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三国圈> 分节阅读 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7(1 / 1)

正午,全军待命中,就地干粮充饥。不知不觉,西方霭云渐染,铅云低垂,又是暮色起。又是一个傍晚来临了。酉时三刻,邓茂终于下令,埋锅造饭。“糟了。”炊烟一起,邓茂眼神一缩,心中骤然一紧。不知不觉,两日过去了。居庸关前的近两万兵马,干粮带的可是不多。居庸关前。离关墙一里外,或聚或散的一绺绺黄巾众,或三五成群,或百人一堆,矮草棚前,独轮车边,到处是欢声笑语,喧嚣鼎沸。一个个太平道徒,男女老弱,或席地而坐,或彼此站着攀谈。啃干粮的,拿小刀低头削木头做小牛小马的,躺在地上枕着脑后双臂看天的,各自享受着各自的阵前时光。就在城头弩的射程之中,攻关的黄巾众却像是赶集一般。袅袅白烟起,一个个土坑里的草絮树枝啪啪作响,上面坐着的一个个陶釜,瓦罐,咕嘟咕嘟的冒着泡。“高副帅。”一个黄巾老卒,大步走到正在巡视露天的营地的高洪身前,大大咧咧的拦住去路,“高副帅,咱有的伙粮袋空了,让俺来领点粮食。”“咳嗯嗯。”高洪干咳一声,负手环顾了下附近正在烧水,就干粮的士卒,不少土灶旁的粮袋都瘪了一半,想了想,哑着嗓子道,“邓帅烟花号炮始终未起,粮秣又暂时过不来,随军这点粮,哪够放开了吃”黄巾老卒闻声一愣:“那”“自队内先相互匀些。”高洪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抹担忧,“明日若号炮再不发,我等说不定要退军,遇敌厮杀,无粮怎行”黄巾老卒点点头,脸上一黯,没说什么,转身自去了。“他娘的,我就不该来。”等黄巾老卒走远,高洪抬头望了望天光尚亮的傍晚,已清晰可见的白色月亮,狠狠搓了把脸,心中浮过一阵阵不好的预感。预计昨日中午便要南北夹击的一战,为何南边的邓茂一点动静都没有尽管邓茂吩咐他,不要轻易向身后派人,以免打草惊蛇。可他还是打算让人去葫芦谷看看,看看说好的敌人,在哪呢敌人看不见,粮草又没送过来,那他身后是鬼在堵路么“我就知道,这是鬼门关。”高洪哽咽了一下,心中后悔不该来,不远巍峨高耸的城楼上,黑漆漆一片,静悄悄的。居庸关城的守军,早已被骗的不敢轻易发矢了,让整个关城显的更是寂静。高洪深恐鬼门关里突然杀出一彪人马,身后又突然喊杀震天。夹击不夹击身后的赤旗军,两天来,这种临战的心神正逐渐散逸,战心日渐萎靡。现在的他只想知道,身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后路静悄悄的,让他渗的慌。身后的敌人,究竟在干嘛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居庸关下静悄悄。”葫芦谷南口,北盟军大营一处篝火前,李轩盘腿席地而坐,陶醉的眯着眼,惬意的拨弄着腿上的四弦柳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跳起那欢快的舞蹈。”“呦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呦呼呼。”数千汉胡士卒高声合唱,欢声怪叫。一个个炭火横杆上架着的烤全羊,滋滋冒油,羊肉滴炭,火焰腾腾。篝火外圈,臂膀互撘,撘成一圈的汉胡兵卒,一起左腿朝右甩,一起右腿朝左踹,忽前忽后,起起伏伏,高声合唱,齐声欢叫。篝火前,被围在圈内的一个个兵卒,双腿虚弯,双手腹前下叉,似虚抓马缰,屁股左右摇摇晃晃,身子一蹦一蹦的朝前扭。一兵双手按身前,一卒肩搭又一卒,接龙一样组成一条起伏的大蛇,围着篝火蜿蜒扭动绕圈。两圈之间,屈膝半蹲地踢腿的鲜卑杂耍小兵,手里耍火鞭的乌丸卖艺小卒,原地单手撑地翻跟头的汉伍长。坦着抹着油脂的毛绒绒肥硕胸肌,拿着大刀片子狂拍己胸口的杂胡二百五,蛇一样躬身地面游走,手中剑银蛇吐信一般时刺时收的剑客熊熊篝火的映衬下,土琵琶与大合唱的吼歌声中,北方军东进支队的士卒一个个跳着舞,唱着歌,卖弄着杂耍,一片欢声笑语,不似打仗,倒像节庆。别家军队怕营啸,北方军兵卒,最喜营啸。每逢一有营啸,全军欢呼雀跃,士气大涨。“士卒士气颇高。”李轩身旁,被篝火映的脸红彤彤的刘备,笑吟吟的看着欢歌热舞的士卒,一脸的欣慰与满足。“就是羊腿不够咸。”盘坐一旁的张飞,双手攥着一条羊腿,嘴里叼着骨上肉,大黑脸左右摇晃,扯布一样的撕肉大嚼,腮帮子鼓鼓,“若是再有酒佐,送肉下腹,那才舒坦。”“三哥的酒喝完了”盘坐的李轩,把腿上的土琵琶随手放在一旁地上,道,“我酒囊里还有些,为三哥拿来”“没喝完,不用拿,俺就是一说。”张飞吸允了下手指,冲李轩哈的一笑,开心道,“待俺喝完,再寻小弟要。”“切莫多喝。”一旁拿着条羊肋骨,慢条斯理啃着的关羽,头也不抬道。“知道啦。”张飞不以为意的嘿嘿一笑,双手一用力,“啪”的掰开手中羊骨,乐滋滋的低头吸髓。“不让三弟戒酒,你倒给他再寻”刘备瞪了眼李轩,语气略带责备,“我这个当大哥的都不惯着他,你做弟弟的怎能随他的性子,军中饮酒已是不该,这行军之中,见阵在即,又岂能饮酒”“三哥戒不了,我有什么辙”李轩同样不以为意的扑棱下脑袋,笑嘻嘻的冲刘备眨了眨眼,“这人哪,有人戒不了权,有人戒不了钱,有人戒不了色,凭啥单让三哥戒酒只要不误事,每天喝点养成习惯,比憋急了一次喝懵了好。”“你呀,就是歪理多。”刘备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倾身把李轩放在身旁的柳琴抄了过来,斜着放在腿上,低头轻轻的拨弄了下,边道,“三弟军中饮酒,这要上行下效,可怎么得了。”“我就是在试,该效不该效,若效有益,为何不效若利大于弊,不妨全军发酒。”李轩伸手一指篝火前正屈膝盘腾的几个士卒,笑呵呵道,“胡人爱酒,说是天寒地冻,饮酒可取暖。真假我也不知,但若饮酒,可涨士气,添胆勇,适量适时饮酒,未尝不可,酒壮怂人胆嘛。决死突击,血仗硬仗,必死必败之仗,脑子清醒的人,谁会愿意上可突阵之前,先来它一碗,把清醒的全干懵,一碗没懵,再来一碗。那胆气一来,没准就霸王附体,破釜沉舟,背酒一战了呢。”“唉。”刘备深深叹息,又把腿上琴放在一旁地上,摇头苦笑,“不以忠义相许,却以酒激,此非道,术也。”“以官帽,名利,封侯之许,诱人奋勇杀敌,道也术也”李轩冲大哥挑了挑眉,嘻嘻一笑,“道可道,非常道,何谓道甭管是黑道还是白道,能趟过去的就是好道。酒中岂无义要离刺庆忌酒后岂无忠豫让斩空衣对饮酒炉,矜义豪纵,三杯生死同,一诺千金重。酒是直肠物,坐立而饮,无有三思踱步。”说着,叹息一声,“酒这种直来直去之物,最宜直来直去之士用,心思复杂之人,酒入愁肠愁更愁,反是伤人。小弟能予宪和公,苏当家,世平兄县侯之期许,却不忍以道术欺士卒,那小弟岂不成了小仙良师忠义是触摸不到的天边彩云,我又许不得官帽,县侯,名更是休提,青史之上,又何曾有卒一席之地那小弟就只能为明日将死之卒,奉上今日必能喝到的真酒一盏,聊表心意。愿其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今朝是与非。”正文 第六十四章 光,不仅在烛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关羽轻声低喃,“有愿赏一杯真酒的主帅,便是士卒的大幸了。乱世之中,士卒谁又不是为忠义而死忠义早已从耳中灌满心胸,士卒人人皆有,不要都不许。可有幸喝过主帅一杯酒,烂了的骨头能闻出酒香的,又有几人”“二姐倒是提醒我了。”李轩感觉关羽说的很有道理,扭头看向刘备,“大哥,以后咱迎新兵,送老兵,遇到士卒伤残,临战送亡,我感觉大哥应该跟士卒喝一个。哪怕与一卒对面举杯,小抿一口。若士卒人人皆知为谁而死,人人皆与效忠之人面对面喝过一杯,想必这一杯的忠义喝下去,会刻骨铭心。”“大哥会醉的。”刘备无奈的牵出个苦笑,又郑重的点了点头,“大哥尽量多与士卒同举杯,多一个,是一个。”张飞正啃的满嘴流油,闻声手一抹嘴,打了个饱嗝,好奇问:“这又是小弟的笼络人心之术”“半真半假,半术半道,这不是笼络人心之术,这是为士卒的心中点一盏灯,或其心被这盏灯照亮,或其身被这盏灯烧尽。”李轩轻声道,“我心若邪,我行若正,我是正是邪,论行论心我若不是为笼络人心行此举,此举却笼络了人心,看在各人眼中,解读定然不同,我又岂能为他人的眼光而活”说着,昂头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眼露憧憬,“这不是笼络人心,这是点一根烛,光,不仅在烛上。”“小弟之意,似是立德。”刘关张皆是极慧之人,便是黑三爷在一杯将卒对饮的酒中,都先看出的是笼络之效,刘备关羽更不必说。燃烛之光,便如立德,有了曾子杀猪,话不欺孺。有了燕王千金马骨,吕不韦城门悬书,信之德被人立下了,才有人会信,人间有信。没有要离刺庆忌,豫让斩空衣,没有田横三百士,人间义从何来士卒皆满耳灌来的忠义,正像关羽所说,士卒不要都不行,以正义的名义可这种风中的信义,又如何让人看见,让人信人若看不见曾子,燕昭王,吕不韦,田横等一个个活生生的信义,不信人间有信义,又如何会去学做信义之事,忠义之人立德之重,便如那根烛,且自燃烧,不用说教,看见烛光的人,自会看见。刘关张皆听懂了李轩之意,刘备神情中却夹杂着少许疑惑:“小弟欲立之德,似不融于马季长三纲五常,人伦之道中,单辟军德,信德,民德于五常之外”马季长就是马融,经学大师,卢植,郑玄皆是其学生,算是刘备的师爷。自董仲舒尊儒,首次将三纲五常提炼并举的就是马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可对可不对的缸,随便一个司马,就能砸缸。”李轩嘻嘻一笑,伸手朝南方一指,“乱世之中,天下布武,随便一个军阀提兵上洛,君为臣纲的缸就会被砸个稀烂。冒顿单于鸣镝弑父,一统匈奴,雄霸草原,若其以父为纲,倒真是汉地幸事了。这种笼中养虎,使后代不得屈伸的缸,应该予草原诸部送去,而不是留于自家。至于夫为妻纲,马大师有没问过女娲娘娘”刘备闻声气结,关羽眯眼瞥了不着调的四弟一眼,张飞反而哈哈大笑。“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纲,算是什么纲君为臣纲,不过奴隶予奴隶主献媚之缸,如何装的下虎狼胜为败纲,才是天地之间第一纲,万物生灵,此纲皆可装。”李轩看到刘备郁闷就开心,未免仁厚性宽的大哥,随权势日重,被身边的阿谀之辈,奉承成孤家寡人,更是有事没事就刺激刘备,“父为子纲猪父好不容易下了个虎崽儿,却要教虎子如何像猪父一样苟活天地间这是什么鸟纲”“此为孝道。”刘备气道。“何谓孝”李轩不以为意的一摆手,笑呵呵道,“让清贫老父富起来,是不是孝让劳累的老母亲颐养天年,是不是孝爹娘辛苦养育儿女,儿女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爹娘辛苦种田半世,小儿却无躬耕之心,偏有行贾之天赋,难道随父母之意,躬耕于田亩,老于黄土,与父母一样清贫一世,才是孝老父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