有什么事情”蜀王看着那道姑身旁的年轻人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狐疑之色,问道:“你看起来很面熟,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那年轻人笑了笑,说道:“在京都之时,只是远远的见过几次殿下,殿下怕是认错人了。”蜀王微微皱起眉头,声音陌生,容貌也很陌生,但为何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觉。更奇怪的是,他只是看着这一张脸,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恶“算了,没事,是本王认错人了。”片刻之后,蜀王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中年道姑看了李易一眼,在主位上坐下。李易在心中暗叹,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最熟悉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句话说的,真他娘的有道理很快的,便有歌姬舞姬从周围走出,伴着夜晚的灯火,尽情的在场间表演,李易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却无心欣赏,靠在椅子上,将胳膊枕在脑后,望向了布满繁星的夜空。同一时间,蜀州城内,结束了一天的表演,刚刚关门的某座勾栏之中,几名汉子站成一排,躬身说道:“参见盟主”百里之外,夜色下,一老者斜靠在树干上,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取出一颗药丸,扔进嘴里。“呸,苦死了”片刻之后,他喃喃了一句,又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块指甲大小的乳白色方形物,扔进嘴里,声音含糊的说道:“该死的道姑,跑的倒是挺快”正文 第六百六十一章 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那道姑和方姓年轻人去殿内和蜀王谈什么事情了,李易的身后站着几名蓝衣人,看似保护,实为看管。李易回头看了某个方向一眼,蜀王居然和邪教的人勾搭上了,老皇帝还没死呢,难道这家伙真的想造反不成李易暂时还不知道这个圣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一个民间组织聚集起十多万人,要是不造反,还真有点可惜。一路之上,从这些教徒的只言片语中,他也得到了不少信息。这个“圣教”的大本营是在齐国,十万教众说的也是齐国,根据一路之上遇到的情形来看,他们在景国,显然也发展到了某种程度,就是不知道其他国家有没有他们的影子,如果真有的话,这个组织也未免太庞大了。如果这些人要造反,估计老皇帝少不了会头疼。“这位兄台看起来面生,不是蜀州人士吧”一道声音从旁传来,李易转过头,看到一个年轻人举起酒杯,向这边走来。李易总觉得他有点面熟,以前肯定见过,但应该没说过几句话,因为除了有一点眼熟之外,他在记忆中还真搜索不出来更多关于他的东西。李易点点头,说道:“不是,从京都来的。”“在下江子安,时任永县县尉。”年轻人笑了笑,在他的身旁坐下。“江子安”李易终于通过这个名字搜索到了更多的信息,宁王府,江子安,崔延新,当初在宁王府为难宛若卿,后来还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罪魁祸首,就是此人和那崔延新。后来倒是听说他们因此受了牵连,同年的进士之中,只有这两人的委任被暂时压了下来,之后在蜀王府见到了崔延新,没想到在这荒僻的蜀州,还能遇到又一位“故人”。李易拱了拱手,说道:“江大人好,在下李轩。”“李兄太客气了,叫我“子安”就好。”江子安笑了笑,随后说道:“不过,李兄的名字,倒是和江某的一个朋友一模一样。”李易笑着看着他,问道:“江兄说的,可是宁王世子李轩”江子安愣了愣,这才笑道:“倒是忘了,李兄是从京都来的,定然听过李轩世子的大名。”李易拱手说道:“李轩世子可是京都三杰之一,想不到江兄居然与他熟识,真是失敬失敬。”“哪里哪里”江子安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笑笑,说道:“这都不算什么,我和长安县伯李易也是至交的事情,不也没有告诉李兄吗”“哦江兄和那李易相交莫逆”李易一脸惊诧,压低声音说道:“听说蜀王殿下和那李易有很深的仇怨,江兄你”江子安脸上的表情怔了怔,哈哈一笑,说道:“开玩笑,开玩笑,李兄不要当真,我和那李易其实也没那么熟,李兄出去不要乱传”江子安话题一转,问道:“李兄和那位方兄很熟悉吗,不知那位方兄,到底是什么来头”“不太熟啊”李易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我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他。”江子安脸上的表情有些失望,看蜀王殿下对那方兄的态度,十分不一般,若是能够结交,日后或许会多一条出路,原本想要从这里打听出一些东西,这个目的却是落空了。“江兄是这永县县尉”李易忽然看着他问道。闲着也是闲着,听这位江兄吹吹牛逼,消磨时间也挺好。江子安有些意兴阑珊的点了点头,正打算寒暄两句离开的时候,忽听的对面那年轻人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也做过一段时间县尉”“嗯”江子安愣了一下,问道:“李兄也做过县尉”“是啊。”李易叹了一口气,说道:“往事不堪回首,不提了,不提了”某一刻,江子安看向他的眼神立刻就变了,长叹一声,说道:“同是天涯沦落人,想不到李兄和江某,也有同样的遭遇”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再叹一声,说道:“像我们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便是能一朝走进仕途,怎奈何造化弄人,我江子安空有一身抱负,却只能龟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