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节(1 / 1)

顾觉非拥着她,目光却抬起来,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那一点一点明亮起来的天光,慢慢道:“还记得,当年阅微馆里我因薛迟写的一句话便录了他的事情吗?锦惜,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第181章 第181章 薛氏祠堂天开始亮了。戒严了一夜的禁卫军如同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悄然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 可昨夜那反常的洪钟大鼓, 还有那一句意义不明的“将军还朝”, 始终萦绕在人心上。早起的人不多,街上冷清一片。一夜大雪下过,满京城银装素裹。一个人牵着一匹马,从京城最笔直的那条大街上慢慢地走过,靴踏着雪, 马蹄的声音都变得轻了。阔别十年的都城,依稀旧日模样。风里藏着冷意。可比起边关, 比起塞外,京城的风再冷也没有那藏着刀剑的肃杀。若有——也只是因他而起。将军府在皇城东, 正朝街开的大门,两旁蹲着两座威武的石狮子, 刚下过雪的天气里有下人在外面扫雪。出奇的是,两扇红漆大门竟大打开来。像是已经得了信儿,要在今日迎接某一个人的归来。门旁站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袭青衫的文士,若陆锦惜在此, 怕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是她昔日在保定城里惊鸿一瞥的那个人。然而整个将军府都知道——这个文士,名为“蔡修”!男人身上原本披着的沉重铠甲已然卸下,这样大冷的天气里只穿着一身寻常的玄黑色长袍,腰身和袖口都被束紧, 显出一种矫健而英武的姿态。他的手上,甚至脖颈,都有伤疤。人牵着马慢慢从远处走来的时候,仿佛也带回了塞外多年征战的风沙。在看见他的那一瞬间,蔡修眼底便是一热,是热泪,也是热血,更是在这天幕下、与这盖了满世界的白雪一般膨胀的野心!“蔡修参见大将军!”在男人走到府门前,将那牵着马的缰绳松开之时,蔡修便一掀衣袍下摆,正正地单膝屈跪拜了下去。“起来。”薛况看了他一眼,但并没有在门口多做停留,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声,便大步向门内迈入。正屋中堂内,一家人早已久候。太太孙氏,大少奶奶贺氏,三爷薛凛,三少奶奶卫氏,四爷薛准,还有家中的小辈,薛明珠,薛明璃,薛明琅,薛迟……每个人都注视着门口,注视着这一道向他们走近的身影。在他迈入中堂的这一刻,素来冷静镇定的孙氏,竟没忍住恸哭出声,一下就扑了上去:“儿啊——”薛况长身而跪,拜倒在孙氏面前,磕了三个响头:“不孝子薛况,拜见母亲,这些年让母亲伤心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孙氏也是昨天夜里知道的消息,那时只疑心自己是在梦中,即便蔡修一遍一遍告诉她的确是真的,她也不敢相信。直到此时此刻,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回来了!她的儿子活着回来了!他并没有殒身于含山关一役,他在匈奴忍辱负重,再一次归来,又是为大夏建功立业的大将军、大英雄!孙氏控制不住地流眼泪,几乎是与薛况抱在了一起,泣不成声。足足过了好一会儿,旁边的丫鬟婆子劝着、宽慰着,才渐渐止住。整个过程中,堂内都没别人说话。死了丈夫的贺氏红着眼眶看着,是悲凉也是憎恨,她始终觉得当年薛冷的死与薛况脱不了干系;卫仙觉得有些恍惚,初听薛况还活着,她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了,可如今才发现他根本不看自己一眼;另一侧的薛凛见了她这般模样,将目光移回薛况的身上,眼底的光华慢慢暗淡下去;四爷薛准是庶出,向来没什么主意,现在也不过是畏畏缩缩地看着。薛明珠胆小怯懦,只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可在她身旁不远处站着的薛明璃、薛明琅还有这些年已经懂事了很多的薛迟,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无动于衷了。他们都怔怔地看着,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太太,太太,大将军远道回来,连夜入宫谒见了皇上,怕是一夜没睡呢。您看……”冯妈妈扶着摇摇欲坠的孙氏,考量着劝了一句。孙氏这才醒悟,忙擦着眼泪,又亲手将薛况扶了起来,哽咽着道:“对,对,总之回来了就好。你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府里什么事情都好,孩子们也都好好的。况儿,你先回去休息,先回去休息……”“是。”薛况眼眶也微微有些泛红,沙哑着嗓子应了一声。这时候才有时间将目光调转,从这中堂中其他人的脸上一扫而过,最终停留在了那三个孩子的身上。孙氏见状连忙让人将他们三个推了上来,笑里含着泪道:“这是你三个儿女,璃姐儿、琅姐儿、迟哥儿,还不快见过你们父亲?”“父亲。”当年传薛况殒身于含山关一役的时候,薛明璃已经不小,对这一位父亲有着比较清晰的记忆,加之她性子乖巧娴静,所以祖母一说,她便先唤了一声。只是轮到薛明琅的时候,她一张小脸已然煞白,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在眼前这陌生而高大的男人的注视下,心底竟生出一种恐惧来。她磕磕绊绊地喊了一声:“父、父亲……”旁人或许不明白薛明琅为何如此,可薛迟是明白的。甚至于他内心的慌乱也震撼,比他的琅姐姐只多不少。父亲没有死,回来了。那,母亲呢?娘亲已经改嫁了。而且还是他们几个孩子支持的……如今父亲光鲜地还朝,家中的发妻却早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就算薛迟年纪不大,可也不可能不懂这中间牵扯到怎样尴尬的利害关系。在眼前这从未谋面的陌生男人的注视下,他只感觉到了一种充满了压迫的打量,审视。薛迟张了张嘴,想要如两位姐姐一般唤他一声,迎接这一位在自己幼年不知事憧憬着、崇敬着的身为大将军、大英雄的父亲。可他竟说不出一个字。尽管他长着两道与他相似的眉,可眼底是一片的茫然与惶惑。孙氏只当孩子还太小,或者说一时不知道眼前是什么情况,只上来道:“高兴坏了,迟哥儿今年才十岁,打生下来就没见过你呢。你先去休息,我好好同他们说说,往后你们父子见面的时间还多,还多。”薛况看着薛迟,没有说话。但他最终没有忤逆孙氏的言语,只点了点头,也不与这几个对自己来说还透着些陌生的孩子说话,便从中堂走了出来。蔡修默不作声地跟在他身后。这些年将军府内的格局没什么变化,他略略一回忆,都还认得路。一路从中堂向后宅中走,绕了一段远路经过已然有些破败的演武堂,道中遇到的所有丫鬟下人都用一种好奇又崇敬的目光看着他。薛况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只是他脚下并没有半点的停顿,只是慢慢行走,保持着一种始终如一的速度,经过了花园,经过了东院,也经过了冬日里冷寂一片的游廊……最终停步在祠堂前。小小的一间院落,细雪铺满,一推开门就能瞧见里面昏昏的烛火。这是薛氏一门的祖祠。薛况负着手,从门外走了进去,一步一步,原本藏在阴影里模糊的那些牌位都变得清晰起来。父亲薛远,二叔薛还。还有他那一位曾经意气风发、征战沙场的大哥,薛冷。香案上点着香烛,想是除夕夜有人拜祭过。他只走上前去,从旁边的香筒里取了三根线香并成一炷,凑到火上点燃了,然后躬身下拜,再将其插i入洒落着灰烬的炉中。满屋都是死沉沉、冷寂寂的香息。薛况看了那慢慢燃着的香许久,也看了这满屋静默不语的牌位许久,才慢慢向外面吩咐了一声:“派人去请大公子回来,我要见他。”☆、第182章 第182章 坦诚“……所以当初, 才会与我父亲闹翻, 然后才顺势遇见了你, 收薛迟为学生, 娶你为妻。”对顾觉非来说,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他从故事的开头讲起,将这些年来的辛酸苦辣,一点一点地掰碎了,讲给陆锦惜听。从天刚亮, 讲到天大亮。雪白的窗纸上透出了明光,屋里燃着的烛火却没人去管, 已然快燃到尽头。陆锦惜注视着他,只觉得恍惚。这是顾觉非第一次对她提起他少年与青年时的种种, 从意气风发到满怀激愤,从光明磊落到不择手段……年少时, 他是誉满京华的天才;后来游走四方,他是广为传扬的翩翩公子。仁善,温和,卓有才华。可是那一年的水灾,那一年的饥荒, 那一年的时疫, 如同凭空伸出的一只利爪,将盛世虚伪的画皮撕扯开来,让他看到繁荣下腐朽的血肉,千疮百孔!改变, 便从那时开始。他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翩翩公子,不再是同伴眼中的温和君子,甚至不再是父亲眼中的孝顺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