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仙侠修真>武侠之父> 章409 要拿历史开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409 要拿历史开抡(1 / 1)

新年快乐提前给大家拜个年祝朋友们新春快乐,大吉大利农黎精神大振。陪同他一起来的几位学者也是一下子摩拳擦掌兴奋起来,就好像眼看着追了大半宿的香獐子越跑越快,如离弦之箭却自己一头扎进了篱笆里。容茂实严格意义上跟他们本不是一路,但今天这场合立场相同,勉强称得上“同党”。座位也是紧紧相邻。他听邓铮的课正越听越奇,越听越惊,突然留意到农黎的异样神色,心中一动,忍不住问:“农主席,怎么,金梁他这样讲不对”农黎嗯了一声,只笑不语。旁边立马有人替他解释道:“这样讲自然不错。但是想要以此来替武侠追本溯源,争取历史上的支持,却是从根上就歪了。”容茂实哦了声,不解道:“从根上就歪了”那人摇头晃脑卖弄道:“史学界有个说法中国之武道,起于孔子而迄于郭解。汉文、景、武三代,以直接间接之力,以明摧之,而暗锄之,以绝其将衰者于现在,而刈其欲萌者于方来。武道之销亡,夫岂徒哉”容茂实听的直翻白眼,麻痹能不能讲中文那人留意到农黎也在皱眉,赶紧停下卖弄,细细解释:“主流历史学家早已断言,因为汉文、景、武三朝的高压打击,东汉以后的游侠一蹶不振。,班固追随司马迁,为汉书作〈游侠传〉,其中除照录朱家等人事迹外,又增加了萭章、楼护、陈遵、原涉等人的任侠行为。不过叙事观点已有所变化。此后便无以为继,历代史家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了。自后汉书迄明史都无游侠列传,这正可看出自东汉以后游侠已经没落,不再为史家所重视。于是形成了这么一个特殊局面:讨论汉以后的侠客,不能再借助于历史的支持了。也就是说,很难再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了。”容茂实眼睛大亮:“这么说。他想要选择从这方面入手其实是在自曝软肋,而他自己却不自知”那人道:“正解。”农黎也笑了笑,滋遛滋遛抿着茶水。“然则,史学界有种说法,东汉之后,史书无侠。”这厢众人正志得意满地盘算着,待会儿怎么狠狠抓着这一点攻讦邓铮时,台上的邓铮梳理完前边历史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噗。农黎抿的一口茶水差点喷到了旁边人的脸上。眼睛瞪的跟铜铃似的,脸皮子都在哆嗦,干什么你这是我们今天还要找茬的啊,你就不能偶尔按常理出一次牌容茂实也是一脸活见鬼的表情,卧槽,这么狠但后面你要怎么圆回来至于旁边那位卖弄帝已经完全懵逼了不是他不明白,是一切变化太快啊邓铮接下来讲的,跟那位卖弄帝讲的大同小异。末了,却话锋一转。道:“是的,从后汉书起,史家不再为游侠作传,可这不等于社会上不再存在游侠。魏晋南北朝诗篇、唐代传奇,以至宋元话本,其中的侠客形象。不少带有其创作时代生活的印记。作家之所以将侠客搁在兵荒马乱、藩镇割据或者王朝更替的时代,自然不是偶然的。当然,文学不等于生活,这里掺入许多作家想像的成分。但史书不也不能直接等同于生活,不也掺入史家主观评价的因素而很少考虑已经消失了的、短暂的时间与一份证实那一事件的、保存下来的材料之间的差距。因而很容易产生一种史书迷信。以为史书就是历史本身。”“大胆”“胡说什么”“要尊重客历史,不要信口雌黄”邓铮话音未落,农黎等好几人便争先恐后地出言呵斥,仿佛他刚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语一样。倒是在座不少专业搞历史的或若有所思,或暗自点头。同学们一看有大争议,精神齐齐一紧。媒体记者则是极为兴奋激动,噼噼啪啪,咔嚓咔嚓,键盘声与快门声齐飞,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细节。邓铮不理农黎他们,自顾自道:“尽管司马迁有良史之材,所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但司马迁照样有自己独立的视野以及阐释眼光。选择不轨于正义并为当朝所诛死的游侠作传,不就隐含着不同于当代主潮意识型态的价值取向明人柯维骐称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乃自伤身世有感而作:迁遭李陵之祸,平昔交游,缄默自保,其视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者何如其言曰: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盖有激也,此与〈货殖传〉同意。此前的秦观、晁公武,此后李慈铭、蒋智由,都有类似的说法,都强调遭李陵之难这一事件对司马迁写作〈游侠列传〉的潜在影响。当然,也有相当不同意者,譬如班固的t司马迁传赞gt,就认为史记确是实录。”容茂实听得心里直卧槽,特么怎么好话赖话正话反话全让你给说完了你到底想要怎样我们还要找茬啊而台上,邓铮顿了顿,又道:“其实这两种说法并没有根本矛盾,实录并非有闻必录,有激而作也不是发洩私愤。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包含史实与评价两大部份,只不过评价往往隐含在事件的叙述中因而不易觉察而已。回头再看何以从后汉书起,史家不再为游侠列传,就很好理解了。中已批评其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后世文人也有讲得更不客气的,如史记辨惑中就称司马迁为游侠作传几于无谓矣,既非以善恶示劝诫,也非以技能备见闻。可见史家之以为无可述,不等于就不存在,东汉以后游侠未必就真的魂消魄散,只不过不再进入正统史家的视野而已。”t170623153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