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三国圈> 分节阅读 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1 / 1)

李轩总感觉李安这名儿,怎么说不出的怪呢,一听简雍的戏谑,赶紧一摆手,“子房是高祖才堪用的,我算老几此字戏喻,不可当真,简咳,安啊。我今日郑重问你,你可愿做我李轩的家臣”“主公在上。”简安复又跪下,大礼参拜,“臣安,愿。”“好,那我第一个家臣,就是你了,年俸十贯吧。”李轩大刺刺的一点头,又略有些不好意思,搓着手道,“最近手头紧,俸禄咱估计得年底发了。你先跟着我开饭。你若私房钱花完,我再匀你点。”“臣随主公,不求俸禄。”简安大声道,“有一饭即可。”“别扯淡。”李轩撇撇嘴,哂笑,“你别跟我好的不学坏的学,挣不着钱粮咱迟早散伙,连俸禄都发不起,我都得去要饭,还当个鬼的主公那咱这主臣名分就算定了啊,你是自起个姓,还是愿随我姓李”“安愿攀附主公之李姓。”李安拱手,大声应道。“好,那就姓李呗,攀附倒谈不上,宪和公包吃住,我还想改姓简呢。”李轩根本不拿什么姓氏当回事,随口就应了下来,“宪和公说的对,正巧你无字,我为你取一个便是,从今往后,你便字断背吧。”“李安谢主公赐姓。”李安又是大礼一拜,“李安从此便是李断背了,谢主公赐字。”“嗯这个”简雍双眼朝天,嘴中喃喃默念,似在肚中古简文牍中,翻阅“断背”之字的期许与深意,搜肠刮肚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自不免心虚的偷瞄了李轩一眼,语出真诚的请教道,“小仙啊,这断背二字,可有来历”“有啊,来自一座山”李轩一昂头,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似凭吊怀古,睹物思怀,眼神朦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藏龙卧虎的断背山,终年冰风暴肆虐,却无碍此间饮食男女,日日喜宴。你道为何皆因此间男女,虽与魔鬼共骑,却严守色戒。这是一座理智与情感之山,我愿断背今后面临抉择之时,能够想到这座山。任山外冰风暴肆虐,心中理智与情感之山在,便是心安。”“断背之山,心中山安,原来如此。”简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少时,又有些纠结,惭愧道,“亏我简宪和自诩博览群书,却真不知此山之所在。”“在云和山的彼端。”李轩负手长叹,“传说轩辕黄帝,剑陨之地。我也是在先秦列国的一卷竹书纪事上,看到过此山的记载。武帝之后,先秦竹书多散轶,倒是忘记了出自哪一诸侯国,哪一篇了。”“是啊,难道要让民知,是谁将舜流放到极南的苍梧之野么”简雍不白给,闻言更是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暗忖果然不愧是士族门阀出来的子弟啊,家里藏书非简氏可比。未免李轩小觑,简雍马上接了一句,之后摆出了一副我了解的模样,却不深谈,以免露怯,转而对李安抚须微笑,“断背,切莫辜负你家主公的期许,心中有此断背山,便无封侯日,终能守一世心安。”“谢宪和公解惑。”李安恭声冲简雍一礼,又对李轩一拜,“谢主公厚爱。”“不用讲这些烦文缛礼,自在随性便是安。”李轩紧抿着嘴,眼神不太敢看李安李断背,也不敢与一副恍然之色的简雍对视,怕自己绷不住笑场,借着李安又行礼时,赶紧笑着一摆手,“行了,事情既定,就不叨扰宪和公了,随我走吧。”“是。”李安恭声应是,缓步走到了李轩身侧。李轩招呼完李安,侧过身来,对简雍恭敬的拱手一礼:“宪和公,食堂要发包子了,正缺人手,且容轩先行告退。”“你且自去。”简雍一副名士的派头,下巴一昂,轻摇扇微颔首。李轩闻声又是一拱手,再拜辞,之后扭头就走。李安亦步亦趋的跟上。“唉”一等李轩背身而走,简雍脸庞上的傲然之色顿消,带之以一股深深的落寞。他本以为李轩会苦劝他入伙,起码也会大力游说他助饷才是。可都没有。此时想想,他倒是明白了李轩为何不苦劝他入伙,为何不大力游说他助饷了。刘备四兄弟兵不过三百,且全是乡民新训,全副身家若他所料不差,应该就是李轩随身箱笼里的百贯五铢,百匹丝帛,十斤马蹄金,与一些衣被服零碎。至于刘备,家底连草席草履加一起,怕还没箱笼值钱。而他简雍呢简家坐拥家兵三千,佃户一发矛,可再得兵上万。简氏一族,仅田产,就计有水浇地,旱田,桑田六十三万余亩,五十蹑绫机二百七十余张。年收粟,麦,稻一百五十万石以上,年织绫一千六百五十匹许。面对家财巨万的他,人家怎么延揽许个三百万石的官那就不是官了,那是彻侯刘备四兄弟还都是白身呢,怎么可能许他个彻侯李轩随身的那点薄财,怕是管他简雍一月吃喝,就要见底,又怎敢延揽简雍心下凄苦,有八万石田的乡间地主,能跟八百石俸禄的朝官比么坐拥一县之土,能与一县之令比么我简宪和不是那么贪的人哪,若明日真能一起开创出一番局面,今日同甘共苦又如何“卿侯阶前盈尺地,欲寻一席不可得。”简雍喟然长叹,愣愣的望着李轩二人越去越远的背影,眼神迷离的喃喃自语,“我简雍,自己,难道,真就不能,为自己,封侯么”就在渐行渐远的李轩,要钻入食棚的刹那,简雍突然握紧了双拳,举起一臂,大声呼喊道:“小仙,且留步,我与你有事相商。”狂士做派要不得,邀名是假,为官是真。简雍想通了,前程,要就大声喊出来他简宪和对时下虚弱不堪的刘备等人,如大旱之望云霓。可李小仙个竖子,居然见云不求雨,也不怕渴死。你个竖子不来求我,我自去找你便是。旱地既为我所润,地里的收成,我简宪和就要分润。这他妈就是个生意“又是一头驴,上磨喽。”李轩闻简雍之喊,没听见似的脚步不停,钻入食棚,少许,才在棚外乡民的提醒下,复又钻了出来,一脸诧异的抬手,向紧步走来的简雍,挥手以应。他笑着挥完手,目光越过了越走越近的简雍,渐渐昂首望向了清冷的天空,深呼了一口气,喃喃道:“刘虞呀刘虞,我才,兵,马,粮,钱,五驴皆全,待我磨好面,你就能尝到白面的滋味了,那酸爽,简直不敢阻挡”正文 第三十三章 连锁反应幽州是边地,却是大州,乃轩辕黄帝宅幽之潜邸,传说中战九黎祖蚩尤之地,古九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自古便是军州。由于是军州,幽州下辖的十一郡国,九十余县,乡邑,侯国,非但兵户占比极高,且军械粮马保有量,不下司隶。更为难得的是人口。在凉并幽三边州中,幽州仅涿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十郡,人口就达到了二百五十万口。这仅是郡,国,县乡亭里在册人丁口数,不计豪族隐荫,兵户,吏户,与不在册的隐户流民。而同为北方三边州的并州,郡县人口不足七十万,凉州更是不足五十万口。由于是军州,实际人口要远高于在册人口,这是由秦汉全民戍边,边地屯田政策决定的。戍卒与屯田兵,连带家属,为兵户,不入民籍。一戍卒拖家带口,一户平均四口人多些。仅幽州就有戍卒与屯田兵三十余万,连带受汉廷管辖的乌丸,诸胡部,兵户人口不下百万。异族兵马,同样是大汉兵户,幽州是乌丸与东胡诸部骑兵。并州北部是内附大汉的南匈奴诸部,凉州是诸羌部。内附的诸胡部盟,就是大汉子民了,为大汉征战就等于服徭役,缴纳赋税了,与哥萨克一样。虽名为胡骑,实同为汉军,归大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与边军护匈奴校尉,护乌丸校尉统帅。此时,于北方并、幽、翼、青,徐五州,镇压黄巾的骑兵,就有汉军胡骑。凉州胡骑没镇压黄巾,是因为凉州饥荒,边章,韩遂等人拉着诸羌部,自己造反了。凉州之所以可以起事成功,义军蜂起,就是朝廷把凉州边军的机动兵力抽调走了。一部由何进调入司隶,拱卫三辅,其余由皇甫嵩,朱儁等调入内地,平翼,兖,青,徐等地的黄巾了。前脚刚走,身后就反了。连锁反应时下的幽州,李轩等人所在的涿郡,就正在遭受黄巾连锁反应的波及。受战祸荼毒,由翼青徐等州北上幽州的流民,正与日增多。农历三月之时,且不过零星精壮,同村同邑结伴北上求活。一入四月,初夏清合,来自翼青徐三州拖家带口的流民,推车赶骡,牵猪抱羊,人马牛驴汇聚成流,南北窝棚连绵,几竟塞淤道边。这都是翼青徐等地误了春播,情知熬不过今岁的乡民,干脆家底一收拾,带上最后的口粮,北上闯命祈活。乡民随身携带的口粮,就是辛苦的一粒粒选出来,本要作为种子的农家唯一希望。如今,希望破灭了。种下难熬青黄不接,秋收时战祸若不止,官府强争,义军逼捐,黄巾裹挟,小民只要碰上一次,就熬不过寒冬。除了老实巴交,原地求神等熬的外,想自己挣命要么入黄巾,要么投充豪族为仆,要么北上边地为戍。边地贫瘠,却有屯田政策。平日庶人拒绝服役戍边,要罚钱要充军。此时从南部诸州北上的乡民,却都是冲着屯田来的,希望能在边军的保护下,安稳的种口吃的。此一现象,被李轩正在整合的情报网侦知。简雍所在的简氏一族旗下店铺货栈,隶属苏双与张世平的牛马贩卖网络,各地坐探发回的情报一经汇总,再由探马抽样反馈。零散的情报被归纳,各地的数字变成了一张张k线图表。待前出至翼州,青州,兖州,徐州的探马,将当地乡间实时情况回馈后。李轩终于确认,这一现象不是临时,而是将持续很长时间。起码今年之内,北上人口将呈逐月扩大之势。春播已误,农田已经抛荒,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初步探明,兖冀徐青四州,粮田抛荒面积普遍在两成以上,翼青徐三州最糟,黄巾烽起,豪强结寨自保,乡间大片土地无人理会。最迟夏末入秋,来自徐州的流民,就将与青,兖二州北上的人流,在翼州合流。如翼州不阻断这一趋势,不尽快分流。聚集的流民面临北方入秋后,逐步转冷的天气,将有可能滞留翼州。如此,翼州持续动乱的可能加大。且无论翼州发生什么,流民北上的现象只要不趋缓,流入幽州的流民数量只会加大。且幽州由于是边地军州,每年要接受翼州与青州两亿钱,与一定的布匹,盐糖等生活物资拨给。幽州有大片屯田,牧场,马驼羊等牲口多有,河系渔获与猎物又多,粮可自给,且粮价仅为内地州一半。李轩八钱一碗的雕胡饭是买的饭,且菰米不是粟米麦主粮,他当初眼中的焦点是点,是摊上的一碗,而不是大宗粮食价格。他与简雍熟了才渐渐明白,幽州的粮价算低的了,米栗麦不足三十钱一石,合十二斤三个钱。幽州缺的是布,盐,糖,纸,酒,陶等手工业制品与生活用品,更缺给边军兵卒发的五铢钱。可时下青州,翼州已成战场,贸易流通连带铜钱输入都大受影响。太平道总舵就在翼州钜鹿郡,早打成了一锅粥,加上要应付汹涌北上的人潮,即便平了黄巾,乱不会平。因为翼州,青州,徐州等地,粮不够。粮食承载的极限都不足九成,那剩余的一成人口,无论是亡于饥荒,还是死于战祸,终会飞灰飘零。投降都收不了,没粮,明年春播前降卒无法还田,收了谁养养不了再乱为了不让乱子扩大,多余的人口只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