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三国圈> 分节阅读 15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3(1 / 1)

强制义务教育,被小学抓走了。郑成想不通女娃为啥要读书,跑去小学要孙女,还被东口营的里保,捆树上打了一顿。东口营的里保也想不通,他家闺女也被小学抓走了,他就是发发牢骚,结果因为是“官”,罪加一等。燕歌又是军管,被军中来人集合全里,当着数百人的面,裤子一扒朝竖起的车上一绑,就是一顿狠打。里保都让打哭了,火气正旺呢,一见还有想不通的集合全里,当着数百人的面,把郑成捆树上就打。女娃为啥要上学还是不知道,但即便是东营流民聚集区,也已经没人敢阻止小学抓自家孩子了。郑成是老实人,不仇视义务教育,不仇视小学,但他仇视里保。感觉妈的明明能好好讲理的事,偏偏不跟他讲理,欺负他新来的啥也不懂,上来就闷头打他一顿,太丢人。这就是为何郑家明明已经能在燕歌入籍了,偏不入,就是因为负责录籍的里保郑成一见就火大,就不想受仇人管。可他偏又不想搬离东营,毕竟自家砖房是一家子人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日子眼看越过越好,证明这块地是郑家的福地,他不舍得搬。郑成就是个认死理,执拗却又坦荡的老实人,所以不等葛壮问起,就主动说起了粪少的缘由:“河道口的步三儿,来咱东口营收粪,说是愿意把粪让他收,他就托人帮我们市价弄六十辆架子车。”说着,又道,“这不是我一家的事,一群窑口的弟兄等车用,我们家吃的是窑口的饭,养几口猪是多个进项,粪不粪的没你们抢着收,我更不在乎了。”“那我徒弟每天咋还能收上三十来斤”葛壮略疑惑。一头猪,体重每一百斤,一天的猪粪就是八斤半。郑家养大小猪十二头,早先每天的猪粪是370斤左右,一下就剩十分之一了,那不是猪瘟了,猪卖了,就是猪粪卖别家了。他就是奇怪,若是卖别家了,为何自家徒弟还能每天收30来斤。郑家一家是小,可窑口这片的流民也拉帮结派的,几个聚落的流民营,各有各的带头大哥。除了遇上北盟交代的事,谁也不敢乍翅,小学乱抓自家孩子都不敢拦。其他只要没说不让干的事,做工,买卖,抢活,约架斗殴什么的随意,包括找片城内无主荒地自己聚落,自己盖房,北盟都一向不管。只要是这些北盟懒得管的事,就是各自团伙,会社,帮派里的带头大哥说了算。郑成就是燕歌武汉窑口区这片,主要从事搬砖行业的青州流民中,较有威望的一个带头大哥。他一家的猪粪是小,可却能影响东营数百户家的人畜粪便让谁收。葛壮不关心郑成的砖卖给谁,恰如郑成不在乎谁收粪。“我就是看你在乎不在乎呗。”郑成爽朗的一笑,“你连三十斤都称的准,才三天就找过来了,那就是你在乎呗。那你给我弄来六十辆架子车,咱俩毕竟认识的早,我们这片的粪,还归你收。”“嘿。”葛壮嘿的一笑,搓了搓牙,又点了点头,问,“步三儿答应给你们搞的架子车,啥价”“60。”郑成单手一举,大拇指小指一张,比划了个六,“60元一辆,60辆都是这价,一共3600块。”“那不可能。”葛壮叫了起来,“他说的是手推车,还是钢轴架子车啊”“当然是架子车了。”郑成不高兴了,“这我还能搞错”“真是30石钢轴架子车”葛壮狐疑道,“汉阳工坊永久牌的”“真是30石钢轴架子车。”郑成确定道,“车我都试过了,但不是汉阳工坊的车,是徐记出的车。步三儿说是徐记已经在盟内拿到大订单了。为了支持徐记按期完成订单,连汉阳工坊的机器跟工人,都让徐记收了,木器场好像都要挪了还是撤了。”说着,一脸羡慕,“步三儿说是徐记一次拿了上万辆的订单,仙帅特别为徐记的架子车定名为凤凰。说是徐记去年竞标扎花机,纺机,织机,三标全败,没有气馁,再接再厉,独辟蹊径,浴火重生,一举造出了比汉阳工坊更好,成本更低的架子车,盟内要大力支持徐记的发展,甚至徐记为此,都更名成了徐工。”“独辟蹊径个屁,它那就是偷师。”粪场的拉粪车同样是汉阳工坊出的,葛壮陆续添置了不少辆粪车,与汉阳老木器场还是打过交道的,搓着牙花子道,“早先架子车全是军工坊出的,劳改营里都没几辆,是仙帅在匠户营挂赏,由铁厂跟木器场不计工本,造出来的一批北方军辎重用车。光是解决车轱辘旁的那两个储油壶,如何渗油润滑而不漏油滴油的问题,就挂了一万元的赏。我那的拉粪车,车轱辘旁的油壶就与架子车是一模一样的。别家仿造的粪车秣车似模似样,也是车轱辘储油,可一走就露馅,还是汉阳工坊后来对外卖零件,仿的车才学会怎么不漏油了,那就是关键零件买盟内军工坊的,毕竟冲车,弩车,战车的轱辘要是不动了,那是要死人的。架子车的车型有了,钢轴跟主要零件估计又对外卖了,那个什么徐记不过就是在铁厂采购钢轴,在木器场采购主要部件,自家只做廉价车身,拼起来罢了。那就是以次充好,不然一辆架子车60”“再次也比手推车好,60元一辆,总比汉阳工坊100块一辆,还买不到的好。”郑成倒是不介意,“我们是拉砖的,又不是打仗的,荷载30石有余,近四千斤。一车能装450块砖,轱辘不扭钢轴不弯,推着省力,知足了。我后院就放着一辆,正说把家里猪捆了,推去卖了呢。拉砖拉煤拉粮食拉猪,栓头骡就能当马车使,60还想啥”“这价是怎么做下来的光那个钢轴融了就能打多少把钢刀”葛壮还是一脸不信,纠结道,“当初汉阳工坊出100元一辆钢轴架子车的时候,都以为是赔本赚吆喝,比动辄万钱的辎车拉的都重,结果人为了说明永久就卖这价,干脆就叫永久了。这又来个60元一辆的凤凰,这价究竟是怎么做下来的步三儿真能60元拿到”顿了顿,对郑成点了点头,坚定道,“大成哥,你放心吧,步三儿能拿到,我也能拿到。3600一共60辆,凤凰永久都行,对吧我来帮弟兄们买吧。正好我想把东营这片的垃圾也包了,也要添置不少车。大伙车轱辘坏了轴弯了,就近送我这就行,我还能帮着修修。”“行,那就拜托你了。”郑成闻声走过来,拍了葛壮肩膀一巴掌,这事就算定了。正文 第二零七章 查注水猪啊葛壮拿不拿的到60元的钢轴架子车,是葛壮的事,郑成不会管。哪怕葛壮推来60辆100元一辆都买不到的永久,他还是只付3600元的60辆车款。这是大伙的血汗钱,大伙信他,让他买车,那多花一分都多。他能在相同的条件下,依然选择让葛壮后发补上,就是看在私交上了。若是葛壮提什么多退少补,那没了的私交,补多少能再交啊“大成哥要卖猪,看看去。”葛壮对郑成很感激,并未因为郑成家把粪让对头收,口出一句怨言,有过一丝恼怒。这或许就是他为何能短短时日混的风生水起,几乎垄断了窑口区的粪便收购营生吧。因为他具备大商人的品质,明白没有人应该天经地义的对他好。葛壮,郑成一行未至后院,一辆骡拉的架子车就驶了出来。车上除了哼哼唧唧,被捆个结实的两头肥猪,还斜坐着郑成的大孙子郑凯,二叔郑武徒步跟在骡侧。“爷爷,还要带啥东西不”刚成年的郑凯,与葛壮没啥交情,倒是陷入了卖猪换钱的喜悦中。“你想要啥,让你二叔给你买就是。”抱孙不抱儿的郑成,对自己仨儿子没啥好脸色,偏是一见孙子郑凯就高兴。“买个屁。”二叔郑武与父郑成相反,对侄子郑凯烦的不行,“你除了会造粪,还会啥日子刚好两天,你就砖场都不去了,就知道在家混吃混喝。”“那我不喂猪了嘛。”郑凯不服气,头一昂,“啪啪”的伸巴掌拍了两下哼哼唧唧的肥猪,“把这俩朝粮站一送,钱就出来啦。”“你喂个屁,你净喂猪喝水了,歪门邪道。”郑武骂了侄子一句,又担心的冲父亲郑成道,“爹,你可别老宠着小凯了,这才离家几个月,燕歌这边风气又坏,他学坏可快了。”“有啥坏的”郑成不以为意,背着个手,下巴一昂,“我看挺好的,你挨欺负还没挨够”说着,指了指正俯身前后仔细打量架子车的葛壮,又指了指自己,“我跟老葛就是挨欺负,净挨欺负,老想着自善。结果家里也好,这片的人也罢,还就喜欢欺负自善的,你爹我要自家孙女,都能被人捆起来打一顿。讲理谁认你的理”“就是。”郑凯得到爷爷支持,得意的一昂头。“我说也是。”郑成宠溺的顺着孙子一点头,又训郑武道,“亏你名武,在外挨欺负不敢吭声,在家训侄子你倒是硬气起来了外面咋没人欺负小凯呀就是小凯比咱爷几个聪明,知道同流合污。左邻右舍,前后左右全是坏人,就你是好人,你不挨欺负谁挨欺负你自善,你自善给谁看你爹我在燕歌啥也没学会,就学会抱团了,就学会把什么对啊错啊,善啊恶啊的全忘了,就学会大伙说对就对,不对也对。大伙说不对就不对,对也不对。谁是大伙一起干活的,一个伙吃饭的,就是大伙。大伙以外,关你屁事你不关心大伙好坏,操风气好坏的心”“要说也是。”郑智笑了起来,指着郑凯对郑武道,“你还别说二哥,你看不上小凯给猪喂水,粮站倒是对小凯招工呢。”郑武闻声“啊”了一声,粮站可是肥差,从没听说过对外招人的:“招小凯干啥”“查注水猪啊。”架子车上斜坐着的郑凯,没心没肺的一晃脑袋,“时下又没不让这么干,先干着再说,等啥时候不让这么干了,我再应招,从此咱也是粮站的人啦。”“赶紧走吧。”郑成力挺孙子归力挺,可对自家孙子为猪灌水,骗人粮站秤的缺德做法,还是感觉丢人,抬手就轰。“走喽走喽。”郑凯不以为意,与葛壮打了个招呼,告别爷爷,亲爹,三叔,就跟不待见的他的二叔,一起拉猪赶车出门了。东口营附近,今春颇是新种了不少桑树,第一茬桑葚下来,时下不少闲着的民户,都在跟着本乡亭的“农业标兵”,学习剪茬,修枝。架子车上斜腿坐着的郑凯,看着桑树下被一群男女老少围拢的“标兵”禹寅,神情有股子羡慕。这是乡亭自选的“农业带头大哥”,一亭只有一户可挂“标兵”,一区一乡最多只有五人,一“农业教授”与农、林、牧,渔“四个博士”。每年本乡农林牧渔的增长量,其中的一成,就是这五人的分红。正在东口营北桑田前教授营中老少修桑的,就是东口营的“农业标兵”禹寅,是武汉区“林博士”郝老的正式弟子。“郝老”年才三十许,但乡人皆称其“郝博士”“郝老”,不具其名,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深深敬畏。但诡异的是,“赫老”身为师傅,却是要为东口营的“农业标兵”,为弟子禹寅分钱的。说是禹寅与“赫老”都是一个农校的老师,若“赫老”没禹寅等弟子的增量支持,就评不上武汉区的“林博士”。“赫老”为了争保武汉区“林博士”的头衔,就必须先笼区内各亭里的“林业基数”,再从基数中找增量。东口营的“农业标兵”禹寅之所以愿为“赫老”的弟子,据说是“赫老”承诺其一旦能评上“博士”,就保举禹寅为“硕士”,且对禹寅开的分红条件最好。所以,禹寅才成了“赫老”的研究生。一旦今年武汉区的林业产值增量,“赫老”可以拿到第一,就会被授予武汉区“林业博士”头衔,而禹寅,就会被“赫老”授予“林业硕士”。郑凯不知道“赫老”跟禹寅,为何要争“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