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一商甲天下> 分节阅读 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0(1 / 1)

春出征了。君臣又商量了一番,这才下朝。朝廷这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沈从的这里,此刻沈从正带着永乐公主和家人直奔南京而来。“哼,朱元璋果然是死性不改,民间有这么多关于你的谣言,你以为你能成功的征兵吗”沈从看完信封冷笑一声,只要朱元璋和百姓结下更大的梁子,那么自己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章节目录 60,徐达蓝玉对自己没有威胁沈从看着信件略微沉思了一会,他现在要的就是乱,越乱越好,朱元璋越无暇分身越好,当然了,如果还不乱,沈从也不介意在朝廷里挑起君臣的矛盾,让朱元璋君臣不和彼此起冲突。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明王朝和蒙古人的战争,那是必然的了,虽然这期间有自己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历史上蒙古和大明却的确有战争,那次战争蒙古王族被打的落花流水,黄金家族也失去了对蒙古的支配地位。而这次战争的到来比历史时间要早很多,同时双方能打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沈从也无从得知,当然了,对于他来说,无论谁输谁赢,跟自己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自己的投资多元化,也不怕这次黄金家族和鞑靼被打垮。只是他们倒的太早,那对自己的处境来说就相当不利了,所以沈从还得为黄金家族和鞑靼做一番谋划。这次大明派出的将军是徐达和蓝玉,沈从的脑海快速把二人的信息给调了出来。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人,农家出身。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从这些信息来看,徐达的功劳非常强大,因此他和常遇春并称大明的二位威武将军,而且似乎朱元璋对于徐达也是非常的敬重。然而,民间传言徐达的死和朱元璋脱不了干系。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达,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但是影响却相当广泛。徐达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杀死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第一,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沈从仔细的品味着这段历史信息,心里却实在有点难以置信,根据朱元璋的屎性怎么可能对徐达没有杀心呢徐达是功臣,同时掌握着军权,可谓是一手遮天,朱元璋怎能对他不提防呢朱元璋是从农民当了皇帝,他的心里肯定也怕自己的大臣黄袍加身,威胁自己后代的统治,所以朱元璋肯定对徐达肯定有所动作,只是这个动作同其他人相比,似乎就微不足道了。史书记载,徐达和汤和没有被灭口,沈从对此自然也是相信的,毕竟是史书记载,然而从人之常情看,朱元璋肯定和徐达有间隙,要知道再亲密的夫妻那也会打架,何况两个大老爷们呢。“看来徐达不足为虑,他只不过是一名将军,心底老实善良,应该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了。”沈从的心里默默地把徐达这个名字拉出了黑名单。同徐达相比,蓝玉这个人可是太有名了,因为他正是蓝玉案的主角。蓝玉定远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蓝玉案起因是蓝玉本人骄横跋扈,当然了人家有这个资本,首先是跟朱元璋起义的人,为朝廷立了无比巨大的功劳,而且姐姐还是常遇春的妻子,可谓是典型的贵族,想不跋扈都不行。蓝玉不仅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富于勇气和谋略,有大将的才华。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太祖朱元璋待他十分优厚。蓝玉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大夫。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太祖听说这件事很不高兴。先前,太祖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朱元璋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可以说朱元璋对蓝玉的处置是非常狠的,当然了,这对沈从说,那是没有关系的,毕竟自己不会和他打交道,彼此并没有冲突。因此沈从把蓝玉也拉出了自己心中的黑名单。章节目录 61,回到南京城沈从既然把徐达和蓝玉拉出了心里的黑名单,那么自然没有必要对他们出手,当然了,如果他们不知死活,非要自寻死路,那么也就不介意送他们提前上路。拿过笔墨纸砚,沈从开始给蒙古人回信指示,由于很久没写毛笔字了,沈从拿着毛笔的手都在抖,自从他来到这里,写信什么的都是他口头吩咐别人代写,但是今天由于特殊情况他必须自己亲自写,否则被他人知了去,那么自己就死翘翘了。写了很久,才写好了回信,信纸上面的字儿歪歪扭扭,真是惨不忍睹:朱元璋派蓝玉徐达二人征伐,切莫正面硬抗,必须打持久战,做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从时间和空间上消耗大明军队的力量,你们也不要担心钱财的问题,到时候沈家会一一支付。写好信,吹了一声哨子,那两只雕就落了下来,沈从把信纸绑在雕腿上,然后雕带着信件直奔漠北飞去。做完这一切,沈从才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感觉无比的轻松。“你醒来了”沈从回到房间,只见永乐公主正呆呆的坐在床边发愣,沈从不由得放低了声音。“我这次回到皇宫,父皇和母后还会待见我吗毕竟我违背了父皇的旨意,他的心里肯定恨透我了。”永乐公主用手帕擦擦眼泪无比悲痛的说。沈从连忙抱住她低低的说:“子女都是父母最心爱的小棉袄,他们怎么可能和子女置气呢,别担心了,你还有我,要知道父母能够陪伴你半生,而我可以陪伴你一生。”沈从的嘴巴里轻轻的安慰着妻子,感觉自己说的话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肉麻了,父母的确不会对孩子置气,但是身为皇帝父亲的朱元璋会不会对子女置气那就未从得知了。纵观封建王朝皇室历史,皇帝父亲杀害儿子的事情比比皆是,只因为儿子要谋反要夺位。而儿子逼迫父亲退位甚至杀害父亲的事情也大有人在,父亲还没有死去,便和父亲的老婆勾搭,这种不光彩的历史多的真是不能太多了。“好了,别忧郁了,跟着小爷我有吃有喝的,总比待在皇宫里面好多了,对吧等到我把这些事情给处理完了,咱们就出塞外,江南,甚至是海外旅游。”沈从轻轻地拍着公主的肩膀柔声细雨的安慰着,有这么一个妻子似乎也不错的,至少自己在这个时代孤独了有人陪着。永乐公主听完沈从的话,泪眼婆娑的说:“真的吗可是你现在拥有这么多的财产,父皇他一定不会放过你的,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放心吧,一切为夫自有打算,你什么都不用管,你这次回皇宫就好好的陪皇后娘娘说说话,我有一点我希望你能够知道,你虽然是我的娘子,但是沈家的财产我不能因为你而交出去,你明白吗”顿了顿沈从继续说:“大哥沈茂的下场你也看到了,他正是因为交出了财产,结果被发配岭南,一无所有,对不起,这种苦日子我真的过不了。”真的,沈从扪心自问,这种被发配边关的日子,他真的是一刻都受不了,何况现在自己还继承了这么大的产业,又怎么会处过苦日子呢,让自己把自己的东西白白让给别人,那是不可能的。永乐公主听完沈从的话不在多说什么,低头思考着自己的事情,二人就这么沉默地坐在马车里,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在前往南京的路上,关于朱元璋的谣言是此起彼伏,这些谣言只听得永乐公主无比愤怒,而沈从的心里却是无比开心。这些谣言可都是自己花钱让人传播的,而且只要自己不想停,那么这些谣言它根本就不会停,会一直传播下去,会一直挑战朱元璋的底线。踏入南京城这已经是半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朱元璋这次强行征兵已经引起了民愤,然而让沈从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在处理民愤的这件事情上做的非常漂亮,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朱元章把沈茂的地产全部分配给了百姓,这样许多百姓都有了田地耕种,一时之间对皇帝也是感恩立得。这让沈从实在是有点措手不及,不过现在田地虽然已经分配给了百姓,但是在沉重的赋税和天灾的打击下,相信这些百姓大多数都会把田地卖给地主,也就是说朱元璋这个办法,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而已。到时候自己只需要派人出面把这些田地给收回来,这些田地又会重新变成威胁朝廷的砝码,因此沈从倒也是安心了不少。永乐公主回宫那是何等大事,皇宫里面早就派人在门口迎接,沈从扶着公主缓缓走下马车。“恭迎驸马爷,恭迎公主。”皇宫里面的人见到这二位走了下来,连忙跪在地上叩头行礼。沈从招呼众人起来,冲着李肖林使了一个眼色,李肖林心领神会的点点头。“陛下有旨,有些事情要老奴和驸马爷谈谈,公主应该不会介意吧。”李肖林冲着永乐公主微微鞠躬请示。永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