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人手不多,最好不要轻易折损,诸位放心,齐景知道军法的厉害,所以不会胡来的。”“诸君,这是第一站,我们一定要打的响,最好响遍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喏”众人躬身称喏。自从布置好计划之后,齐景就躲在北平城外的庄园里不出来了。路过的农夫说,那里是块不祥之地,因为大晴天天总有惊雷的声音。齐景看着自己手中的,再看看身后两个带伤的工匠,看了看他们血肉模糊的手,真不敢相信,他们两个居然手里拿着点燃的手榴弹想看看多长时间能爆炸,齐景简直都佩服死他俩了。为了求方便,齐景在很多原料都没有的情况下做出的实在是安全性不高,密封性非常的不好,而且很有可能会自爆。但是没有时间去找那些替代品,所以只能凑合。三天的时间,齐景加上四五个工匠做出了两大箱手榴弹。在见识威力之后,大家对齐景就更加的崇拜了,尤其是那些工匠,这简直就是神作。火药早就存在,但是应用范围并不广,因为大炮这种东西实在是无法携带,而且战场上很容易误伤友军,而这个叫手榴弹的,简直是步兵作战的利器。齐景再招收工匠的时候,就招到了两个铁匠,齐景连夜画了一沓子设计图,告诉那两个铁匠,怎么看这些设计图,然后让他们带着十几个朝阳堂的子弟去把北平城里所有的铁匠都给我叫来,顺便把他们的家伙都带来,吩咐蓝天,不论这些铁匠要什么都必须满足,前提是三天之内必须做好这些东西。等人都到全之后,齐景就一点都不担心三天完不成任务了,因为实在太多了,而且个个都不是富裕人,也是祖祖辈辈都是身份低下的匠户,谁还能有进取之心。当齐景许诺五年之后给他们所有脱籍之后,匠户们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匠户涌到庄子。齐景检查了世界上第一件单兵携行具之后,就彻底放心了,这个时代的匠户的手艺没话说,要是能加上后世的材料,可要比流水线生产的强多了。齐景穿上了自己设计的一套单兵作战装备,虽然很不完整,加上古代衣服十分宽松,显得很是囊肿,但是齐景已经很满意了。腰间四个沉甸甸的,好久没带过这个玩意儿了。齐景身后是一百二十名和自己同样打扮的朝阳堂的少年们,或许不应该叫少年了,应该叫战士。齐景在等待,等待信号,等待张昺和谢贵落网的信号。巨大的烟花在燕王府方向冲天而起,齐景右手一挥,一百二十人瞬间分成三队,向自己的目标沉默而快速的进发。关于这场战斗,一位北平城内的文人在朋友的书信写到,“战斗之激烈,难以形容,晴日惊雷,烽烟四起,崇文、宣武、正阳三门浓烟滚滚,哀嚎之声不绝于耳,士卒身残死伤无数,失明者诸多。”朱棣穿着朝服在王府大门等待着他的将军们逐一归来。“安定门已控制”张武带着士卒杀气腾腾的跪在朱棣的面前。朱棣点点头。“德胜门夺下”“东直门夺下”“西直门夺下”“朝阳门、阜成门夺下”朱能和张玉跪在朱棣的面前,朱棣点点头说道,“辛苦了”如今只剩下齐景没有回来,这时众人都有些担心了,朱高煦悄悄抬头和自己的哥哥对视一眼,两个人的眼中都有担忧。却见一队沉默的队伍向燕王府走来,这支队伍没有得胜的喜悦,他们身上穿着奇怪的衣服,身上挂着奇怪的东西,随着队伍的接近,那些围绕在燕王府的士卒们不禁提起了长刀,这支队伍给了他们很大的威胁。朱棣笑看着齐景跪在自己的面前,“齐景不辱使命,崇文、宣武、正阳三门已经夺下”朱棣仰天大笑,连说三声好,大手一挥,捆成粽子的张昺和谢贵被押了上来。朱棣深吸一口气,冲着天空抱了一下拳,大声说道,“诸将听令”“喏”“擢升朱能为都指挥同知,擢升张玉为都指挥佥事,擢升齐景为都指挥同知,余下个将皆擢升一级”“诸君,天下不宁,皆因奸逆常伴君侧,吾乃藩王,有举兵讨伐之责”“尔等可愿随本王清君侧,靖国难”“我等愿追随王爷”这一章足足写了四个小时,看在四千字的份上动动手收藏一下吧,或者给个票第四十章 临阵换将北平的硝烟在一夜之后就彻底熄灭了,张昺和谢贵的人头被祭旗,挂在城门口示众,警示宵小之徒。六扇门全体出动,盘查漏网的朝廷探子。一时之间北平大街小巷又是血流滚滚。七月初六,通州归附,朱棣兵发蓟州,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主动归附。七月十一,齐景带朝阳堂首次大规模使用手榴弹,大破居庸关,杀守将,关内士兵皆被俘。七月十六,携大势攻破怀来,宋忠死于齐景刀下怀来之战,朱高炽斩首数十级,浑身浴血,初露锋芒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为防止大宁军队过松亭关偷袭北平,朱能使反间计,松亭关守将卜万下狱,松亭关归附。至此北平周围全部归附,燕军兵力增至数万,和朝廷成对持之势。齐景攻破怀来后,暗中联系代王,代王本欲起兵呼吁燕王,奈何宋忠的部下陈质退守大同,代王被陈质所控制,起兵未果。朱高炽在郭资的帮助下镇守北平,每天都是紧张万分,但是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父亲和弟弟都出战了,朱高炽根本没办法安下心来。他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穿着铠甲巡视城池,然后去齐景的庄子看一看。齐景的庄子从一个破落的庄园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大工厂,整个庄子被大军团团保护,齐景的流水线工作法让朱高炽很是佩服,也不知道齐景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他说他来自北方的一个家族,在安史之乱时为避战乱就和几个相好的家族迁往北方直到现在。朱高炽并不怀疑齐景的话,但是他这个家族翻遍史书也没有任何记载,而且齐景的行为举止都和自己等人有着很大的差异,难不成他是神仙下凡对于自己冒出的这个想法朱高炽都觉得不太可能,甩开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拿起一枚做好的手榴弹,轻轻拧开长柄末端的盖子,看着用刀子刻出来的一圈螺纹,拧上盖子,又拿出一个,然后拧开,发现这些螺纹都不一样。这就是齐景说的不足之处吧。朱高炽出门巡视,徐妙云实在是闷得慌,就准备在王府里溜溜圈,溜着溜着就溜到了朱高燧的院子,下意识的看一下,徐妙云就怒不可遏的说道,“住手”朱高燧发疯似得拿鞭子抽打自己的老仆,老仆虽然吃痛,但是仍然在强笑着让他消气。徐妙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的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老仆从小的时候就在照顾他,这么多年的感情,他居然都能下得去手。问了原因,徐妙云就更加的怒不可遏了,他的父亲和兄弟在外征战,他不去分担也就罢了,竟然为了一个青楼女子殴打自己的老仆。徐妙云指着朱高燧气的说不出话来,“你怎么会这个样子”朱高燧抬起头看着自己的母亲说道,“儿子错了,情母亲责罚,最好打死儿子就好了。”徐妙云听到这句话,反而说不出话来了,她知道自己亏欠这个孩子良多,颓然的说道,“在这里跪着吧,等你大哥回来,让他处置你吧”等到徐妙云的身影消失了之后,朱高燧才抬起头,脸上满是鄙夷之色,“朱高炽,他算什么东西,我只需要掉几滴眼泪,他就会以为我真的悔过了,愚蠢之极他凭什么处置我”老仆挣扎的站起来,不管自己身上还渗血的鞭伤,想要把朱高燧扶起来,朱高燧烦躁的一把挣开,说道,“别碰我,我晚上还要去找庆儿姑娘,粘上了你的臭气怎么办”齐景眯缝着眼睛看着牢牢关闭的真定城门,心中暗骂了无数遍老乌龟,手榴弹把城墙都快炸烂了也不见他人。不行,再跟他耗下去,士卒们士气就该低沉了,想到这里齐景不禁佩服耿炳文,一般人只想到他是打怕了,不敢应战,谁知道他是想消耗燕军的实力。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燕军想要调动士卒的士气那就是打仗,打胜仗,毕竟谁都清楚,从兵力上来说,燕军并不占优势。齐景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士兵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开国老将,确实是不一般啊。“走,回去”“将军,你说我们下午还攻城吗对面的人简直就是缩头乌龟,讨厌死了”齐景看了一眼说话的士卒,回头看了一眼真定城,诡异的笑了一下,“乌龟也有出壳的时候,这个不出壳,咱们换一个就是了耿炳文听到属下的禀告,不顾形象的跑到的城门上,亲兵大惊,曾曾的把耿炳文护在中间,燕军那种带着把手的武器让自己损伤惨重。那个东西爆炸的时候,还伴着震天的声响,能瞬间让人头眩眼花,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神雷一般,实在是太危险了。当耿炳文确定了燕军是在撤退的时候,仰天大笑,这些好了,只要自己牢牢控制真定,朱棣就不敢轻易离开北平,瓮中之鳖迟早会败的只是可惜了,要是再耗上几天,挫一挫燕军的锐气就更好了耿炳文兵败的消息传回了京师,整个京师顿时人心惶惶,而坊间经传言耿炳文对当今陛下不满,有通敌的嫌疑,不然为何不出城作战,贻误战机,还说什么沙场老将那就有人问了,不用他用谁,朝中还有什么人能担当大任有啊,曹国公李景隆,那是被太祖皇帝夸过的人啊这则传言越传越大,越传越真。曹国公李景隆听说后,笑着喃喃自语,“齐景啊,齐景,你怎么就能确定,我会放水给你呢我到底要不要放水给你呢”朱允炆听到耿炳文战败的消息正愁呢,听到黄子澄说起这则传言,大喜,“先生以为如何”“曹国公可担当重任”这次齐泰没有反对,因为他也觉得很合适,耿炳文毕竟是老了。“好,传曹国公”齐景翘着二郎腿坐在六扇门总部,阴笑着看着眼前的情报,不知道耿炳文该是怎么样的表情。想到朱允炆在黄子澄的建议下,下了圣旨说不准伤害自己的叔叔,搞得一打不过,朱棣就身先士卒,每次都吓得自己心惊胆颤,战场的流矢谁能控制住。也不知道是朱棣运气太好,还是真的有天助,每次都毫发无伤。不过对于朱允炆的圣旨,齐景也是醉了。男儿自当立天地,怎能儒冠误此生朱棣知道了消息之后也是大松了口气,耿炳文看似胆小的作战方法,是对自己最致命了,参考了齐景的建议,朱棣和道衍都觉得速战速决的状态对燕军最为有利。“王爷,看来这种情报部门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啊”道衍叹了口气说道。“正因为这样,我才不敢交给别人,只要交给齐景我才放心,至少他不会害我。”道衍点点头,深以为然。耿炳文没有暴跳如雷,他只是老泪纵横,然后头也不回的回了京师,回到了京师就写了告病的折子,从此不再出门。临阵换将,彻底改变了历史。第四十一章 带道士上战场从战场上撤下了的伤兵,跟随耿炳文回到了京师之后,他们的痛苦和哀嚎,彻底震撼了朝野上下。伤兵不是缺了胳膊就是断了腿,几乎个个耳膜都被震碎了,双目失明也不在少数,零星的几个身体健全的,也已经成了疯子,他们缩在墙角,嘴里不停的喊着,“神啊,我没有做坏事,不要惩罚我不要惩罚我”没有人敢让这些伤兵回家,因为百姓们会不安,伤兵营的主官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向皇帝告了折子。朱允炆当朝就让太监念了奏折,念完之后,大官们都沉默了下来,伤兵营的惨状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范围。最重要的是上了战场的士卒为什么会发疯,他们经历了什么朱允炆见众人沉默了半天,拍了下桌子,“诸公有什么看法,可以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