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三国圈> 分节阅读 19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94(1 / 1)

贾琮的感叹,交趾来的士壹士武兄弟接不上话,一旁热暑天犹套长衫的一对兄弟,却是笑吟吟的随口就接上了。接话的是许靖,其从弟许劭则更是风轻云淡:“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水本无忧,因风起皱。”说着一叹,“人心从未变,易变故人心,旧人看今人,尤是梦里人,故人心未变,岂曰人心变”贾琮一刺史,面对一白衣的淡淡嘲讽,竟弹袖正身,肃容拱手。实在是身旁这对兄弟,委实太过妖异。一游手好闲,一不过功曹小吏,却可让豪奢如袁绍者不敢乘舆锦袍相见,只敢单车还家,可让大儒如孔融,陶谦者退避三舍,曹孟德欲得评不得,还拔刀堵人呢。“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就是弟弟许劭,被曹阿瞒堵住,不得不评的。许靖与许劭一对兄弟,就是扯淡界的宗师,虽朝臣巨宦,当世大儒,亦怕因言行不谨,被许靖许劭创立的“月旦评”降低评级,排到士林排行榜的下面去。许靖与许劭一对二逼,评论界的鼻祖,看相界的祖师爷,看人极准,偏偏看不清自己,弄了个名动市井,士林且惧的“月旦评”,月月扯淡,更新排名,这哪位上官敢用人无圣人,谁无缺点,越是装君子大儒的就越是怵这对二逼,弄的许文休与许子将两人名动天下,偏偏一个白身没人敢征,一个郡县曹吏,就是不给升。除了“月旦评”的榜首,或许会爱他俩,其余只要稍有微词,遇上小心眼的就得恨俩人入骨。毕竟俩人的评论员文章,影响力太大了,杀伤力也太大了。一语微词稍贬,被人无限一放大,那真是书生杀人不用刀,气都气死你。就是榜首状元郎,次月“月旦评”排行榜一变,榜首下来了,那就全得罪了。无论是赞是贬,是好心的督促,还是真心的嘲讽。总之,会得罪所有人,所有人都不敢征这俩二逼,怕身边潜伏个卧底。这就是享有天下虚誉而无实。可也不是谁都不敢用。有两种人可用。一是真君子,真就不是装样子,而是真正坦荡君子,那就对评论免疫。二是真小人,真就不是装样子,而是真正坦荡孙子,先说自己是小人,再问,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这两种人,都可以借其名而竦动宇内,人形广播电台。北方联盟中恰好就有个真小人,对俩二逼的遭遇深感同情,邀其赴燕歌,大办大汉邸报,誓要将报纸,塞入每一座认字人家的府邸,不留空隙。“月旦评”将作为一经典栏目,每月加特刊推出号外,专评猪八戒他二姨,到底用了什么粉底又知许靖许劭二人,经常因看法不一,扯淡至撕扯,以致不睦,北盟特推出一读者月刊杂志,准备用心灵鸡汤,温暖被撕逼兄弟撕裂的心灵。未免沾上官方喉舌,惹人厌恶,不予官职。未免沾上不够重视,惹人轻视,年薪比两千石,加身股分红。许靖许劭俩二逼清议走火入魔,自然把自己忽悠的也不轻,颇是染上了不少清高的气质。可一听到大汉邸报一旬一报,一月最少三报,大汉十三州与海外共同发行,每份保底刊印十万份时,立马就吓尿了。“月旦评”评到如今,也没刊印到这个数目的零头,全靠人手抄。这个邀请实在是令二人纠结,他俩的月旦评已把“李轩”这个名字拉黑了,从擅创“残体字”起,就每月必黑李小仙,他俩怕中计,被骗到幽州搬砖。正文 第二六三章 建设债券,我们衙门就卖可这个邀请又实在令二人抓耳挠腮的心痒痒,万一是真的,大汉邸报刊行天下,那月旦评就不是评了,等于察举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的举荐权,在他俩手里了。一言可让人名动天下,一句话就让人身败名裂,除了李小仙那个脸皮厚到无可救药的怪咖,比他俩还能扯淡,对品评免疫外,其他人神经哪有这么神经那真就是一评可决无数官吏前途,一论可论性命呀,他二人则更不必说了,必定留名青史啊。终于还是文人骨子里的留名冲动,压过了中计的担忧,毅然接受了邀请,北上幽燕办报。贾琮官声清正,二人自然乐的同行,但确是同行一段,却非同路。以许靖许劭之关心时事,看人事之准,自然明白贾琮心忧为何。“君子可欺之以方啊。”许靖评价贾琮道,“冀州个烫手山芋,贾公倒不嫌烫。”“幽燕之虎,不伤异类才对。”许劭不同意,“刘伯安仁人君子,绝无弑虎之力,故居虎穴而得安。若换一”说着,斜眼看向士壹与士武,毫不客气道,“就是换了士太守,也绝不敢使幽州,连冀州之郡守,都绝不会迁。”士壹与士武一愣,贾琮倒是好奇:“为何”他确实好奇,士燮是其交趾太守的继任者,憨厚敦和,师从汉室宗亲大儒刘陶,前年刘陶被诬与张角勾结,为表忠贞,绝食而死。这样的师徒,为何许劭似言有别意。“因为惺惺相惜呀。”许劭冷冷一笑,“冀州是冀州人的冀州嘛,士太守又怎敢北上冀州自然只愿待在交州不动啦,交州是交州人的交州嘛。”明受北盟之邀,暗讽北盟不是东西,如此白眼狼,可见其蹉跎曹吏,不是没有道理。“呃”士壹,士武的眼神缩了缩,目光躲闪,真就有点怕了中原的名士了。这话听在贾琮的耳中,则只觉无比奇怪,别扭。贾琮说是要微服来看看河工,车驾舆服俱收,可一行人气度肤色放在那里,负责督段河工的工头,不少皆是乡吏乡老充任,有眼力价的自是请一行人凉棚暂歇,茶水伺候。“呦呵。”扇着蒲扇,喝着大碗盛的薄荷泡葛根,凉亭旁居然就有公告亭,引的倾身细看的许劭啧啧称奇,“河北不愧是人文荟萃之地呀,行不过三县,看过的布告,公告已逾半生了。”一个木框平板上,贴着邺城周边广平、广年、斥漳,曲周四县的水系与公路图,虚实线皆有。漳水,上游黎阳诸山泉流汇集的清河、滏水、淇水、污水,洹水等河系为蓝,湖泊为蓝,漳水西的西门豹渠等人工渠为红。战国西门豹治邺,处死借漳河“祭河神”残害百姓的女巫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公路为黑,安邑太原井陉中山邺城的郡道,与县下里亭间小路,粗细并行线段不等。已修毕的沟渠标着粗红与竣工日,正在修的双引虚线箭头,倒是一目了然,一旁士武却变了颜色。凝神细观木栏上水系图,竟见勾勒山陵的细线外有标高,不免骇然,这舆图一样的公告,居然比交州军中作战的阴图还要精细。问了下,一旁拄着的葛杖的乡老,竟说是本县自制。再详探,才知大汉百科全书“地理”篇,就有冀州略图,邺城又有学了测绘制图法子的士人,真就是自己绘制的。非但制图,新图还会打上日期,编号,上交“大汉百科全书”的编撰委员会,作为下一版大汉百科全书的更新。用谁的图,测量,绘制,制图人的名字就在百科书图页上,标生平简介,直如立传,惹士人趋之若鹜。薄荷与葛根的药理,解渴消暑的功效等,就是百科中来的。只是大汉百科全书不是一本书,“全书”一套常人置办不起,除了官府与百科全书必买的士族门阀外,成套的“全书”只有建有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才有完整的。一般读书人有本感兴趣的“植物篇”,“动物篇”,“战史篇”,“海洋篇”,“地理篇”等单册,就不易了。邺城就有义务小学校,可义务之外的书本,是极贵的。“河工可是发的力役”贾琮关心的却是徭工,兵役就是徭役的一种,无偿修长城,河工的力役,无偿为官府当差洒扫的杂役,无偿当兵打仗的兵役,都是徭役。“非征非募。”凉棚内一座陪的老耄,拄拐拈须而笑,“开的是私渠。”棚内数老,皆年耄已衰,年轻后生竟是一个都看不到。除一中年县吏外,只有俩膝下小儿,在地上爬来爬去。自春秋起,就有三赦,幼弱,老耄,蠢愚,罪不及三。汉起孝道后,三老治乡,六十五以上老人,更有奉养,祭祀食肉者唯老人,岁高且有天子赐宴。老人在乡中地位,自武帝后,就腾然高企,地位超然。平常是不用下田耕作,劳动的。但凉棚中的几老,却烧水的烧水,摆碗的摆碗,看起来挺忙活。似是自愿的忙活,一个个老脸乐淘淘的样子。壮年壮妇都在河堤上下坡的挑担挖土的忙活,气氛热烈且扬歌,确实不像行尸走肉的徭役河工模样。可私渠一说,还是让贾琮迷惑不解,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土堤,狐疑道:“如此长渠,竟是豪族家渠”他暗忖,数里长渠出去,即只浇灌渠周田地,岂不是此处豪族坐拥良田数十万亩“渠不是豪族家的,倒是渠边地不少是地方大户,官绅部曲的。”凉棚中一乡老,看着同在棚内的县吏,拐一顿地,脸有不平之色,“渠道何处走,大户比我等小民消息灵通着呢,提前就将漕渠,运河,乡路要贯通的周边荒地,赎囤下来了。”“可不是。”旁边一老提拐一指河堤,“这漕渠东岸就尽是闵氏地,西则全是耿氏田,甄渠一开,俱成通衢水田矣。”“甄渠”许靖诧异。“闵氏耿氏本地大族,可囤田积地,开渠修路的钱粮却怕是不够。”乡老拈须而笑,“雇我浊乡六亭的钱粮,便是世袭二千石太保甄氏所出。”许劭听出了蹊跷:“老丈方才所言,非征非募,雇河工不为募”“不为。”乡老摇头,脸上说不出是满是不满,“开渠修路,半分钱也无,只包吃喝,镐铲且不齐,连带担土的扁担藤筐,还多是我等自备呢。”“那为何”许劭更奇怪了。“开渠修路,利田稼惠桑梓,通衢汇融四方,虽陋乡寡民,岂有旁贷”乡老高瞻远瞩的先扬了把大义,才把正气凛然的神色一敛,拈须嘿嘿一笑,“渠开可灌本乡田,路通本乡自先走,又哪里是给别家干了且漕渠一通,过往漕船,三十石以上舟楫,都要缴过河费哩。”“啊”许劭一愣,这不刁民么,“你等敢拦河设卡”“咋是我们哩”乡老脖子一梗,不服,“全冀州都要收费,又不光我们收。路上走的马驾辎车,外州马驼,不挂我冀州的行镖红旗,也不给走哩。”“又不是我们收。”旁边一老一边把膝下小娃塞进嘴里的树枝,拔出扔掉,一边插口道,“邺城统一收费,本乡只能分润少许,大头还是被县里的狗官拿去了。”棚中的县吏闻声不乐意了,三角眼一竖,不满道:“啥叫县里拿去了我等哪有收费之权乱收费不怕吃罪收费的是海关。”“海关”贾琮,士武等人一愣的功夫,许靖与许劭对视了一眼,登时了然。“就是冀州山海港关基建管理公司嘛,简称冀州海关。”县吏换上了看土包子的眼神,一副这你都不知道的样子,“我们冀州海关与幽州海关是平级的,都是帝国海关总署下属的州级分公司。你们要是有闲钱想投资,我建议你们认购我们冀州的建设债券,我们衙门就卖。一年一期,还本付息,五分年息。两年期年息六分五厘,三年期利八分,五年期年息一毛二啊,咱家也是个子钱家啦,我家舅子就压了整整五千元,投在五年期建设债券上啊,五年后可得八千块,啥也不干,净赚三千。”“不计年复利么”许劭问。“啥叫年复利”县吏一头雾水。“没什么,我是说利且不小。”许劭笑了笑,一下就明白为何不用计复利了。“帝国海关总署”贾琮的心口发堵,跟被人闷了一拳似的,深感冀州的反动形势,恐怕还要在他的预期之上。果不其然,县吏马上就道:“第三帝国海关公司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