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大夏桃花源> 分节阅读 1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88(1 / 1)

的麻烦,再慢慢讲业务拓展开来。”仲轻寒和赵婉儿等人纷纷点头赞同道:“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市场上铜钱不够流通的问题了。只是府衙是不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此事,还是直接挂到户房管理”苏子恒想了想,说道:“还是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吧,不要和户房挂钩,免得账务牵扯不清。更不许任何府衙的六房随意从银行挪用资金,要保证进入银行每一笔钱和支出都有据可查。”若是银行出了问题,老百姓的血汗钱都不见的话,后果就很严重。正文 第372章 发行货币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苏子恒为了防止将来有人恶意兑换,至少要保证银行的现金数量在存款金额的三分之一。前世苏子恒对于银行的运作模式不太清楚,也没听说过发生因为恶意挤兑导致银行关闭的消息。但是这个世界不同,东海府又很弱小,万一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麻烦了。不过他相信,只要银行保留三分之一的存款现金,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要卡控好放贷款,不能盲目放出,免得收不回来就麻烦了。成立银行吸纳存款,稳定市场的流通资金可以有效防止目前东海府遇到的铜钱不够问题。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没有发现铜矿,开采出足够的铜来铸造铜钱之前,都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不能彻底一劳永逸。真正有效的办法还是铸造钱币,发行纸币,只要控制好发行量,不至于出现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就行。依照目前的技术,发现纸币完全是够的,不说旁的,四海钱庄的银票目前在大夏、东魏、南周和蒙元帝国几乎都可以通兑。而且甚少听说有假的银票出现,这和四海钱庄银票的兑换机制有关系,很好的防到出现假银票事情。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银票印刷技术的高超,连四海钱庄都能发行防伪的银票,对苏子恒来说这就更不是问题。有基地空间内的超级发达技术在后面支撑,不管是防伪水印,还是特殊印刷技术,都能保证使用者方便识别,还无法被仿照。只是苏子恒要考虑的是,一开始就发现纸币,会不会有人承认,有没有人愿意使用没有人愿意使用的纸币,就算防伪技术做的再好,那也只是一张纸片,而不能成为钱。“所以说硬币也要铸造啊,两者同步进行,一方面发现硬币让老百姓放心,另一方面再普及使用纸币的习惯。”苏子恒思忖良久,觉得这个方法最保险。请客结束后,苏子恒拉上赵婉儿找上了仲轻寒,和她们一起商量铸造钱币和发行纸币的事情。赵婉儿听完苏子恒的分析,抿嘴笑道:“相公,你是否多虑了听你的意思,这纸币和银票相差不大,只是它的面额更小而已,这有什么不习惯的,外面用银票的人很多啊。”仲轻寒亦是点头附和道:“婉儿说的没错,很多大户人家子弟出去身上都带银票,甚少带银子,因为银子太重,带着不方便。”“额,好吧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既然如此,那么硬币还要铸造吗”苏子恒问道。仲轻寒看了眼赵婉儿,没说话,对于商业这一块,她还是觉得赵婉儿比自己更在行。赵婉儿想了想,点头道:“还是铸造一些吧,就像你说的,许多老百姓还是用铜钱更习惯。而且目前很多人不识字,对纸币认识还不足,不如铜钱来的直观,而且更耐用。”苏子恒闻言笑道:“婉儿,还是你考虑的周到,那么我就铸造三分之一的硬币,再发行三分之二的纸币。”“到时候硬币按照铜币和银币两种来铸造,兑换比例就按照一枚银币兑换一百枚铜币,如何”苏子恒如此建议道。赵婉儿点头道:“这个比例没什么问题,只是铜币的购买力和原来的铜币持平吗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铜币有好几种,我们大夏的铜币比东魏的铜币购买力要高出不少,你得制订好兑换比例才行。”关于市场上的铜钱,苏子恒也有所了解,大夏由于国力强盛,铸造的铜钱含铜量比较高,购买力就比较强。东魏因为连年战乱,许多反王为了多发行点铜钱,里面含铜量减少许多,基本上三个东魏铜钱才能兑换两个大夏铜钱。这样兑换比例不一致,按理来说使用起来会比较麻烦,不过老百姓都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利用里面兑换比例不同,还更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市场上一个肉包值一个大夏铜钱,那么一个馒头稍微要便宜点,两个铜钱可以买三个馒头。以前没有东魏铜钱时,老百姓们买馒头通常最少三个起买,因为一个馒头没钱支付的了。现在则不同,正好一个东魏铜钱可以买一个馒头,这就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要不这样吧,我铸造钱币的时候,分大小两种,其中一个大铜钱换两个小铜钱,银钱也是如此,这样就不担心市场上没有小额钱币找不开的问题了。”苏子恒说道。发行货币一定要根据市场来定,不是说自己想怎么样就头脑发热决定怎么样,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注定都会被市场淘汰。赵婉儿眼睛一亮,猛地点头道:“这个方法好,只是这样一来,就要好几套铸币机器,这样会不会代价太大”苏子恒笑道:“无妨,一台设备和四台设备的成本差不到哪去。”对苏子恒来说,要想做好无人仿照的货币机器,肯定要用到3d打印机打印零件。3d打印机的使用只和开启时消耗的能量有关,实际开启后,打印零件耗费不了多少能量,无非消耗的就是原料问题。赵婉儿惊喜道:“那样就再好不过了,既然如此,就多生产几套设备,大小钱币不仅通过大小区分,还增加点别的辨识机制,这样让别人仿照更困难点。”苏子恒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你放心,不是我吹牛,到时候铸币机器出来后让你亲自过目,保证没人任何人能仿照的出来。”凭借这个时代的技术,苏子恒相信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印钞机绝对可能领先他们一百年,想要仿照根本不可能。就算偶尔也那样的大神能制造的出来,成本肯定会超过货币本身,而且那是那种不能大批量复制的。苏子恒相信这些人不会那么傻,手工制作成本比钱币本身还要高的仿照品,有这时间和金钱,直接用真的不是更好吗正文 第373章 极速发展夏去冬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一转眼三四个月时间又过去,此刻距离苏子恒一行人从西宁长途跋涉到东海府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内,东海府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简直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极速发展中。东海城内的居民区已经正式修建完毕,所有的东海府的居民都搬入了两层楼高的砖石混凝土楼房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破烂棚户区。但是居民区的房子并没有停止修建,二期三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因为东海县人口不会止步于这八万多人,还会不断的变多。多出来的这些人口,主要还是从东魏各个战乱之地迁移过来,另外朱氏商行从南洋运送了好近万的奴隶工过来,目前东海府的人口数量全部加起来已经突破十三万,马上要逼近十五万。人口的增加,房子自然要多盖。但是这新建设的房子却不是为新来的人准备,而是给原来工作努力的人的奖励。每个月都有一大批人评选为优秀劳模,将自己的房子从略窄的旧屋搬迁到新盖好的高楼别墅中。原来空置下来的旧屋自然就成了新人居住的地方。东海城内,除了住宅区之外,商业区和工业区都已经初步规划完毕,准备投入建设中。行政区除了原来的东海府衙,也在朝周边扩张。城市中的主干道已经完全修建好,行走在道路上,随处可见各种马车和双匹马拉的轨道车厢。原本这些轨道车厢是打算用蒸汽机牵引的,奈何目前工匠坊仿照出来的蒸汽机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都用在工地和采矿上,用来运输人有点奢侈。正好以前从西宁迁徙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战马,加上苏子恒基地空间中也培育不少,他偷偷转移不少出来,对外借口是赵氏商行从别的府县采购的马。东海城内由赵氏商行出面成立一间车行,这些马用来拉车载人最合适不过。现在车行每日的生意非常火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海府城面积太庞大,每个地方又规划的非常整齐。从居民住宅区到工作的商业区或工业区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每天光靠用脚走路太累了。反正这种马车拉的供多人乘坐的轨道车厢价格也不算很贵,也就两个大铜钱就可以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当然了,也可以选乘坐单独马车,这个价格就高了许多,起步价就要六个大铜钱,一趟路途下来,估计得花到二三十个大铜钱,不是特别有钱的人坐不起。这两种交通方式,其实就是苏子恒前世地球上的公交车和的士的区别。公交车是便民服务措施,价格自然不能太贵。苏子恒打算等日后蒸汽机的数量上来后,将马车轨道交通直接替换成蒸汽机轨道交通,到时候可以多增加几节车厢,那样就能将居民出行的价格降得更低一点。说到铜钱,东海府的银行已经在三个月前正式成立,挂名东海银行。并且于上个月发行自己的货币,包括大小铜钱,大小银钱和纸币。硬币的发行很顺利,这种用新式铸造钱币的机器铸造出来的硬币摒弃了原来大夏铜钱那种外圆内方的造型,采用的是和前世地球上一样的实心硬币,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有刻上精美的图案,还标明了数额,是大钱币还是小钱币。纸币也发行了一套,面值分别是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这六种面额。其中一元纸币和一枚大的铜钱价值一样,一百元自然就是一枚大的银钱。小枚银钱价值和五十元纸币相同,苏子恒打算等东海府的居民习惯使用纸币后,就将硬币中的银钱取消,只留铜钱。银子和金子变成东海银行的储存金,不对外流通,仅做纸币的担保。纸币的发行并没有像苏子恒想象的那么不顺利,反而颇受欢迎。因为纸币印刷精美,携带方便,还有各种合适的面值,很快就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对此苏子恒还有些想不通,经过赵婉儿的解释,他才恍然大悟。这其实和东海银行发行的硬币有点关系,主要是它们不像大夏铜钱那样中间是镂空的,方便绳子串在一起放在包袱里。实心的硬币要是数量多的话放包袱很不方便,经常会散落开。而现在的包袱又不像苏子恒前世的背包,可以严密无缝。它不过就是用一块布包起来而已,若是硬币不能串一起,很容易丢掉。再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纸币就在东海府内流通,有东海银行做担保,百姓们不用担心用不出去。更何况大伙都将自己多余的钱存进了银行,手上的纸币数量也不多,就算纸币会亏也亏不到哪去。为了鼓励大伙使用纸币,东海府内的各大商行和店铺对于使用纸币付账都有优惠措施,不是有折扣就是有赠品。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纸币也就在东海府内顺利流通。就算外地的商行进入东海府贸易往来,他们也会接收纸币,最多等他们离开东海府时,再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银票而已。不过许多外来的商行来东海府进行贸易,大多数都是冲着东海府工业区生产的各种商品来,每次离去时都会采购满种种的东海府特产。比如说海盐、棉麻纺织品、香皂、香水和高度白酒等等。自从棉花种植下去后,苏子恒就在东海府工业区成立了纺织坊,负责加工生产各种原料的纺织品,最主要是加工棉、麻和丝织品,至于毛纺织品因为没有养羊的地方,毛料来源不足,暂时还没有开始朝这方面制作。开设纺织坊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东海府转移的人口越来越多,男子都被安排到了工地上干活,而女子体力不足,再加上工地上出现女子也不合适,会引来非议。香皂和香水等工坊又用不着那么多人,大量女子劳力没地方安置,就会形成劳力浪费现象。正文 第374章 极速发展二纺织业正好用的上大量的女工,目前江南各府县就有许多织坊招聘女工的例子。由于蒸汽机的推广使用,苏子恒又根据百科全书上面的资料,改进了纺纱机,制造出了蒸汽驱动的动力纺织机。大量的棉麻和丝被纺织成布匹,然后又源源不断通过水陆和陆路运送到各个地方。从采购麻和丝等原料进来,到布匹成品输送出去,中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