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印大师,许久不见了。”“阿弥陀佛,原来是李易小施主。”檀印老和尚施了一个佛礼,微笑说道。“大师这是要进宫”李易看了看几位和尚问道。这么毒辣的太阳,这些和尚居然也不戴个帽子遮一下,怕是晚上回去脑袋就有得罪受了。“正在等待陛下宣召。”檀印老和尚点点头说道。两人没说几句,就有一辆马车从远处飞速的驶来,几位青衣道士从车上下来,淡淡的撇了这些和尚一眼,当然顺便也把李易撇了进去,只是在守卫那里出示了牌子,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宫门。李易心道不愧是国教,这些道士的待遇比和尚要好多了,最起码不用在大中午站在宫门口晒太阳。“我们还有要事要办,大师改日再叙。”李轩对檀印老和尚施了一礼,便和李易走进了宫门。路过博文殿的时候,李易下意识的向某个方向望了一眼,当初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会离京这么久,不知道永宁最近怎么样了这一次,没有让他失望,远远的看过去,身穿宫装的小姑娘坐在阴影里的台阶上,呆呆的望着前方,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姿势。李易脸上露出笑容,快步的向那边走过去。便在这时,宫殿的拐角处忽然出现了一个圆圆的身影,晋王李翰快步的跑过来,扯了扯永宁的小脸,大声说道:“哼,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总是赐给你那么多冰,我们两个人加起来都没有你的多,快把你的冰分给我一半,不然,不然我就揍你”都是皇子公主,为什么分给永宁的冰总是比他们的多,要知道永宁可是没娘的孩子,晋王殿下的心里很不平衡。李翰扯着小姑娘的脸,很奇怪她这一次并不像以前那么痴傻,就算是被欺负也是动也不动,而是抬起头,看向了他的背后。“哼,你看哪里都没用,宫里除了父皇,谁会”李翰一边说着,一边转过头。“呃”李翰的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声音。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忽然间,李翰的手像是被毒蛇咬了一样,猛的从永宁的脸上拿开,望着前方的身影,一张圆脸变的煞白煞白。极为酷热的天气里,晋王忽然感觉到有些冷,晴朗的天空上,仿佛有无穷无尽的黑云,卷集着,翻滚着,从他的正前方压迫过来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 愤怒的老道“晋王殿下这么悠闲,是不是把所有的算学课业都做完了”李易表情平静的看着李翰说道:“也对,四个月的时间,殿下哪怕是每天看书半个时辰,也绰绰有余,从明天开始,我会将欠下你们的课业一一补上,明日巳时,博文殿见,晋王殿下可别迟到了。”李翰额头上冷汗直冒,几个月前他就已经将那算学课本撕了个粉碎,什么每天半个时辰,他连半刻钟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在那种无聊的事情上。“父,父皇说了,天气太热,我们,我们这几天不用上宫学”先入为主的恐惧极难消除,李翰结结巴巴的说道。李易笑了笑说道:“没关系,没关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点热又算得了什么,我一会儿就禀告陛下,晋王殿下不用再担心了。”不理会已经痴傻在原地的晋王,李易蹲下身子,在永宁的小脸上揉了揉,问道:“抱歉啊,这么久才来看你,现在还经常饿肚子吗”小姑娘摇了摇头,从袖子里面取出了一块鼓鼓的锦帕,放在李易手心。锦帕入手冰凉,湿漉漉的,李易打开看了一眼,发现里面包着的是一块冰。把自己仅剩下的冰块送给李易之后,小姑娘就转过身,向着旁边的宫殿走去。“见陛下要紧。”李易看着她的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宫殿里,耳边传来了李轩提醒的声音。“你们两个过来。”李易对站在不远处的两名宦官招了招手。“爵爷有何吩咐”本打算和永宁公主回去的两名宦官立刻小跑了过来。李易指了指宫门的方向,对他们吩咐了几句,又看了一眼永宁所在的那处宫殿,这才和李轩不急不缓的向更深的宫殿处走去。不一会儿,晋王李翰就看到刚才离开的那两名宦官每个人拎着一只巨大的木桶从宫门口走了过来。两人路过他身边的时候,带来了一阵舒服的凉风,李翰的目光向木桶里撇了一眼,看到几乎占据了整个木桶的冰块时,一双眼睛不由的瞪的滚圆这两桶冰块加起来,可足足抵得上他一个月的份额啊此时此刻,他多么想抱着这样的冰块美美的睡上一觉,但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消散之后,他终于意识到了一件更为恐怖的事情。那个魔鬼回来了,他的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陛下刚刚睡下,世子殿下先在偏殿候着吧,等陛下醒了,奴才再去通报陛下。”殿门口的宦官小声说道。“算了,宫殿里面更是闷热,我们还是在这里等着吧。”李轩就站在廊下的阴凉地方,吹着小风,感觉还不错,这个位置绝对要比里面要凉快得多。看看那几个穿着道袍,脸上的汗水都快流成河的家伙就知道了,虽然像李易那样撸起袖子,撩起衣襟下摆扇风可能会很凉快,可是从小接受的皇家礼仪却不容许他也做出那样的动作。他开始有些想念那一壶冰镇的葡萄酿。“这里好歹是皇宫,你就不能规矩点吗”李易正扇的起劲,冷不防听到一道声音,扭头一看,看到公主殿下正站在廊下看着自己。有女士在场,这个动作就有些不雅观了,李易只好把袖子放下来,衣襟整理好。皇宫还是没有家里自在,如果只有他和如仪两个人,只需要一件兜住关键部位的布片就行。“什么时候回京的。”李明珠走过来问道。“刚回来没几天。”李易一句话搪塞过去。李明珠本来还想再多问些什么,却有两名护卫带着几名和尚走了过来。“见过公主殿下。”檀印大师双手合十说道。“大师不必多礼。”就算是一国公主,在大德高僧面前也不适合端架子,李明珠还礼道。“父皇刚刚睡下,大师先去偏殿等待吧。”李易有些好奇,和尚和道士共处一室,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虽然同样是以忽悠为生,大抵也算是同行,但和尚和道士一般是互相看不对眼的,佛道两教要争信徒,争香火,资源有限,一方多了另一方自然就少了,这一来二去的,梁子自然会结下。道家虽然是景国正统国教,但在景国的发展却远远比不上佛教,争香火信徒争不过对方,自然不会给和尚们好脸色。对于他们不善的目光,檀印大师身后的几名年轻和尚也不甘示弱的回瞪回去。“不知大师进宫所为何事”闲着也是闲着,李易走过去和檀印大师小声聊天。檀印大师道:“陛下身体抱恙,受皇后娘娘所邀,贫僧携弟子前来为陛下诵经祛病。”听完檀印老和尚的话,李易有些明白,为什么佛门虽然昌盛,但是在皇宫里面,却还是道士更受待见。原因无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和尚们只能诵经求佛,做做法事,这些事情道士们也能做,穿上道袍,随便呜哩哇啦念叨几句谁也听不懂的,桃木剑舞上几舞,再念两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前后左右蹦跶几下,看起来也若有其事。可是人家道士除了这些,还会炼丹啊道士们炼出来的各种丹药,在京都的权贵圈子都很受欢迎,吃一颗延年益寿,吃两颗长生不老,三颗下肚,立刻白日飞升,位列仙班虽然这些从来都没有实现过,但是架不住这些人坚如磐石的长生梦想。不过,像老皇帝这么英明睿智的人,应该不会去做那种自寻死路的事情,从古至今都没有哪位帝王因为服食丹药而延年益寿,兵解的倒是不少,至于成没成仙就不知道了。难道他是想让这些和尚道士联合起来做一场法事,想想还挺有看头的,就是不知道佛祖和道祖会不会在天上打起来“这些道士又是干什么的”李易走过去,小声问李明珠道。“司天监的这些道长们,是为父皇送丹药的。”李明珠解释道:“父皇的病,多亏了他们炼制的丹药。”李易脸上的表情一怔,震惊的看着李明珠,“你说什么”“怎么了”看到李易脸上的表情,李明珠心里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难道陛下一直在吃那些没用的丹药”李易提高声音再次问了一遍。老皇帝还真是什么都敢吃啊,这是巴不得自己早死吗“住口”殿内,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站起来,指着李易,大声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口出狂言,诋毁我道门圣药”正文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药毒药s:没有黑和尚还是道士的意思,脑补臆测党退散老道士发须皆白,如果不是此时涨红了脸,怒气冲冲的看着李易,在众人眼里倒也是神仙一流的形象。“他是无心之言,几位道长不要动怒”看到几位道长脸上都露出了不悦的表情,李明珠急忙走过来说道。司天监虽然也属朝廷管辖,但这几位道长的身份却不仅仅是官员,尤其是眼前这位老道,在道门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就连父皇平日里也是以礼相待。京中百官权贵,无不渴求他炼制的灵丹妙药,以求延年益寿。“无故辱我道门,贫道岂能不怒”老道士明显还没有消气,指着李易问道:“你倒是说说,老道的丹药怎么就无用了”自五石散出现以来,嗑药就成了古代有钱有权之人闲暇时的爱好之一,为了延年益寿,成仙得道,炼丹师的人数开始爆发式增长,水银,金子,铅,什么要命用什么炼丹。嗑药蔚然成风,没事了约几个朋友磕磕药,那是风雅韵事,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李易还能说什么这要是搁在现代,聚众吸du,一个个的都得把牢底坐穿。很显然,道家现在还没有从外丹术向内丹术转变的趋势,李易压根就没有和这老道士普及什么是重金属中毒的想法,一群人想成仙想疯了,这就和告诉檀印老和尚他的佛没有什么用是一样的。就连李轩和李明珠甚至于老皇帝都相信嗑药是有用的,他说什么根本没有意义。“抱歉,刚才是在下失言了,敢问道长,那圣药可否让在下一观”李易对那老道拱了拱手说道。“哼,以后记得,万万不可口无遮拦。”老道虽然心中还是有些气恼,但见他和永乐公主一起,到底还是没有再继续发难,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小心的打开。老道对这丹药十分谨慎,自己拿着,根本不让李易动手,眼睛盯着李易,像是随时都会将手收回去。李易的目光望向了盒中的丹药,这丹药有鹌鹑蛋大小,外表呈暗红色,居然还反光,在阳光下光彩流转,看上去甚是奇异,除了硫化汞,也就是他们所谓的丹砂,还有什么东西能有这样的效果看来这些道士炼丹的手法还很传统啊,水银有了,怕是铅也没有少放吧,金粉,银粉,不知道还没有放其他东西,李易看了看发须皆白的老道,心想他自己炼制的丹药自己肯定从来都不吃。“我先回去了。”没多久,李易的视线就从丹药上收回,没有再看那老道,和李轩说了一声,转身向殿外走去。“哎”李轩伸出手,还没有说出话,李易已经走出了门外。他和李明珠对视了一眼,有些无奈的追了出去。没想到李易居然和这些道长起了冲突,要知道,面对这些人,就算是他和明珠,也不方便说什么或是做什么。李易一个人往宫门口的方向走去,脑子进水了才会大热天的跑出来,反正老皇帝也没多久好活了,吃那些丹药虽然也是必死无疑,但起码在初期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神明开朗,体力增强的感觉,要不然世界上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信。“李大人”身后忽然传来一道略有惊喜的声音,李易停下脚步,看到一人从旁边的一处小宫殿跑出来。“原来是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