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平静的说:“你做的很好,只是下次不要再引起火灾了,这样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多谢陛下教诲。”胡惟庸叩头感谢:“陛下边关地区重要无比,某些将领实在是不能轻易派出去,防止他们拥兵自重,依臣之见,陛下的几位王爷都能够领兵打仗,同时如果陛下再派一名参事去辅助王爷,相信边关的安宁就可以安然无恙。”朱元璋一听也是这个理:“朕不久之后就会派一位王爷前往,至于参事的话,你去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吧。”胡惟庸连忙点头:“陛下,如今天下太平,虽然诸多臣子都是跟着陛下打江山的,但是也难防某些臣子有不安之心,不若陛下设置锦衣卫。专门负责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安稳,天下会更加太平。我大明也将会更加强大。”随后胡惟庸就把沈从告诉自己的关于锦衣卫的一些事情,仔仔细细的给朱元璋阐述了一番。朱元璋听完以后,猛的从宝座上站了起来:“知朕着,丞相也,好,太好了,朕先前也有这个想法,但是一直不能够实现,既然今日你已经提出来了,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吧,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多谢陛下信任,臣万死不辞。”看着陛下如此开心,胡惟庸的心里也非常高兴,多亏他和沈从合作,在他的指导下才能够哄得陛下开心,想必以后有了沈从的帮助,自己以后的官运定然是畅通无阻了。章节目录 98,瓦刺统一并且东迁随着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丞相并且开始着手组织锦衣卫,这场声势浩大的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这次的斗争最终以淮西人的胜利而结束,胡惟庸在沈从的指点下和皇帝的支持下灵活运转在两大集团之间为自己实现了最大的利益。他终于取代了李善长成为丞相,并且同时还成为了淮西集团的首领,淮西集团的其他人虽然并不怎么看得起胡惟庸,但是此时此刻的胡惟庸已经不是以前的胡惟庸了,所以他们也就默认了胡惟庸在淮西集团的位置。这一刻的胡惟庸,他可以说已经是当朝炙手可热的第一人物了,胡府门外门庭若市,来来往往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这个时候的胡惟庸还算守规矩,一点儿出格的事情也不敢做,因为他知道他的头顶还有两把刀在看着:一把来自皇帝,一把来自沈从,所以他也是兢兢业业的。洪武时期的政治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稳定的时期。一转眼,一年时间就这么的过去了,大明的经济实力徐徐得到了恢复,而瓦刺首领在沈从的帮助下也一举实现了统一,并且东迁至呼和浩特,领土面积大大的增强。“这一年的时间里多谢沈兄的帮助,要不然瓦刺也不可能这么快实现统一,也不可能这么快变得强大。”四王子站在呼和浩特的城楼上冲着沈从躬身叩谢。沈从亦还礼:“四王子客气了,瓦刺的强大对于沈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我们也从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好处,算是互惠互利。”这一年的时间里,瓦刺军队南征北战,打下了不少的领土,而沈从则带领沈家人紧跟军队的步伐,每到一块地方就开设商铺发展商业,保证沈家商铺在当地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同时在瓦刺已经占领的地区,沈从又凭借沈氏瓦刺友好合作条约占领了不少的肥沃土地,组织人民在土地里种植葡萄,哈密瓜等作用,如今已经颇有规模。可以说,瓦刺军队前面征战,沈家则负责安稳民心,建设设施。起初民众对瓦刺首领的统一是比较排斥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园被占领后,他们一定会被奴役,然而这一个可怕的结果并没有实现,反而是大量的商铺入住,大量的资金和物品入住,这对这些居民来说是无比的欣喜,毕竟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好多,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所以瓦刺的统一在沈从怀柔政策的帮助下倒也是顺风顺水。而沈家通过开设商铺售卖一些小玩意儿把瓦刺地区的黄金统统揽入怀中,再次实现了资金的积累。短短半年时间就把投放出去的资本给赚了回来,这如果以后瓦刺的农业发展了,那么沈家根据条约的规定就有权获得税收的百分之五十,这将又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可以说沈家的生意已经彻底扎根在了瓦刺。“沈兄接下来什么打算呢”四王子看着沈从问道。沈从哈哈一笑:“瓦刺已经平定,发展强大只是时间的问题,沈家商铺如今也遍布瓦刺,四王子应该可以放心了吧”“是啊,有沈兄的帮助,瓦刺的确强大了,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同中原相比到底还是差了。”四王子无比遗憾的说。“你刚刚统一了瓦刺,这么快就图谋中原如果你不怕死,就尽管去吧,相信朱元璋的大军会直通呼和浩特的。”沈从冷笑一声,才刚刚缓冲了过来又想吃一个大胖子那真是自不量力。听完沈从的话,四王子连忙陪笑脸:“我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有你的意思,我自然是不会进攻中原的,毕竟你也是中原人。”“我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你想进攻都可以,只是我不想我辛辛苦苦,投资起来的力量就这么给破坏了。”沈从叹口气轻轻的说。如果这位四王子真的能够重新打回去改变历史,那么沈从也是很开心的,那这样自己的生活不就更好过了吗,完全可以凭借护国商人的关系建立更强大的商业帝国,然而这一切只是天方夜谭。想当初明朝中期,瓦刺进攻大明,甚至一度打到了北京城,然而还是被于谦给挡住了,所以说大明的底蕴还是很强大的,只要不把它逼到极限上,它是不会轻易抽手的,毕竟老朱家的重心就是在中原地区,至于这偏僻荒凉的大漠,人家才看不上。当然,就沈从而言,他自己也是看不上瓦刺的市场的,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明朝的市场,然而此刻却只得扎根瓦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有机会了那肯定要回去的。“我在瓦刺呆的也够久了,是时候离开了,希望四王子能够继续发展瓦刺的力量,不要轻易对大明挑起战争,否则大明的军队一旦打过来,我也救不了你。”沈从千叮嘱万嘱咐,就怕这个愣头青头脑一发热,去打大明。四王子哈哈一笑:“沈兄放心,瓦刺在沈兄的帮助下已经算是告别了过去的游牧生活,再加上沈家商铺来源于中原货物的供应,人民生活已经好了很多,自然不会冒险去打大明了,我会努力发展瓦刺,为沈兄对抗大明朱家做最坚强的后盾。”“这样最好,不过当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过多的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恐怕这个环境承载力会承受不了的,所以我建议四王子建设一些新城,尽快疏散人口比较好,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沈从想了想说。“嗯,我已经考虑了,多谢沈兄教诲。”四王子冲着沈从一拱手继续说:“沈家的商铺的总负责人你安排好了吧这总不能有啥事儿了,再劳烦你大老远的来吧”沈从笑着回答:“我已经安排好了,你不用担心,今晚咱们再痛饮一晚,明天在下就告辞了。”“好。”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瓦刺大小官员在四王子的带领下纷纷出城送沈从离开。沈从低头称谢,带人快速消失在了呼和浩特城外。章节目录 99,刘伯温的来信瓦刺东迁的消息在南京城这边已经引起层层浪花。朱元璋看着手里的奏折,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瓦刺不是一直在西部呆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搬迁到东边来了。“各位卿家,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蒙古的黄金家族虽然没有了,但是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对手,西部的瓦刺突然东迁,现在边关压力又紧张起来,不知道你们要怎么看”许久朱元璋把目光看向了下面。诸位大臣也是议论纷纷,不知道皇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要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带兵去打仗吗,所有的人都在用力地揣摩皇帝的意思,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一时间气氛就这么诡异起来。朱元璋见众位大臣都不说话,他的目光看向胡惟庸。“胡惟庸,你身为丞相,你有什么看法。”胡惟庸一哆嗦,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居然把这个话问到了自己的头上,然而身为丞相自然要担负起责任,即使心里没有头绪,但是也要有点头绪,毕竟皇帝陛下在上面可是等着呢。“陛下,臣以为我大明经过这一年的修生养息,可以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实力更加的强大了,想当年我大明军队可是一度把黄金家族打到了北边,所以区区瓦刺又何足为惧呢吃只要陛下愿意,他们绝对活不了多久。”胡惟庸又顺势把皮球踢了回去,这个话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打不打在于皇帝你,我们为人臣子的听你一句话就够了。听完胡惟庸这一番踢皮球的话,朱元璋居然没有怎么生气,相反还特别的高兴:“知朕者,胡卿也,不愧是朕的丞相啊,我大明如今已经步入了发展的轨道,实在是没有那个必要和小小的瓦刺进行较量,来人传朕旨意,派遣使者对瓦刺进行招安。”“陛下圣明,我大明必当千秋万载,永不凋落。”众人纷纷叩谢,嘴里说着各种吉祥话,恨不得把皇帝吹到天上去。位于南京城的八角楼依旧照常营业,而且生意比以前更加的火爆,因为这里加入了许多以前都没有的新玩意儿。只见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台子,台子的周围坐满了弹琴的歌姬,歌姬们脸朝外围而坐,她们组合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圈子,圈子里面有四五个舞者在跳着舞蹈,各种悠扬的曲子和柔美的舞蹈引来了无数的人来参观拜访。由于花样多了,那么生意也就兴盛了,来来往往的文人雅士也就更多了。沈从每天必备的功课就是端一个凳子坐在楼角落处,冷眼旁观着这热闹的场面。回到南京城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原本沈从是打算去海参崴进而乘船去南洋,然而海参崴那边的商船已经下了南洋,所以不得已只得回了南京。此刻的大明王朝已经是胡惟庸在当丞相了,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的较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淮西集团完全占据了上风,反观浙东集团这边除了宋廉依旧得宠,其他人都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老板,外面有一个人想见你。”吴妈妈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沈从。沈从一愣:“有人要见我是什么人”打开信封一看,沈从的眉头紧锁,一双手一用力一下子撕碎了信纸,一封收信从里面滑了出来,书信里还夹着一枚玉佩。“这枚玉佩”看着这枚玉佩,沈从的脑海里一下子就闪过了他父亲沈万三身上的那一块。沈从当下打开信封仔细的读了下来:别来无恙,沈老板,看到这枚玉佩,我想你应该知道这是谁的了,现在你父亲沈万三在东宫这里,如果你没有什么事情就尽快来东宫吧,我在这里等你,门外自然会有人接你。看着这枚玉佩,沈从打死也不愿意相信父亲沈万三被抓住了,然而这枚玉佩的的确确是沈家的玉佩,沈从一下子也蒙逼了,父亲不应该在云南吗怎么好端端的会被抓起来,莫非他老人家游山玩水途中被抓了吗想来想去,沈从还是想不出来一个头绪,只得决定前往东宫:“来人啊,立刻去东宫。”“真是醉了,怎么能被抓住呢。”沈从只气的暴跳如雷:“刘伯温啊刘伯温,你都告老还乡了,还是让人不省心啊。”如果写信人是别人,沈从可能还不放在心上,但是写信人却是刘伯温,那么沈从就不由得他不谨慎对待了,毕竟刘伯温是大明的boss。刘基妙计安天下,可保大明三百年,这话是时人对刘伯温的称呼,可见刘伯温绝对是厉害的。快马加鞭来到了东宫,门外已经有人接着了:“沈老板,请进吧,大人等你很久了。”“我知道了,我就是为此事而来,走吧。”沈从点点头,跟着这个小太监就踏入了东宫的门。“小公公,请问我父亲被太子殿下关在了哪里”沈从一边和小太监走着,一边拿出一包银子递给了小太监,虽然这个太监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往往小人物知道的事情比大人物还要多,特别还是太监这一类的身份,历史上太监宫女可是做了很多改变历史的事情,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你这是干什么你想贿赂我吗,我告诉你,我不吃这一套的。”这个小太监一见沈从拿出了一包银子,一下子就躲得远远的。沈从一愣,我就是给你送钱呢,躲那么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