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饮唐> 分节阅读 1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9(1 / 1)

区的粮食早晚不够,那时候,就会形成饥荒了这两个粮仓,也是我大唐目前的粮仓了”李二和房玄龄的脸色渐渐凝重,李毅说得不错,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口便是众多,这就造成人多地少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关中地区早晚承受不住压力,从而造成粮荒“那还有两个粮仓呢”“第三个粮仓便是东北”李毅话一出口,李二脸上顿时难看起来,东北那不就是高丽吗高丽,那是大唐人心中永远的痛,隋炀帝三征高丽,致使无数人死在异乡,所以,所有的唐人都不愿提高丽。看出李二的脸色,李毅也是安慰道:“李叔叔,高丽,是一定要攻打的,这是肯定的,但是不是现在,咱们还需要积蓄实力”李二呼出口气。“放心吧,朕还没那么冲动,不过,有生之年,高丽,朕必须要拿下来”“李叔叔放心,这事,小侄定会鼎力相助”李二点了点头。“恩你刚才说的粮食问题,确实是我大唐目前所要面临的问题,朕也很是头疼,说说你的第四大粮仓吧”“这第四大粮仓,便是江南”“江南”李二和房玄龄一怔,江南富庶他们也知道,但是江南地势复杂,开发江南所需要付出的东西太过巨大,甚至有些得不偿失“呵呵,李叔叔,我知道开发江南,耗资太大,但是这江南确实非开发不可,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恩这怎么说”“李叔叔,我曾经听我师傅说过,在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临邑的小国,他们那里生产一种稻种,可以一年三熟”“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李毅这个消息确实把李二和房玄龄给吓住了,一年三熟,要是真有这等稻种,那大唐还何来缺粮一说,这事太重要了。李二站起身,凝视着李毅,说道:“毅小子,这事可开不得玩笑”“李叔叔,这事我是从我师父口中得知的,而且这段时间我也打听过了,确实有林邑这个小国,不过至于有没有这种粮食,还有待查实,一旦有了这种粮食,那么江南的部分地区就可以达到一年三熟的地步,而其余大部分地区也可以做到一年两熟;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而且,就算没有这种稻种,江南的开发也绝对是利大于弊,所以,这事要早作打算”林邑国的稻种正是传说中的占城稻,李毅前世便已经了解过,但是,现在到底有没有这种稻种,还有待考察,所以,李毅没有把话说的太满,但是,江南的开发却是势在必行,没有江南,大唐便永远不能真正的崛起听到李毅只是道听途说,李二和房玄龄的心而渐渐冷静下来,不过,不过怎么说,这也是一种希望。“毅小子,这林邑国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了,朕希望尽快能有个答复”“李叔叔放心,小子这就着手安排”房玄龄:“不过,无论如何,这开发江南,兹事体大,我大唐现如今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吧”“不错,现在的大唐还不宜开发江南,步子迈的太大也不好,但是咱们却可以早做准备,开发江南,需要的是一个中心,小子一直一来便主张以点破面,无论是将来开发江南或是推广稻种,都需要一个中心,就像是川蜀的的蜀郡成都和关中的长安”李二和房玄龄稍加思索,才明白李毅的意思,李毅不是要全面的开发江南,而是想先开发出一点,然后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这点来做到中心开花,那样将事半功倍。李二点了点头。“你小子看中哪里了”李毅眼神一清,缓缓道:“金陵县”金陵县李二和房玄龄顿时脸色怪异,能作为整个江南的中心,至少也要是一州之地,没想到李毅竟然说了一个县城。然而只有李毅知道,金陵,是被称为十朝古都南京的别称,在古代,也只有这里,才算是江南的中心正文 第236章 好久不见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隋灭陈后,南京遭受了自建都以来最大的一次摧毁。隋文帝下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六朝时期建康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全部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一扫六朝帝王都城的繁华,以免被人占领继续称帝。南京及其周围地区在此后的300年间,成了“幽径”“古丘”的象征。隋朝有意识地实行抑制金陵的政策,毁掉了六朝建康的城池和宫殿。而而如今的唐朝继续实行抑制金陵的政策,使得该地区城市建设没有多大发展,但金陵依然为东南的重镇,经济文化的中心。李二和房玄龄当然知道金陵,而且知之甚祥,也知道隋朝为什么打击金陵,皆是因为金陵地理位置太过优越,甚至称之为帝都也不为过,所以,作为皇帝,当然不希望哪里繁荣起来,不过现在李毅提到了这事,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了。对于金陵的事情李毅也是知道一些,所以,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李叔叔,一旦稻谷的事情是真的,那么,开发江南一事就是势在必行,但是一旦开发江南,金陵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存在,就像现在,虽然金陵发展的不景气,但是他依旧是江南的中心,而且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往日的荣光,就凭这一点,金陵,就必须要重视”顿了顿,李毅又说了一句。“李叔叔,小侄一直信奉一句话,对于洪水来说,堵不如疏”李毅说的很是隐晦,但是李二和房玄龄到是能听得懂,李毅的意思就是,既然人家金陵在你们这样的压迫之下依然能够雄起,那还压迫个什么劲儿不但阻碍了南方的发展,还容易引起江南百姓对大唐的反感,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金陵的地位,将其彻底的开发出来,这样也能将金陵彻底的握在手中,比打压要好得多。但是在怎么说,这也只是李毅的一面之词,李二不可能妄下定论,虽然看似李二对李毅的建议一直都是言听计从,但是那都是李二和他这些心腹大臣日夜推敲之后方才实施的,说到底,李毅年纪太轻,资历太浅,所以,即使李毅说出了明显就是利大于弊的计划,李二还是谨慎的没有妄下定论。“行了,臭小子,你说的事我知道了,反正你现在也还有一个月的假期,到时间后,朕自会派人通知你的。”李毅摆了摆手,对于李二那点心思他也知道,他也无所谓,开不开发都是李二的事,同意,李毅乐的造福江南的百姓,不同意,李毅也讨个轻松。“呵呵,您最好不同意,那样我也好捞个清闲”李二笑骂一句:“臭小子,瞅你那没出息的样”“切,我才十五岁,当然要学会偷懒,哦对了,这一个月的假期应该是从我到茅山之后才算吧否则光路上我就要耗掉大半个假期,太亏了”“你小子还真是鸡贼,这样吧,从你到茅山之后再算是不可能的,否则你在路上玩个半年,朕上哪找你人去这样,给你延长半个月,一个半月的假期,就这样吧”李毅嘴巴一瞥,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那样的人吗熟不知,他在李二那里还真没有多少的可信度,谁叫李毅太贼了呢李二准许李毅告退之后,房玄龄也相继告退,虽然他也很想和李二继续探讨李毅说得关于开发江南和奴隶异族的事情,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是先让李毅把财部的事情解决,那里已经急得火上房了。二人一路来到了尚书省的户部,然后房玄龄带着李毅来到了一处陌生的院落,李毅搭眼一看,便知道这处院落比财部原先的办公之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这里来往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李毅听了几耳朵,便发现讨论的都是关于水泥的,看来马周的宣传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不多时,房玄龄便带着李毅来到了一处书房,李毅抬眼一看,这书房比其他的房间大了很多,也气派了很多,雕梁画栋,碧瓦红墙,一看逼格就很高,李毅估摸着,这应该就是马周的办公之处了。果然,一进入其中,便见到马周正和一帮子主事、令史在讨论着什么,见到房玄龄,急忙过来见礼,口称房相。随后又看到了李毅,这帮子人的目光顿时便不同了,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当初的老班底,所以,虽然李毅只当了一天的财部侍郎,便撒手不管了,但是这些人还是认识李毅的,而且印象颇深,所以看见李毅,也急忙口声大人见礼。李毅和他们客套了几句,便将他们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了马周和李业嗣。马周见到李毅进来的那一刻,给他激动坏了,这一段时间他可是太煎熬了,虽然成果斐然,但是不知道李毅下一步的动作,他也不敢妄自行动,所以一直卡在这里,如鲠在喉,别提有多难受了,所以当李毅看向他的时候,也没给他好脸,这个骗子,说好的一起进退呢看到马周的脸色,李毅也很是尴尬,摸了摸鼻子,李毅也感觉自己的做的事太操蛋了,自己组建起来的财部,结果居然只当了一天的财部侍郎,然后便做了甩手掌柜的,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马周,这也就是马周,换做其他人,早就发飙了,没这么做的,太坑人了,要知道,独自管理一个根本就不熟悉的部门,还是李二重点关注的,可想而知马周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了。“咳咳那个,宾王兄,好久不见”正文 第237章 告别长安,出发茅山听到李毅的问候,马周没有回话,只是冷哼一声。李毅心中苦笑,看了一眼李业嗣,后者给了他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连一旁的房玄龄也不说话了,而是抱着膀子准备看戏。李毅那个气啊,这两个人,太不讲究了,什么人啊这是没办法,李毅只能嘿嘿一笑,来到了马周面前,拱手作揖道:“宾王兄,这都是小弟的错,还请宾王兄大人有大量,原谅小弟一次。”说着便要作揖。马周一看连忙把李毅拦了起来,李毅现在可是侯爷,他怎么敢让李毅给他作揖而且他本来也没有生气,李毅虽然做了甩手掌柜,却也让他得到了训练,否则他怎么可能短短一个月便做到了财部侍郎的位置,无论如何,他心里对于李毅还是佩服和感激的,刚才也只不过是与李毅开了个玩笑而已。“哎呦,大人折煞宾王了,使不得啊”“呵呵,有什么使不得的,我害的宾王兄承受如此压力,本来就是我的错”“那不对,大人是去助我大唐开疆扩土去了,那可比什么都重要,大人能在战场出生入死,我这点压力,根本就不是问题。”“额哈哈”二人相视一眼,哈哈一笑,颇有些回到当初第一次见面时的滋味。房玄龄见戏看不成了,便出声打断道:“咳咳,好了,先办正事吧”李毅翻了个白眼,这老不休的,刚才干什么去了对于李毅要走的事情,马周也是知道,所以,为了抓紧时间,马周也没有多加客套,便立即开始了讨论,现在修路一事已经铺垫的差不多了,就等李毅这临门一砖了。李毅也没有什么好交代的,关于水泥作用的前期宣传,已经通过朱雀大街修路后的效果和马周的特意宣传后,现在已经吸引了长安城及其周边甚至更远的众多商人,所以,李毅只需要告诉他水泥协会的运作模式就可以了。李毅想得很简单,就是想让各大商人几人或几十人一伙,组成大的集团,然后以集团的形式,将水泥的生产作坊资格凭证下方出去,李毅知道,一旦水泥协会成立,水泥的制作方法也就不再是什么秘密,所以,李毅的目的就是把水泥彻底的掌握在朝廷手中,毕竟在古代,交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之发展,所以,李毅便只能规定,只有拥有由朝廷发放的水泥生产许可证,而且每生产一定数量的水泥,还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才有权利生产水泥,否则,私自造水泥,一旦超过某个数额,就视为犯法,朝廷有权力对其审判。但即使这样,李毅也相信会有一大批商人对水泥趋之若鹜,没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对于一个连水泥路的没有的国家,每年水泥的需求量有多大,这将是一笔庞大到骇人的利益。水泥作坊商议之后,李毅又和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