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之声第二季的招标会在京城举行。招标的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节目的冠名权,一个是电视的播放权。前者采用的是明标,后者则是暗标。明标是指通过现场拍卖的方式选择出价最高的一方。暗标不进行现场拍卖,电视台把播放权的价格以及合作方式做成计划书,由姗姗文化决定和哪家电视台合作。因为电视台不仅想拿到节目的播放权,还想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之中。这就不能用价格高低来判定了。如果一家电视台出价很高,但附加条件太多,影响到姗姗文化对节目的掌控,那肯定不会选择和他们合作。事先把条件讲清楚,写进合同里,省得后续出现纠纷。招标会的重头戏是冠名权的争夺,国内十几家资金雄厚的厂商对华国之声第二季的冠名权很有兴趣。一旦获得节目的冠名权,接下来的半年内凡是和华国之声相关的活动,都会出现冠名厂商的广告。最终,一家来自粤省的电子企业用四千五百万的价格拿下了冠名权。这个冠名费在国内并不算高,这方面华国电视台才是领跑者。自从九四年华国电视台举行广告招标会以来,广告冠名的费用就屡创新高,每年出价最高的企业被称为标王。九五年到九七年的标王都是酒厂,九七年的标王出价高达三亿两千万。为了在华国电视台打个广告,花了三个亿,这才叫真的不差钱。“标王”这个头衔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本来不出名的品牌通过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红遍了全国。不过钱花的值不值只有企业自己心里最清楚。社会上对标王这种现象褒贬不一。刚开始大家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企业不能光是埋头生产产品,也要注重宣传和市场,标王的出现证明企业走向了市场。然而,当出现高达三亿元的标王时,有媒体进行了反思。企业真的有必要花三个亿打广告么,一家酒厂的年产值是多少,这么盲目的投入广告,能收回成本么标王不是企业家炫富的头衔,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华国电视台随后虽然刻意模糊了标王的概念,但媒体和大众习惯了这种称谓。九八和九九年的标王是两家生产vcd的厂商,费用分别是两亿和一亿六千万。华国电视台每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招标。最具价值的是每晚七点半华国新闻后的广告时段和春节晚会的广告套餐,需要上亿的广告费才能拿下。其次是热门综艺节目和体育赛事的冠名广告,在五千万左右。华国之声虽说去年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品牌价值还不够稳定。谁也不知道第二季会不会继续成功,能拿到四千多万的冠名费已经不错了。不像姗姗访谈录那种持续了几年的节目,品牌上有保障。选定了冠名厂商,还要和厂商细谈具体的广告投放,制订相关条款。比如厂商制作广告要优先考虑好梦公司的演员,只要出的起价钱,好梦公司可以让冯晓刚来执导广告片。华国之声中走出的歌手会成为厂商的产品代言人等等。这相当于是捆绑销售,把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在电视播放权的招标上,慕姗姗选择了湘南卫视。参加招标的电视台包括浙省卫视、沪城卫视、皖省卫视、湘南卫视等六家省级卫视,其中皖省卫视和湘南卫视的出价最高,都在三千万以上。这两家电视台都来自农业大省,但在综艺节目上却走在了全国前列。皖省的超级大赢家和湘南的快乐大本营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收视率名列前茅,引领了娱乐风潮。这要看电视台的领导有没有魄力花重金打造综艺节目。一分钱一分货,没钱请不来明星,节目质量上不去,自然没有观众爱看。选择湘南卫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华国之声的主办场地放在京城,电视台不会插手节目的制作,只是起到协助的工作,决定权在慕姗姗手里。招标会结束后,湘南卫视派人和姗姗文化商谈具体的合作事项。包括在湘南设立一个海选地点,由湘南电视台负责。华国之声第二季原本选定的海选城市为京城、沪城和花城,这是华国的三座大都市,人口密集,音乐产业发达。既然节目要在湘南卫视播出,就要照顾到湘南观众的情绪。还有节目主持人的人选,慕姗姗退出后,需要找一位有名气的主持人代替。此时,有名气的主持人大多在电视台工作,像慕姗姗这样跑出来单干的很少。慕姗姗的打算是和哪家电视台合作就从哪家电视台找主持人。湘南卫视有意让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来主持华国之声,让两档节目联系起来,增强影响力。他们提议由何炯和李香共同主持华国之声。慕姗姗没有同意,这档节目只要一名主持人就够了,主持人多了会显得乱,主要是看导师和学员的互动。双方商议后决定让何炯来主持。慕姗姗同意何炯主持的一个原因是何炯在华国电视台工作过。两人虽然没有交集,却都出身华国电视台。而且,何炯不是湘南电视台的员工,属于外聘主持人,电视台的员工拿工资,何炯是按照主持节目的场次拿薪酬。他接其他的主持工作不需要湘南电视台的同意。何炯平时住在京城,录节目的时候才会去湘南,比较方便。林子轩在姗姗文化见到了何炯,何炯过来签主持华国之声的合同。“小何以前在台里主持少儿节目,这两年去湘南台发展,还是外国语学院的语言老师,很有才华。”慕姗姗介绍道。慕姗姗离开华国电视台的时候,何炯刚到台里工作,如今他的事业已经起步,在主持行业,慕姗姗算是前辈。“何老师,你好。”林子轩招呼道。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