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麒的肯定之下,最终齐国也在既定的战略计划下做出了一丝调整。那就是先以平定岭南、彻底灭亡位于后方的太平军为主要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自然便是选将支援的问题。如今王玄策作为岭南都督,其麾下的常备军团有三万兵力,相比较太平军,却是势单力薄。至于湘州,屯兵长沙的岳飞军团,其军现如今已经扩充至十万兵马。巴蜀、汉川的常备军却在十二万左右卢象升的四万隶属于诸葛亮管辖。至于襄州地处腹地,则只有两万的郡兵,负责日常的管理。南阳的薛仁贵军团,其军团也是在十万左右。新近成立的庐州,其军团才刚成立,扩充的军团,也是在十万。在加上直接屯兵于江陵,归属高麒直接统辖的常备军团却也在十万左右。再加上周瑜所训练的水师五万,以及御林军、禁卫军三万。直接归属高麒统辖的兵力却是达到了十八万。如今,齐国境内的常备军团却也是达到了差不多六十万的兵马。如此庞大的军团,却也是多亏了高麒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在农业上,高麒发明了曲辕犁,以及支持枣祗的屯田策略,使得境内民众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各地风平雨顺,没有大的饥荒,其粮食作物的回收产量更是提高。不仅如此,高麒还鼓励治下商队积极行商,还主动带头行商。这更是让治下商队纷纷联合与官府联合起来。此举,高麒更是从中谋得了巨大的利益。再加上,高麒实行了职业兵制,战时作战,农忙时解甲归田,除了各地需要镇守的军队外。其余者皆回归乡里,负责耕地,以缓解军队的压力。正是高麒种种政策的实行下,齐国才能有如此庞大的军团,而且凭借江南半壁,便能支撑下去。只说,在决定南征岭南之后,高麒与众臣商议后决定,此次南征,主要调遣湘州的驻军,以及江陵的驻军。由于岳飞要固守湘州,统筹当地全局,其精力主要防御江东方向的敌军。故此,高麒下令,由钟会领湘州军三万南下汇合王玄策的岭南军,由王玄策统一与太平军对峙。接下来,江陵方面,却由薛丁山、刘仁轨各领两万步卒南下协助王玄策平叛。至于张宪、宇文士及等将,高麒此时却是没有让其南下平叛。之所以让刘仁轨、薛丁山挂帅,也是高麒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正是为了给诸将刷战绩、刷资历,为了早日让此次科举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来,早日独当一面而且,在薛丁山出世时,除了携带其妻樊梨花以外,却还携带出了其余小将。诸如罗章、秦英,尉迟青山,秦汉等。在科举时,这些人才皆是武举中位居薛丁山之下的杰出人才。此次南征,高麒也将这些小将放在薛丁山帐下,重点培养。数日后,江陵校场霎时间,一阵西风疾吹而来,吹得插在校场之上的战旗呼呼作响,吹得帅台上的齐王高麒好似睁不开双眼。一阵西风而过,高麒缓缓跨下帅台,在典韦、陈到一左一右的护卫下,走到刘仁轨、薛丁山旁。“刘将军、薛世子,此次南部叛军作乱,侵扰孤大齐,特此,孤分别望你们能够领军长驱直入,直捣黄龙,灭亡太平军,收复岭南。”“故此,孤分别封你们为征南大总管、征南大都督。”“望你们不辱使命,成功平叛,收复收地归来,孤在王城等待你们的好消息。”闻言,薛丁山、刘仁轨纷纷拱手抱拳道:“末将必定不会辜负大王期望,必定凯旋而归”“好,好啊”随即,高麒伴随着和蔼的峰景,从典韦、陈到掌中拿起两柄宝剑,随后郑重交到二将手上。“孤祝你们凯旋归来”一时,薛丁山、刘仁轨不由感受到莫大的荣幸,单漆跪地,郑重接下宝剑。随后,高麒才缓缓转身走向高台,目视三军。随即,薛丁山、刘仁轨才缓缓起身,走到集结的大军前,各自挥剑大吼着。陡然间,校场之上,战鼓累累,二将在战鼓声的伴随下,各自挥剑,下令了全军开拔的指令。一时,数万大军在各将的带领下,浩然开拔,向南方而去至于此次薛丁山帐下将领则是以樊梨花为副,以及其麾下小将为主,向武陵方向直取岭南。刘仁轨军中却是以霍去病、范仲淹为主,从长沙南下,直接绕过苍梧境内。直插岭南东部南海、龙川郡,切断太平军与扬州洪秀全方面的联系,实施关门打狗之势。一时间,齐军大举云集,约莫十万南征大军直扑岭南,其势决不可挡颇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趋势苍梧郡,封阳城由于苍梧境内溪水、端水环视四周,将太平军岭南的大本营永熙郡从中隔开,隔河相望。所以,王玄策总总构思推演之后,为了更有利的防备己军,却也是驻军此处,监视太平军。城府内,此时数员军中将校皆聚集在一起军议,讨论着如今的战局。腰悬利剑,身穿战甲,正紧盯屏风之上的地图的主将正是都督王玄策。观测许久,王玄策首先说着:“诸位将军,此次太平军几乎倾巢出动,我军应如何应对”话音落下,府中却是默然,没有将领提出方案。其实,这主要还是军队问题。须知,此次太平军其军规模在将近七万兵力,齐军却只是三万的规模。这无论如何算,却都是没有任何的胜算,又如何能够战胜呢许久无人提出应对策略,其间一名青年将领奋身站出,侃侃道:“兄长”“依末将之见,此次天平军全线来袭,必定是已经孤注一掷,想要一举消灭我军,夺回岭南全境。”“随后在携着大胜之举,趁机杀入湘州,与我大齐分庭抗礼。”“故此,末将猜测,此次东王杨秀清必定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所以,如若不出所料的话,此次太平军必定会发挥兵多的优势,兵分两路,一路直逼我军溪水防线,进行猛攻。”“另一路,应该会向我军出其不意的方向进行攻击。”这员将领正是随机出世的北宋大将王禀,植入身份正是王玄策的亲兄弟。其实,说起王禀此人,却是极为可惜,王禀本是北宋时期的不知名的将领。却正逢赶到靖难时期,金军大举南下,向北宋发动大举进攻。就在北宋其他防线接连面临崩溃的同时,只有北线的王禀牢牢坚守在太原一线。金军虽然奋力猛攻,太原城却在王禀的领导下,坚如磐石,久久不能攻克。只是,最终因寡不敌众,在加上孤立无援,导致城破,誓死不降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授首可是,极为有趣的却是,在后世的名着水浒传中,王禀俨然成为了陷害梁山“好汉”的卑鄙小人。不得不说,此举是何等的讽刺。一世名将,却被写书人如此刻画,王禀算是死不瞑目啊随着王禀的一番分析,不由让王玄策大开眼界,不由缓缓问着:“那依禀弟之言,太平军兵分两路,另一路会向何处袭击”闻言,王禀紧盯地图许久,如实道:“这还真的不好下定论。”“毕竟,我军由于兵力的原因,薄弱地带有数处,而且皆是要地,叛军选择的方向也有许多。”“这末将也不敢轻易的下结论,不过大概的方向应该是在信安郡。”见状,其间一员将领疑惑道:“将军,为何如此断定”“须知,岭南之地,无论是信安郡,还是熙平郡,其道路皆是在丛林之中。”“其不仅毒蛇,以及野兽众多,其气候却也是十分恶劣”“此举,就算是意志强如我军,都不一定能行走,就凭叛军真的行么”闻言,思索一番,王禀肯定道:“叛军的主要攻击方向肯定是渡过溪水全歼我军。”“但是,我军此时已经在溪水、端水岸边构造了坚固的防线。”“不得不防,在叛军久攻不下时,叛军会调转枪头,利用己军兵多的优势,进军我军薄弱的地带。”“信安郡,是距离我大齐湘州边地桂阳、零陵二郡是最近,最好走的官道,只要跨过熙平郡内的桂陵方向的黄连山。”“便可随时进军零陵郡、桂阳郡,诸位试想想,要是叛军的计划一旦得逞。”“那么二郡必将失陷,如此我军便会被叛军分割孤立,如此我军的局势恐怕危矣啊”一时,王禀直接提出了最危机的方案,随即,王玄策却也顿时扑在地图上,细细查看着信安郡的地形。良久,王玄策缓缓道:“禀弟,依你之见,叛军要是出其不意的话,会向合川何处开始突袭”闻言,王禀略显不确定的因素,猜测着:“合川的地形实在是太复杂。”“以末将之见开建、武化,怀集这数处皆有可能是叛军突袭的重要领地。”“只是我军除却在溪水防线的兵力,却是无法在这几点防御叛军。”一时间,随着王禀的一番分析,王玄策与诸将在紧紧分析片刻,也断定了王禀不是在危言耸听。许久,王玄策揉了揉疲惫的眼神,说着:“禀弟,既如此,本都给你五千精兵。”“你领军疾驰赶往熙平郡游安城固守,游安其周遭地势狭窄,复杂密集。”“再加上其两周皆是枝繁叶茂的丛林,此处却是熙平北上的必经之地,而且此处不适合大规模的厮杀。”“就算届时叛军出其不意的占据了三城,我军也不至于被动,只要你牢牢守住此处,叛军想要突袭二郡,孤立我军的计划便将泡汤。”“诺”旋即,由于军情紧急,王禀领命之后便退下,领军前去。在王禀领军前去后,王玄策也召集诸将一同前往溪水前线、巡查溪水的防线,谨防被叛军的到来成功突袭。溪水、端水两条支流交错纵横而过,将苍梧一线的封川与永熙郡从中相截断。由此可见,如若太平军大举来袭,其大规模集结大军,必定瞒不过只有一岸之隔的齐军、“诸位将士,此次我军将要抵挡数十倍敌人的猛攻,胜了,此次必是莫大的功勋。”“可要是败了,叛军便可趁机披坚执锐,趁机轻装北上,侵袭大齐湘州境内。”“作为大齐儿郎,我们决不让叛军突破,誓死守卫,保家卫国”“保家卫国,保家卫国”陡然间,王玄策在巡视防线时,一边巡视的同时却也在飞快的鼓舞军心。不得不说,高麒在境内所施行的仁政却也是得到极大的认可。此时,需要齐军明知己方兵少将寡,却也没有丝毫胆怯,有的只是无尽饱满的士气。在一两日后,天平军终于全线来袭,在东王杨秀清的带领下,数万大军偕同而来。一时,那扬起的遮天蔽日的战旗、军中那无尽的微吼声,无不在振奋的控诉着,天平军的今非昔比。只见,眼瞧对岸的齐军已经布置好防线后,杨秀清并未立即发动进攻,而是传下军令,全军依次在岸边驻扎。王玄策屹立在北岸高台上,静静遥望着对岸的太平军阵,虽然浮云蔽日、却杂乱中不显慌乱,规规整整的扎下大营。“唉,事实果如齐王所料,此战不好打啊”由于高麒为了在一战中灭掉天平军,故而也将暗影所传出的情报利用便捷的飞鸽传书,告知了王玄策,近年来天平军的变化。而且,由于苍梧与永熙隔水相望,太平军的总总练军,王玄策还是略有所闻的。故此,在此时真的瞧见这一幕之后,王玄策却是不由感叹着。随即,其余将领不知王玄策何意,纷纷询问着。见状,王玄策缓缓解释着:“诸位将军,你们注意观察,如今的天平军相比较数年前,却是已有天壤之别啊”“当年的天平军除了有一股宗教信仰外,其战力却是极度低下,军心不整,毫无纪律可言。”“可是,按如今的太平军扎营的形式来看,如今却是已经今非昔比了。”“这完全与齐王给本都所传来的消息极为吻合啊”随着王玄策的提醒,诸将不由纷纷向敌军扎营的方向望去,其事实的确如其所说。不仅如此,诸将对于高麒却是更加敬佩,毕竟,他们久镇此地,都不太清楚太平军的动向。他们所敬重的齐王却在千里之外,还能熟知天平军的一举一动。如此行径,又如何不受麾下诸将敬佩呢一宿而过,次日,太平军营中却是乱嚷嚷的吵成一团,细细望去,却是天平军渡河所用的船只以运达。不仅如此,天平军还打造了众多的投石车,一齐运来营中。霎时间,此处的战局便紧促起来,齐军究竟能否抵挡住援军的来援呢岭南之战一触即发隋末之大乱世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