炅一次又一次的改组,军心的向心力已经变得很脆弱,甚至已经慢慢催生出一个个军中的派系,分散军权的目的是达到了,可坏处就是军权不是别的东西,它总会在不经意中找一个权威出来领头,这也就成了今天这般局面,禁军四大主力各个为政,都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或身旺,这也才使得我们有机可趁从而能个个击破。”寇准笑道:“凡事有利有弊,主公既然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您打算如何做,是否要动手改组禁军的打算”“不”陆飞摇摇头,道:“此时动手难免有卸磨杀驴之嫌,我可不想落一个鸟尽弓藏的名声,禁军我不打算动,就算要动也不是现在,我有另一个打算。”“主公想如何”寇准一脸兴奋,似乎他已猜到陆飞想做什么了。陆飞哼笑一声道:“皇权也罢,财权也好,在这种乱世什么权都不如军权好使,殿前司的关系错踪复杂,很多人都是墙头草,大周立则归顺大周,大宋立又顺大宋,现在他们又成了大唐的将士,这人心难测呀,我打算另行组建一支只属于我自己的人马。”寇准顿时站了起来,连连点头,笑道:“主公,此事甚好,其实在下早就想向你进此言了,只是怕此言一出会招至殿前司诸位将军的反感,故而且直闷在心里,今日主公提出,自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主公想怎么做”陆飞道:“我想重组大唐虎贲军,虎贲军,原为大唐王朝近卫军,威名早已传了几百年,后来随着大唐王朝的覆灭一起消亡了。”寇准蹙眉一想,又道:“行到是行,可兵员从何而来,现从禁军各部抽调怕不妥吧”陆飞笑道:“当然不妥,我打算派人去江南李唐故地去另招,家乡的子弟兵我信得过。”“好”寇准哈哈一笑,“看来主公早有此意了,若真能组建起一支全由江南子弟而来的军队,那主公的声势就如虎添翼,主公打算何时开始。”陆飞嘿嘿笑道:“叫你们来就是商量此事的,京城事多,我脱不开身,铁捶身负宫中近卫要职走不掉,罗成又身在江南未归,张江和曹克明也日夜担负着九城城防要职,我实在是无人可用。”寇准听了便明白了,拱手道:“主公的意思是想让在下跑一趟”陆飞颇有些为难道:“若有寇先生出马相信定是事半功倍,只是您与如月姑娘朝夕相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怎忍心将你派往江南与你那小娇娘分离呢,实不忍心,呵呵”哈哈寇准连连摆手而笑,道:“主公这是取笑在下吧,没错,在下是有心与如月姑娘厮守于终南,可在这大事大非面前,在下还是分得清的,儿女私情何足挂齿,如月也不会因此而对主公有何怨言,相反她会一心感激主公给了在下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主公,您放心,这事在下义不容辞。”“好,既然如此,那你速速动身,这次前往江南招兵,你也知道,朝廷新立,国库的钱财也大多都用来赏赐诸臣了,兵部也没有这种大规模招兵的预算,所以钱这方面我没办法给足你,但大唐虎贲军的兵额你得给我弄回一支满编满员的大军回来,至少一万人。”寇准一听,脸上马上就僵住了,没钱说啥好事都是屁话,但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问道:“主公给拨出来多少军费”陆飞有些尴尬道:“五十万贯。”“甚”寇准一脸吃惊,“五十万贯连一万人马的军械都置办不齐,更何况这样招兵那得好大一笔安家费,保守估计主公的这支万人精锐之师没有三百万贯是下不来的。”陆飞也是一脸难色,道:“我现在要有那么多钱财,还用得到您足智多谋的寇先生亲自跑一趟吗”“主公何意”陆飞道:“江南吴越国一带多年未遭战火侵害,民生富足,听说那里的富户比京城的皇亲国戚都有钱,天天过着醉生梦死的奢侈日子”寇准马上明白了,微笑道:“主公是想用江南的钱来招募江南的兵员”陆飞嘿嘿一笑道:“取之何处用之何处,何错之有,去江南怎么弄银子是你的事,随行人选你自己挑,越早动身越好,你也听说了吧,边关众将到现在还尊大宋为正朔,虎贲军我一定要抢在他们和我翻脸之前组建起来。”寇准连声称是,最后又道:“行,我明日就动身,人选我想好了,罗成兄弟不正在金陵城嘛,我去找他一同办此事。”“拜托了速去速回,记住,凡事原来前朝的旧兵、地痞、无赖等等人一概不要,只招那些出身贫寒,为人老实的汉子,另外再出重赏招些读书人充当军中将领,你走之后我便让工部日夜赶置新式军械,你要早去早归。”寇准听得出来主公的话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当下一脸诚恳的拱手道:“定不负主公重托,在下这就下去准备。”寇准一走,张江到有些得意了,这次大哥只叫了他和寇先生来殿前司,寇先先去江南招兵组建虎贲军,那自己被叫来不可能只是旁听这么简单。张江想的没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来虎贲军由谁来统领陆飞已经是殿前都点检,肯定不行,想来想去,四兄弟之中也就张江为人有几分难得的实诚,说来说去这支新军说穿了也是陆飞的私军,选将用不着有多少将才,最重要的就忠诚,张江自然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陆飞看着一脸傻乐的张江,笑道:“你傻笑个甚”张江呵呵道:“大哥是不是想让我来统领虎贲军”陆飞假意道:“自不量力,你有这能力吗”张江嘿嘿笑道:“没有,眼前这点事我还没摆弄清楚,独自统一支大军,我还真不够格。”陆飞就是喜欢他这份实诚,笑道:“有自知之明就行,我若真将这支人马交给你,你如何”第雁0141章 雁门6飞想让张江也统帅虎贲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铁捶为人粗野,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指一指拜一拜的主,可称之为一员猛将,却不宜为将才;罗成,是个人才,识文断字,以前在亲兵都里就有军中小秀才之称的美名,只是为人太过凶残,下手从不过任何情面,对其手下的兵卒从来没有好态度,此举对凝聚军心不力;曹克明,说实话,他原先在边关随其叔父久镇边关,军事历练十分丰富,对6飞也算忠诚,但也正是因为他曾风光过,有着不小的野心,日子久了,6飞也不知道是否能对他完全控制,至少这支虎贲军是交到他手里,6飞不太放心;寇准,太聪明的人永远不能重用,这是千百年来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尤其是他的才能远在6飞之上,要用他,却永远都要防着他。选来选去,唯一张江可堪大用。6飞盯着张江那有些异常欣喜的脸又道:“为何不说话虎贲军将来交给你来梳理,你可敢接这军令”张江心中是万分高兴,不管能不能接到这份军职,光是6飞能亲自可能是头一位问询的对象,这份信任就胜过一切殊荣了。“大哥,这,这您真让我来接这差事”张江喜形于色。6飞哼道:“没能力不要紧,但一定得有自信,谁也不是天生的帅才,可自信是成事的先决条件,你说,你敢接此令吗”张江现在的差事是京城卫戍,虽然责任重大,可说到底也是按以往的早已成熟的制度在按部就班的行事,城防工事,军械调配等等都有殿前司和巡城兵马司以及兵部的人协助,责虽大,可诸事都有例可循。但独自统领一支不隶属于殿前司上万人马的大军,这可是要独挡一面的能力,军令如山之下容不得一点马虎,就是犯了错连个推卸、分担责任的人都没找不到。张江挤出一张苦瓜脸,又喜又忧,喃喃道:“大哥都这么说了,我怎敢说做不好,一切但凭全力以赴,希望不辜负大哥的期望。”6飞到是没想到他会说出这句话,一时相当满意的点着赞赏道:“恩,有这份就够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在虎贲军没组建起来之前,你还得与曹克明一起同心协力为京城的卫戍尽力,不可有一丝的懈怠,兄弟们都是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才得来今日的一切,不能有一点差池呀,你明白吧。”“兄弟明白,毋须大哥多言,不过,大哥,您既然这么看得起兄弟,日后等我接任虎贲军之时,您能不能给我一个人,有他在,我定能为大哥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师。”6飞道:“你要谁”“嘿嘿,捧日军随军主簿,寇准,寇先生。”6飞嘿嘿一笑,道:“都说你小子老实,敢情这都是表面,原来这花花肠子也不少,想要寇准门都没有,我留着他日后自有大用,告诉你,就算没有寇准帮你,你也得给我带出一支如狼似虎的大唐虎贲军,听着没,军中无戏言,接了军令可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诺若负大哥,您便取了我这颗黑头”雁门关,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对抗北方蛮族入侵的重要军镇,千百年来无数的战士在这里尸骨无存,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之名,远的不说,单说这几年前的杨家父子便是在此名扬天下,令中原人敬佩,令辽人胆寒,区区杨家军八千人就敢凭险关与十倍于自已的辽军对峙,十多年来,不管中原王朝如何改朝换代,杨家都始终没有衰败,一直都在雁门关镇守边疆,深得民心军心。现在,杨家老令公已作古,其长子杨延昭子代父职镇守在此,其弟杨延嗣为副将协之,二人都隶属于河东节度使符昭寿的帐下,也是河东诸路兵马上的精锐之师,深受符家的器重。古老而又残破的雁门关城墙,历经数百年风雨,远远观去,显得很是古朴沧桑,无数的绣有宋和杨字的军旗在城墙上迎风飘荡,出一阵阵赫赫之声,一队队精神焕的军卒昂挺胸执枪挺拔而立在城垛口,目视前方那一往无际起伏的山峦和草地,时不时会有几个异族装扮的牧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这些人好像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剑拔弩张,不管战争什么时会再次打起响,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战争对北人和南人百姓来说都是苦难,镇守边关的宋军从来不会难为这些同样饱受战争摧残的异族平民,只是从来不准他们接近城墙百丈之内,雁门关是一座边关边镇,没有开放的榷场,也从来没有商队会从这里路过,城关内的一切军需补给都是从内地运来,也就是从三百多里外的晋阳太原运来,沿着雁门关防线上遍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军堡,它们与数万宋军一起日夜守护着中原的边疆。最后一抹残阳渐渐消失远方的山颠处,秋风瑟瑟,凉意阵阵,吹得城墙上将士们的铁甲顿生寒意,进入九月,北方的温度已经很冷了。杨延昭独自一人矗立在城头之上,远眺这片他们杨们世代镇守的土地,自从他们杨家驻守在此,从未让辽人进入过中原一步,在这里,杨家是安全的代名词,只要杨家将士还在,边关的百姓就不害怕,只是今天杨延昭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却害怕了,他不是怕辽人的犯边,更不是怕朝廷赏罚不分,他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行伍中的一切。几天前,杨延昭和边关所有军镇以及县府州一样收到了从汴梁传来的圣旨,但这份圣旨却不是大宋天子传来的,而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大唐的昭令,拿着大唐的诏令,杨延昭无所适从,因为大宋亡了,他们杨家父子曾宣誓效忠的大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连皇帝都悬位以待的王朝,杨延昭怎么也不能心安,听前来送诏令的天使说沿途各个州省大部都尊从了新朝的诏令,短短月余,新朝已经将大半个大宋国土收入囊中。人人都能降,但杨延昭却不得不多作考虑,因为杨家是北汉的降臣,先降周,后又降宋,杨家在士人之中的名声已经是朝三暮四的反复之辈,如今难得又要归顺大唐那杨家还有何颜面示天下人,可在这大势所趋之下,杨家又有何能力敢和朝廷作对。吱吱招安雁门关的诏令在杨延昭的手里被捏着吱吱作响,一张饱经塞北风霜的脸布满忧虑。蹬蹬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登城台阶上传来,杨延昭缓缓侧目,只见一名一身戎装的汉子正快步朝他跑来,一身盔甲正叮当作响。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二弟杨延嗣。杨延昭忙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急道:“二弟,你终于回来了,晋阳的消息如何”一路风尘,杨延嗣三十不到的年纪看起来已比他大哥还要晃得苍老,匆忙之中连须都连不及打理便跑来找他大哥商量。杨延嗣身材魁梧,说话嗓门很大,听他大哥这么问,那张本就不是很和善的脸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