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饮唐> 分节阅读 1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44(1 / 1)

子一看,眼中漏出欣慰之色。“哈哈,好,不愧是我王远知的徒弟,半年之内成功封侯,毅儿,好样的”李毅摸了摸头,也有些激动,看着师父满意的目光,李毅觉得,这一段时间,吃的所有苦,挨的所有累,受的所有委屈,都值了“呵呵,跟师傅说说你出山之后的事情吧我想,一定很精彩吧”李毅点点头,,便把自己出山之后从洛阳开始,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详细的讲给了王远知。包括遇李雪雁、破李子豪一案、进长安面圣、认亲、练特种兵,成立商盟和慈善、军事演习、出征等等事情。李毅说得很细,王远知也听得很认真,而且从李毅开始讲,王远知的目光就一直充满了赞叹与欣慰。直到李毅说道师兄张志诚的时候,才有些犹豫,他不知带该不该讲,他不知道说了之后,师傅能不能接受,犹豫片刻,李毅决定不说实话,或许,给师父留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挺好。于是李毅便把师兄的大部分事情都照实说了,除了师兄自焚那一段,被李毅改成了逃跑,也许,这样能让师父好受一些吧。接着李毅又降了火烧吐谷浑大军,孤军深入,覆灭吐谷浑王庭,归朝封侯,衣锦还乡,等等事情都说了一遍,就连赵子山的事情李毅也说了。听完李毅说的经历,王远知深呼了口气,压下了心底的震惊,之后,便是值不值得欣赏与惊讶,他没想到,自己的徒儿竟然出色到这种地步,虽然一开始也觉得李毅将来定有大作为,但是也没想到李毅的成就竟如此之大。心情大好,连身体都如回光返照一般,精神了不少,拉着李毅的手,王远知赞叹的道:“毅儿,师傅很欣慰,师傅没想到你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许师父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收下你们是兄弟二人做徒弟了吧你很出色,但是你的师兄也不错,如果我没猜错,你刚才没说实话吧”李毅惊讶的抬头,刚要张口,却被王远知拦了下来。淡淡一笑。“你们都是我的弟子,我了解你们,你师兄绝对不会逃避责任,扔下你和茅山不管的,我说的对吗”李毅怔了怔,最后无奈的苦笑一声,他这才想到,师兄的计划,是得到师傅的同意的,也许,师父本来就意料到了师兄的结局,可是师父为什么不拦着师兄李毅心中又充满了疑问“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不拦着你师兄”没等李毅回答,王远知像看穿了所有事一样,叹息道:“你师兄和你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是有一点你们很像,那就是都是倔脾气,你觉得,当时我要拦着你师兄,真的能拦住吗就算拦住了,恐怕这件事也会给他的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但是那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师兄送死啊”李毅的倔脾气又上来了。王远知微微一笑,也不生气,也许,李毅身上最珍贵的就是对自己人的这股直爽的真性情了吧“你呀你跟你师兄从小玩到大,难道你还不了解你师兄,你看他像是那么容易认命的人吗”李毅兀地睁大眼睛,充满了不可置信。“师傅你是说”然而王远知却只是摇了摇头。“呵呵,生生死死,真真假假,何必在意如果他真的活着,你们早晚有重逢的那一天。如果他真的不幸了,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所以,结果,并不重要”李毅先是一阵茫然,随后想了想,才点了点头,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但是就像师傅说的,或许,结果真的不重要。“哈哈,师父好久没考教你了,这次,算是师傅最后一次考你吧”李毅神色一正。“请师傅出题”王远知点了点头,肃声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何解”正文 第246章 惊醒“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对李毅来说太熟悉了,或者说,只要是稍有些文化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但是要真的让李毅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李毅却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真是像字面意思那样解释显然,王远知想要的不是这么肤浅的答案。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李毅想了很久,似乎想到了什么,但是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到,他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要从脑中呼之欲出,但就是抓不住,想的都快走火入魔了。终于,李毅只能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当你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需要做好自己,让自己的德行高尚,知行合一,腹有诗书,厚德载物。而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时候,就需要利用自己的能力,造福百姓,救济天下”“呵呵,毅儿,你的确很聪明,而且能力也有,但是,你唯独欠缺一点”看着李毅焦急的样子,王远知终是开口说话。李毅猛然抬头,错愕的看着王远知。“你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格局,你的格局还不够”格局格局这东西李毅知道,说通俗点,就是眼界,比如,对于一次战争来说,普通百姓关心的就只是战争是否需要征兵,商人关心的可能就是粮价,官员关心的可能就是是否有升官发财的机会,而一国之宰相所要考虑的就可能是这场战役对国家的利弊,而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考虑的就是这场战役对自己,对百姓,对国家,甚至是对世界方方面面的都会有什么样的利弊。这就是格局,不同的人想的问题高度也不同,普通人考虑得只是自己的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而君王考虑的则是巩固朝政,开疆扩土但是王远知忽然说自己的格局不够,李毅确实有些不明白,自己虽说只有十五岁,但是自己毕竟是两世为人,拥有者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知识底蕴,再加上这半年以来,自己所做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可能格局不够看着李毅有些不服,王远知也没有生气。但是王远知也没有给李毅解释,李毅的格局差在哪里,而是接着“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你的解释还可以,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一个穷字,这个穷指的绝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少,而是自己做事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他人,那么就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做好自己,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人,而且,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就像你提出的儒商,这就很好,商人穷吗要论财富,他们是最富的,但是要论品德,现在的商人却是最穷的,所以,他们便需要独善其身,也就是你说的儒商。至于达则兼济天下,也一样,达,指的不一定是有钱,而是对他人的付出能力。就像你的慈善、商盟。这两样可以说是很好的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说,这句话的本意,你做的很好,但是你可知道,这句话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李毅木然的摇头,只能躬身请教师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物质上做到了兼济天下,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个国家的进步,绝对不只是物质的进步,一个国家的进步往往都是从思想开始,就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师传天下。一个国家,只有百姓自身的素质进步了,那样才算是国家进步了。而你现在所做的商盟,慈善之类的,确实可以推动国家财富上的进步,但是你可曾考虑过,你所做的一切,我大唐的百姓是否能够真的适应”李毅听完,轰的一下,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击穿了一样,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变了样,原来,自己考虑的还是太理所当然了。李毅终于知道王远知所说的格局是什么了,而且,知道的还更多,李毅以前所考虑的问题,或者说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只是生搬硬套,或者说是复制粘贴。他只想到了把后世的先进技术搬到了大唐,甚至恨不能一股脑的全部复制粘贴过来,但是他却没有考虑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大唐的土壤是否能够让这些先进技术生根发芽大唐的环境是否能够承受自己改革的速度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那么,他也一定会损失些什么。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有一批人跟上改革的节奏,从而大富大贵,那也一定会有一批人,适应不了改革的节奏,从而变得越来越穷,最终导致的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李毅以先近千年的改革步伐来带动大唐愚昧落后的百姓,这种差距将会更加明显,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受益的世家大族,而受苦的还将是百姓,因为他们跟不上李毅的节奏,就算是又慈善的帮助,但是他们从骨子里就是愚昧落后的思想,就好比你送给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一本书,告诉他,有了他,你将会变得极其富有,但是他连字都不认识,又如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李毅也终于认识到,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什么修路,也不是什么发展钱庄、商盟而是开民智不开民智,社会将永远无法进步。就像是清朝的皇族,他们满脑子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封建思想,清末的时候,列强都把抢放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也只当这是烧火棍,这是何等的悲哀,这就是思想落后所带来的后果。想通了一切,李毅也出了一身的冷汗,要不是师父的提醒,自己险些走上了岔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与开民智看似毫无关系。但是仔细一想,如果百姓自己做不到独善其身,你的兼济天下又有什么意义,最终得利的,估计还是那些达则独善其身之人吧“师父,徒儿懂了”王远知欣慰的点了点头。“呵呵,毅儿,万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我道家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也就是平衡,当你想要推动这种平衡的时候,就一定要先遵守这股平衡,否则,一旦失了平衡,那也就是乱的开始了”“徒儿谨遵师傅之言”李毅恭恭敬敬的给王远知行了一礼。说实话,今天王远知的言论给李毅的触动很深,虽然说的不是恨透,但是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李毅的格局自然地升了一层。抬起头,敬佩的看着师傅,看来自己的师父还是宝刀未老啊然而,李毅却发现王远知不知何时已经闭上了眼睛。不多时,房间里传来了一声低吟。“师父,一路走好”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大喊大叫,只有那么平静的一句话,但是却蕴含着浓浓的不舍与极大的悲伤。正文 第247章 拉开改革的序幕茅山某个地方,安静且祥和。这里是一处山谷,正是李毅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李毅把师父和师兄一起葬在了这里,或许,这里,是最好的归宿,因为对李毅来说,在大唐,这里是他心中最干净的地方。师父的去世李毅早已做好了准备,虽然伤心,但是也终是挺了过来。李毅在师父的坟前跪了三天,这三天,李毅一句话都没说,甚至饭都吃得极少,这三天里,李毅想了很多,从前世想到了今生,想了很多,也悟了很多。三天后,李毅生龙活虎的出现在了潘师正面前,把潘师正吓了一跳。要知道李毅可是三天三夜没有怎么休息了,居然这么快就恢复了这才过了几个时辰然而,他确实不知道,李毅现在身体上或许很是疲惫,但是他的精神去很是振奋,这三天,他已经彻底明悟了以后自己所要走的路,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详细的规划,不再像以前一样,走一步算一步,这次要不是师父的临终提醒,自己或许真的要闯大祸了。“师父,师兄,你们在天上看着小子,小子一定打造出一个万古不朽的大唐”五天后,李毅对茅山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茅山现在共有一百三十三名弟子。其中少年七十四人,中年五十九人,之所以人数这么少,还是因为王远知收徒有着严格的标准,所以,茅山弟子看起来不多,但却个个都是精英,最起码,茅山众弟子没有一个不识字的。经过王远知的提醒,李毅知道现在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开民智。而开民智,李毅想要双管齐下。其一,开办大唐科技学院,科技学院是李毅早就提出来的,当初是为了安置那些被孤儿院收养的孤儿,也是李毅抛出的一个幌子,李毅当初就打算以科技学院为根基,来轰开被儒家封锁的教育体系,这事是李毅早就计划好的,但是却一直被耽搁了,所以,这项任务必须要先做了,而且,李毅还打算,让科技学院以慈善基金会的孤儿院为依托建立科技学院,这样就可以做到孤儿院开到哪里,科技学院就做到哪里,就像滚雪球一样,但是这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需要足够多的老师,所以,李毅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足够多的老师,至少到时候可以跟上孤儿院的步伐。其二,就是报纸,这可是控制舆论的好东西,而且,这也是普及知识的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